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聆听恢弘的交响中培养音乐的耳朵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fe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音乐的耳朵”即培养主体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感,是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课堂中采用了“渗透式鉴赏教学”模式,通过“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审美升华”的教学过程,实现有效教学。本文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 音乐鉴赏 审美感知 审美情感 音乐的耳朵 1812年序曲
  【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
  《1812年序曲》是湘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培养音乐的耳朵》的第二课时。这是一部气势恢宏、叙事性强、音响效果非同一般的交响音乐作品。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以1812年俄法战争为历史背景,音乐主题设计有明确的指向性,音乐主题之间此消彼长,表现了战斗的激烈,有着强烈的表达性。
  古人曰:“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鉴赏音乐的关键是学会聆听。因此,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第一单元中有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即通过鉴赏《山林之歌》和《1812年序曲》,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使学生从实际的音响感受上理解艾伦﹒科普兰对音乐欣赏情态的论述:“……我们全是在三种不同的阶段上倾听音乐的……(1)美感阶段,(2)表达阶段,(3)纯音乐阶段。……”从而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探究欣赏音乐的策略和途径,达到培养音乐的耳朵的目的,并为以后的鉴赏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会学生聆听,绝不是简单地听上一两遍就可以奏效的,一定要有目标、有内容、有方法、有步骤地去听。首先是听什么。要具体到听哪一个乐段、主题;听其音色、和声效果还是听调式调性的转换等。其次是怎么听。是完整听还是选择片段听,反复听还是比较听等。再者是听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如听后能哼唱出主题旋律,辨别出乐器的音色,感受到作品风格,想象出乐描绘的形象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主体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感,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
  对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讲,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未初步形成,猛然鉴赏篇幅长、结构复杂、主题众多的交响序曲,对其耐心、专注力、感受力、分辨力、记忆力都是一个挑战。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教材要求、学生实际鉴赏水平以及音乐作品特点,教者设计了“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审美升华”的教学过程,并细化出三个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培养音乐的耳朵”的途径,并采取倾听、体验、比较、探究等多种有效方法,有重点、分步骤地带领学生,从局部到整体,循序渐进地感知、分辨、记忆、联想、想象,走进音乐情境,充分领略俄罗斯这部保家卫国的壮丽史诗,去理解科普兰“‘在表达阶段上’倾听音乐”的含义,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2′)
  板书“聽”,引导学生用“耳”聆听,用“心”感悟,才能培养音乐的耳朵。书写课题,宣布内容。
  二、新授内容(42′)
  (一)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整理关于1812年俄法战争的材料,课上交流。
  (二)学生设计音乐主题:
  1.教师提问:如果你是音乐家,你将根据这段历史故事设计那些音乐主题?
  2.学生进行讨论、回答、交流。
  3.教师导入:下面我们就听听柴可夫斯基如何运用音乐主题来叙事,并表达他的民族立场和民族情感,同时我们也通过聆听主题,培养自己音乐的耳朵。
  (三)培养音乐的耳朵途径之一:听主题,感知音乐形象(板书)。
  1.听战斗主题:
  ①播放“战斗主题”,请学生谈感受。
  ②老师分析旋律、节奏、速度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表现要素的作用。
  2.听法军主题:学生听赏音乐片段,说出音乐形象。
  3.听俄罗斯军民Ⅰ(思乡主题):
  ①播放“思乡主题”,学生体检感受弦乐柔美音色和内在深切的思乡情感;
  ②学生试唱“思乡主题”,体会旋律的宽广优美以及蕴涵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4.听俄罗斯军民Ⅱ(舞蹈主题):
  ①听“舞蹈主题”,学生说出它在旋律、情绪、音色等方面与“思乡主题”的不同;
  ②用轻巧的顿音带领同学唱“舞蹈主题”,体会木器组灵巧轻快的音色表现出的乐观主义精神。
  5.探究与理解:
  ①请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说出“战斗、法军”主题与俄军民ⅠⅡ主题的不同:有鲜明的对比性。
  ②探究:面对强大的法国敌人,作曲家为什么不选择创作更为强烈主题,来试图压倒对方,而选择了温柔的或是欢快的具有民间风格的曲调?
  ③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启发:从形式上看,俄军民ⅠⅡ的优美与轻快与紧张的战斗主题、傲慢的法军主题形成鲜明对比,使得音乐形象更丰富;从内容上看,正是强烈的思乡之情(即爱国情怀)和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最终成为俄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力量源泉。
  (四)培养音乐的耳朵途径之二:听乐器,感受音响色彩(板书)。
  1.学生快速阅读P22“相关链接”,说出作品的音响特点。老师补充,丰富的音响效果也是本曲的特点和听点。
  2.第一组对比鉴赏:“众赞歌主题”。
  ①提问:“众赞歌主题”出现过两次,每次使用不同乐器表现。第一次出现在“序奏”的开始,由弦乐器表现,说说它描述了怎样的场景?
  ②学生感受弦乐群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想象俄国人民祈祷和平与安宁的场景。
  ③播放“尾声”部分出现“众赞歌主题”,提问:由什么乐器演奏,表现了什么?
  ④体会并交流:乐队、钟声、礼炮和鸣,气势宏大,表现出对俄军民的赞颂。
  3.第二组对比鉴赏:“俄国骑兵”主题。
  ①提问:“俄国骑兵”第一次出现在“序奏”的第3段,第二次出现在“尾声”,每次出现使用的是什么乐器?表现怎样的场景?
  ②播放,学生听赏、分辨并回答:第一次用法国号,高亢嘹亮,展现了俄国骑兵骁勇善战的形象;第二次由整个管弦乐队演奏,表现了俄军辉煌凯旋的场景。
  (五)培养音乐的耳朵途径之三:听整体,走进音乐情境(板书)。   1.本环节导入:刚才我们认识了作品的6个主题和配器音色。下面一起了解作品的结构,边简介边板书,完成曲式结构图,使学生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结构与内容表现的关系。
  2.朗读并理解:培养音乐的耳朵的第三个途径就是“听整体,走进音乐情境”,继续板书:环境——情景(板书),学生如何从“教室环境”走进“1812年俄法战争”的情境,不妨先用心地朗读科普兰的话:“只有当你成为更自觉的、更有意识的聆听者——不仅在听,而且在听某些事物的时候——你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3.引导学生鉴赏全曲:不仅在听,而且能随着音乐,跨越时空,走进200年前俄国那场惊心动魄的抗击侵略的人民战争。
  三、课堂小结(1′)
  强化认识,培养习惯:聆听音乐,用耳倾听,用心领悟,切不可一蹴而就,要贵在坚持。
  【教学反思】
  《培养音乐的耳朵第二课时——〈1812年序曲〉》一课,在庄严、恢弘的交响音乐中再现了200年前俄罗斯人民英勇抗击拿破仑侵略的伟大战争,师生在“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审美升华”过程中展开了情感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构建了一个充满激情平台,为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开辟了一条充满兴趣和信心的途径,更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积累了经验。
  以前我上这一课,或听别的老师上,或看到的一些教学设计,存在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只把鉴赏《1812年序曲》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没有关注到作品是湘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培养音乐的耳朵》的第二课时,教材编者的意图是通过对《1812年序曲》的欣赏,培养学生听赏音乐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聆听习惯,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第二,有些设计虽然把视线投向“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上”,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只先并列式地欣赏6个主题,最后把全曲听一下。过程设计中没有具体的培养途径、方法指导,学生听赏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缺少兴奋点,因而“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无法落实,成为一句空话。
  经过反思,我转变教学设计思路,重新制定三维目标,给自己提出4个问题:
  1.我要带学生到哪里去(目标或目的地)?答案是:“培养他们音乐的耳朵”。
  2.乘什么车去?答案是:乘着《1812年序曲》去。
  3.走那条路或是经历哪些阶段?答案是:三条途径也是三个阶段——“听主题,感知音乐形象”;“听乐器,感受音响色彩”;“听整体,走进音乐情境”。
  4.过程中有什么好的方法?答案是:直觉、感知、比较、记忆、联想、想象、探究……
  我的答案就是应对问题的策略。我决定不去制作多媒体课件,放弃视觉的辅助功能(有时视觉性的课件也是对听觉的干扰),带领学生,将所有注意力投向音乐本身。
  带着新的教学设计走进课堂,我有着前所未有的活用教材、驾驭课堂、引导学生的自信,我发现:
  1.学生听赏的专注力大大提高。
  2.学生的音乐分辨力和记忆力也在进步,他们能迅速地、清晰地分辨出6个主题形象。
  3.在欣赏中,他们开始学会自觉运用“比较”方法分析音乐。
  4.他们凭借音响,沉浸在富有个性的联想和想象中,表情尽是“满足感”。
  总而言之,三个途径的设计,有效方法的运用,让学生的听觉的兴奋点达到了高潮。因为不再是“听见某种声音”,而是“听到某些事物”,所以学生会充满信心与激情,音乐的兴趣也在这样的成功和激情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艾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12,第1版.
  [2]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第2版.
  [3]高萩保治.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5,第1版.
  [4]高中音乐鉴赏.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83-85.
  [5]音乐鉴赏教师用书.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8,第1版.
  [6]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第1版.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从当下社会中的热点时事问题着手,结合我国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现状特点,对服装设计教育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新的要求和改善方式,以便使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于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以环境为本” 服装设计专业教育 未来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服装产业链的延伸得到快速提升,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
摘 要: 插图与评点都是对文本的一种解读,分别体现了绘图者与评点者的思想与观点。本文以师俭堂本《六合同春》为例,分析戏曲插图与评点之间的互文性,具体表现为插图营造的意境与评点形成呼应,插图表现与评点思想暗合,插图与评点形成冲突与反讽,另外插图也是一种评点,充当评点的功能。  关键词: 插图 评点 互文性  戏曲评点是中国古典戏曲鉴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指在剧本正文的有关地方予以圈点、短评,并与
摘 要: 本文对福建师大潘新和教授在著作里所提出的“写作本位”理念提出质疑,并对“写作本位”理念提出的背景、原因及其必要性做了思考,认为“言语表现意识”是“写作本位”理念的核心,然而学生的“言语表现意识”能否通过削弱阅读教学的地位、强调写作教学的地位而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还有待商榷。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写作本位 言语表现意识  一、什么是“写作本位”  “写作本位”的说法是2004年潘新和教
摘 要: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教会学生阅读,把阅读与快速提高能力结合起来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与教科研工作者面前的重大难题。作者拟以栖霞市教研室推广课内轨的语文“课堂‘4 1’动态组合模式”构建课外轨的“霞光读书工程”为例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霞光读书工程” 阅读教学 濡养品质 学会做人  一、困惑中的思考  随着网络的日渐普及,读书已经越来越快地被人们遗忘。我国传统语文教
摘 要: 大学新生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期,部分新生容易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辅导员和专业心理咨询教师需要采取对策,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心理健康教育 辅导员工作  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直是大学生心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大学的学习方式、生活环境、人际交往等都与高中有较大不同。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部分学生常
摘 要: 校外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聋生而言,校外实习是磨炼其实践技能,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主要方式。本文依据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聋生校外实习的实例,就如何加强校外实习工作进行探讨,着重论述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校内技能训练的开展、聋生外出实习的管理和就业机会的拓展等关键环节。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 聋生校外实习 关键环节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
摘 要: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英语教师素质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师在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旨在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师素质 大学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英语先后进行了三次较大的教学改革,分别是1982—1994,1994—2001,以及2002至今。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项目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主要的内容
摘 要: 陶渊明在后世看来多是田园无争之人,而对他年轻时的轻狂的梦却不是很重视。谁也不是一开始就放弃仕途的梦想,陶渊明也深深地憧憬过像曾祖父陶侃一样积极入世,一展抱负,也有着中华几千年来不变的官本位思想,他希望自己能凭着十年的寒窗苦读,实现建功立业的梦。  关键词: 陶渊明 陶侃 仕途梦    在陶渊明的心中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壮志雄心,有“齐家治国平天下”[1]的梦,
摘 要: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作者结合新课标和教学实践,认为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教师应坚持生活化的作文教学。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生活 生活化    多年来,小学作文教学在研究文章作法,教给学生写作知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对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主体活动研究不够,对学生已有的认识向文章的转化过程缺乏探讨,对学生的主导生活及情感特征没有
摘 要: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中学语文教科书,大多是由精选而出的古今中外的名篇名作组成,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极其丰富的美学内涵。语文教学过程,实际也是师生审美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恰当地进行美育渗透,从美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美、欣赏美,为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为语文学习创造最佳的效益。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材 美育渗透    “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