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会课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课程,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学校立德树人课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整体设计与实施主题班会应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立足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以此形成纵向有效衔接,横向有效贯通的小学主题班会课程体系。
【关键词】主题班会;课程;整体设计;实施策略
一、主题班会课程整体设计的必要性
班会课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课程,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学校立德树人课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主题班会课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笔者以为进行主题班会课程整体设计是基于以下四点需要:
(一)基于主题班会课程化水平更高的需要
当下在实施主题班会过程中普遍存在同一主题,各班有各自的上法和做法,各年段有各年段自己的一套,看似每位班主任的目标都清晰,看似每个班主任的创造力都得以施展,形式好像丰富活泼,但它实则内容随意化,缺乏体系性,缺乏对育人的长远规划,久而久之,多少有东打一枪,西鸣一炮的感觉,主题班会课的课程化水平迫切需要提高。
(二)基于主题班会教育针对性更加突出的需要
根据主题班会的需要,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组织、策划、实施、参与、评价,那么相应的设计就不仅要符合针对年段特点,还要同步考虑到年段之间衔接的需要,这样的设计才更加有系统,才能呈现更为合理的育人阶梯,也才更加有针对性。
(三)基于主题班会教育实效性更有保障的需要
师生通过经历不同阶段的同一主题班会活动的学习研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主题活动,不断完善主题班会评价,努力争取共同成长,在此过程中主题班会的教育可持续性不断强化,这也是最大程度上保障了主题班会的实效性。
(四)基于班主任专业能力更加全面发展的需要
小学主题班会整体的设计与实施有望促进班主任加强对其工作的理解,不断强化与丰富一线班主任对主题班会基本内容和要求的认识,激励一线班主任不断探索创新主题班会内容和形式,以此推动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发展,为学校提供育人质量提升强大的人才保障。
二、主题班会课程整体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主题班会课程目标的整体设计
在把握主题班会针对性、计划性、整合性、创新性的基础上,突出師生共同选定班会主题目标的过程,切实加强主题班会作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功能,以解决学生具体问题为出发点,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阶段性心理需要,使得主题班会目标本身就呈现层层推进,螺旋上升的特点,让主题班会目标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德育课堂的“引航灯”。
(二)主题班会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
在主题班会内容设计上,对设计的主客体关系和活动要素都需要进行综合的考量:第一方面践行“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整体设计融合理念,逐步达到有层次、有深度、有内涵、螺旋式上升;第二方面努力让主题班会的内容贴近学生所处年段的认知和学习兴趣点,使得主题班会呈现出年段该有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同时注重年段之间的合理衔接,争取做到主题班会在整体上呈现内容立体,载体丰富,时代性强的特点,让小学生在参与中能够有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
(三)主题班会课程形式的整体设计
学校外部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学生需求与兴趣也不会一成不变,为此我们需要根据外部环境与学习主体的变化去创造新颖的主题班会实施形式,这样的主题班会才能对学生形成足够的吸引力,调动学生更好参与其中,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主题班会实施形式的设计中,我们可以选用模拟式、竞赛式、咨询式、交流式、报告式、辩论式等单一形态,也可以融合其中的多种形式去创新实施;在组织形式方面,我们可以选用体验式、表演式、叙事式、讨论式和综合型的主题班会样态;同时还可以根据日常主题、政治主题、阶段性主题、节日性主题、偶发性主题而制定不同的实施方案,但不管选用哪一种主题班会的形式,它都应当围绕着规范学生行为、锻炼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指引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去进行整体设计。
(四)主题班会课程评价的整体设计
评价是课程的必备要素,主题班会课的评价一方面为了让班主任明确影响主题班会效果的主要因素和掌握评价主题班会的基本标准,旨在引导教师充分考虑主题班会的思想性、真实性、新颖性、感染性、互动性等基本评价方向,这样的主题班会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入耳入脑入行,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另一方面是制定全面引领学生成长评价指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思想品德发展状况,以问题为导向设置相应的指标,以评价促进改变设置的指标,以实施效果评定设置的指标,让学生也清楚自身参与主题班会需要达到的成长目标。
三、主题班会课程整体设计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制定实施规划
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部署,了解学生喜爱的主题班会内容、形式等重要信息,立足学生实际进行主题班会主题的设计与规划,通过前期调研的结果研判,制定实施方案,邀请专家精准指导,听取一线班主任对整体设计的想法,并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完善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做到研究目标明确、内容清晰、步骤合理、可操作性强。
(二)立足主题班会课堂
按照实施细则,参照相关政策法规文件和文献研究材料,组织小学主题班会课程整体设计的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加强一线班主任“主题班会”专题教研活动,以此提升一线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课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使得学生在主题班会课上能够拥有好听,好学,好行,好评的学习状态;使得学生在主题班会课后能够习得必知的养成知识,必会的社会技能,形成必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使其在德育认知,德育情感,德育意志和德育行为上实现全面健康成长。
(三)注重成果物化过程
根据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的基本工作思路指引,探索解决当前小学主题班会课程实施过程中纵向无有效衔接,横向无有效贯通的核心问题,努力争取一方面做到主题班会课程对接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加强对主题班会课程整体设计的教育实践探索,加强小学全学段的主题班会整体设计的保障体系建设,引领协同,创新实施主题班会课程教育工作,打造出小学主题班会课程整体设计的教学资源包,努力实现小学主题班会“纵向有效衔接,横向有效贯通”的课程化建设任务。
【关键词】主题班会;课程;整体设计;实施策略
一、主题班会课程整体设计的必要性
班会课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课程,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学校立德树人课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主题班会课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笔者以为进行主题班会课程整体设计是基于以下四点需要:
(一)基于主题班会课程化水平更高的需要
当下在实施主题班会过程中普遍存在同一主题,各班有各自的上法和做法,各年段有各年段自己的一套,看似每位班主任的目标都清晰,看似每个班主任的创造力都得以施展,形式好像丰富活泼,但它实则内容随意化,缺乏体系性,缺乏对育人的长远规划,久而久之,多少有东打一枪,西鸣一炮的感觉,主题班会课的课程化水平迫切需要提高。
(二)基于主题班会教育针对性更加突出的需要
根据主题班会的需要,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组织、策划、实施、参与、评价,那么相应的设计就不仅要符合针对年段特点,还要同步考虑到年段之间衔接的需要,这样的设计才更加有系统,才能呈现更为合理的育人阶梯,也才更加有针对性。
(三)基于主题班会教育实效性更有保障的需要
师生通过经历不同阶段的同一主题班会活动的学习研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主题活动,不断完善主题班会评价,努力争取共同成长,在此过程中主题班会的教育可持续性不断强化,这也是最大程度上保障了主题班会的实效性。
(四)基于班主任专业能力更加全面发展的需要
小学主题班会整体的设计与实施有望促进班主任加强对其工作的理解,不断强化与丰富一线班主任对主题班会基本内容和要求的认识,激励一线班主任不断探索创新主题班会内容和形式,以此推动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发展,为学校提供育人质量提升强大的人才保障。
二、主题班会课程整体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主题班会课程目标的整体设计
在把握主题班会针对性、计划性、整合性、创新性的基础上,突出師生共同选定班会主题目标的过程,切实加强主题班会作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功能,以解决学生具体问题为出发点,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阶段性心理需要,使得主题班会目标本身就呈现层层推进,螺旋上升的特点,让主题班会目标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德育课堂的“引航灯”。
(二)主题班会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
在主题班会内容设计上,对设计的主客体关系和活动要素都需要进行综合的考量:第一方面践行“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整体设计融合理念,逐步达到有层次、有深度、有内涵、螺旋式上升;第二方面努力让主题班会的内容贴近学生所处年段的认知和学习兴趣点,使得主题班会呈现出年段该有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同时注重年段之间的合理衔接,争取做到主题班会在整体上呈现内容立体,载体丰富,时代性强的特点,让小学生在参与中能够有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
(三)主题班会课程形式的整体设计
学校外部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学生需求与兴趣也不会一成不变,为此我们需要根据外部环境与学习主体的变化去创造新颖的主题班会实施形式,这样的主题班会才能对学生形成足够的吸引力,调动学生更好参与其中,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主题班会实施形式的设计中,我们可以选用模拟式、竞赛式、咨询式、交流式、报告式、辩论式等单一形态,也可以融合其中的多种形式去创新实施;在组织形式方面,我们可以选用体验式、表演式、叙事式、讨论式和综合型的主题班会样态;同时还可以根据日常主题、政治主题、阶段性主题、节日性主题、偶发性主题而制定不同的实施方案,但不管选用哪一种主题班会的形式,它都应当围绕着规范学生行为、锻炼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指引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去进行整体设计。
(四)主题班会课程评价的整体设计
评价是课程的必备要素,主题班会课的评价一方面为了让班主任明确影响主题班会效果的主要因素和掌握评价主题班会的基本标准,旨在引导教师充分考虑主题班会的思想性、真实性、新颖性、感染性、互动性等基本评价方向,这样的主题班会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入耳入脑入行,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另一方面是制定全面引领学生成长评价指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思想品德发展状况,以问题为导向设置相应的指标,以评价促进改变设置的指标,以实施效果评定设置的指标,让学生也清楚自身参与主题班会需要达到的成长目标。
三、主题班会课程整体设计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制定实施规划
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部署,了解学生喜爱的主题班会内容、形式等重要信息,立足学生实际进行主题班会主题的设计与规划,通过前期调研的结果研判,制定实施方案,邀请专家精准指导,听取一线班主任对整体设计的想法,并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完善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做到研究目标明确、内容清晰、步骤合理、可操作性强。
(二)立足主题班会课堂
按照实施细则,参照相关政策法规文件和文献研究材料,组织小学主题班会课程整体设计的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加强一线班主任“主题班会”专题教研活动,以此提升一线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课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使得学生在主题班会课上能够拥有好听,好学,好行,好评的学习状态;使得学生在主题班会课后能够习得必知的养成知识,必会的社会技能,形成必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使其在德育认知,德育情感,德育意志和德育行为上实现全面健康成长。
(三)注重成果物化过程
根据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的基本工作思路指引,探索解决当前小学主题班会课程实施过程中纵向无有效衔接,横向无有效贯通的核心问题,努力争取一方面做到主题班会课程对接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加强对主题班会课程整体设计的教育实践探索,加强小学全学段的主题班会整体设计的保障体系建设,引领协同,创新实施主题班会课程教育工作,打造出小学主题班会课程整体设计的教学资源包,努力实现小学主题班会“纵向有效衔接,横向有效贯通”的课程化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