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考题,复习时,不能过于笼统抽象,而应该对出现过的高考真题深入进行题型分析,并教给学生一些解题策略,尽力做到高效实效地应考、复习。概括起来,就是要努力做到八个字:细致分类,明晰章法。
一、题型分析
从历年的高考题来看,情节类的题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概括故事情节类。常见的设问形式有“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文中共写了几件事”“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内容)”。第二类:分析故事情节类。“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为什么?”“某一情节(多为结尾)这样安排,合理吗?”“某一情节能否删去?为什么?”
第一类题,就是直接概括故事情节。这类题难度不大,主要是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也仅属于C级。比如2013年“重庆卷”的小说《枪口下的人格》“16、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这种题意在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也是对文章进行宏观把握的能力。
第二类题,其实就是赏析情节、分析情节作用的一类题。这类题相对来说难度较大,主要考查情节的理解,以及它在小说叙述中的作用分析,能力层级属于E级。比如2011年“浙江卷”《第九车厢》中“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这就不仅仅是对小说某一情节内容读懂的问题,更多的是从全篇布局上来理解的。而这类情节题,又需要进行细分,因为考试的情节,所处的篇章位置不同,它们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以便学生更好地解题。
二、解题策略
解题策略对学生的应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好比是进门的钥匙。没有这把钥匙,学生连门都进不了,就更别谈答题对不对、全不全面了。
先说第一类题,就是概括小说情节类。解答这类题,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认真读题干,看是否有特珠要求。所谓的特殊要求,比如要求请以某某为中心进行情节概括。第二步就是在作答之前,能大体上对小说每一段内容进行概括,然后再按顺序进行组合。第三步组织答案,如果题中没有特殊要求,如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中的“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这样的题,在写答案时,一般以主人公的活动发展为主线,将事情按先后顺序写出来。(注:用①②③……数字标出,一般来说,要写出4-5个点,即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另外,也可按人物的心理变化线索写出,但这一般比较难,除非题目有这方面的特殊要求,否则,一般都不必用这种线索来组织答案。
第二类题,也就是考查情节的作用。这类题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分类梳理解题策略。根据情节在文中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开头情节作用题、中间情节作用题、结尾情节作用题。回答情节作用题,有一条总的思路,那就是需要从内容、情节结构作用、表现人物、揭示主题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先说开头情节的作用。根据开头的情节所写的内容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写景式、设疑式、讲述故事式和倒装式。
写景式的开头,解题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组织答案:
①内容上:通过对……的描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背景,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②导引人物出场,暗示了人物的性格与命运。③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埋下伏笔)。④更好地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设疑式的开头,是指在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这类题的解题策略:
①内容的概括(简述其内容)。②设置悬念,突出强调,引发读者的思考。③引出下文的情节。④突显人物形象。⑤揭示小说的主题
讲述故事类的开头:在讲主要的故事之前,先讲了另外一件与这相关的事情。这类题的解题策略如下:
①概括内容。②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③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④揭示小说的主题的普遍性。
比如说2011年浙江卷中的小说《第九车厢》第一段: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问题: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解题时,第一步就是认真审题,明确这是开头情节的作用题,且属于讲述故事类的。第二步就是要分析这一段的内容,这一段共有三句话,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列车没有前三节车厢,二是写买了前三节车厢的旅客或被安排到其他车厢,或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三是要找出这一段两方面的内容与下文的联系点。“我”的乘车经历与基辅读者的乘车经历相似,并且一个是一腔怒气,一个是耽误了旅游。所以第一段的作用是强化了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最后就是组织自己的答案。
高考参考答案如下:
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接下来说一说中间情节作用题。这类题的总体解题思路如下:
①内容的概括。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情节,开启下文……情节。③丰富人物性格。④推动情节的发展。⑤突出小说的主题。
但这里需要补充的还有两种特殊情节,第一种是某一个情节多次提到相似的情节。其特殊作用还有:“利用延迟结构,使情节一波三折,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第二种是插入的故事情节,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叙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叙述原来的事情。其特殊作用:①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小说内容更丰富。②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③使文章脉络清晰。④结构紧凑。
最后说说结尾情节的作用。按照内容的不同,结尾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写景式的结尾,二是故事性的结尾。针对写景式的结尾,一般的解题思路如下:
①概述景的特点(句式:结尾写了……,烘托了……气氛,给予读者想象空间。)②呼应了小说的开头,使小说结构完整。③深化主题。④升华人物性格或突显人物命运。
故事性的结尾,是指以主体故事的结尾作为小说的结尾的一种结尾方式。根据其结尾的产生效果不同,又可以分为下面的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出人意料的结局。所谓出人意料,是指它的结尾并没有按照读者预想的结局形式写出来,但它一定是在情理之中的,因为在前面的情节中,都有一些暗示与伏笔。如《项链》的结尾:“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看似很不合理,足足花了十年才还清债务的项链怎么会是假的,这让人难以接受。但它在前面的情节里,其实已经为这项链是假的埋下了伏笔。在此就不细述了。针对这一类题,解题的总体思路如下: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第二种情况就是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如下: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第三种情况是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如下: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第四种情况就是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这类结局的作用是“留下了‘空’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上面就是笔者对情节类的题型分析及解题策略的一种归纳总结,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的应考。将情节题进行细致分析,理出不同的情节题型特点,然后明晰解题的章法,这样,才能做到复习应考的实效。
[作者通联:浙江江山市江山中学]
一、题型分析
从历年的高考题来看,情节类的题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概括故事情节类。常见的设问形式有“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文中共写了几件事”“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内容)”。第二类:分析故事情节类。“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为什么?”“某一情节(多为结尾)这样安排,合理吗?”“某一情节能否删去?为什么?”
第一类题,就是直接概括故事情节。这类题难度不大,主要是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也仅属于C级。比如2013年“重庆卷”的小说《枪口下的人格》“16、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这种题意在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也是对文章进行宏观把握的能力。
第二类题,其实就是赏析情节、分析情节作用的一类题。这类题相对来说难度较大,主要考查情节的理解,以及它在小说叙述中的作用分析,能力层级属于E级。比如2011年“浙江卷”《第九车厢》中“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这就不仅仅是对小说某一情节内容读懂的问题,更多的是从全篇布局上来理解的。而这类情节题,又需要进行细分,因为考试的情节,所处的篇章位置不同,它们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以便学生更好地解题。
二、解题策略
解题策略对学生的应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好比是进门的钥匙。没有这把钥匙,学生连门都进不了,就更别谈答题对不对、全不全面了。
先说第一类题,就是概括小说情节类。解答这类题,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认真读题干,看是否有特珠要求。所谓的特殊要求,比如要求请以某某为中心进行情节概括。第二步就是在作答之前,能大体上对小说每一段内容进行概括,然后再按顺序进行组合。第三步组织答案,如果题中没有特殊要求,如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中的“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这样的题,在写答案时,一般以主人公的活动发展为主线,将事情按先后顺序写出来。(注:用①②③……数字标出,一般来说,要写出4-5个点,即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另外,也可按人物的心理变化线索写出,但这一般比较难,除非题目有这方面的特殊要求,否则,一般都不必用这种线索来组织答案。
第二类题,也就是考查情节的作用。这类题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分类梳理解题策略。根据情节在文中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开头情节作用题、中间情节作用题、结尾情节作用题。回答情节作用题,有一条总的思路,那就是需要从内容、情节结构作用、表现人物、揭示主题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先说开头情节的作用。根据开头的情节所写的内容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写景式、设疑式、讲述故事式和倒装式。
写景式的开头,解题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组织答案:
①内容上:通过对……的描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背景,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②导引人物出场,暗示了人物的性格与命运。③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埋下伏笔)。④更好地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设疑式的开头,是指在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这类题的解题策略:
①内容的概括(简述其内容)。②设置悬念,突出强调,引发读者的思考。③引出下文的情节。④突显人物形象。⑤揭示小说的主题
讲述故事类的开头:在讲主要的故事之前,先讲了另外一件与这相关的事情。这类题的解题策略如下:
①概括内容。②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③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④揭示小说的主题的普遍性。
比如说2011年浙江卷中的小说《第九车厢》第一段: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问题: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解题时,第一步就是认真审题,明确这是开头情节的作用题,且属于讲述故事类的。第二步就是要分析这一段的内容,这一段共有三句话,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列车没有前三节车厢,二是写买了前三节车厢的旅客或被安排到其他车厢,或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三是要找出这一段两方面的内容与下文的联系点。“我”的乘车经历与基辅读者的乘车经历相似,并且一个是一腔怒气,一个是耽误了旅游。所以第一段的作用是强化了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最后就是组织自己的答案。
高考参考答案如下:
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接下来说一说中间情节作用题。这类题的总体解题思路如下:
①内容的概括。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情节,开启下文……情节。③丰富人物性格。④推动情节的发展。⑤突出小说的主题。
但这里需要补充的还有两种特殊情节,第一种是某一个情节多次提到相似的情节。其特殊作用还有:“利用延迟结构,使情节一波三折,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第二种是插入的故事情节,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叙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叙述原来的事情。其特殊作用:①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小说内容更丰富。②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③使文章脉络清晰。④结构紧凑。
最后说说结尾情节的作用。按照内容的不同,结尾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写景式的结尾,二是故事性的结尾。针对写景式的结尾,一般的解题思路如下:
①概述景的特点(句式:结尾写了……,烘托了……气氛,给予读者想象空间。)②呼应了小说的开头,使小说结构完整。③深化主题。④升华人物性格或突显人物命运。
故事性的结尾,是指以主体故事的结尾作为小说的结尾的一种结尾方式。根据其结尾的产生效果不同,又可以分为下面的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出人意料的结局。所谓出人意料,是指它的结尾并没有按照读者预想的结局形式写出来,但它一定是在情理之中的,因为在前面的情节中,都有一些暗示与伏笔。如《项链》的结尾:“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看似很不合理,足足花了十年才还清债务的项链怎么会是假的,这让人难以接受。但它在前面的情节里,其实已经为这项链是假的埋下了伏笔。在此就不细述了。针对这一类题,解题的总体思路如下: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第二种情况就是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如下: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第三种情况是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如下: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第四种情况就是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这类结局的作用是“留下了‘空’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上面就是笔者对情节类的题型分析及解题策略的一种归纳总结,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的应考。将情节题进行细致分析,理出不同的情节题型特点,然后明晰解题的章法,这样,才能做到复习应考的实效。
[作者通联:浙江江山市江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