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全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搭建展示学生个性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创建开放的数学教学呢?
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参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一年级学生可开展“问题银行”活动,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场所,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学生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咨询家人、找课外书等途径,就会从以往听“老师说”的怪圈中跳出来,进而养成积极思考、敢于探索的良好品质。二年级学生学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后,通过量一量家人的身高,家用电器的长、宽等,能够培养数感,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三年级的“寻找家中的周长”,四年级的“生日派对方案”;五年级的“我的设计”;六年级的“走出课堂、走进银行”等活动的开展,不仅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还可以让其学到书本之外的知识,使之在实践中升华知识。学生觉得,他们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真正实现了愿学、乐学、会学。
精心设计开放有趣的练习
选择材料多样化,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一般书本上提供的例题和练习,条件比较少,因为常规数学题一般都是把实际生活问题抽象简约而成的。而开放题就应突破这一常规,把数学问题还原成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又培养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设计开放练习题所提供的材料应该多,与生活实际联系应该多,学生选择条件的机会应该多。如在教学“小数减法”时,笔者设计了以下情境:“商店里的圆珠笔每支3.05元、书包每个20.4元、钢笔每支12.4元、小刀每把0.65元、文具盒每个8.45元;如果给你带上人民币有50元、10元、5元、5角、5分各一张(或一枚),而每次只能买一件商品,请你决定买什么物品,应拿出多少钱,求应找回多少钱?”因为是与平时的生活有关,学生兴趣很高。因为提供的材料很多,所以学生都自由地列出竖式进行计算。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一次购买完成可继续确定方案购买第二种商品),笔者根据学生不同的购买方案,把典型的竖式让学生抄到黑板上,再接着引发学生观察纠正,从而使学生掌握了小数减法。这样的设计融合了生活场景,又让学生有开放性地自由选择条件的机会,学生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便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思考,所以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改编材料层次化,提供思维坡度。新授课中例题的出示总是完整的,教材的目的是用最简单的例题来揭示出一般的规律,而学生在寻找规律时所显示的个性差异非常明显。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因材施教。但是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能灵活改编教材,使之在同一学习时间段内既能发挥优生的能力,又照顾困难生的需要。如教学“比多(少)求和”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教材中有这样一个例题:“果园里有苹果树1420棵,梨树比苹果树少280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在教学此例时,笔者没有直接出示例题,而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出示一个问题:“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笔者问:“你们看到这个问题想到了什么?”学生很快提出要知道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请学生补条件:“果园有苹果树1400棵,梨树有1100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然后让学生口答计算过程,复习一步计算应用题解题方法。第二步要求学生改编其中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两步计算应用题,但得数不变。学生分组讨论,并分别列出算式解答。有的学生把苹果树的棵数进行了改编;有的把梨树的棵数进行了改编;有的用“比多”,有的用“比少”。第三步观察改编的方法及列出的算式:以上这四种改编方法为什么只有两种列式?这两种解题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什么地方?再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其进一步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这样的改编,由浅入深,为每位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机会,使全体学生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认识了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横向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了解题规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训练了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了获取新知的成功感。
始终运用开放性的教学评价
评价行为贯穿于整个课堂。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更不是为了筛选学生,而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评价应该是不断的,可以在完成新授知识的某个略有难度的内容之后,也可以是某位学生的精彩提问时。
评价内容注重个性化。小学生对自己所做行为的意义还不是很明确,而教师给予的肯定和表扬会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这既是对学生行为本身的肯定,更让学生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愉快的情绪体验,进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不同的学生在相同的情境下所获得的内容是充满个性特征的,不尽相同的,对学习过程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针对这种情况,学习的评价着眼点不能停留在学习的结果上,而应更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另外,个性化的评价语言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有不一样的效果,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的语言。
评价形式多样性。教师给予学生的口头评价是比较常用的、有效的,而学生自我评价能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学生间的评价,能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这两种评价形式更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中把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更能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听课效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余干县三塘中心小学)
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参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一年级学生可开展“问题银行”活动,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场所,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学生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咨询家人、找课外书等途径,就会从以往听“老师说”的怪圈中跳出来,进而养成积极思考、敢于探索的良好品质。二年级学生学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后,通过量一量家人的身高,家用电器的长、宽等,能够培养数感,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三年级的“寻找家中的周长”,四年级的“生日派对方案”;五年级的“我的设计”;六年级的“走出课堂、走进银行”等活动的开展,不仅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还可以让其学到书本之外的知识,使之在实践中升华知识。学生觉得,他们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真正实现了愿学、乐学、会学。
精心设计开放有趣的练习
选择材料多样化,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一般书本上提供的例题和练习,条件比较少,因为常规数学题一般都是把实际生活问题抽象简约而成的。而开放题就应突破这一常规,把数学问题还原成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又培养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设计开放练习题所提供的材料应该多,与生活实际联系应该多,学生选择条件的机会应该多。如在教学“小数减法”时,笔者设计了以下情境:“商店里的圆珠笔每支3.05元、书包每个20.4元、钢笔每支12.4元、小刀每把0.65元、文具盒每个8.45元;如果给你带上人民币有50元、10元、5元、5角、5分各一张(或一枚),而每次只能买一件商品,请你决定买什么物品,应拿出多少钱,求应找回多少钱?”因为是与平时的生活有关,学生兴趣很高。因为提供的材料很多,所以学生都自由地列出竖式进行计算。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一次购买完成可继续确定方案购买第二种商品),笔者根据学生不同的购买方案,把典型的竖式让学生抄到黑板上,再接着引发学生观察纠正,从而使学生掌握了小数减法。这样的设计融合了生活场景,又让学生有开放性地自由选择条件的机会,学生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便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思考,所以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改编材料层次化,提供思维坡度。新授课中例题的出示总是完整的,教材的目的是用最简单的例题来揭示出一般的规律,而学生在寻找规律时所显示的个性差异非常明显。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因材施教。但是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能灵活改编教材,使之在同一学习时间段内既能发挥优生的能力,又照顾困难生的需要。如教学“比多(少)求和”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教材中有这样一个例题:“果园里有苹果树1420棵,梨树比苹果树少280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在教学此例时,笔者没有直接出示例题,而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出示一个问题:“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笔者问:“你们看到这个问题想到了什么?”学生很快提出要知道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请学生补条件:“果园有苹果树1400棵,梨树有1100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然后让学生口答计算过程,复习一步计算应用题解题方法。第二步要求学生改编其中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两步计算应用题,但得数不变。学生分组讨论,并分别列出算式解答。有的学生把苹果树的棵数进行了改编;有的把梨树的棵数进行了改编;有的用“比多”,有的用“比少”。第三步观察改编的方法及列出的算式:以上这四种改编方法为什么只有两种列式?这两种解题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什么地方?再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其进一步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这样的改编,由浅入深,为每位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机会,使全体学生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认识了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横向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了解题规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训练了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了获取新知的成功感。
始终运用开放性的教学评价
评价行为贯穿于整个课堂。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更不是为了筛选学生,而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评价应该是不断的,可以在完成新授知识的某个略有难度的内容之后,也可以是某位学生的精彩提问时。
评价内容注重个性化。小学生对自己所做行为的意义还不是很明确,而教师给予的肯定和表扬会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这既是对学生行为本身的肯定,更让学生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愉快的情绪体验,进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不同的学生在相同的情境下所获得的内容是充满个性特征的,不尽相同的,对学习过程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针对这种情况,学习的评价着眼点不能停留在学习的结果上,而应更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另外,个性化的评价语言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有不一样的效果,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的语言。
评价形式多样性。教师给予学生的口头评价是比较常用的、有效的,而学生自我评价能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学生间的评价,能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这两种评价形式更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中把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更能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听课效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余干县三塘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