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农村现状,慎用分组教学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2009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我听了周边几所学校老师的几节公开课教学,无论是哪一门课,都毫无例外地使用了分组教学。这说明分组教学已经成为老师展示教学水平、表现新课改新理念的主要方法。但这其中也有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先看下面的这种情况:
  一老师在上朱自清的《春》时,听了配乐朗诵之后,用多媒体出示了四个问题:
  A.画出《春花图》你认为用得最好的词,与同学探讨一下用得好的理由;
  B.画出《春草图》你认为用得最好的词,与同学探讨一下用得好的理由;
  C.画出《春风图》你认为用得最好的词,与同学探讨一下用得好的理由;
  D.找出《春雨图》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与同学探讨一下用得好的理由。
  老师将五十六位同学,划分成四组,每组完成一个问题,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学生没有移动,前后位互相交流。十分钟后派代表发言,然后教师讲解《迎春图》。用一课时完成了本课的学习。
  课后的教师评价时,大多数人认为这样做是积极的,被得到肯定的地方很多。比如课堂容量大,课堂气氛活跃,体现了探究合作精神,等等。我冷静思索,认为下面几点一定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改正。
  
  一、大班额不适宜分组教学
  在中国目前的学校教育中,特别在广大的农村,班级学生人数还是非常多的,按照国家编制的规定,一般的班级至少达五十多人才行(农村的师生比规定为1∶18)。如此多的学生挤在一间教室,剩余空间有限。学生被分组后,除了前后位可动一动外,十几位同学不能聚集在一起,理想化的诸如圆桌式的探讨根本是不可能进行的。如果把四至六位同学分成一组,班上也有上十个组,没有留存的空间,老师无法巡视,最主要的是这样分组,只是做到了人的聚集,而不能根据问题情境等的需要来排列组合,做到合理的分组,于是分组的目的就无法实现了。
  
  二、多问题分组分别讨论的形式不可用
  1.没有照顾到所有同学,使大部分同学失去了完整学习的机会
  分组要合理。分组的原则是在预定时间内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同一个问题的讨论。分组时,要注意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搭配,以利于发挥不同水平的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把任务进行分解后分给四个小组完成,每个小组只独立完成了四分之一的学习任务。因此,每一个学生只学到了四分之一的学习任务,只掌握了四分之一的知识或技术;或者说,每一名学生尚有四分之三的知识没有参与学习。显然,这样的“分组教学”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虽然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听听别人的发言,但是没有时间思考探究与接受,是不能理解消化的,这等同于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2.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不到体现
  古语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辅导、讲解、分析、论证等,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方法所不能替代的。将学习任务分解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的做法,从本质上否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我们看到这时的教师,最多只能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如果他大声辅导,就会影响其他组的讨论,或者其他组的同学因为任务在身,根本就不会来听。
  3.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激趣
  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好胜心强。基于中学生的这种特点,我们在分组教学过程中,就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学生环境中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如果我们把学生分成了不相竞争的四大块,那么就失去了竞争的环境,分组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竞争激趣就无从谈起了。
  
  三、只追求形式美的做法不算新理念
  除了极个别发达地区和少数大城市外,现阶段我们的办学条件还很落后,教室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多媒体)短时间内也难以完善。这是我们的现状。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必须立足于这种现实,探索符合这种现实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不反对有人去探索并使用多媒体教学,问题是这样的示范课会给我们平常的教学带来什么呢?我们在选择某种教学方法或某种教学形式时,当它的弊端比益处要大,当它只是为了表演而不是立足于平常现实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对待呢?至少它不能算作是新课标、新理念的行为。
  总之,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既要敢于大胆尝试,更要面对现实,理性选择,坚决抓住“为了学生全面发展”这个根本目标来完美自己的行为。
  
  (作者单位:安徽省金寨县燕子河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近两年本人发现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街道联和吴汉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很弱,主要表现为:学生讲话不够完整,语言表述缺乏逻辑性;在公众场合,学生羞于开口,不敢说;说话语句不通,词不达意;对事物的描述不够准确、精彩,说话词汇量少,语言乏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说话与生活完全脱节了,学生没有全心全意地去认识生活、发现生活。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一定要引导学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要注意思维的开放性,要以情感为纽带,要把调动自主性当作重点,要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主动探索求知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开放性;自主性;实践    由于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数学知识需要动手试验,通过分析
做了多年高中班主任,我已养成了习惯:随时快速地记下管理的见闻感受。翻看我的班主任手记,常常由不同的案例产生不同的联想与感受。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成功的法宝,要和谐,如《荀子·君道》所说“君者槃也,槃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教师是水,学生是盛水之器,器不同,水随之而成型。随方亦圆,顺从自然。  一、班主任的手记  2012年,我刚刚接手高中一个新班的班主任工作,我先找部分学生了解
摘要: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争”作何解?一为作者不由发出“怎么渡呀”的呼声,“争”解释为“怎么”;还有人认为“争”该解释为“争抢,争夺”。这个“争”到底应怎样解释?  关键词:如梦令;争渡;怎渡;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1151年),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她早年生活在一个学术、文艺气氛都非常浓厚的家庭里,过着悠闲平静的生活,南渡以后境
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教授说:“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这两种活动——因材施教和个体与个体的交响——来实现的过程。”他认为“凸显每一个人的感受与见解的差异,并使这些差异彼此碰撞,这种应对便是个体与个体的交响”[1]。怎样使个体感受与见解的差异有效地产生彼此碰撞呢?笔者认为精彩的课堂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是开启个体交响的大门。探求有效的提问策略,定能彰显课堂教学的个体交响。  一、精选教学切入口,营造交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小学数学“工”字型课堂教学是极具教育价值的一种课堂教学新模式,其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成分,不仅是可行的、必要的,而且也将会是卓有成效的。本文将对其进行以下三方面的论述。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工”字型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基本特征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
摘要:在新课改中涌现出了一种崭新的教研形式:网络视频观摩。优质的硬件设施为网络教研“铺路搭桥”,奠定坚实的基础。网络视频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研预热引领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网络视频时,打造“全神贯注与一针见血”的听评课教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合理“提速”。网络视频后,落实实践强素质,高效课堂展风姿。  关键词:网络教研;专业成长;学习机遇;高效课堂  网络视频是新课改过程中涌现出的新生教研形
摘要:批改作文对于小学老师来讲,可谓是一件眼花缭乱的工作。有时候老师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有些学生看过老师批改过的作文以后,直接把批改后的作文放在了一边。导致老师批改的作文起不到让学生发现自己写作中的问题,进而提升写作水平的作用。互批作文有利于让学生学习同伴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互批作文;益处;指导;对策    如何改变语文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过程中
笔者参加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名教师培训班学习三年,聆听了不少专家的报告,也阅读了不少教育教学类的好书籍。通过这些学习和阅读,使我少了一份躁动,多了一份平常心和服务的信念:教育应当是不断造就人、不断发展人全部潜能的过程;教师要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学生成长成才是多样化的。  其中有一本书,封面上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我力图创造出一种融哲学的理趣、散文的韵致和宗教的情怀于一体的表述风格。因此,我更愿意用‘
让教育科研校本化,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取向,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的区别在科研,教师从事科研,不但能提高自己掌握教育教学新规律的能力,提高自己探索教育教学中的未知领域能力,还能使自己在科研中得到锻炼,提高教学水平。  我校数学课题,结合我校师资状况和学校发展背景,推行以课题组长负责制下的科研团队模式,用三年多的时间,圆满完成了课题的各项科研任务,20多个项目获一等奖,学校被评为省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