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具有抽象性、理论性强的特点,因此学生易产生畏难心理。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内外师生互动较少、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的现状,文章基于任务型教学方法,以微课、动画、视频与VR教学情境为主要信息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直观、微观变宏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同时,通过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的任务情境,可以增强课堂学习的岗位代入效果,显著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改变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生物化学;信息化;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G43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6-0062-02
在“互联网 ”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高职院校的教师意识到了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生物化学是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以2014年校级“精品课程”为基础,在生物化学课程授课教师团队的努力下,已建成了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并顺利通过验收。自2017年生物化学被确定为校级“双语”课程以来,教学团队认真开展该课程中英文教学计划、教案、课程标准、项目化模块设计等传统课程资源建设,同时紧跟现代职教潮流的微课、信息化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已完成的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设计、课堂讲授的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等方面。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甘油三酯代谢”为例,对基于微课视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应用进行研究。
一、教学过程
(一)学情分析
为初步了解本专业学生对新兴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接受情况,笔者随机选取了184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9%的学生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68%的学生反映,不能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掌握教学内容里较难理解的章节。因此,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态度为:70%的学生认为应该以信息化教学为主,但不应完全放弃传统的生物化学授课模式。这一结果既充分反映了学生对线上教学模式的实际需求,也确定了信息化教学作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主体的工作方向。
(二)教学分析
笔者参考“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结合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将教学内容整合成7个理论基础与应用项目、6个技术实践项目及若干模块,本次授课内容选自理论基础与应用项目七模块二,共2学时。学生通过自学初步了解了脂肪经酶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那么甘油和脂肪酸在体内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分解呢?这是本次课要解决的问题。此外,甘油三酯是多种药物的合成原料,学习甘油三酯,可为后续多门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结合课程核心素养和人才培养方案,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还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甘油三酯的水解、甘油和脂肪酸的代谢、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及能量计算三个内容。饱和脂肪酸的分解代谢过程及脂肪酸β氧化反应原理及能量计算也是难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仅仅对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运用基础化学知识的能力偏弱,其特点是爱操作、喜合作、厌理论、怵原理,再加上有机化学知识零碎、相近,且微观反应无法观察的特点,易导致学生因知识混淆、机理难懂而产生畏学情绪。为解决这些难题,教学团队采用创设企业情境和任务驱动的方法,根据课程内容由易到难设置三个任务,层层递进。同时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将其渗透于教学当中,下面介绍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
(三)教学实施
课前,学生登录智慧职教云课堂生物化学课程平台,学习动画微课“甘油三酯的自述”,以完成问卷调查的形式上传个性化作业,对甘油三酯的结构和性质产生初步印象。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对甘油三酯的来源、利弊留下了印象,但对其分解路径的了解还有所欠缺。课上,教师首先请问卷完成得最好的学生讲解对生活中甘油三酯的理解,再根据药品专业的工作岗位设置学习情境,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脂肪肝的形成”;然后小组讨论脂肪肝堆积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教育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自然导入学习任务1:认识甘油三酯的结构。在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生产中泄露的甘油三酯”后,提出任务2和任务3:应该怎样分解甘油三酯呢?脂肪酸是如何氧化分解的呢?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完成上述教学任务,下面以任务三的完成为例来介绍。首先开篇导入动画,接着以問题的形式,把知识点包含的内容概括列出:什么是β氧化过程?只含有一个氧化反应吗?需要酶的参与吗?有能量的消耗与产生吗?生成了什么物质?反应发生的部位在哪里呢?由一个问题引出下一个问题,在层层问题中,一步步引出后续内容 概要:β氧化过程包含三个阶段,依次为脂肪酸的活化;脂酰CoA的转运;脂酰CoA的β氧化。
(四)教学评价课后拓展
教学评价为即时评价,即随机挑取一组学生通过云职教平台题库进行习题测验,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将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和学生填写教学过程评价表,同时教师以习题测试结果反馈来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进度,提升学习效率。课后,任务拓展内容之一为体验高端设备检测。学生要观看技术人员对血脂检测方法的讲解和演示视频,总结出不同脂肪酸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方法的特点,了解前沿。并参与临床检测(课后),即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在南通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相应项目的拓展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的辅助操作。
二、教学效果与反思
任务型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难懂的生物化学知识点由抽象变直观。完成递进式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程中综合灵活运用微课、动画、视频与VR教学情境的教学技术,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设计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填鸭式学习的陈旧课堂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学时所限,设置课后在线讨论模块,使学生课后也能进行线上学习。 教学模式的创新点主要体现为以学生为主体 ,实现线上线下高效教学。在充分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完成为主线,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另外,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渗透德育,更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引入企业生产事故案例,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能让学生感受“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三、讨论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它反映了一定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每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忽略了学生潜能的开发,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种以“教”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因为教学模式单一,较难实现信息量巨大的现代课堂教学;同时,因为授课局限于课堂,使学生难以有效掌握授课内容,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以线上教学为主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本内容的有机融合,展示了一个多角度、人性化的教学平台。高效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而结果性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更显公平。针对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创设了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情境,这既使教师重视知识传授与转化的关系及效率,也考验教师的课程设计水平。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教学活动由课本、课堂拓展到网络和平台。自媒体工具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也是现代的即时、动态学习的必要因素,它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挖掘学生继续学习和钻研的潜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本课程一直在探索和学习中改进,但受限于现实条件,还有很多工作仍在进行中,如微课、Flash动画、技能操作视频的制作;精品课程平台的建设完善、智慧职教云平台的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实施对教学理念、信息化水平、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浪潮,不断提升自身信息技术能力,融入“互联网 ”时代,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在探索中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贺新元.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4.
[2]赵 娟,王 超,何道一.如何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水平[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17(13):194-195.
[3]盛 清,张耀洲,丁海琴,等.生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1,1(2):14-18.
[4]王宏伟,王晶英,毕 冰,等.互动式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6):47-48.
[5]孟翠丽.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55-56.
[6]吴 莉,邵文祥.教学方法改革在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中的探讨[J].科研,2016(8) :56.
[7]徐 耀.生物化学的教学改革[J].学园,2013(16): 68.
[8]闫清华,杨 理,李小英,等.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改革及实践[J].才智,2011(10):290-291.
关键词:生物化学;信息化;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G43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6-0062-02
在“互联网 ”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高职院校的教师意识到了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生物化学是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以2014年校级“精品课程”为基础,在生物化学课程授课教师团队的努力下,已建成了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并顺利通过验收。自2017年生物化学被确定为校级“双语”课程以来,教学团队认真开展该课程中英文教学计划、教案、课程标准、项目化模块设计等传统课程资源建设,同时紧跟现代职教潮流的微课、信息化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已完成的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设计、课堂讲授的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等方面。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甘油三酯代谢”为例,对基于微课视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应用进行研究。
一、教学过程
(一)学情分析
为初步了解本专业学生对新兴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接受情况,笔者随机选取了184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9%的学生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68%的学生反映,不能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掌握教学内容里较难理解的章节。因此,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态度为:70%的学生认为应该以信息化教学为主,但不应完全放弃传统的生物化学授课模式。这一结果既充分反映了学生对线上教学模式的实际需求,也确定了信息化教学作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主体的工作方向。
(二)教学分析
笔者参考“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结合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将教学内容整合成7个理论基础与应用项目、6个技术实践项目及若干模块,本次授课内容选自理论基础与应用项目七模块二,共2学时。学生通过自学初步了解了脂肪经酶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那么甘油和脂肪酸在体内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分解呢?这是本次课要解决的问题。此外,甘油三酯是多种药物的合成原料,学习甘油三酯,可为后续多门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结合课程核心素养和人才培养方案,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还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甘油三酯的水解、甘油和脂肪酸的代谢、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及能量计算三个内容。饱和脂肪酸的分解代谢过程及脂肪酸β氧化反应原理及能量计算也是难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仅仅对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运用基础化学知识的能力偏弱,其特点是爱操作、喜合作、厌理论、怵原理,再加上有机化学知识零碎、相近,且微观反应无法观察的特点,易导致学生因知识混淆、机理难懂而产生畏学情绪。为解决这些难题,教学团队采用创设企业情境和任务驱动的方法,根据课程内容由易到难设置三个任务,层层递进。同时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将其渗透于教学当中,下面介绍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
(三)教学实施
课前,学生登录智慧职教云课堂生物化学课程平台,学习动画微课“甘油三酯的自述”,以完成问卷调查的形式上传个性化作业,对甘油三酯的结构和性质产生初步印象。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对甘油三酯的来源、利弊留下了印象,但对其分解路径的了解还有所欠缺。课上,教师首先请问卷完成得最好的学生讲解对生活中甘油三酯的理解,再根据药品专业的工作岗位设置学习情境,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脂肪肝的形成”;然后小组讨论脂肪肝堆积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教育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自然导入学习任务1:认识甘油三酯的结构。在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生产中泄露的甘油三酯”后,提出任务2和任务3:应该怎样分解甘油三酯呢?脂肪酸是如何氧化分解的呢?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完成上述教学任务,下面以任务三的完成为例来介绍。首先开篇导入动画,接着以問题的形式,把知识点包含的内容概括列出:什么是β氧化过程?只含有一个氧化反应吗?需要酶的参与吗?有能量的消耗与产生吗?生成了什么物质?反应发生的部位在哪里呢?由一个问题引出下一个问题,在层层问题中,一步步引出后续内容 概要:β氧化过程包含三个阶段,依次为脂肪酸的活化;脂酰CoA的转运;脂酰CoA的β氧化。
(四)教学评价课后拓展
教学评价为即时评价,即随机挑取一组学生通过云职教平台题库进行习题测验,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将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和学生填写教学过程评价表,同时教师以习题测试结果反馈来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进度,提升学习效率。课后,任务拓展内容之一为体验高端设备检测。学生要观看技术人员对血脂检测方法的讲解和演示视频,总结出不同脂肪酸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方法的特点,了解前沿。并参与临床检测(课后),即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在南通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相应项目的拓展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的辅助操作。
二、教学效果与反思
任务型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难懂的生物化学知识点由抽象变直观。完成递进式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程中综合灵活运用微课、动画、视频与VR教学情境的教学技术,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设计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填鸭式学习的陈旧课堂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学时所限,设置课后在线讨论模块,使学生课后也能进行线上学习。 教学模式的创新点主要体现为以学生为主体 ,实现线上线下高效教学。在充分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完成为主线,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另外,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渗透德育,更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引入企业生产事故案例,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能让学生感受“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三、讨论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它反映了一定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每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忽略了学生潜能的开发,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种以“教”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因为教学模式单一,较难实现信息量巨大的现代课堂教学;同时,因为授课局限于课堂,使学生难以有效掌握授课内容,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以线上教学为主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本内容的有机融合,展示了一个多角度、人性化的教学平台。高效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而结果性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更显公平。针对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创设了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情境,这既使教师重视知识传授与转化的关系及效率,也考验教师的课程设计水平。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教学活动由课本、课堂拓展到网络和平台。自媒体工具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也是现代的即时、动态学习的必要因素,它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挖掘学生继续学习和钻研的潜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本课程一直在探索和学习中改进,但受限于现实条件,还有很多工作仍在进行中,如微课、Flash动画、技能操作视频的制作;精品课程平台的建设完善、智慧职教云平台的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实施对教学理念、信息化水平、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浪潮,不断提升自身信息技术能力,融入“互联网 ”时代,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在探索中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贺新元.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4.
[2]赵 娟,王 超,何道一.如何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水平[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17(13):194-195.
[3]盛 清,张耀洲,丁海琴,等.生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1,1(2):14-18.
[4]王宏伟,王晶英,毕 冰,等.互动式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6):47-48.
[5]孟翠丽.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55-56.
[6]吴 莉,邵文祥.教学方法改革在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中的探讨[J].科研,2016(8) :56.
[7]徐 耀.生物化学的教学改革[J].学园,2013(16): 68.
[8]闫清华,杨 理,李小英,等.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改革及实践[J].才智,2011(10):29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