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雷锋精神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是矗立于人民心中不朽的道德丰碑,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但是,当今公民道德素质时有滑坡现象,雷锋精神或渐行渐远。从我做起,持之以恒、各方协力,营造氛围、惩恶扬善,法制保障,在弘扬雷锋精神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
关键词: 弘扬;雷锋精神;公民道德
一、雷锋精神之为人民服务: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在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继续弘扬雷锋精神,挖掘其经历了时代变迁、仍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具有永恒的魅力的雷锋精神,尤其是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始终是矗立于人民心中的不朽的道德丰碑。还有雷锋忠于党和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及文化知识,发扬“螺丝钉”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都是社会所需要的。雷锋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贡献,更没有创造经天纬地的业绩,但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雷锋始终如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动力是他忠于党和人民,这就是他的精神支点和动力之源,这就是他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目标。
雷锋精神中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充分反映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反映着务实求真精神,尤其在经济和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道德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更的情况下大力倡导,对于提升公民道德素,推动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它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是在本职岗位上,通过不同形式为人民服务。其实,每个普通人都能通过做小事,辩明价值坐标,找到价值追求与价值实现的途径。大事对人的德性是一种检验,小事才反映出人的品德和修养。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雷锋精神启发我们人要有责任和担当,人应思考人生的价值在哪里,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雷锋身前身后,似乎一直被人认为“傻”,讲其“傻”,其实就是因为他一直坚守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价值观念。根本来讲是一种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和判断,对幸福真谛的体验和感悟。幸福并不存在于一种模式,关键看能否能带来恒久和更高层次的享受。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提出,人生目的是追求幸福,所谓快乐和幸福不仅指肉体上或感官上的,更主要的是精神上,因为肉体的快乐,只是粗糙的原子运动,是暂时的;只有精神上那些精致的灵魂原子运动,才能带来宁静、愉快和持久的快乐。诚然,雷锋所处的那个时代和社会结构与今天大不相同,但其精神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并未过时。简而言之,每个时代都有与之相适应的主旋律,但透射出的精神光芒却是一致的。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都不会因时代的变化而更易。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所谓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存在于各种具体的事情、各种道德规范之中。我们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持之以恒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多做好事,这就彰显了公民的道德素质,正所谓“我为人人”,人人才可能为我,在为他人的服务中才体现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收获人生幸福。
二、现实困惑:雷锋精神或渐行渐远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转型,公民的价值观呈多元化取向,出现了各种价值观、道德观相互交错、相互冲突的局面,但更要看清楚我国公民道德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进步的。大量的事实昭示着社会道德的进步。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国人的道德风貌表现得淋漓尽致。每每遇到大灾大难,都会出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动人场面,汶川地震中的一幕幕动人场面彰显着人间大爱;上海世博会上,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奔波忙碌的身影亦令人热血沸腾;更有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朱光亚,保家卫国,捍卫尊严,显示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最美妈妈吴菊萍在危险裹胁生命时,用柔弱的臂膀,托起了生命奇迹,唤醒了普罗大众对传统美德的自觉,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通过媒体报道的一些温馨感人的“路人”的故事正在全国各地上演。
虽然从总的方面看,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但道德素质时有滑坡现象,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不得不承受着道德的阵痛,某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某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某些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把金钱多少和地位高低作为人生价值的判断标准;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追求,使享乐主义大行其道,这些都严重销蚀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规范,背离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诚实守信、见义勇为、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还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欺骗欺诈或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存在,这些人就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奋斗的动力和精神支柱。
现实生活中,许多领域存在着无德行为,这刺痛了人们的良知和神经。从网络中可以看出,缺德现象有蔓延为普遍现象的趋势。甚至有人说“全民逐利”,把唯利是图当成价值取向。社会上尤其是网络间存在一种不安、失望、甚至怨恨的心态。一些官员腐败案件屡屡发生,张春江、刘志军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一些无良企业被屡屡曝光,黑心棉、地沟油、染色馒头、毒奶粉、毒胶囊……商业欺诈现象屡禁不止,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这些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还有见危不扶、见死不救的事件时常见诸报端;老人跌倒无人相扶,歹徒行凶路人袖手旁观……令人倍感人情冷漠、世态炎凉。2011年,广东佛山一个叫悦悦的两岁幼童两次遭遇车碾,十八名路人漠然离去,小悦悦因多个器官衰竭离开了人世。路人为什么如此麻木和冷漠?为什么类似现实一次又一次地挑衅人们道德底线?[1]固然,“路人”冷漠的背后有近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现实主义的自保,“好人没好报”、“见义勇为反被诬陷”的报道的不少,比如: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2011年的所谓济南女版“彭宇案”——90岁老人被指诬陷搀扶她的骑电动车的年轻姑娘;福州发生七旬老人摔倒头部渗血,数十人围观无人扶事件等等,一时间“好心没好报”的事件进入了一个旺季。 事实上,此类事件给公民道德的提升确实带来不良的社会冲击。信仰迷茫、价值紊乱的新闻接踵而来。比如,有人对崇高精神的强烈追求大大减弱,甚至喊出“远离崇高”,并“恶搞”过去矗立于我们精神世界的高尚。[2]有人危言耸听地说,我们的道德到了危机的地步,雷锋精神似乎渐行渐远了。
三、弘扬雷锋精神,提升公民道德素质:重在践行
当前道德领域这些突出的问题,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中必须跨越的荆棘,是文明发展路上必须经历的磨练。因此要承受住道德的阵痛,推进社会风气的改善,不断提高公民道德素质,雷锋精神就更加显示出闪光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要以雷锋精神为标杆,确立时代的精神坐标,激发前行的道德力量。
1、从我做起,持之以恒
从社会道德建设的现实情况看,我们不是不知道何为真善美,而是缺少身体力行。甚至有人以不道德的行为和语言去评判道德。其实,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处处可为。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见义勇为是学雷锋,扶一把老人、献一次血也是学雷锋。雷锋精神并非高不可攀,很多时候就是举手之劳的平凡善举。雷锋精神的可贵在于,不以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真正弄清美好社会不是上天赐予的,也不是道德楷模独立支撑的,必须有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是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实践的结果。每个人都将雷锋精神根植心间,落实到行动中,从自己做起,从现实做起,真正实践自己的社会责任。要把雷锋精神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与各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如果每个人都身体力行,一种集合起来的改变一切的力量就会形成。集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
2、各方协力,营造氛围
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依靠社会舆论来维系和加强。要各方携手,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努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使社会舆论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更加有力的作用。
公民道德的内涵、形成及发挥作用都与社会舆论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如何发挥社会舆论的力量?一要始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断提高舆论引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能力。社会精英道德教育是道德的标杆,对社会道德的影响深刻。比如近年来推出的当代雷锋郭明义,林秀贞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就是道德建设的鲜活教材,能使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二是新闻报道应坚持真实准确、全面客观,提高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抢占舆论制高点,最大限度挤压负面信息的传播空间。三要适应媒体格局的新变化,努力提高驾驭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能力。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已成为思想道德文化信息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把对虚拟社会与对现实社会的管理统筹抓起来,由被动应对向有效利用转变,为弘扬雷锋精神,提升公民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3、惩恶扬善,法制保障
要弘扬雷锋精神,提高公民道德素质,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制度,为惩恶扬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为公民道德素质的养成须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现实中,雷锋精神蕴含的善良、奉献、敬业往往缺乏现实土壤,好人吃亏、坏人得利情况并不鲜见。“善良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如果缺乏有力的法制规范维护道德行为,惩戒失德行为,人们的行善愿望和动机就可能被遏制、甚至逆转,可能导致“雷锋”流血又流泪的现象。[3]所以应完善相关法制政策,对道德模范给予保护,为好人化解风险,让善者无忧,令恶者却步。良好的制度规范会鼓励人们抑恶扬善,明确宣示任何失德行为都将产生不利后果,对于越过道德底线、触及“红线”的严重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为“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法制与道德在根本上都是为了惩恶扬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对提高公民素质的要求更高。当代公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中华整体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我们必须继续弘扬雷锋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
参考文献:
[1]—姚博. 有情绪,更要有理性——“媒体审判式报道”与公民道德建设反思[J].中国记者, 2012,1.
[2]公方彬 论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J].党建,2012,2.
[3]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M].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作者通讯地址:河南省邓州市委党校,河南 邓州 450000)
关键词: 弘扬;雷锋精神;公民道德
一、雷锋精神之为人民服务: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在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继续弘扬雷锋精神,挖掘其经历了时代变迁、仍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具有永恒的魅力的雷锋精神,尤其是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始终是矗立于人民心中的不朽的道德丰碑。还有雷锋忠于党和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及文化知识,发扬“螺丝钉”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都是社会所需要的。雷锋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贡献,更没有创造经天纬地的业绩,但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雷锋始终如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动力是他忠于党和人民,这就是他的精神支点和动力之源,这就是他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目标。
雷锋精神中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充分反映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反映着务实求真精神,尤其在经济和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道德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更的情况下大力倡导,对于提升公民道德素,推动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它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是在本职岗位上,通过不同形式为人民服务。其实,每个普通人都能通过做小事,辩明价值坐标,找到价值追求与价值实现的途径。大事对人的德性是一种检验,小事才反映出人的品德和修养。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雷锋精神启发我们人要有责任和担当,人应思考人生的价值在哪里,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雷锋身前身后,似乎一直被人认为“傻”,讲其“傻”,其实就是因为他一直坚守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价值观念。根本来讲是一种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和判断,对幸福真谛的体验和感悟。幸福并不存在于一种模式,关键看能否能带来恒久和更高层次的享受。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提出,人生目的是追求幸福,所谓快乐和幸福不仅指肉体上或感官上的,更主要的是精神上,因为肉体的快乐,只是粗糙的原子运动,是暂时的;只有精神上那些精致的灵魂原子运动,才能带来宁静、愉快和持久的快乐。诚然,雷锋所处的那个时代和社会结构与今天大不相同,但其精神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并未过时。简而言之,每个时代都有与之相适应的主旋律,但透射出的精神光芒却是一致的。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都不会因时代的变化而更易。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所谓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存在于各种具体的事情、各种道德规范之中。我们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持之以恒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多做好事,这就彰显了公民的道德素质,正所谓“我为人人”,人人才可能为我,在为他人的服务中才体现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收获人生幸福。
二、现实困惑:雷锋精神或渐行渐远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转型,公民的价值观呈多元化取向,出现了各种价值观、道德观相互交错、相互冲突的局面,但更要看清楚我国公民道德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进步的。大量的事实昭示着社会道德的进步。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国人的道德风貌表现得淋漓尽致。每每遇到大灾大难,都会出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动人场面,汶川地震中的一幕幕动人场面彰显着人间大爱;上海世博会上,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奔波忙碌的身影亦令人热血沸腾;更有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朱光亚,保家卫国,捍卫尊严,显示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最美妈妈吴菊萍在危险裹胁生命时,用柔弱的臂膀,托起了生命奇迹,唤醒了普罗大众对传统美德的自觉,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通过媒体报道的一些温馨感人的“路人”的故事正在全国各地上演。
虽然从总的方面看,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但道德素质时有滑坡现象,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不得不承受着道德的阵痛,某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某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某些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把金钱多少和地位高低作为人生价值的判断标准;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追求,使享乐主义大行其道,这些都严重销蚀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规范,背离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诚实守信、见义勇为、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还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欺骗欺诈或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存在,这些人就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奋斗的动力和精神支柱。
现实生活中,许多领域存在着无德行为,这刺痛了人们的良知和神经。从网络中可以看出,缺德现象有蔓延为普遍现象的趋势。甚至有人说“全民逐利”,把唯利是图当成价值取向。社会上尤其是网络间存在一种不安、失望、甚至怨恨的心态。一些官员腐败案件屡屡发生,张春江、刘志军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一些无良企业被屡屡曝光,黑心棉、地沟油、染色馒头、毒奶粉、毒胶囊……商业欺诈现象屡禁不止,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这些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还有见危不扶、见死不救的事件时常见诸报端;老人跌倒无人相扶,歹徒行凶路人袖手旁观……令人倍感人情冷漠、世态炎凉。2011年,广东佛山一个叫悦悦的两岁幼童两次遭遇车碾,十八名路人漠然离去,小悦悦因多个器官衰竭离开了人世。路人为什么如此麻木和冷漠?为什么类似现实一次又一次地挑衅人们道德底线?[1]固然,“路人”冷漠的背后有近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现实主义的自保,“好人没好报”、“见义勇为反被诬陷”的报道的不少,比如: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2011年的所谓济南女版“彭宇案”——90岁老人被指诬陷搀扶她的骑电动车的年轻姑娘;福州发生七旬老人摔倒头部渗血,数十人围观无人扶事件等等,一时间“好心没好报”的事件进入了一个旺季。 事实上,此类事件给公民道德的提升确实带来不良的社会冲击。信仰迷茫、价值紊乱的新闻接踵而来。比如,有人对崇高精神的强烈追求大大减弱,甚至喊出“远离崇高”,并“恶搞”过去矗立于我们精神世界的高尚。[2]有人危言耸听地说,我们的道德到了危机的地步,雷锋精神似乎渐行渐远了。
三、弘扬雷锋精神,提升公民道德素质:重在践行
当前道德领域这些突出的问题,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中必须跨越的荆棘,是文明发展路上必须经历的磨练。因此要承受住道德的阵痛,推进社会风气的改善,不断提高公民道德素质,雷锋精神就更加显示出闪光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要以雷锋精神为标杆,确立时代的精神坐标,激发前行的道德力量。
1、从我做起,持之以恒
从社会道德建设的现实情况看,我们不是不知道何为真善美,而是缺少身体力行。甚至有人以不道德的行为和语言去评判道德。其实,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处处可为。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见义勇为是学雷锋,扶一把老人、献一次血也是学雷锋。雷锋精神并非高不可攀,很多时候就是举手之劳的平凡善举。雷锋精神的可贵在于,不以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真正弄清美好社会不是上天赐予的,也不是道德楷模独立支撑的,必须有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是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实践的结果。每个人都将雷锋精神根植心间,落实到行动中,从自己做起,从现实做起,真正实践自己的社会责任。要把雷锋精神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与各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如果每个人都身体力行,一种集合起来的改变一切的力量就会形成。集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
2、各方协力,营造氛围
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依靠社会舆论来维系和加强。要各方携手,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努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使社会舆论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更加有力的作用。
公民道德的内涵、形成及发挥作用都与社会舆论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如何发挥社会舆论的力量?一要始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断提高舆论引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能力。社会精英道德教育是道德的标杆,对社会道德的影响深刻。比如近年来推出的当代雷锋郭明义,林秀贞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就是道德建设的鲜活教材,能使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二是新闻报道应坚持真实准确、全面客观,提高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抢占舆论制高点,最大限度挤压负面信息的传播空间。三要适应媒体格局的新变化,努力提高驾驭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能力。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已成为思想道德文化信息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把对虚拟社会与对现实社会的管理统筹抓起来,由被动应对向有效利用转变,为弘扬雷锋精神,提升公民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3、惩恶扬善,法制保障
要弘扬雷锋精神,提高公民道德素质,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制度,为惩恶扬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为公民道德素质的养成须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现实中,雷锋精神蕴含的善良、奉献、敬业往往缺乏现实土壤,好人吃亏、坏人得利情况并不鲜见。“善良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如果缺乏有力的法制规范维护道德行为,惩戒失德行为,人们的行善愿望和动机就可能被遏制、甚至逆转,可能导致“雷锋”流血又流泪的现象。[3]所以应完善相关法制政策,对道德模范给予保护,为好人化解风险,让善者无忧,令恶者却步。良好的制度规范会鼓励人们抑恶扬善,明确宣示任何失德行为都将产生不利后果,对于越过道德底线、触及“红线”的严重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为“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法制与道德在根本上都是为了惩恶扬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对提高公民素质的要求更高。当代公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中华整体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我们必须继续弘扬雷锋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
参考文献:
[1]—姚博. 有情绪,更要有理性——“媒体审判式报道”与公民道德建设反思[J].中国记者, 2012,1.
[2]公方彬 论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J].党建,2012,2.
[3]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M].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作者通讯地址:河南省邓州市委党校,河南 邓州 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