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装的下四季更迭,也装得下人生欢喜.
林语堂先生曾这样描述过自己对于悠闲生活的想象——“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
疫情期间,若有一个园子,便能装得下我们所有的诗意和梦想。在独享的空间里,在自然的环抱里,安安稳稳地度过疫情这段紧张的日子。
逃脱水泥森林的院落之趣
冬去春来夏至,不紧不慢岁月。
一个院子,推门见湖,房前屋后一亩两分田,可以种着时令蔬菜和水果,四边围着竹篱或砖瓦墙,爬着牵牛或是扁豆。夜里能看到星星,清晨能听见鸟鸣。这样的宁静让人觉得天高云阔心安。粗茶淡饭布衣,相知相守爱人,平平常常人生。
独处一亩两分田的美妙
瞿金根,《现代苏州》杂志的老朋友,苏州知名摄影家,太湖风情摄影研究会会长,拍摄了近四十年太湖风光的他,在太湖长沙岛买下一幢小房子,和房子一起的,还有那1.2亩的小院子。
“烟波浩渺的太湖,离苏州市不近也不远,距离刚刚好。這里有着数不尽的古迹名胜,对于我来说,太湖就是天然的大摄影棚,在这里有我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可以在这里拥有一个家,我可以更加贴近地把太湖的湖光山色、人文景观拍摄下来,记录下太湖的变迁。
疫情防控期间,瞿金根便在自家太湖的小庄园中,怡然自得。他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他彻底地享受了一个人的独处时光。“春节我离开了平日城市的水泥森林,在自家的小院中深耕着我的业余生活,整理照片,编辑视频,对平日里拍摄的人文、历史、景观进行取舍和提炼,乐趣无穷。”
“这段时间里,我充分享受与自己的独处。我发现,当我独处时,便多了一双眼睛去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复盘自己这一年做了什么,审视自己这一年的不足与成长,丰盛内心,才能更有力量。”瞿金根说。
许自己一个温暖的丰收天地
冯唐说:“要有一个院子,栽果树、花树,又开花又结果。在树下支张桌子,摆简单的酒菜,看繁花在风里、在暮色里、在月光里动,也值了。”
这个场景,瞿金根做到了。崇尚自然的他把自己家里那一亩两分地的院子打造成了一个小型农场,青菜、花草,花香扑鼻,蔬菜自给,鸡兔在其中自由地跑跳。他一直说,“人要忙一点的,不做事情要生病的!”
在自己的小院农场中,果蔬正熟。他扛起锄头、提起菜篮、挽起袖子,把萝卜从泥土里拔出,将摘下的菜花叶子剥干净,此时的瞿金根不再是五谷不分的“城里人”,而是一个关心粮食和蔬菜的“诗人”。播种、浇水、除草,便是半日时光。
院子给了瞿金根一个温暖的丰收天地。风柔日暄,春光满园,他唤着家人一齐,围坐一圈,于庭院里支起烤架,将享受过阳光、露水、空气、土壤滋养的原味果蔬,用炭火烘烤出人间至味,麻辣鲜香。“烤一道院蔬,在这个特殊的春节假期里,采自家农场好物,撷自然原生态,尝一味特别的春色。”
在此,瞿金根也为苏州的防控疫情点上一个大大的赞。“我们可以在家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些岁月静好离不开大量人员的辛苦与努力工作,我为我的家乡苏州感到自豪!”
在中式院子里,看看时光该有的模样
疫情发生后,被迫宅家,这时候“一方庭院深幽处,半卷闲书一壶茶”,有一处小院,可静思独处、品茗小憩、会客派对,可戏鱼、赏鱼、玩耍嬉戏……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杨政,苏州某大学教授。在养育巷一家设计公司后面,便是他的家。穿过一条不算悠长小巷子,在市区车水马龙之外,你可能想不到,这里竟然还藏有这样一个中式小院。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世之感
杨政的房子和院子都自己改造的,这是他父亲留下的祖宅,房子虽然有些老旧,但是好在有一个非常大的天井,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幸运地逃开了拆迁的命运。后来杨政把楼上两户也买下来了,形成了一处独门独户的房子,天井处恰好可以盖上一处院子,将苏州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山石共融于此处,布局精妙,移步异景,别有洞天。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这个庭院,不知怎么撞到了我心灵深处,连自己也不大知道的某个层面……我隐隐约约找到自己了。”或许,正是这些拥有灵魂的中式院墅,可以让屋檐下的古人文思泉涌,作出流芳千古的惊艳诗词。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这是一座可以诠释苏州传统建筑精髓的院子,经过多年不断地修葺和完善,这所老宅也有了别样的生命力,已不再是简单的一座居所,更是杨政和家人用心营造并呵护的精神家园。
杨政告诉记者,疫情时宅家,对于平时忙碌的他来说,就像是一次度假,没有不安,更没有无聊,“这个院子的每一处假山流水,亭台盆栽都是我自己设计的,我非常喜欢这些作品,这次我终于有时间可以享用我的作品了,天晴时,风和日丽,下雨时,银河倾泻,入晚时,夜深人静”。
中国人的院子,是一个时间的容器
今年的春节虽说有着遗憾,但却也下了一场冬雪。杨政说,自己一定是最早欣赏到雪景的人之一。雪景和中式庭院是最配的,不然怎么大家都说,苏州披上了白纱后就变成了姑苏。
杨政是一位大学教授,主攻建筑学专业,在学术界德高望重,目前被学校返聘,继续教学工作。正是他一手设计打造自己的这方宅子,他以文人造园的心态,让院子的每一个空间都呈现出最好的意境。
杨政告诉记者,在小的时候,每个周末他的父亲就会带他逛苏州的各大园林,起初没觉得啥,后来就慢慢认识到院子之间的区别,建筑、园林、装饰小品等等的不同,才知道这是多大的一门学问。
“建筑学是一个可以让人有寄托的领域,这么多年的考察、研究、教学、实践,让我深深感觉到中国院子不仅有文化,它也有生命。在一个院子里,它处处有惊喜,处处让人有感悟。院子,是最具中国韵味的一个词语,它不仅仅是一种居住形式,更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精神归属。真正的中国院子是给人休憩的,它不需要张扬,我们需要打造的院子意境,是能给居住的人带来安宁、安详、安定、安全的。” 杨政喜欢观察自然的四时变化,花木的春生夏长,而这,在院子里最美不过。“改革开放以后,各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我们的城市不断扩大,但却离自然越来越远,离最窝心的居住状态越来越远了。大自然‘不见’了,传统‘不见’了,而我一直希望自己可以拥有一个院子,打开窗就是一幅画,回到里面就找到自己,放松自己。”
所以说中国人的院子,是一个时间的容器,锁得住风景,盛满着闲情,容得下肉身,安放得了心灵,一座小院便是一方天地,里面藏着一年四季的自然美景、风花雪月。
花草盛放间,是来自家的温情脉脉
小美,很多爱逛街的朋友们都认识她。在苏州大公园旁,她开了一家醒目的服装店“小美家”,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苏州美眉们总会不经意地就逛去了她家,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了朋友。
2018年,小美把她的“小美家”开到了月亮湾,在园区开始了新的关于美的事业。为了照看自己的店,小美把自己的家也搬到了园区,在园区湖东海和院拥有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小别墅。
各取所需,满足每一个家庭成员的需求
从选址、设计,再到装修,全都是小美出的主意,她笑着说,我的家才是真正名副其实的“小美家”。
“原先住在姑苏区的公寓房,新家选择别墅也是应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房子让我们一直憧憬的生活得以实现,它可以满足我们全家的各个家庭成员丰富的居住形态,实现更多的可能性,充满享受。”
小美告诉记者, 这个“宅”式春节让全家第一次对自己所居住的“房子”有了全天24h的互动。在疫情期间,爸爸在客厅里看电视新闻,关注疫情;母亲在阳光厨房里“择洗切炒”,一日三餐,一餐不落;在书房中,丈夫陪着两个孩子做着手工,其乐融融;而自己则在院子里,和花花草草在阳光下谈笑风生。
小美最喜欢自己的院子,她在里面种满了花花草草,徜徉在这个鲜花怒放的大露台,仿佛心栖居于自然之中。她说,院子是“太太的面子”,作为家中的女主人,品位都漫溢在一花一草的优雅里,也在一砖一瓦的格局里,还有那亲手栽种的快乐,会在翠绿掩映的美好时光下,给家里每一个人小小的幸福感。
曾经江湖策马,如今小院看花
在春节假期中,小美最喜欢在惬意的午后,看阳光透过枝叶间的缝隙,星星点点洒落下来,在小院中汇聚成一道斑驳错落的风景线。
平日里的小美是一个旅游达人,每一个月几乎都会安排上一次出行,或是跟家人,或是跟朋友,亦或是自己一人背包徒步。骑马、射箭、攀岩、高尔夫……小美统统不在话下。今年的春节,由于疫情爆发,原本打算和家人去意大利度假的她果断地退票,响应国家号召在家过了一个美好的假期。
“这些日子里,我做回了一個幸福的花匠,站在一院的春光里,和一朵花对视,似乎连呼吸也生出了香味。突如其来的疫情,唤醒了我对健康、对生活、对住宅更深的认识,在被‘禁锢’的日子里,所有活动都围绕着房子展开,这让我们全家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房子,不仅仅是一处守护我们的住所,更是装下我们精神世界的处所。”
一个没有盖子的空间,是永远鲜活的
在城市病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在水泥森林中碰到陌生的邻居,电梯里沉默的尴尬,鸡犬相闻却老死不相来往的残酷,都会让人产生错觉,我们是不是一个个冰冷冷的机器。而园子,这一个没有盖子的空间,却能让人找回一种鲜活的感觉。
我在院子里拍起了动物写真
阿立的奶奶家在苏州的越溪,奶奶家的后院有一片很大的草坪。爷爷在四年前去世了,阿立就给奶奶买了一只猫作为陪伴,后来,特别喜欢动物的奶奶又收养了一只狗,外加一只鹦鹉。每次去到奶奶家,院子里热闹得就像一个小型动物园。
这个疫情期间,从小被奶奶带大的阿立,和往年一样陪在奶奶身边。原本就是职业摄影师的他,有一天在院子里看着猫狗打架,突然灵光乍泄,何不给这些可爱的动物们拍上一套写真呢。现成的草坪,现成的模特,现成的摄影师,还有现成的时光。
捕捉最自然的状态
由于一个春节都和这些小动物们在一起,阿立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但是光了解习性还不够,阿立说,论摄影技巧,宠物摄影的难度,其实要比儿童摄影、人物摄影、广告摄影更难。因为宠物不受控,不太听人的指挥。所以拍摄的效果,完全看猫猫狗狗的情绪。
好在院中的草坪够大,动物们可以肆意在上奔跑,跑着跳着,情绪也就好了,“一张真正的好照片,一定要还原宠物原本的真性情。”在自然的环境下,捕捉宠物身上最自然、最生动的状态和表情,是阿立努力做的事情。
这次的“宅家摄影团队”里还配备了一个训导师,那就是阿立的奶奶,她负责调动宠物的行为及情绪。“我在现场,要考虑构图、各种数值、相机参数,还要调节镜头光圈、快门,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这时需要奶奶和我一起同心协力,出来的照片才会更加出彩。”
“很开心,在这个岁数还能和奶奶一起工作一起玩,这一次的宅家时光让我更加珍惜身边人。生活本该就是鲜活的,要和爱的人一起好好地生活。”
林语堂先生曾这样描述过自己对于悠闲生活的想象——“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
疫情期间,若有一个园子,便能装得下我们所有的诗意和梦想。在独享的空间里,在自然的环抱里,安安稳稳地度过疫情这段紧张的日子。
逃脱水泥森林的院落之趣
冬去春来夏至,不紧不慢岁月。
一个院子,推门见湖,房前屋后一亩两分田,可以种着时令蔬菜和水果,四边围着竹篱或砖瓦墙,爬着牵牛或是扁豆。夜里能看到星星,清晨能听见鸟鸣。这样的宁静让人觉得天高云阔心安。粗茶淡饭布衣,相知相守爱人,平平常常人生。
独处一亩两分田的美妙
瞿金根,《现代苏州》杂志的老朋友,苏州知名摄影家,太湖风情摄影研究会会长,拍摄了近四十年太湖风光的他,在太湖长沙岛买下一幢小房子,和房子一起的,还有那1.2亩的小院子。
“烟波浩渺的太湖,离苏州市不近也不远,距离刚刚好。這里有着数不尽的古迹名胜,对于我来说,太湖就是天然的大摄影棚,在这里有我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可以在这里拥有一个家,我可以更加贴近地把太湖的湖光山色、人文景观拍摄下来,记录下太湖的变迁。
疫情防控期间,瞿金根便在自家太湖的小庄园中,怡然自得。他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他彻底地享受了一个人的独处时光。“春节我离开了平日城市的水泥森林,在自家的小院中深耕着我的业余生活,整理照片,编辑视频,对平日里拍摄的人文、历史、景观进行取舍和提炼,乐趣无穷。”
“这段时间里,我充分享受与自己的独处。我发现,当我独处时,便多了一双眼睛去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复盘自己这一年做了什么,审视自己这一年的不足与成长,丰盛内心,才能更有力量。”瞿金根说。
许自己一个温暖的丰收天地
冯唐说:“要有一个院子,栽果树、花树,又开花又结果。在树下支张桌子,摆简单的酒菜,看繁花在风里、在暮色里、在月光里动,也值了。”
这个场景,瞿金根做到了。崇尚自然的他把自己家里那一亩两分地的院子打造成了一个小型农场,青菜、花草,花香扑鼻,蔬菜自给,鸡兔在其中自由地跑跳。他一直说,“人要忙一点的,不做事情要生病的!”
在自己的小院农场中,果蔬正熟。他扛起锄头、提起菜篮、挽起袖子,把萝卜从泥土里拔出,将摘下的菜花叶子剥干净,此时的瞿金根不再是五谷不分的“城里人”,而是一个关心粮食和蔬菜的“诗人”。播种、浇水、除草,便是半日时光。
院子给了瞿金根一个温暖的丰收天地。风柔日暄,春光满园,他唤着家人一齐,围坐一圈,于庭院里支起烤架,将享受过阳光、露水、空气、土壤滋养的原味果蔬,用炭火烘烤出人间至味,麻辣鲜香。“烤一道院蔬,在这个特殊的春节假期里,采自家农场好物,撷自然原生态,尝一味特别的春色。”
在此,瞿金根也为苏州的防控疫情点上一个大大的赞。“我们可以在家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些岁月静好离不开大量人员的辛苦与努力工作,我为我的家乡苏州感到自豪!”
在中式院子里,看看时光该有的模样
疫情发生后,被迫宅家,这时候“一方庭院深幽处,半卷闲书一壶茶”,有一处小院,可静思独处、品茗小憩、会客派对,可戏鱼、赏鱼、玩耍嬉戏……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杨政,苏州某大学教授。在养育巷一家设计公司后面,便是他的家。穿过一条不算悠长小巷子,在市区车水马龙之外,你可能想不到,这里竟然还藏有这样一个中式小院。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世之感
杨政的房子和院子都自己改造的,这是他父亲留下的祖宅,房子虽然有些老旧,但是好在有一个非常大的天井,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幸运地逃开了拆迁的命运。后来杨政把楼上两户也买下来了,形成了一处独门独户的房子,天井处恰好可以盖上一处院子,将苏州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山石共融于此处,布局精妙,移步异景,别有洞天。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这个庭院,不知怎么撞到了我心灵深处,连自己也不大知道的某个层面……我隐隐约约找到自己了。”或许,正是这些拥有灵魂的中式院墅,可以让屋檐下的古人文思泉涌,作出流芳千古的惊艳诗词。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这是一座可以诠释苏州传统建筑精髓的院子,经过多年不断地修葺和完善,这所老宅也有了别样的生命力,已不再是简单的一座居所,更是杨政和家人用心营造并呵护的精神家园。
杨政告诉记者,疫情时宅家,对于平时忙碌的他来说,就像是一次度假,没有不安,更没有无聊,“这个院子的每一处假山流水,亭台盆栽都是我自己设计的,我非常喜欢这些作品,这次我终于有时间可以享用我的作品了,天晴时,风和日丽,下雨时,银河倾泻,入晚时,夜深人静”。
中国人的院子,是一个时间的容器
今年的春节虽说有着遗憾,但却也下了一场冬雪。杨政说,自己一定是最早欣赏到雪景的人之一。雪景和中式庭院是最配的,不然怎么大家都说,苏州披上了白纱后就变成了姑苏。
杨政是一位大学教授,主攻建筑学专业,在学术界德高望重,目前被学校返聘,继续教学工作。正是他一手设计打造自己的这方宅子,他以文人造园的心态,让院子的每一个空间都呈现出最好的意境。
杨政告诉记者,在小的时候,每个周末他的父亲就会带他逛苏州的各大园林,起初没觉得啥,后来就慢慢认识到院子之间的区别,建筑、园林、装饰小品等等的不同,才知道这是多大的一门学问。
“建筑学是一个可以让人有寄托的领域,这么多年的考察、研究、教学、实践,让我深深感觉到中国院子不仅有文化,它也有生命。在一个院子里,它处处有惊喜,处处让人有感悟。院子,是最具中国韵味的一个词语,它不仅仅是一种居住形式,更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精神归属。真正的中国院子是给人休憩的,它不需要张扬,我们需要打造的院子意境,是能给居住的人带来安宁、安详、安定、安全的。” 杨政喜欢观察自然的四时变化,花木的春生夏长,而这,在院子里最美不过。“改革开放以后,各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我们的城市不断扩大,但却离自然越来越远,离最窝心的居住状态越来越远了。大自然‘不见’了,传统‘不见’了,而我一直希望自己可以拥有一个院子,打开窗就是一幅画,回到里面就找到自己,放松自己。”
所以说中国人的院子,是一个时间的容器,锁得住风景,盛满着闲情,容得下肉身,安放得了心灵,一座小院便是一方天地,里面藏着一年四季的自然美景、风花雪月。
花草盛放间,是来自家的温情脉脉
小美,很多爱逛街的朋友们都认识她。在苏州大公园旁,她开了一家醒目的服装店“小美家”,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苏州美眉们总会不经意地就逛去了她家,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了朋友。
2018年,小美把她的“小美家”开到了月亮湾,在园区开始了新的关于美的事业。为了照看自己的店,小美把自己的家也搬到了园区,在园区湖东海和院拥有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小别墅。
各取所需,满足每一个家庭成员的需求
从选址、设计,再到装修,全都是小美出的主意,她笑着说,我的家才是真正名副其实的“小美家”。
“原先住在姑苏区的公寓房,新家选择别墅也是应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房子让我们一直憧憬的生活得以实现,它可以满足我们全家的各个家庭成员丰富的居住形态,实现更多的可能性,充满享受。”
小美告诉记者, 这个“宅”式春节让全家第一次对自己所居住的“房子”有了全天24h的互动。在疫情期间,爸爸在客厅里看电视新闻,关注疫情;母亲在阳光厨房里“择洗切炒”,一日三餐,一餐不落;在书房中,丈夫陪着两个孩子做着手工,其乐融融;而自己则在院子里,和花花草草在阳光下谈笑风生。
小美最喜欢自己的院子,她在里面种满了花花草草,徜徉在这个鲜花怒放的大露台,仿佛心栖居于自然之中。她说,院子是“太太的面子”,作为家中的女主人,品位都漫溢在一花一草的优雅里,也在一砖一瓦的格局里,还有那亲手栽种的快乐,会在翠绿掩映的美好时光下,给家里每一个人小小的幸福感。
曾经江湖策马,如今小院看花
在春节假期中,小美最喜欢在惬意的午后,看阳光透过枝叶间的缝隙,星星点点洒落下来,在小院中汇聚成一道斑驳错落的风景线。
平日里的小美是一个旅游达人,每一个月几乎都会安排上一次出行,或是跟家人,或是跟朋友,亦或是自己一人背包徒步。骑马、射箭、攀岩、高尔夫……小美统统不在话下。今年的春节,由于疫情爆发,原本打算和家人去意大利度假的她果断地退票,响应国家号召在家过了一个美好的假期。
“这些日子里,我做回了一個幸福的花匠,站在一院的春光里,和一朵花对视,似乎连呼吸也生出了香味。突如其来的疫情,唤醒了我对健康、对生活、对住宅更深的认识,在被‘禁锢’的日子里,所有活动都围绕着房子展开,这让我们全家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房子,不仅仅是一处守护我们的住所,更是装下我们精神世界的处所。”
一个没有盖子的空间,是永远鲜活的
在城市病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在水泥森林中碰到陌生的邻居,电梯里沉默的尴尬,鸡犬相闻却老死不相来往的残酷,都会让人产生错觉,我们是不是一个个冰冷冷的机器。而园子,这一个没有盖子的空间,却能让人找回一种鲜活的感觉。
我在院子里拍起了动物写真
阿立的奶奶家在苏州的越溪,奶奶家的后院有一片很大的草坪。爷爷在四年前去世了,阿立就给奶奶买了一只猫作为陪伴,后来,特别喜欢动物的奶奶又收养了一只狗,外加一只鹦鹉。每次去到奶奶家,院子里热闹得就像一个小型动物园。
这个疫情期间,从小被奶奶带大的阿立,和往年一样陪在奶奶身边。原本就是职业摄影师的他,有一天在院子里看着猫狗打架,突然灵光乍泄,何不给这些可爱的动物们拍上一套写真呢。现成的草坪,现成的模特,现成的摄影师,还有现成的时光。
捕捉最自然的状态
由于一个春节都和这些小动物们在一起,阿立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但是光了解习性还不够,阿立说,论摄影技巧,宠物摄影的难度,其实要比儿童摄影、人物摄影、广告摄影更难。因为宠物不受控,不太听人的指挥。所以拍摄的效果,完全看猫猫狗狗的情绪。
好在院中的草坪够大,动物们可以肆意在上奔跑,跑着跳着,情绪也就好了,“一张真正的好照片,一定要还原宠物原本的真性情。”在自然的环境下,捕捉宠物身上最自然、最生动的状态和表情,是阿立努力做的事情。
这次的“宅家摄影团队”里还配备了一个训导师,那就是阿立的奶奶,她负责调动宠物的行为及情绪。“我在现场,要考虑构图、各种数值、相机参数,还要调节镜头光圈、快门,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这时需要奶奶和我一起同心协力,出来的照片才会更加出彩。”
“很开心,在这个岁数还能和奶奶一起工作一起玩,这一次的宅家时光让我更加珍惜身边人。生活本该就是鲜活的,要和爱的人一起好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