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学校文化建设正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学校文化作为学校教育核心的理念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确实,学校教育最为有力、持久、生动的是文化的熏陶和浸润,足见学校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然而,学校文化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过程中由师生积极参与的一个成长性的过程,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而不断生成、不断发展的产物。因此,就学校文化建设而言,教师是主体,只有每一位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中来,学校文化才能根植于校园,并生根、开花、结果。那么,怎样来激发教师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
一、广开门——引领教师参与学校文化顶层设计
一所学校的文化是全体师生共同学习、工作及其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每位教师都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引领和塑造。为此,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所谓“开门”,就是要让全体师生来共同参与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
笔者所在的鲁迅小学是以鲁迅先生名字命名的一所省内外闻名的小学。我们在学校文化主题的设计上,首先发动全校教师进行讨论,以什么内容作为鲁迅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经过反复讨论,我们觉得应该在鲁迅这个名人文化上做文章,挖掘鲁迅这一名人文化的宝贵资源,就地取材。我们认为鲁迅先生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立人”的教育主张。他说过:“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那么“立”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在确立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后,以什么作为落实主题的载体呢?我们把鲁迅的作品以及研究鲁迅的文章发给教师阅读。教师通过研读,找到了答案——鲁迅说:“地球上至强之人,至独立者也。”“要适如其分,发展各个的个性。”“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如此等等。由此,我们把“独立、独特、独创、独秀”确定为鲁迅小学的校训。“独立”,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独特”,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独创”,就是要培养学生独创的精神;“独秀”,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秀的品质。这些不都是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想吗! 怎样让这“四独”校训的内涵让学生记得住,并且乐于接受,我们又提请教师讨论,集思广益,教师们参与的热情很高。最后,综合多种建议,我们把“四独”校训,设计成了“‘四独娃’形象大使”,分别以“立立”“特特”“创创”“秀秀”命名。“立立”,是一位梳着羊角辫、右手表示“耶”这个动作的卡通小女生;“特特”是一位头戴鸭舌帽、右手跷大拇指的卡通小男生;“创创”是一位手捧鲁小奖状的卡通小女生;“秀秀”是一位飞奔着踢足球的卡通小男生。这四位可爱的“四独娃”形象大使,不但诠释了“四独”校训的内涵,而且避免了校训过于理性化、概念化、抽象化的缺陷,变得可爱、可亲、可感。正因为形象生动,所以更容易深入到孩子们的心灵之中,使抽象的校训有了鲜活的生命活力。这就是开门设计、教师积极参与、学校领导善于吸收的成果。
二、接地气——带领教师主动践行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一经确立,如何让它落地生根、成长发展,就要靠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其可行性策略,就是要求我们必须为学校文化设计一个个“载体”,带领广大教师在运用载体的过程中,让学校文化与实践操作接轨,实现由概念的抽象文化变成具体的践行文化。
如何让“四独”这一文化载体生根、发芽,发挥学校文化的正能量,我们认为应让“四独”真正与学生的成长相对接。为此我们带领教师从改革学生的评价体制入手,通过3年的研究和实践,推出了《立人教育“四独娃”儿童成长手册》。这本“手册”将“四独”立人的总目标分年段设定,按独立、独特、独创、独秀的要求,注重全方位、多角度提出具体的评价方法,力求评价主体多元化,可以是教师、学生,也可以是校外辅导员及家长;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围绕“立人”儿童成长规划的细则,从学生的认知态度、收获、体验、研究成果、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注意评价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自评、互评、小组评、师生评相结合,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相结合。
为使评价机制更具操作性,评价要素分低、中、高三个学段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细化。比如,在“独立娃”一块的“生活自理”评价要素中,一、二年级的要求是“书包自己背,书簿自己理,衣裤自己穿,晚上独自睡”;三、四年级是“红领巾自己洗,书桌床铺自己理,扫地擦桌都会干,急救电话牢牢记”;五、六年级则是“会洗衣服会做饭,了解体贴爱父母,消费合理知节俭,珍爱生命重安全”。再如,在“独特娃”一块的“学习自信”评价要素中,一、二年级要求“发言声音响,作业认真做”;三、四年级要求“上课专心勤发言,遇到困难善请教,独立作业不抄袭,及时订正进步快”;五、六年级要求“学习专注有恒心,善于倾听有收获,虚心求教得真知,学习方法能分享”。推行“手册”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引领广大学生成为有独立人格、独特个性、独创精神、独秀品行的人,让每个孩子都有少年梦;同时也让广大教师把追寻童真、尊重童心作为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进一步呵护孩子最自然纯真的状态。
正是这一个个载体,让学校教育文化落地生根,让全体学生、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其中,而且面广、意义深远。
三、善梳理——领航教师提升学校文化的品质
学校文化不但要落地生根,还要努力使它开出最绚丽的花,结出最丰硕的果。所以,还要善于引领教师积极梳理、总结自己践行学校文化的各个环节,形成成果,提升学校文化的品质。
“立人”教育作为学校文化主题,我们从2006年起,正式系统地从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等各个层面全方位展开研究。经过八年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了如何把“立人”文化根植于校园的每一处、每一天的一系列做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那么如何使这些活动上升到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实践总结?为此,我们积极引领教师梳理这些活动。如我们与教师的教育写作、总结教育成果相结合,出版了《跟着鲁迅学“立人”》一书。这是由学校教师共同参与实践并总结和撰写的有关学校如何践行“立人”文化的一本教育专著。全书二十九万余字,分四章十八节全方位地阐述了鲁小人对鲁迅“立人”教育思想的思考与实践。第一章从“为什么要倡导‘立人教育’”,回顾了鲁迅学习、工作的经历,解读了鲁迅与教育、鲁迅与绍兴、鲁迅与鲁小的不解之缘。第二章以“童年,读鲁迅的童年”,介绍了学校如何充分发掘教材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引领师生真正读懂鲁迅、亲近鲁迅,还原出一个真实的鲁迅的一系列举措。第三章“从‘救救孩子’到培养‘阳光儿童’”,践行鲁迅的也是鲁小的儿童教育观: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一个适当的环境,保证儿童自我发展的时间,为他们备上“绿色通道”。第四章“‘立人’必先‘立师’”,总结了学校结合文化主题,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系列活动:“朝花课堂”“夕拾论坛”“三味书社”“野草发展平台”等。其他还有“立人”校刊的发行等实践活动。随着对这些活动的深入梳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校文化的品质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学校文化建设,教师是主体,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推动者。作为学校领导,不能把学校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顶层设计的阶段,更重要的是自始至终要让教师全程参与。只有这样,学校文化才能释放出应有的正能量。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 312000)
一、广开门——引领教师参与学校文化顶层设计
一所学校的文化是全体师生共同学习、工作及其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每位教师都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引领和塑造。为此,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所谓“开门”,就是要让全体师生来共同参与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
笔者所在的鲁迅小学是以鲁迅先生名字命名的一所省内外闻名的小学。我们在学校文化主题的设计上,首先发动全校教师进行讨论,以什么内容作为鲁迅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经过反复讨论,我们觉得应该在鲁迅这个名人文化上做文章,挖掘鲁迅这一名人文化的宝贵资源,就地取材。我们认为鲁迅先生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立人”的教育主张。他说过:“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那么“立”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在确立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后,以什么作为落实主题的载体呢?我们把鲁迅的作品以及研究鲁迅的文章发给教师阅读。教师通过研读,找到了答案——鲁迅说:“地球上至强之人,至独立者也。”“要适如其分,发展各个的个性。”“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如此等等。由此,我们把“独立、独特、独创、独秀”确定为鲁迅小学的校训。“独立”,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独特”,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独创”,就是要培养学生独创的精神;“独秀”,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秀的品质。这些不都是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想吗! 怎样让这“四独”校训的内涵让学生记得住,并且乐于接受,我们又提请教师讨论,集思广益,教师们参与的热情很高。最后,综合多种建议,我们把“四独”校训,设计成了“‘四独娃’形象大使”,分别以“立立”“特特”“创创”“秀秀”命名。“立立”,是一位梳着羊角辫、右手表示“耶”这个动作的卡通小女生;“特特”是一位头戴鸭舌帽、右手跷大拇指的卡通小男生;“创创”是一位手捧鲁小奖状的卡通小女生;“秀秀”是一位飞奔着踢足球的卡通小男生。这四位可爱的“四独娃”形象大使,不但诠释了“四独”校训的内涵,而且避免了校训过于理性化、概念化、抽象化的缺陷,变得可爱、可亲、可感。正因为形象生动,所以更容易深入到孩子们的心灵之中,使抽象的校训有了鲜活的生命活力。这就是开门设计、教师积极参与、学校领导善于吸收的成果。
二、接地气——带领教师主动践行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一经确立,如何让它落地生根、成长发展,就要靠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其可行性策略,就是要求我们必须为学校文化设计一个个“载体”,带领广大教师在运用载体的过程中,让学校文化与实践操作接轨,实现由概念的抽象文化变成具体的践行文化。
如何让“四独”这一文化载体生根、发芽,发挥学校文化的正能量,我们认为应让“四独”真正与学生的成长相对接。为此我们带领教师从改革学生的评价体制入手,通过3年的研究和实践,推出了《立人教育“四独娃”儿童成长手册》。这本“手册”将“四独”立人的总目标分年段设定,按独立、独特、独创、独秀的要求,注重全方位、多角度提出具体的评价方法,力求评价主体多元化,可以是教师、学生,也可以是校外辅导员及家长;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围绕“立人”儿童成长规划的细则,从学生的认知态度、收获、体验、研究成果、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注意评价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自评、互评、小组评、师生评相结合,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相结合。
为使评价机制更具操作性,评价要素分低、中、高三个学段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细化。比如,在“独立娃”一块的“生活自理”评价要素中,一、二年级的要求是“书包自己背,书簿自己理,衣裤自己穿,晚上独自睡”;三、四年级是“红领巾自己洗,书桌床铺自己理,扫地擦桌都会干,急救电话牢牢记”;五、六年级则是“会洗衣服会做饭,了解体贴爱父母,消费合理知节俭,珍爱生命重安全”。再如,在“独特娃”一块的“学习自信”评价要素中,一、二年级要求“发言声音响,作业认真做”;三、四年级要求“上课专心勤发言,遇到困难善请教,独立作业不抄袭,及时订正进步快”;五、六年级要求“学习专注有恒心,善于倾听有收获,虚心求教得真知,学习方法能分享”。推行“手册”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引领广大学生成为有独立人格、独特个性、独创精神、独秀品行的人,让每个孩子都有少年梦;同时也让广大教师把追寻童真、尊重童心作为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进一步呵护孩子最自然纯真的状态。
正是这一个个载体,让学校教育文化落地生根,让全体学生、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其中,而且面广、意义深远。
三、善梳理——领航教师提升学校文化的品质
学校文化不但要落地生根,还要努力使它开出最绚丽的花,结出最丰硕的果。所以,还要善于引领教师积极梳理、总结自己践行学校文化的各个环节,形成成果,提升学校文化的品质。
“立人”教育作为学校文化主题,我们从2006年起,正式系统地从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等各个层面全方位展开研究。经过八年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了如何把“立人”文化根植于校园的每一处、每一天的一系列做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那么如何使这些活动上升到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实践总结?为此,我们积极引领教师梳理这些活动。如我们与教师的教育写作、总结教育成果相结合,出版了《跟着鲁迅学“立人”》一书。这是由学校教师共同参与实践并总结和撰写的有关学校如何践行“立人”文化的一本教育专著。全书二十九万余字,分四章十八节全方位地阐述了鲁小人对鲁迅“立人”教育思想的思考与实践。第一章从“为什么要倡导‘立人教育’”,回顾了鲁迅学习、工作的经历,解读了鲁迅与教育、鲁迅与绍兴、鲁迅与鲁小的不解之缘。第二章以“童年,读鲁迅的童年”,介绍了学校如何充分发掘教材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引领师生真正读懂鲁迅、亲近鲁迅,还原出一个真实的鲁迅的一系列举措。第三章“从‘救救孩子’到培养‘阳光儿童’”,践行鲁迅的也是鲁小的儿童教育观: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一个适当的环境,保证儿童自我发展的时间,为他们备上“绿色通道”。第四章“‘立人’必先‘立师’”,总结了学校结合文化主题,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系列活动:“朝花课堂”“夕拾论坛”“三味书社”“野草发展平台”等。其他还有“立人”校刊的发行等实践活动。随着对这些活动的深入梳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校文化的品质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学校文化建设,教师是主体,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推动者。作为学校领导,不能把学校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顶层设计的阶段,更重要的是自始至终要让教师全程参与。只有这样,学校文化才能释放出应有的正能量。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