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15-01
长期以来,传统的中学美术教学模式,气氛沉闷,手段单调,教者筋疲力尽,学者收效甚微。一直沿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使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如何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愿学、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直是广大中学美术教师努力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愿就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与做法。
一、努力提高中学美术教师的素质。
中学美术教学的生命力在于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中学美术教学是高难度的教学,要有效的提高质量,除了借鉴别人的经验,最根本还是抓自身的提高。根深才能叶茂,居高才能临下,教师才能在广阔的中学美术教学领域中导演出一幕幕精彩的育人戏剧。
1.转变观念,确立学生主体观。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观念对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因而要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最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纳要(试行)》指出:“教师在学生观上的一个重要转变是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理解所教的内容之外,还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追求卓越和专业成熟,他们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师要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形成“目中有人”的学生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尊重、理解的师生关系,并把这种关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改变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2.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终身的学习理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更新和优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要求中学美术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扩展学科以外的广博知识,使自己的知识不仅“专”而且“广”。更要明确教师知识的应用上来,转移到了研究学生的学法上来,正如苏霍姆斯基认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教学大纲的知识并不在大脑的中心而只是处在大脑皮层最积极区域的一角落里,那时候,他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精工巧匠。”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用全新的视角进行教学,同时教师应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不断地丰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完善教学艺术,提高育人能力。
3.教师要做一个有情的人。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很难想象一个感情麻木、上课毫无激情,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的教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情”是美术教学事业得以长足发展的根。教师应用他充满激情,任劳任怨;必须对学生充满爱心,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4.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心中要有一杆秤,那就是“公平”,一个有素养的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至少有七种: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等。因此多元智能的理论提示我们应尊重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承认学生中知识、智力水平的发展不平衡,有差距,允许学生参与程度快慢不一。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课堂上既要让先进生吃饱,又要让学困生吃好。要特别关爱学困生,创设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优势。尽量挖掘他们的长处,多给他们的机会,每个学生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终有所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参与意识。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让学生感兴趣,就要研究学生的特点,我们的学生处于信息、观念迅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的一切行为都从“自我”出发的,是以展示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为目的的,他们非常渴望别人对自己的认同,个性表现欲非常强烈,凡是具有自我肯定性质的工作都乐于去做。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创设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让他们得到他人的认可,那么他们就会乐学了。
2.在教学过程中,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地活动,才能为其接受,老师的教对学生来说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是学好学不好的根据。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来起作用,因此课堂上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他们自己去学,独立探讨,猎取知识,从中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知识的情感,产生自我肯定的体验,把学习看成自我肯定的体验,把学习看成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和谐活动,自觉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在激发学生主体性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以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前提。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以落实教师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因为教师首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由于学生的组织应变能力有限,无法顾及其他个体的反应,必然导致课堂上的无序和失控,从而降低课堂效率。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高能力必须通过操作实践,然而,实际操作又不能没有指导,像演戏一样,戏要由演员来演,可是也并非不需要一位导演。成功的美术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的配合的结晶。所以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使教师主导地位削弱,就会严重损害学生主体性的落实,这样的美术教学,必然是无序和低效的。
2.必须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课内与课外是美术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中学美术教学的课内与课外是一个整体,各有其作用,只有密切结合,才能使教学取得更好的结果,这犹如鸟之双翼,协同合作,才能比翼双飞。我们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主体性不仅要在课内,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对社会和科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把课堂教学过程扩大到社会实践中,沟通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把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树立大美术观,开发学生的智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意识的培养,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心理素质基础,达到了美术教学的目的。
事实证明,激发学生主体性的方法和渠道是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挖掘,总结,相信我们的课堂将充满生命力,我们的美术就会成为学生愿学、爱学的美术。
长期以来,传统的中学美术教学模式,气氛沉闷,手段单调,教者筋疲力尽,学者收效甚微。一直沿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使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如何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愿学、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直是广大中学美术教师努力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愿就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与做法。
一、努力提高中学美术教师的素质。
中学美术教学的生命力在于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中学美术教学是高难度的教学,要有效的提高质量,除了借鉴别人的经验,最根本还是抓自身的提高。根深才能叶茂,居高才能临下,教师才能在广阔的中学美术教学领域中导演出一幕幕精彩的育人戏剧。
1.转变观念,确立学生主体观。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观念对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因而要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最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纳要(试行)》指出:“教师在学生观上的一个重要转变是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理解所教的内容之外,还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追求卓越和专业成熟,他们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师要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形成“目中有人”的学生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尊重、理解的师生关系,并把这种关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改变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2.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终身的学习理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更新和优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要求中学美术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扩展学科以外的广博知识,使自己的知识不仅“专”而且“广”。更要明确教师知识的应用上来,转移到了研究学生的学法上来,正如苏霍姆斯基认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教学大纲的知识并不在大脑的中心而只是处在大脑皮层最积极区域的一角落里,那时候,他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精工巧匠。”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用全新的视角进行教学,同时教师应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不断地丰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完善教学艺术,提高育人能力。
3.教师要做一个有情的人。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很难想象一个感情麻木、上课毫无激情,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的教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情”是美术教学事业得以长足发展的根。教师应用他充满激情,任劳任怨;必须对学生充满爱心,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4.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心中要有一杆秤,那就是“公平”,一个有素养的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至少有七种: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等。因此多元智能的理论提示我们应尊重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承认学生中知识、智力水平的发展不平衡,有差距,允许学生参与程度快慢不一。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课堂上既要让先进生吃饱,又要让学困生吃好。要特别关爱学困生,创设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优势。尽量挖掘他们的长处,多给他们的机会,每个学生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终有所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参与意识。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让学生感兴趣,就要研究学生的特点,我们的学生处于信息、观念迅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的一切行为都从“自我”出发的,是以展示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为目的的,他们非常渴望别人对自己的认同,个性表现欲非常强烈,凡是具有自我肯定性质的工作都乐于去做。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创设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让他们得到他人的认可,那么他们就会乐学了。
2.在教学过程中,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地活动,才能为其接受,老师的教对学生来说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是学好学不好的根据。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来起作用,因此课堂上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他们自己去学,独立探讨,猎取知识,从中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知识的情感,产生自我肯定的体验,把学习看成自我肯定的体验,把学习看成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和谐活动,自觉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在激发学生主体性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以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前提。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以落实教师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因为教师首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由于学生的组织应变能力有限,无法顾及其他个体的反应,必然导致课堂上的无序和失控,从而降低课堂效率。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高能力必须通过操作实践,然而,实际操作又不能没有指导,像演戏一样,戏要由演员来演,可是也并非不需要一位导演。成功的美术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的配合的结晶。所以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使教师主导地位削弱,就会严重损害学生主体性的落实,这样的美术教学,必然是无序和低效的。
2.必须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课内与课外是美术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中学美术教学的课内与课外是一个整体,各有其作用,只有密切结合,才能使教学取得更好的结果,这犹如鸟之双翼,协同合作,才能比翼双飞。我们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主体性不仅要在课内,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对社会和科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把课堂教学过程扩大到社会实践中,沟通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把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树立大美术观,开发学生的智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意识的培养,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心理素质基础,达到了美术教学的目的。
事实证明,激发学生主体性的方法和渠道是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挖掘,总结,相信我们的课堂将充满生命力,我们的美术就会成为学生愿学、爱学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