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资源整合,点在何处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yx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资源,就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
  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能实现各种资源有机整合,不仅能拓展学生视野,增加课堂容量,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而且能帮助学生顺利突破重点难点,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上如何来实现这种整合呢?下面以《墨梅》教学为例,谈谈本人的一点看法。
  教材重组,拓展视野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认识到传统的一课一教的课堂模式不仅形式单调,而且重复消耗了师生大量的精力,且又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
  于是,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一种新颖高效的主题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里的主题,可以是同一思想主题,可以是同一知识主题,更可以是同一文化主题。即以人文性为线索,兼顾语文知识和能力以及思维发展等。
  窦桂梅老师说:“教师既要当主题教学的‘设计师’,更要当主题教学的‘建筑师’。”在对《墨梅》一课进行备课时,本人就意识到,如果一堂课仅仅围绕这首诗来进行,虽然学生对于诗情诗意的把握会比较扎实,但未免有点单薄。经过反复思考过后,我决定把梅花诗作为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这不仅因为我国古代有近两千首写梅花的诗,更因为这些梅花诗中饱含诗人的思想和精神,梅花是广大诗人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一种象征。
  这节课以梅花为主线,由王安石的《梅花》导入,让学生初步体会梅花的清香与淡雅。接着进入《墨梅》这首诗的学习,通过对诗句的品读,对诗意的理解,对作者品质的深度探究,学生既明白了这首古诗的意思和墨梅的特点,更透过字面走进了诗人王冕高洁的精神世界。第三个环节是拓展阅读《卜算子·咏梅》,进一步探究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
  “一树梅花千首诗,铸就中华民族魂”。课后,我深深体会到:这样的教学内容整合尝试,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认识了淡雅清香的梅花,接触到了“咏物言志”这种常见的表达方法,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从这一首首梅花诗中所领悟到的坚贞不屈,淡泊名利的中华民族魂,一举多得!
  媒体整合,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活动过程,是教育过程的关键。课堂鲜活有趣情境的创设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它是一节课是否精彩的关键。
  上课前,我先给学生观看了一段梅花视频,这些婀娜多姿的梅花图伴随着《梅花三弄》的古典音乐呈现于学生的视野当中,给他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学习古诗《墨梅》时,我又出示了王冕的《墨梅》图,那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清新秀丽,似乎还渗透出一股淡淡的清香。这样的图片加之教师动情的介绍,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情境,增加了学生对《墨梅》图的理解,也调动了学生对古诗对作者的探究欲望。
  课内外整合,突破难点
  课堂上,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教材,用好这个文本。但有时,为了学生理解文本的需要,可以适当进行拓展,补充一些课外知识,把课内外知识有机整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
  学习《墨梅》这首古诗时,学生对于诗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但对于“清气”一词出现了困难,他们只能大概知道“清气”就是清香之气,对于其中暗藏的深意则无法洞悉。
  这时,我及时利用投影出示了一段文字,介绍了作者王冕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文字中提到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王冕在几次考进士未被录取的情况下毅然烧了自己所有的文章,决定永不做官,以免使自己成为老百姓怨恨的对象。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去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
  在阅读了这段文字之后,学生纷纷被王冕的洁身自好、鄙视流俗的精神所感动。当再问起他们对“清气”一词的理解时,大家畅所欲言,有的说是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节气,有的说这是王冕敢同黑暗社会斗争的铮铮骨气……
  当学生理解文本出现困难,适度拓展相关课外知识,并与课内知识有机整合,就能帮助他们快速突破难点,为他们顺利打开学习道路上的又一扇大门。
  “整合无界资源,激活无限商机。”这是商界的一句名言。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巧妙整合教学内容,整合课内外知识,整合各种教学媒体,并掌握好恰当的运用时机,就一定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帮助他们突破学习的难点,创造属于我们的无限良机。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就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教学中,让语文回归于生活,是语文的教学之道。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进行了一些实践探
复习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有着新授课所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它不但可以弥补学生知识上的不足,而且能使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在复习课时,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已经掌握,对于他们来说,复习就如同嚼冷饭,难以下咽。那么,如何“烹调”,才能使它焕然一新,“风味”俱佳呢?  烹调1:“盖浇饭”  把新鲜的菜浇在饭上,就如同把旧知识以一种新鲜的方式来呈现并巩固一样。《英语
实践证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真评价,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调整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十分重视倾听学生的发言与讨论,观察学生的表情和行为,捕捉学生的点滴成功,察觉学生的烦恼和问题,以便及时给予强化和鼓励、帮助和引导。  现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的课堂教学为例,说明实现真评价的重要。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1:将圆平均分成好多等份
形势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必须审时度势改革创新,吸收其精华并发扬光大;剔除其糟粕并致力于高效课堂建设。唯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精讲多练这个话题问世多时,积累的经验琳琅满目,我对它也情有独钟。本文试从自己的实践与思考出发,就建设高效课堂这个主题发表一孔之见。  一、抓住要领少废话,突出主题重启发  精讲不等于片面的少讲,而是说围绕中心突出主题的话要讲,要讲深讲透,甚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这样承载着科学知识的说明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了解说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然而,这些说明文行文遣字大多比较质朴平实,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没有具体感人的人物形象,也没有扣人心弦的猜疑悬念。于是,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这些没有跌宕起伏情节的说明文,被我们的老师肢解得只剩下知识的条条杠杠,本来就叙述简洁没有多少感染力的语言,被我们的老师分析得只剩下抽
朗读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一项阅读基本功。然而,无论是低段、中段还是高段的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小学生,朗读都存在问题。于永正老师曾毫不客气地说:“全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不会读书。”贾志敏老师也直言:“学了多年母语的学生,依然读起书来一字一顿,拿腔拖调。”针对此种现象,有人写过重视朗读指导的论文,有人发表过提高小学生朗读兴趣的论文,其中也有不少值得借鉴的、有效的见解
在小学课堂的即时生成中,随时都有“意外”生成,学生对老师讲解的吸收出现偏差,难免会有理解或解题上的错误出现。作为教师,要珍惜这朵“意外之花”,因为学生的错误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疑惑和误解,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化弊为利,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深入思考,积极调动思维,备战错误,对概念进行正确理解并深化,从而将错误纠正过来,将它变成宝贵的学习资源,在不断寻求新方法的过程中,逐步攀登知
“土肥料”具有促进农作物生长的针对性作用,将这个原理引入到小学品德教学中,其寓意同样令人深思。《浙江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可利用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生活资源;利用学校、学生家庭、社区中的各种物质设施资源;利用学校周围的社会教育机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人力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意因地
若说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工作无疑便是这工程师队伍中的“排头兵”;若说教师是一棵棵大树,班主任一定是其中绿荫最浓、其下幼苗最茁壮的一棵。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思想教育和习惯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一项琐碎的工作。面对几十名学生,面对大大小小的问题,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有时为了解决学生思想和学习问题甚至磨破了嘴皮。如何利用无斥责教育,开拓非语音环境,使我们的工作摆脱困境,是班主任工作的一种艺术
我长期担任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学工作,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我的一大难题,写作文也一直是大部分孩子不太愿意面对的作业。他们怕写作文,也写不好作文。作文时,或挖空心思,七拼八凑;或抓耳挠腮,苦思冥想。写出来的文章似老太太的脸——干巴巴,又如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孩子们看着伤心,老师看着揪心。那么如何帮助孩子走出这种无话可说、无句可写的局面,让孩子们爱上写作呢?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