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洋政府四十余位内阁总理中,熊希龄的名字屡屡被后人提起。这固然与他组织了一个第一流人才的内阁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也与他亲自副署了解散国民党与国会的命令分不开。对于一个追求政治民主且具有理想和抱负的国务总理来说,是什么原因使他做出了有违于民心、有背于共和的举动?过去人们往往将熊希龄看做是袁世凯的政客,为虎作伥,助纣为虐,但事实并非如此。熊希龄此举,与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热河行宫盗宝案有着直接的关系。
出任国务总理,组织名流内阁
熊希龄(1870-1937),湖南凤凰山人,自幼聪明伶俐,才思过人,有湘西神童之称。他早年热心变法,曾参与维新运动,后又成为立宪名流。民国成立后,熊希龄被任命为唐绍仪内阁的财政总长,后来因为与外国银行团签订的合同中附有对中国政府不利的条款,招致舆论的谴责和国人的反对,不得不辞去财政总长职务。1912年12月,他被袁世凯任命为热河都统,为热河的改革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
1913年3月,袁世凯以极其卑劣的手段,派人刺杀了国民党创始人之一的宋教仁。宋案发生后,举国震惊。当时的国务总理赵秉钧迫于全国舆论压力,不得不称病辞职,内阁中各部总长也残缺不全。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乃决意改组内阁。1913年7月下旬,袁世凯正式提出进步党理事、时任热河都统的熊希龄为国务总理,交给国会征求意见。最后,熊希龄在两院顺利通过。本来,熊希龄并不想出任国务总理,由于袁世凯多次电请,加上梁启超等人的极力怂恿,才不得不勉为其难,答应出面组阁。在新内阁中,熊希龄、梁启超、汪大燮都是社会名流,张謇是举国闻名的实业家兼教育家,因此,本届内阁被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
内阁组成后,熊希龄等人准备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公开表示要把国家从政治争斗中解脱出来,并提出了要把国家引向建设的基本思路。为此,1913年11月,制定了全面反映内阁施政纲领的《政府大政方针宣言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在政治上,强调加强资产阶级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经济上,提出了一整套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法令和措施。就在熊希龄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政治抱负而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他被牵涉到一起令他摸不着头脑的盗宝案中去了。
被诬盗窃宝物,惨遭政治讹诈
袁世凯任命熊希龄为国务总理,是想借助进步党的力量压制国民党,并达到解散国民党和国会的目的。按照《临时约法》的规定,总统的命令必须要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也就是说,袁世凯要颁布解散国民党和国会的命令,必须得到熊希龄的同意。然而,熊希龄上任以来的一切举措,证明他绝非是任人随意摆布的棋子,这令袁世凯非常失望,也很恼恨。于是,袁世凯苦苦思索,终于想出了一个要挟熊希龄的办法。
1913年11月初的一天下午,熊希龄应邀来到总统府袁世凯的办公室,刚刚坐下,袁世凯就以有外国公使求见为借口,请熊希龄在办公室稍候。等了好一阵子,不见袁世凯回来,无聊之中,熊希龄在办公室内踱步以消磨时间。在走到袁世凯办公桌前时,无意中发现桌上有一叠卷宗,他顺手翻了翻,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原来这是司法总长许世英上呈的一份关于《热河行宫盗宝案》的调查材料和报告,里边含沙射影地将热河行宫盗宝案与熊希龄联系在一起。
事情就出在熊希龄担任热河都统、修缮热河行宫的几个月时间内。
热河行宫原受皇家之管辖,是清朝皇帝避暑之地。自1860年咸丰皇帝死于行宫后,该行宫归热河都统管辖。行宫里保存着大量的古玩珍品,每一新都统到任,往往私取行宫古玩文物,作为本地的“特产”以贿赂政府,为自己的升迁铺桥修路。其他一些管理人员也经常顺手牵羊,将行宫中的古玩带出去变卖。另外,宝物被盗卖现象也十分严重,北京、上海等地的古玩店内,经常大量销售热河行宫的古玩字画。
熊希龄在任热河都统期间,针对行宫文物缺乏管理、流失严重的情况,上呈给袁世凯,请求修缮行宫,并建议将文物运往北京博物馆保存。在得到准许后,熊希龄开始派人对避暑山庄破损的房屋进行修缮,并组织专人对文物进行清理造册,经北洋政府内务部派人查验后,装了200多箱运送到民国博物馆,使热河行宫的宝物得以妥善保存。
从熊希龄的这些举动来看,他对行宫文物的保护是有功的,历史应该为此记上一笔。但令人想不到的是,熊希龄却因此而背上“盗宝”的罪名。原来,在修缮避暑山庄的过程中,由于无从筹措经费,熊希龄在征得袁世凯同意后,将行宫中保存的十余件瓷器加以变卖,所得款项充当修缮费用。这件事情本来是得到袁世凯批准的,但袁世凯却指使前清内务府大臣世续暗中监视。世续遂将熊希龄变卖的瓷器与其他被盗卖的古玩珍品混合在一起,强加在熊希龄身上,并上报给袁世凯,请求追查,这才出现了许世英调查盗宝案之事。
据说还有一件事情,也成为熊希龄盗宝罪的一个证据。在熊希龄派人清理文物的时候,淮军旧将姜桂题因于边事有功,熊希龄准备颁发勋章对他进行褒奖。但姜桂题却希望得到清帝纪念品,熊希龄遂将康熙和乾隆御笔联、扇各一赠送给他,并特别上呈给国务院予以立案。事后,姜桂题将此事秘报给袁世凯,成为袁世凯要挟熊希龄的又一张王牌。在上述事件中,虽然将文物变卖或作为赏赐的行为有失法度,但无论是变卖文物还是赏赐文物,都是出于公事需要,而非出于私利,况且又都有案可查,而非擅自行动。但熊希龄怎么都没有料到,这些事情却成为袁世凯对他进行挟制和实施政治讹诈的把柄。
请熊希龄到总统府议事,又临时有事外出而让熊希龄在办公室等候,并有意将盗宝卷宗放在显眼位置让熊希龄看到,这一切都是袁世凯事先设下的圈套。熊希龄虽然知道这是有人在故意陷害自己,但他却没有把这件事情与袁世凯联系起来,还认为是许世英个人对他的攻击,或者是其他派系对他的污蔑。不管属于哪种情况,一个堂堂国务总理,竟然被牵涉到盗宝事件中去,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在他还来不及考虑如何应对这件事情的时候,袁世凯回来了。看到熊希龄惊慌失措、大汗淋漓的样子,袁世凯起初是假装关心,嘘寒问暖。突然,他脸色大变,从抽屉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解散国民党的大总统令,不容熊希龄有更多的思考,迫使他马上签字。出于对个人名声和前途的考虑,熊希龄只得违心地签署了令他一生深感遗憾和愧疚的解散国民党的命令。随着国民党的解散和国民党籍议员资格的取消,国会也因不足法定人数而无法正常开会。1914年元月10日,在袁世凯的胁迫下,熊希龄又副署了解散国会的大总统令。在国人对国会寄予厚望的情况下,副署解散国会命令的举动,显然为国人所不容,熊希龄因此而声名狼藉。而国民党和国会的解散,却使袁世凯在恢复帝制的道路上更加有恃无恐。
调查谣言破灭,愤然辞去总理
对于袁世凯来说,利用进步党的势力压制国民党,利用总理副署权解散国会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熊希龄的人才内阁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他下一步的计划,就是逼迫熊希龄辞职,促使名流内阁尽快垮台。
1914年1月中旬,袁世凯的御用报纸纷纷报道了国务总理盗窃热河行宫宝物的消息。这些报道非常逼真,在当时确实迷惑了不少人。对于报纸公开登载他盗宝的消息,熊希龄异常震怒,认为这是对他人格的极大侮辱。因为在任热河都统时,他并没有私自拿过一件文物珍品,报纸上登载的一切纯属捏造。虽然出于对名声和前途的考虑,为了不让这种“莫须有”的事情公布于众而做出了违心的举动,但事情既然已经闹大,他必须勇敢面对。熊希龄采取了三种应对方法:第一,找到袁世凯,驳斥许世英在调查报告书中对他的指控,斥责报纸对他的攻击;第二,致函内务部,要求京师警察厅追究报社责任,并要求京师地方检察厅传讯报社;第三,秘密派人调查热河行宫被盗宝物的去向。
在上述三种方法中,前两种方法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当熊希龄找到袁世凯的时候,袁世凯为了搪塞熊希龄,故作诚恳地请他不要计较那些谣言,表示定将此事追查到底。至于要求京师地方检察厅传讯报社,根本就没有下文。只有熊希龄秘密派出的国务院调查员,给了他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一位姓朱的调查员在调查中发现,北京一家丝绸店竟然出售古玩,经检查,发现这些古玩就是热河行宫失窃的宝物。调查员会同警察厅顺藤摸瓜,查出盗窃热河行宫宝物和销售宝物的一个团伙。据调查,这一盗宝团伙与熊希龄没有任何关系。
至此,关于熊希龄盗宝的谣言应该是不攻自破了。但令人不解的是,《新社会日报》、《神州日报》等袁世凯的御用报纸,仍然在刊登熊希龄与盗宝案有关系的评论文章,这使熊希龄异常愤怒。他迭次下令查封这些造谣生事、唯恐天下不乱的报纸。可令人奇怪的是,内务部以种种理由推延搪塞,拒绝执行查封令。熊希龄处于十分尴尬和难堪的境地。
在经历这些是是非非之后,熊希龄方才如梦初醒,明白了在他身上发生的这一切,并非只是某些个人或派系对他的攻击,而是袁世凯蓄谋已久的排除异己的一大阴谋。虽然熊希龄对于自己为袁世凯所做的一切懊悔不已,但为时已晚。1914年2月,熊希龄辞去了内阁总理职务,彻底与袁世凯分道扬镳。
编辑:韩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