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学生物学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精神,渗透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是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习动机;课堂效率;探究性学习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6 -01
一、教学中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谓动机是指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大脑思考必须要有动机,没有动机的思考只能是本能的重复和再现。一般地说,思维动机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如何借助外因促使内因起作用,提高思维兴趣和动机,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地方。例如,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门扉,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如在讲“有丝分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言:“细胞的数量是如何增加的?细胞数量增加对生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细胞数量增加过程中,如何保持子细胞和母细胞的一致呢?”又如,在讲“水分代谢”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引言:“把一块萝卜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增加;而放在盐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减小,这是为什么?”这样一个一个的悬念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了思考,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接着,我通过讲授、讨论,使学生理解了“有丝分裂”和“水分代谢”的有关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这样的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时拘谨的场面,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景,注意语言的技巧,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问题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从而培养创新意识。用曲折多变的问题情景来刺激学生,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探讨和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创新意识。
二、习题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完成从实践——认识——具体的实践——认识上的飞跃,使小结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高中生物教材的作业系统应由实验、演示实验、课内思考、课后练习、课外活动几部分构成,它是能力培养结构的直接反映。作业的形式应多种多样。现行教材的课后练习仅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问答题。这些形式仅能反映出能力培养结构的第一层次。而第二、第三层次的能力培养则需要叙述型的练习,包括论述题、分析题、讨论题。如在《生态平衡》内容中可提问:“人口过多会造成什么后果?”在《生物的变异》内容中提出:“你对生物科学发展前景有何预测?”这些问题可以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精心策划,组织好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在组织探究性学习时,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探究性学习是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不同;二是探究性学习要结合当地实际,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一般高中和示范性高中,他们在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校硬件设施上存在差异,不可一概而论,应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方案。三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换位思考,对学生在探究过程的具体细节不作细化,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尝试,但要成为探究活动的合作者,并给予学生适时适度的指导。生物教材的课文系统与外界交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二是与活动课程的联系,包括社会、生活、电视、杂志等。教材应充分反映与生物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当今社会已迈入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许多与人类自身有关的生命科学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映入我们的眼帘:克隆、转基因、神舟号飞船搭载植物种子(基因突变)、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的遗传信息)、癌症、洪水爆发、赤潮(富营养化)、苏州河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环境污染等等。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学习蝙蝠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性时,描述的话很难使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蝙蝠的回声定位能力。为此我制作了动画,将“蝙蝠在飞行过程中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立即反射回来”这一原理直观地再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将抽象、难懂的东西直观形象的表示出来。自然学科中的很多规律是抽象的,但往往是学习重点和难点所在。学生在观察时,无法看到这些规律的变化和事物的演变,不利于教学。如在讲述《根对水分的吸收》这一节的内容时,学生对根如何吸收水分很难理解,单靠过去那种一张挂图一支粉笔很难讲清这一过程,于是我制作了课件,把这一过程动态的演示出来,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了根对水分吸收的全过程,既方便了理解,又增强了记忆。
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把时间还给孩子之后,充裕的自习时间,让很多学生不知所错,因此,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自学。首先,掌握方法,增强自学效果。在预习时老师可以通过课前下发的编制好的教学案,明确预习的目标,在课中阅读时可以设置几个重点问题,在课后复习阅读时可以布置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等。其次检查评价,激发自学热情。单有布置而没有检查则无法落实,而有检查没有评价则无法激发自学热情。
总之,生物新教材注重了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对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获得生物学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作为教师,应加强对新教材教学方法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习动机;课堂效率;探究性学习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6 -01
一、教学中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谓动机是指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大脑思考必须要有动机,没有动机的思考只能是本能的重复和再现。一般地说,思维动机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如何借助外因促使内因起作用,提高思维兴趣和动机,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地方。例如,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门扉,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如在讲“有丝分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言:“细胞的数量是如何增加的?细胞数量增加对生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细胞数量增加过程中,如何保持子细胞和母细胞的一致呢?”又如,在讲“水分代谢”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引言:“把一块萝卜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增加;而放在盐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减小,这是为什么?”这样一个一个的悬念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了思考,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接着,我通过讲授、讨论,使学生理解了“有丝分裂”和“水分代谢”的有关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这样的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时拘谨的场面,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景,注意语言的技巧,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问题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从而培养创新意识。用曲折多变的问题情景来刺激学生,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探讨和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创新意识。
二、习题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完成从实践——认识——具体的实践——认识上的飞跃,使小结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高中生物教材的作业系统应由实验、演示实验、课内思考、课后练习、课外活动几部分构成,它是能力培养结构的直接反映。作业的形式应多种多样。现行教材的课后练习仅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问答题。这些形式仅能反映出能力培养结构的第一层次。而第二、第三层次的能力培养则需要叙述型的练习,包括论述题、分析题、讨论题。如在《生态平衡》内容中可提问:“人口过多会造成什么后果?”在《生物的变异》内容中提出:“你对生物科学发展前景有何预测?”这些问题可以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精心策划,组织好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在组织探究性学习时,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探究性学习是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不同;二是探究性学习要结合当地实际,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一般高中和示范性高中,他们在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校硬件设施上存在差异,不可一概而论,应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方案。三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换位思考,对学生在探究过程的具体细节不作细化,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尝试,但要成为探究活动的合作者,并给予学生适时适度的指导。生物教材的课文系统与外界交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二是与活动课程的联系,包括社会、生活、电视、杂志等。教材应充分反映与生物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当今社会已迈入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许多与人类自身有关的生命科学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映入我们的眼帘:克隆、转基因、神舟号飞船搭载植物种子(基因突变)、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的遗传信息)、癌症、洪水爆发、赤潮(富营养化)、苏州河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环境污染等等。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学习蝙蝠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性时,描述的话很难使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蝙蝠的回声定位能力。为此我制作了动画,将“蝙蝠在飞行过程中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立即反射回来”这一原理直观地再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将抽象、难懂的东西直观形象的表示出来。自然学科中的很多规律是抽象的,但往往是学习重点和难点所在。学生在观察时,无法看到这些规律的变化和事物的演变,不利于教学。如在讲述《根对水分的吸收》这一节的内容时,学生对根如何吸收水分很难理解,单靠过去那种一张挂图一支粉笔很难讲清这一过程,于是我制作了课件,把这一过程动态的演示出来,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了根对水分吸收的全过程,既方便了理解,又增强了记忆。
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把时间还给孩子之后,充裕的自习时间,让很多学生不知所错,因此,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自学。首先,掌握方法,增强自学效果。在预习时老师可以通过课前下发的编制好的教学案,明确预习的目标,在课中阅读时可以设置几个重点问题,在课后复习阅读时可以布置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等。其次检查评价,激发自学热情。单有布置而没有检查则无法落实,而有检查没有评价则无法激发自学热情。
总之,生物新教材注重了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对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获得生物学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作为教师,应加强对新教材教学方法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