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字是充满生命力的。因为穿越这些记录历史、承载生命的语言,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历史长河中生命个体挥洒过的生存轨迹。它或是鲜活生命的全程,或是剪辑出的某一个驿站。
走近唐朝大文豪柳宗元的《愚溪诗序》,我们会看到那正是柳宗元生命历程中十年“湖南永州一驿”的记录。资料记载,“永州十年”确切所指他三十三岁至四十三岁的十年。那原本是一个人个体生命最旺盛、最勃发、最辉煌、最想有所为、也最易有所为的十年,可是他却只能无可奈何地宣告自己追寻理想之梦的破灭和创造辉煌之旅的中断,然后折节蛰伏于穷乡僻壤、蛮荒夷地,忍看似水光阴慢慢流逝,忍见似火生命渐渐黯淡,“朝天阕”!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饱含着满腔愤慨的一个“谪”字,正是上可溯自屈原的千古文人贬谪情怀。谁叫你生活在封建王朝,谁叫你一个文人不好好填词作赋,偏要学着孔夫子入仕做官,谁叫你官也不乖乖地做,硬要学着屈大夫爱国搞讽谏,讽谏之不足甚至还想学商鞅前辈大搞新政改革。从来在封建社会,进行改革都是蚍蜉撼树,结果轻则皇帝一纸诏书,叫你到广东,你不敢到河东;叫你到海南你不敢到湖南。重则车裂凌迟,身首异处,家破人亡,诛灭九族。生杀予夺,无以选择!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更可悲的是,在强人的皇权威慑、霸权暴力面前,你这个贬臣明明知道自己于君于邦,赤胆忠心,罪无所出,却不得不系颈供罪,服法受罚;你明明知道自己于时于势,通达睿智,世不可及,却不得不低首认蠢,见辱于愚。在中国从来就有“大智若愚”的法则,有“藏愚守拙”的良训,有“睿而为愚”的楷模。你为什么就不懂得早早地包藏起你那智慧愤世的心、锐利嫉俗的眼,阿谀奉旨,唯唯诺诺,混迹于官场仕途,浪得贤官能臣的虚名?
“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丈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文人总是以文人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永州的灵山、秀水、嘉木、美竹、奇石该庆幸遇到了柳宗元这样一个知音,而柳宗元更是感慨“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溪居》),庆幸自己在对山水佳音的访踪、留恋、吟咏、颂歌中忘怀了俗世的烦忧,愈合了心灵的创伤。但是,我想问的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山水,真的使你完全释然了吗?让你彻底解脱了吗?或许有也只是须臾的片刻。
《愚溪诗序》虽然篇幅短小,但容量却着实不小。它几乎海涵了柳宗元在这一生命的十年中,郁积的所有痛苦、酸楚、烦闷、不平、愤慨以及他后来又怎样一步步将这些心中的块垒释放出来,求得身心平衡,换来超脱境界(尽管未必为真)的全过程。柳宗元“湖南永州一驿”的十年就是这样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保存,又得以清晰呈放在我们后世读者面前了!
但我们的阅读之旅并没有立刻划句号,仅仅是十年,不过是十年,而柳宗元活了47个年头。于是,好奇的读者不禁要追问了,那柳宗元此前是怎样的?此后又怎样了呢?
此前,柳宗元于773年出生,有一个爱结交朋友好仗义执言的知识分子父亲——柳镇,柳镇曾做过录事参军、长安主簿、殿中侍御史等官,贞元五年(789年)便因为一起财产纠纷案得罪当朝的权贵被贬官。贞元八年,柳镇虽然官复原职,但回到长安第二年便病故了。父亲生前的刚正与仕途上的坎坷,使少年时代的柳宗元也蒙受了心灵上的创伤。柳宗元“以童子有奇才名于贞元初”,13岁能代人作文,17岁便应科举、求进士,21岁中进士,26岁考取博学鸿词科,任集贤殿高院正学。从此踏入仕途。他一度调为蓝田县尉。不久,回朝任监察御史里行,与韩愈、刘禹锡为同官,并与刘禹锡一起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贞元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王叔文集团当政,柳宗元被擢为礼部员外郎,协同王叔文诸人,在半年内推行了一系列进步措施,由是为宦官、藩镇、保守官僚所反对。同年八月,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即宪宗,改元永贞。九月,王叔文集团遭到迫害。柳宗元初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亦同时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
此后,结束了十年永州之祸,但厄运并没有结束。他被召回朝廷。路过屈原投水自尽的汩罗时,他感慨地唱着:“南来不做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汩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汨罗遇风》)他没有像屈原一那样被永远抛弃,虽然离开朝廷十年了,毕竟又能回去了。因此他希望汩罗这里的大风,不要把他的船吹翻,使他像屈原一样被淹死。因为他生活在圣明时代。
可是他兴冲冲地刚赶到长安,却被一瓢冷水冲到更远的广西柳州。“十年憔悴到泰京,谁料翻为岭外行”。(《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于是他又来到湘江上,又坐上船朝南走。这时他四十三岁。“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再上湘江》)也许他已经感到,这衰弱的肌体无法再支撑下去了。也许他是在盼望,朝廷能早一点再招他回去吧。“不知从此去,更遗几年回。”他把有限的年岁一天一天向无限中数去,但明显已经无法再抵抗孤独的袭击了。
他的心情太沉重了,听听他酸涩的歌声“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忆,散向峰头望故乡。”(《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读这首诗,我们也许会以为柳宗元看见是什么险峻的穷山恶水。其实,这里的山,与韩愈说的“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奇山相似,是以柔美著称的。然而,柳宗元渴望见到京城长安和长安的亲友时,正是这此挺立的山峰,挡住了他的视线,便使他郁结的愁绪无法排遣。于是此时此刻,他眼中的这些山峰就不再是柔美的,而像尖刀一样剜割着他的心灵,使他痛苦。从诗的情绪就可以看得出来,他已经不像十年前贬到零陵时那样了。那时候,他才三十多岁,心里到底还有一股火气,还敢顶着严寒去“独钓寒江雪”。更主要的是,他大概以为在零陵呆个几年事情也就算过去了。他没有想到一住十年且等来的竟是更沉重的打击,被赶到更远的柳州来了。以前他还能强迫自己显出几分旷达,把心绪调节的尽可能闲远,以此来减轻内心所承受的压力。可是现在不同了,明明是“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岭南江行》)——名叫射工的鬼蜮诡诈地含着沙子来射人的影子,使人得病,而飓风将起的云彩又使海上的旅客惊恐——到这步田地了,又怎么能装得出轻松来呢!因而到柳州以后,柳宗元的诗倾诉的只是痛苦和悲愤了“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四年后,他终于被愤懑、寂寞击倒了,无可奈何地死在了柳州。至今柳州有他的衣冠墓,还有纪念他的柳侯祠。
就这样,一篇简短的《愚溪诗序》导出了柳宗元四十七度春秋岁月中所发生的生命故事。同时也不由人不惊叹,生命短促,命途多舛,但并没能遏止他发挥文学禀赋,创造文化奇迹,攀登上中国文学史的巅峰!
[作者通联:浙江上虞春晖中学语文组]
走近唐朝大文豪柳宗元的《愚溪诗序》,我们会看到那正是柳宗元生命历程中十年“湖南永州一驿”的记录。资料记载,“永州十年”确切所指他三十三岁至四十三岁的十年。那原本是一个人个体生命最旺盛、最勃发、最辉煌、最想有所为、也最易有所为的十年,可是他却只能无可奈何地宣告自己追寻理想之梦的破灭和创造辉煌之旅的中断,然后折节蛰伏于穷乡僻壤、蛮荒夷地,忍看似水光阴慢慢流逝,忍见似火生命渐渐黯淡,“朝天阕”!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饱含着满腔愤慨的一个“谪”字,正是上可溯自屈原的千古文人贬谪情怀。谁叫你生活在封建王朝,谁叫你一个文人不好好填词作赋,偏要学着孔夫子入仕做官,谁叫你官也不乖乖地做,硬要学着屈大夫爱国搞讽谏,讽谏之不足甚至还想学商鞅前辈大搞新政改革。从来在封建社会,进行改革都是蚍蜉撼树,结果轻则皇帝一纸诏书,叫你到广东,你不敢到河东;叫你到海南你不敢到湖南。重则车裂凌迟,身首异处,家破人亡,诛灭九族。生杀予夺,无以选择!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更可悲的是,在强人的皇权威慑、霸权暴力面前,你这个贬臣明明知道自己于君于邦,赤胆忠心,罪无所出,却不得不系颈供罪,服法受罚;你明明知道自己于时于势,通达睿智,世不可及,却不得不低首认蠢,见辱于愚。在中国从来就有“大智若愚”的法则,有“藏愚守拙”的良训,有“睿而为愚”的楷模。你为什么就不懂得早早地包藏起你那智慧愤世的心、锐利嫉俗的眼,阿谀奉旨,唯唯诺诺,混迹于官场仕途,浪得贤官能臣的虚名?
“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丈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文人总是以文人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永州的灵山、秀水、嘉木、美竹、奇石该庆幸遇到了柳宗元这样一个知音,而柳宗元更是感慨“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溪居》),庆幸自己在对山水佳音的访踪、留恋、吟咏、颂歌中忘怀了俗世的烦忧,愈合了心灵的创伤。但是,我想问的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山水,真的使你完全释然了吗?让你彻底解脱了吗?或许有也只是须臾的片刻。
《愚溪诗序》虽然篇幅短小,但容量却着实不小。它几乎海涵了柳宗元在这一生命的十年中,郁积的所有痛苦、酸楚、烦闷、不平、愤慨以及他后来又怎样一步步将这些心中的块垒释放出来,求得身心平衡,换来超脱境界(尽管未必为真)的全过程。柳宗元“湖南永州一驿”的十年就是这样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保存,又得以清晰呈放在我们后世读者面前了!
但我们的阅读之旅并没有立刻划句号,仅仅是十年,不过是十年,而柳宗元活了47个年头。于是,好奇的读者不禁要追问了,那柳宗元此前是怎样的?此后又怎样了呢?
此前,柳宗元于773年出生,有一个爱结交朋友好仗义执言的知识分子父亲——柳镇,柳镇曾做过录事参军、长安主簿、殿中侍御史等官,贞元五年(789年)便因为一起财产纠纷案得罪当朝的权贵被贬官。贞元八年,柳镇虽然官复原职,但回到长安第二年便病故了。父亲生前的刚正与仕途上的坎坷,使少年时代的柳宗元也蒙受了心灵上的创伤。柳宗元“以童子有奇才名于贞元初”,13岁能代人作文,17岁便应科举、求进士,21岁中进士,26岁考取博学鸿词科,任集贤殿高院正学。从此踏入仕途。他一度调为蓝田县尉。不久,回朝任监察御史里行,与韩愈、刘禹锡为同官,并与刘禹锡一起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贞元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王叔文集团当政,柳宗元被擢为礼部员外郎,协同王叔文诸人,在半年内推行了一系列进步措施,由是为宦官、藩镇、保守官僚所反对。同年八月,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即宪宗,改元永贞。九月,王叔文集团遭到迫害。柳宗元初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亦同时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
此后,结束了十年永州之祸,但厄运并没有结束。他被召回朝廷。路过屈原投水自尽的汩罗时,他感慨地唱着:“南来不做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汩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汨罗遇风》)他没有像屈原一那样被永远抛弃,虽然离开朝廷十年了,毕竟又能回去了。因此他希望汩罗这里的大风,不要把他的船吹翻,使他像屈原一样被淹死。因为他生活在圣明时代。
可是他兴冲冲地刚赶到长安,却被一瓢冷水冲到更远的广西柳州。“十年憔悴到泰京,谁料翻为岭外行”。(《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于是他又来到湘江上,又坐上船朝南走。这时他四十三岁。“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再上湘江》)也许他已经感到,这衰弱的肌体无法再支撑下去了。也许他是在盼望,朝廷能早一点再招他回去吧。“不知从此去,更遗几年回。”他把有限的年岁一天一天向无限中数去,但明显已经无法再抵抗孤独的袭击了。
他的心情太沉重了,听听他酸涩的歌声“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忆,散向峰头望故乡。”(《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读这首诗,我们也许会以为柳宗元看见是什么险峻的穷山恶水。其实,这里的山,与韩愈说的“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奇山相似,是以柔美著称的。然而,柳宗元渴望见到京城长安和长安的亲友时,正是这此挺立的山峰,挡住了他的视线,便使他郁结的愁绪无法排遣。于是此时此刻,他眼中的这些山峰就不再是柔美的,而像尖刀一样剜割着他的心灵,使他痛苦。从诗的情绪就可以看得出来,他已经不像十年前贬到零陵时那样了。那时候,他才三十多岁,心里到底还有一股火气,还敢顶着严寒去“独钓寒江雪”。更主要的是,他大概以为在零陵呆个几年事情也就算过去了。他没有想到一住十年且等来的竟是更沉重的打击,被赶到更远的柳州来了。以前他还能强迫自己显出几分旷达,把心绪调节的尽可能闲远,以此来减轻内心所承受的压力。可是现在不同了,明明是“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岭南江行》)——名叫射工的鬼蜮诡诈地含着沙子来射人的影子,使人得病,而飓风将起的云彩又使海上的旅客惊恐——到这步田地了,又怎么能装得出轻松来呢!因而到柳州以后,柳宗元的诗倾诉的只是痛苦和悲愤了“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四年后,他终于被愤懑、寂寞击倒了,无可奈何地死在了柳州。至今柳州有他的衣冠墓,还有纪念他的柳侯祠。
就这样,一篇简短的《愚溪诗序》导出了柳宗元四十七度春秋岁月中所发生的生命故事。同时也不由人不惊叹,生命短促,命途多舛,但并没能遏止他发挥文学禀赋,创造文化奇迹,攀登上中国文学史的巅峰!
[作者通联:浙江上虞春晖中学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