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已经成为政府、学校、社会关注的热点。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存在分布不均衡、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办学定位模糊、专业趋同化,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经费投入不足,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尚未有效建立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强化政府角色,科学规划,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以及搭建优质高职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等措施,促进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5-0053-05
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是指全社会投入职业教育领域,用于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所有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的总和[1]。近年来,在我国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实施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背景下,四川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层次、结构上,以及在办学质量、效率和水平上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一、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在我国西部高等职业教育中处于区域领先地位。截至2011年,四川省共有50所高等职业院校(含高等专科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其中,公办高职院校37所,民办高职院校13所。按照学科类型划分:综合类高职院校21所,工科类高职院校17所,师范类高职院校3所,政法、财经、艺术类高职院校各2所,农业、医药类高职院校各1所。高等职业院校数占四川省普通高等院校总数(94所)的53.20%。
四川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四川省高职招生规模达到13.03万人,其中,公办高职院校招生99274人;在校生规模达到33.56万人,其中,公办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26.34万人。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截至2011年,四川高职院校占地面积达到33297.12亩,生均66.17平方米;拥有专任教师1860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94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6.57%,生师比为18∶1。截至2011年,四川省拥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6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5所,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4所[2]。至此,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自主、校企协同”,公办与民办有机结合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初步构建了涵盖各行业、覆盖川内各区域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表1 2011年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情况一览表
数据来源:《2011年四川高等教育发展报告》第105、106、121页。
二、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川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层次、结构、质量等方面在我国西部地区优势较为明显,办学体制、机制相对完善。但是,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办学基础薄弱、专业同类化明显、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强、资源共享率低下等原因,四川高职教育的发展水平与东部发达省市存在不小差距,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与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区域发展差异较大
从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的分布来看,56%的高等职业院校集中在成都市区,其中,民办高职院校85%集中在成都市区,表现出严重的不均衡性。而四川省二三线城市的高职院校相对较少,甚至在部分区域城市,如西昌、甘孜、巴中、资阳没有一所高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性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对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不仅如此,以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含德阳、绵阳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图书资料、生源质量等方面明显高于四川其他区域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社会声誉与效益显著优于四川其他二三级城市高职院校。因此,四川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而且区域发展水平差异也较为明显。
(二)办学定位模糊,专业趋同化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一直都是学校顶层设计的核心问题。然而,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真正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目标,甚至一味照搬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出现错位或越位现象,导致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下滑。同时,个别民办高校也存在办学目的不纯的现象,过度重视营利目标而轻视办学质量,导致民办高校的社会认可度较低。
在专业设置上,高职院校既要考虑办学的超前性,又要考虑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的特点;既要服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又要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3]。然而,随着四川高职院校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也不断增长,个别高职院校的专业数甚至超过60个。目前,四川省高职院校招生布点较多的专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类、财经类、土建类、制造类、文化教育类。个别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定位模糊,专业设置缺乏計划性,热门专业群办,新专业一哄而起,导致同类学校、同类专业逐步呈现雷同现象,而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必然导致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不利于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亟待提升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资源[4]。然而,在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从2011年四川省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来看,高职院校中具有中级及以下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3.43%;60%的高职院校中正高级职称教师人数不足10人,而且还包含一部分退休教师或其他高校兼职教师。目前,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获得研究生或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还不高,特别是民办高校弱势更为明显。从2011年四川省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来看,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师比总体达到了18∶1,但是个别高等职业院校生师比则明显偏低,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指标的要求。同时,“双师型”教师是衡量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结构指标[5]。正是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特殊性,四川省高职院校近年来不断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但相对来说,“双师型”教师仍然明显偏少,整体素质不高,很难满足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 (四)经费投入不足,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亟待完善
总体来看,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东部、中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近年来,四川省虽然加大了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高等教育的生均经费从2008年的3700元上升到2012年的12000元,但是也仅仅相当于2008年上海人均投入教育经费(22600元/人)的53%[6]。同样,民办高职院校主要依靠“以学养学”,很难随着公共教育经费的不断提升而提高,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四川省民办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同样,由于地域与区域、民办与公办的差异以及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等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难以有效运行。虽然有些职业院校已经认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有些城市的职业院校也开始加快这方面的建设,如2012年7月6日,四川航天职教联盟正式成立,建立了以四川航天职业学院为主体,立足服务于航天和国防军工产业,成为国内大型的跨省、跨区域、跨行业、立体网络式职业教育联盟[7]。2013年5月31日,四川省绵阳市11所高校(包括职业院校在内)成立了四川省首个区域联盟,共同探索联合培养人才新路径[8]。但是,四川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还没有真正形成。四川省的高等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平台建设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亟待加强和完善。
三、优化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对策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角色,科学制定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目前,四川省正逐渐形成三级办学,两级管理,以省为主,市州或行业共建共管,多种模式共存的高等教育管理新体制[9]。地方政府、部门、行业和社会力量积极举办高等教育,使四川省高职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政府对高职院校的行政干预过强,其办学的自主权相对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改变这一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政府部门必须转变角色,强化职责,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扩大高职院校办学的自主权,积极运用政策、法规、资源配置等有效手段,加强对高职院校的宏观调控、指导、监督、评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务必要建立高职专业预警机制,对部分不具备办学条件或近3年就业率过低的专业实行“红牌”制度,同时进一步整合省内高职教育资源,避免过多专业的趋同化,并通过政策引导、经费调控、专业审批、专业评估等手段,进一步优化省内各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促使各专业人才的培养能有效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省級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规划,并结合本省实际情况,进一步做好省内各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统筹安排设置高职院校的数量、招生规模,合理配置高等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同时,在制定高职教育发展规划时,要充分研究省情,多听取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各界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意见,紧紧围绕四川省五大经济区和“7 3”产业,重点打造以成都-德阳-绵阳、雅安-攀枝花-西昌-乐山、南充-广安-达州、遂宁-资阳、内江-自贡-泸州-宜宾为区域的五大高等职业教育高地,科学规划四川省未来10~20年的高职发展,充分引导高职院校整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新格局。
(二)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合理配置物质资源
实践表明,经费是决定资源实力的关键,高校有了充沛的经费,才能更有效引进人才,购买设备,建设教学条件,更新教育技术,以增强教育资源的整体实力[10]。因此,省级和地方财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逐年增加生均经费投入,确保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同时,还可以引导企业、行业、社会各界通过优惠政策、冠名宣传、“合理回报”、政府嘉奖等方式参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也可以设立省级高职教育发展基金,鼓励并吸引社会各界投资高职教育。
省级财政部门可以设置高等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包括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加大公共财政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也可以通过项目的形式(如示范院校、骨干院校、专业综合改革、体制改革、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增加对高职院校投入力度,逐渐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同样,高职院校一定要理清思路,明确办学定位,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学校与企业、行业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断改善实验室、图书资料、教学仪器设备、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践基地、创业园区等基本办学条件,进一步增加优质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各校物质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共享,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高等职业院校要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必然要求专任教师既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操作技能,成为具有“双师素质”或“双师结构”的“双师型”教师[11]。从四川省高职院校来看,高层次、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数相对偏少,“双师型”教师明显不足。为进一步促进四川省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全省高职教师的整体素质。
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制定高职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及相应的支持政策,成立专门的省级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中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省级主管部门、各高职院校要积极引导、支持高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积极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外、东部发达地区参加学习培训,拓展教师视野,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进一步扩大企(事)业顶岗培训力度,积极引进企业、行业高级技术人才,保证“双师型”教师比例的稳步上升,有力保障各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四)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完善高职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是区域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关键[12]。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进一步统筹高职教育的科学布局,搭建适应四川省高职发展的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合理整合品牌资源、强势资源,精心打造四川省高职教育特色,逐渐建立四川省现代高职教育新体系。
建立高职教育资源库,大力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各高职院校应深刻认识建设数字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资源库建设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推进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为教师教学、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13]。教育主管部门应参照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数据库建设标准,积极开展四川省高职教育资源库建设。首先,推进高职院校特色专业信息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专业简介、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教学资源、培训与测评系统、讨论答疑等,满足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共性的需求,以示范推动高职专业的改革发展。其次,应加快高职院校精品课程改造升级,逐步建立四川省高职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与精品视频公开课平台,为高职学生的快速成才和中青年高职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有力支撑。第三,搭建招生就业信息平台,畅通招生就业渠道,为企业、学校、学生、家长提供更为便捷的通道。
推动校企实质性合作,打造校企协同创新平台与职业教育联盟,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高职院校、企业建立协同创新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搭建校企融合、双赢发展的平台,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企业可以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高职学生在企业实习、见习、毕业环节的指导,建立现代师徒制度。企业也可以吸引高水平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组建新型教研团队,不仅可以共同研发新产品、新设备,解决企业面临的新问题,还能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同时,应根据四川省高职发展需要及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积极组建高职教育联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职业院校教育联盟是院校间、院校与企业间通过战略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弥补自身发展需要的一种组织模式[14]。目前,四川省已经在航天、财经、现代服务、纺织服装等方面组建了现代职业教育联盟。通过教育联盟,许多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了战略性合作關系,在人才培养、实习基地、技术研发、营销管理、人员培训、文化交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起新型的互利互惠、互补互促协同创新模式,实现校内外资源平台的共建共享。
总之,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深入实施,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西部地区优势明显。但是,与东部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区域内发展也极不均衡。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优化配置高职教育资源,合理调整高职教育布局结构,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积极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以有效促进四川省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主动适应并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4]张健.试论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选择[1].教育与职业,2006(35):5-7.
[2][9]卢铁城. 2011年四川高等教育发展报告[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04.
[3]张光跃,张萌.高职专业建设的新思路与内涵解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3):5-8.
[5]管和疆,周赞梅,杨学志.新疆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现状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3):78-81.
[6]黄蕾,谢奉军,杨程丽,等.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对高等教育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92-99.
[7]蒋光明.德阳市“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接受教育部督查[EB/OL].(2012-09-27)[2013-07-08].http://www.dy-edu.cn/newsInfo.aspx?pkId=30178.
[8]王娟.四川首个高校区域联盟成立 绵阳11所高校共同探索联合培养人才新路径[EB/OL].(2013-05-31)[2013-07-08].http://news.swust.edu.cn/s/108/t/570/a/38494/info.htm.
[10]吴时明,羊阳.经费:高等教育资源“瓶颈”突破的关键[J].科技创业月刊,2011(10):102-104.
[11]肖明胜.区域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19):92-95.
[12]王成端,谢华,孙山,等.川渝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现状、问题及共享机制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2(6):86-91.
[13]四川省教育厅高教处. 四川省教育厅转发《关于开展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3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EB/OL].(2013-05-03)[2013-07-21].http://www.scedu.net/chushi/web/1367546532.shtml.
[14]王军.组建职业教育联盟 促进教育资源共享[J].科教文汇,2009(7):52.
关键词 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5-0053-05
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是指全社会投入职业教育领域,用于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所有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的总和[1]。近年来,在我国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实施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背景下,四川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层次、结构上,以及在办学质量、效率和水平上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一、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在我国西部高等职业教育中处于区域领先地位。截至2011年,四川省共有50所高等职业院校(含高等专科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其中,公办高职院校37所,民办高职院校13所。按照学科类型划分:综合类高职院校21所,工科类高职院校17所,师范类高职院校3所,政法、财经、艺术类高职院校各2所,农业、医药类高职院校各1所。高等职业院校数占四川省普通高等院校总数(94所)的53.20%。
四川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四川省高职招生规模达到13.03万人,其中,公办高职院校招生99274人;在校生规模达到33.56万人,其中,公办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26.34万人。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截至2011年,四川高职院校占地面积达到33297.12亩,生均66.17平方米;拥有专任教师1860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94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6.57%,生师比为18∶1。截至2011年,四川省拥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6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5所,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4所[2]。至此,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自主、校企协同”,公办与民办有机结合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初步构建了涵盖各行业、覆盖川内各区域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表1 2011年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情况一览表
数据来源:《2011年四川高等教育发展报告》第105、106、121页。
二、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川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层次、结构、质量等方面在我国西部地区优势较为明显,办学体制、机制相对完善。但是,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办学基础薄弱、专业同类化明显、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强、资源共享率低下等原因,四川高职教育的发展水平与东部发达省市存在不小差距,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与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区域发展差异较大
从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的分布来看,56%的高等职业院校集中在成都市区,其中,民办高职院校85%集中在成都市区,表现出严重的不均衡性。而四川省二三线城市的高职院校相对较少,甚至在部分区域城市,如西昌、甘孜、巴中、资阳没有一所高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性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对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不仅如此,以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含德阳、绵阳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图书资料、生源质量等方面明显高于四川其他区域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社会声誉与效益显著优于四川其他二三级城市高职院校。因此,四川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而且区域发展水平差异也较为明显。
(二)办学定位模糊,专业趋同化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一直都是学校顶层设计的核心问题。然而,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真正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目标,甚至一味照搬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出现错位或越位现象,导致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下滑。同时,个别民办高校也存在办学目的不纯的现象,过度重视营利目标而轻视办学质量,导致民办高校的社会认可度较低。
在专业设置上,高职院校既要考虑办学的超前性,又要考虑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的特点;既要服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又要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3]。然而,随着四川高职院校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也不断增长,个别高职院校的专业数甚至超过60个。目前,四川省高职院校招生布点较多的专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类、财经类、土建类、制造类、文化教育类。个别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定位模糊,专业设置缺乏計划性,热门专业群办,新专业一哄而起,导致同类学校、同类专业逐步呈现雷同现象,而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必然导致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不利于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亟待提升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资源[4]。然而,在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从2011年四川省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来看,高职院校中具有中级及以下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3.43%;60%的高职院校中正高级职称教师人数不足10人,而且还包含一部分退休教师或其他高校兼职教师。目前,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获得研究生或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还不高,特别是民办高校弱势更为明显。从2011年四川省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来看,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师比总体达到了18∶1,但是个别高等职业院校生师比则明显偏低,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指标的要求。同时,“双师型”教师是衡量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结构指标[5]。正是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特殊性,四川省高职院校近年来不断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但相对来说,“双师型”教师仍然明显偏少,整体素质不高,很难满足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 (四)经费投入不足,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亟待完善
总体来看,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东部、中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近年来,四川省虽然加大了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高等教育的生均经费从2008年的3700元上升到2012年的12000元,但是也仅仅相当于2008年上海人均投入教育经费(22600元/人)的53%[6]。同样,民办高职院校主要依靠“以学养学”,很难随着公共教育经费的不断提升而提高,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四川省民办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同样,由于地域与区域、民办与公办的差异以及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等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难以有效运行。虽然有些职业院校已经认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有些城市的职业院校也开始加快这方面的建设,如2012年7月6日,四川航天职教联盟正式成立,建立了以四川航天职业学院为主体,立足服务于航天和国防军工产业,成为国内大型的跨省、跨区域、跨行业、立体网络式职业教育联盟[7]。2013年5月31日,四川省绵阳市11所高校(包括职业院校在内)成立了四川省首个区域联盟,共同探索联合培养人才新路径[8]。但是,四川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还没有真正形成。四川省的高等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平台建设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亟待加强和完善。
三、优化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对策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角色,科学制定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目前,四川省正逐渐形成三级办学,两级管理,以省为主,市州或行业共建共管,多种模式共存的高等教育管理新体制[9]。地方政府、部门、行业和社会力量积极举办高等教育,使四川省高职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政府对高职院校的行政干预过强,其办学的自主权相对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改变这一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政府部门必须转变角色,强化职责,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扩大高职院校办学的自主权,积极运用政策、法规、资源配置等有效手段,加强对高职院校的宏观调控、指导、监督、评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务必要建立高职专业预警机制,对部分不具备办学条件或近3年就业率过低的专业实行“红牌”制度,同时进一步整合省内高职教育资源,避免过多专业的趋同化,并通过政策引导、经费调控、专业审批、专业评估等手段,进一步优化省内各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促使各专业人才的培养能有效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省級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规划,并结合本省实际情况,进一步做好省内各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统筹安排设置高职院校的数量、招生规模,合理配置高等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同时,在制定高职教育发展规划时,要充分研究省情,多听取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各界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意见,紧紧围绕四川省五大经济区和“7 3”产业,重点打造以成都-德阳-绵阳、雅安-攀枝花-西昌-乐山、南充-广安-达州、遂宁-资阳、内江-自贡-泸州-宜宾为区域的五大高等职业教育高地,科学规划四川省未来10~20年的高职发展,充分引导高职院校整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新格局。
(二)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合理配置物质资源
实践表明,经费是决定资源实力的关键,高校有了充沛的经费,才能更有效引进人才,购买设备,建设教学条件,更新教育技术,以增强教育资源的整体实力[10]。因此,省级和地方财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逐年增加生均经费投入,确保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同时,还可以引导企业、行业、社会各界通过优惠政策、冠名宣传、“合理回报”、政府嘉奖等方式参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也可以设立省级高职教育发展基金,鼓励并吸引社会各界投资高职教育。
省级财政部门可以设置高等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包括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加大公共财政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也可以通过项目的形式(如示范院校、骨干院校、专业综合改革、体制改革、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增加对高职院校投入力度,逐渐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同样,高职院校一定要理清思路,明确办学定位,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学校与企业、行业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断改善实验室、图书资料、教学仪器设备、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践基地、创业园区等基本办学条件,进一步增加优质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各校物质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共享,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高等职业院校要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必然要求专任教师既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操作技能,成为具有“双师素质”或“双师结构”的“双师型”教师[11]。从四川省高职院校来看,高层次、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数相对偏少,“双师型”教师明显不足。为进一步促进四川省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全省高职教师的整体素质。
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制定高职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及相应的支持政策,成立专门的省级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中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省级主管部门、各高职院校要积极引导、支持高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积极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外、东部发达地区参加学习培训,拓展教师视野,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进一步扩大企(事)业顶岗培训力度,积极引进企业、行业高级技术人才,保证“双师型”教师比例的稳步上升,有力保障各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四)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完善高职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是区域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关键[12]。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进一步统筹高职教育的科学布局,搭建适应四川省高职发展的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合理整合品牌资源、强势资源,精心打造四川省高职教育特色,逐渐建立四川省现代高职教育新体系。
建立高职教育资源库,大力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各高职院校应深刻认识建设数字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资源库建设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推进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为教师教学、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13]。教育主管部门应参照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数据库建设标准,积极开展四川省高职教育资源库建设。首先,推进高职院校特色专业信息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专业简介、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教学资源、培训与测评系统、讨论答疑等,满足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共性的需求,以示范推动高职专业的改革发展。其次,应加快高职院校精品课程改造升级,逐步建立四川省高职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与精品视频公开课平台,为高职学生的快速成才和中青年高职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有力支撑。第三,搭建招生就业信息平台,畅通招生就业渠道,为企业、学校、学生、家长提供更为便捷的通道。
推动校企实质性合作,打造校企协同创新平台与职业教育联盟,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高职院校、企业建立协同创新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搭建校企融合、双赢发展的平台,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企业可以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高职学生在企业实习、见习、毕业环节的指导,建立现代师徒制度。企业也可以吸引高水平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组建新型教研团队,不仅可以共同研发新产品、新设备,解决企业面临的新问题,还能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同时,应根据四川省高职发展需要及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积极组建高职教育联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职业院校教育联盟是院校间、院校与企业间通过战略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弥补自身发展需要的一种组织模式[14]。目前,四川省已经在航天、财经、现代服务、纺织服装等方面组建了现代职业教育联盟。通过教育联盟,许多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了战略性合作關系,在人才培养、实习基地、技术研发、营销管理、人员培训、文化交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起新型的互利互惠、互补互促协同创新模式,实现校内外资源平台的共建共享。
总之,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深入实施,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西部地区优势明显。但是,与东部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区域内发展也极不均衡。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优化配置高职教育资源,合理调整高职教育布局结构,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积极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以有效促进四川省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主动适应并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4]张健.试论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选择[1].教育与职业,2006(35):5-7.
[2][9]卢铁城. 2011年四川高等教育发展报告[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04.
[3]张光跃,张萌.高职专业建设的新思路与内涵解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3):5-8.
[5]管和疆,周赞梅,杨学志.新疆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现状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3):78-81.
[6]黄蕾,谢奉军,杨程丽,等.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对高等教育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92-99.
[7]蒋光明.德阳市“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接受教育部督查[EB/OL].(2012-09-27)[2013-07-08].http://www.dy-edu.cn/newsInfo.aspx?pkId=30178.
[8]王娟.四川首个高校区域联盟成立 绵阳11所高校共同探索联合培养人才新路径[EB/OL].(2013-05-31)[2013-07-08].http://news.swust.edu.cn/s/108/t/570/a/38494/info.htm.
[10]吴时明,羊阳.经费:高等教育资源“瓶颈”突破的关键[J].科技创业月刊,2011(10):102-104.
[11]肖明胜.区域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19):92-95.
[12]王成端,谢华,孙山,等.川渝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现状、问题及共享机制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2(6):86-91.
[13]四川省教育厅高教处. 四川省教育厅转发《关于开展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3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EB/OL].(2013-05-03)[2013-07-21].http://www.scedu.net/chushi/web/1367546532.shtml.
[14]王军.组建职业教育联盟 促进教育资源共享[J].科教文汇,200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