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他多年前提出的“钱学森之问”仍然是悬在中国教育界头上的一柄利剑。钱学森提出“大成智慧学”,倡导改革学制、降低入学年龄,打破学科界限、进行通才教育。他主张文理并重、科学与哲学结合,加快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育技术手段的革新,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阐述了钱学森“大成智慧学”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论述了如何通过钱学森教育思想指导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笔者着重对钱学森“大成智慧学”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学制改革和学科设置的启示进行了论述,同时笔者认为,在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基础上,教师自身还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反思教育教学行为。
关键词:大成智慧学 通才教育 “钱学森之问” 教育改革 创新人才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2.044
钱学森是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在科技创新领域颇有建树。关心教育是他科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中国现存教育体制下的诸多弊端,钱学森多次参加研讨会,与有识之士共同探讨中国教育的痼疾和解决方案。他提出的许多教育思想,极其富有前瞻性和洞察力,对于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在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面对创新人才严重不足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始终盘旋在中国教育界上空的“钱学森之问”。
一、钱学森教育思想综述
1992年,钱学森在与王寿云、于景元、戴汝为、汪成为、钱学敏、涂元季六人谈话时,首次提出“大成智慧学”的概念,这实际上就是对于“钱学森之问”的最好的解答。
大成智慧,是以科学的哲学为指导,把理、工、文、艺结合起来走向大成智慧的过程,即“集大成,得智慧”。大成智慧学有如下特点:一是“量智”与“性智”并重。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应该拥有两种智慧,即“量智”和“性智”,这两种智慧同等重要。“量智”主要表现在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军事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行为科学、建筑科学十大科学技术部门;而“性智”主要表现在文艺创作、文艺理论、美学和各种人文活动。“量智”和“性智”同等重要,互相贯通。因此,我们要注重人才两种智慧的培养,力争把人培养成能够适应社会各种挑战的“通才”。
二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并重。对于二者的关系,钱学森做出精辟的总结:“科学创新的萌芽在于形象思维,在于大跨度地联想会给你一个启发,产生了灵感,你才有创新。灵感出来以后,再按照科学的逻辑思维,去推导,去计算,或者设计严密的实验区加以证实。所以科学家既要有逻辑思维又要有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是科学领域的规律,很严密,但形象思维是创新的起点。”形象思维就是指从整体入手去感知事物,再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进行推导,一步步求得真理。而当逻辑思维受阻时,形象思维又可以帮助学习者跳出桎梏,从大局来看问题,让学习者保持平和的心态。因此,我们要注重这两种思维的培养,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科学。钱学森曾感慨道:“想到 21 世纪是智力战,中国要向这方面去做,我想我们那时真能成为世界的楷模,这是社会主义的胜利啊! 因为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是大事。”钱学森认为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培养人才,才能取得21世纪的智力战的全面胜利。因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指引科学的发展。只有把哲学和科学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道德优良的杰出人才。
四是要缩短学制,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期。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教育的学制,大致如下:降低入学年龄,4岁即可上小学;4岁到12岁实行8年义务教育;12岁到17岁实行五年教育,囊括高中到大学;17岁到18岁实习并写出毕业论文,达成硕士水平。钱学森提出的降低入学年龄、缩短学制是以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的,能够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期,以更快的速度为中国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因此,我们要鼓励地方教育部门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进行学制改革,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努力探索出最适合人才培养的新学制、新方案。
五是要注重改进教育教学手段。钱学森认为“要充分使用高科技手段”,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中来”。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我们要加快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的变革,让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走入偏远山区,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疫情期间,我们也很好地践行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通过互联网和教育的深度融合,让足不出户便能接受教育成为可能。
二、对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启示
1.因地制宜改革学制,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期
钱学森认为,要降低入学年龄、缩短学制,这是以人脑学、认知学和心理学为依据的。我们在推行素质教育改革时,可以在小学引入抽象思维的教育。由于各地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速度和师资、设备、经费等办学条件不一致,在进行学制改革时不能“一刀切”,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的学制,要推行弹性学制。如果各地教育部门想根据实际情况缩短学制,政府也应予以支持。
2.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
钱学森认为“量智”和“性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同等重要的。因此,我们在推行素质教育改革时,要学会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建立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从多元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鼓励学生学好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和情趣,努力培养出又“博”又“专”的杰出人才。
3.加快教育观念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据钱老回忆,钱老一生当中有两个难忘的高潮,一个是在师大附中,一个是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这两所学校都注重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钱学森曾分享过他在师大附中的故事:师生关系特别和谐,教学是一种享受而非负担。在期末考试前,大家的作息时间都跟平常一样,那些考前突击的同学反而会被看轻。正是在这种良好的教育氛围的熏陶下,钱学森能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从更加创新的角度去解答问题。这启示我们在推行素质教育改革时,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学习钱学森思想,反思教学行为;要学会转变“唯分数论”的教育观念,从多元角度去评价学生;改变“填鸭式”“灌输式”教育,学会启发教学、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材”。
4.促进教育手段的变革,普及计算机教育
钱学森主张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中来,实施电化教育和电子计算机教育。在中国的城市地区,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普遍;但是在偏远山区,教育设备仍然比较落后,用于教学的计算机数量严重不足。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时,要将教育信息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教育技术手段的革新,真正提高当地的办学质量。
我们要深入学习钱学森的教育思想,就要用钱学森的教育思想来对照各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只有打破学科界限,文科与理科并重、科学与艺术并重,才能培养出具有大智慧的杰出人才。我们要推行学制改革,抓住人才培养关键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融入教学中,实行启发式、研讨式教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在更深入的素质教育改革中,用钱学森思想来指导实践,培养一大批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杰出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泽宗《简论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解读“钱学森之问”和“钱学森成才之道”》,《汉字文化》2011年第3期。
[2] 钱学森《我们要看到 21世纪》,《自然辩证法报》1989年第5期。
[3] 高京平、张青、徐雯、李欣《办特色大学,培养杰出人才——关于钱学森世纪之问的思考》,《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第24期。
关键词:大成智慧学 通才教育 “钱学森之问” 教育改革 创新人才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2.044
钱学森是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在科技创新领域颇有建树。关心教育是他科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中国现存教育体制下的诸多弊端,钱学森多次参加研讨会,与有识之士共同探讨中国教育的痼疾和解决方案。他提出的许多教育思想,极其富有前瞻性和洞察力,对于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在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面对创新人才严重不足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始终盘旋在中国教育界上空的“钱学森之问”。
一、钱学森教育思想综述
1992年,钱学森在与王寿云、于景元、戴汝为、汪成为、钱学敏、涂元季六人谈话时,首次提出“大成智慧学”的概念,这实际上就是对于“钱学森之问”的最好的解答。
大成智慧,是以科学的哲学为指导,把理、工、文、艺结合起来走向大成智慧的过程,即“集大成,得智慧”。大成智慧学有如下特点:一是“量智”与“性智”并重。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应该拥有两种智慧,即“量智”和“性智”,这两种智慧同等重要。“量智”主要表现在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军事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行为科学、建筑科学十大科学技术部门;而“性智”主要表现在文艺创作、文艺理论、美学和各种人文活动。“量智”和“性智”同等重要,互相贯通。因此,我们要注重人才两种智慧的培养,力争把人培养成能够适应社会各种挑战的“通才”。
二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并重。对于二者的关系,钱学森做出精辟的总结:“科学创新的萌芽在于形象思维,在于大跨度地联想会给你一个启发,产生了灵感,你才有创新。灵感出来以后,再按照科学的逻辑思维,去推导,去计算,或者设计严密的实验区加以证实。所以科学家既要有逻辑思维又要有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是科学领域的规律,很严密,但形象思维是创新的起点。”形象思维就是指从整体入手去感知事物,再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进行推导,一步步求得真理。而当逻辑思维受阻时,形象思维又可以帮助学习者跳出桎梏,从大局来看问题,让学习者保持平和的心态。因此,我们要注重这两种思维的培养,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科学。钱学森曾感慨道:“想到 21 世纪是智力战,中国要向这方面去做,我想我们那时真能成为世界的楷模,这是社会主义的胜利啊! 因为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是大事。”钱学森认为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培养人才,才能取得21世纪的智力战的全面胜利。因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指引科学的发展。只有把哲学和科学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道德优良的杰出人才。
四是要缩短学制,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期。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教育的学制,大致如下:降低入学年龄,4岁即可上小学;4岁到12岁实行8年义务教育;12岁到17岁实行五年教育,囊括高中到大学;17岁到18岁实习并写出毕业论文,达成硕士水平。钱学森提出的降低入学年龄、缩短学制是以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的,能够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期,以更快的速度为中国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因此,我们要鼓励地方教育部门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进行学制改革,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努力探索出最适合人才培养的新学制、新方案。
五是要注重改进教育教学手段。钱学森认为“要充分使用高科技手段”,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中来”。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我们要加快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的变革,让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走入偏远山区,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疫情期间,我们也很好地践行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通过互联网和教育的深度融合,让足不出户便能接受教育成为可能。
二、对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启示
1.因地制宜改革学制,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期
钱学森认为,要降低入学年龄、缩短学制,这是以人脑学、认知学和心理学为依据的。我们在推行素质教育改革时,可以在小学引入抽象思维的教育。由于各地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速度和师资、设备、经费等办学条件不一致,在进行学制改革时不能“一刀切”,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的学制,要推行弹性学制。如果各地教育部门想根据实际情况缩短学制,政府也应予以支持。
2.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
钱学森认为“量智”和“性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同等重要的。因此,我们在推行素质教育改革时,要学会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建立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从多元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鼓励学生学好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和情趣,努力培养出又“博”又“专”的杰出人才。
3.加快教育观念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据钱老回忆,钱老一生当中有两个难忘的高潮,一个是在师大附中,一个是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这两所学校都注重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钱学森曾分享过他在师大附中的故事:师生关系特别和谐,教学是一种享受而非负担。在期末考试前,大家的作息时间都跟平常一样,那些考前突击的同学反而会被看轻。正是在这种良好的教育氛围的熏陶下,钱学森能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从更加创新的角度去解答问题。这启示我们在推行素质教育改革时,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学习钱学森思想,反思教学行为;要学会转变“唯分数论”的教育观念,从多元角度去评价学生;改变“填鸭式”“灌输式”教育,学会启发教学、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材”。
4.促进教育手段的变革,普及计算机教育
钱学森主张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中来,实施电化教育和电子计算机教育。在中国的城市地区,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普遍;但是在偏远山区,教育设备仍然比较落后,用于教学的计算机数量严重不足。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时,要将教育信息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教育技术手段的革新,真正提高当地的办学质量。
我们要深入学习钱学森的教育思想,就要用钱学森的教育思想来对照各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只有打破学科界限,文科与理科并重、科学与艺术并重,才能培养出具有大智慧的杰出人才。我们要推行学制改革,抓住人才培养关键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融入教学中,实行启发式、研讨式教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在更深入的素质教育改革中,用钱学森思想来指导实践,培养一大批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杰出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泽宗《简论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解读“钱学森之问”和“钱学森成才之道”》,《汉字文化》2011年第3期。
[2] 钱学森《我们要看到 21世纪》,《自然辩证法报》1989年第5期。
[3] 高京平、张青、徐雯、李欣《办特色大学,培养杰出人才——关于钱学森世纪之问的思考》,《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