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学流派的消逝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ing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报上得知,作为“山药蛋派”的最后一位主将,作家胡正已于2011年1月17日在太原去世,享年87岁。“山药蛋派”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形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领衔人物是赵树理,紧随其后的是人称“西李马胡孙”的西戎、李束为、马烽、胡正和孙谦。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都有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和共同的艺术志趣及追求,一时佳作迭出,颇受广大农民读者的喜爱。胡正的代表性小说有《奇婚记》《汾水长流》《几度元宵》等。但随着他的离世,已在文坛上淡出许久的“山药蛋派”恐怕是真的要画上句号了。倘若由此及彼,消逝的又岂止是一个文学流派。
  西风落叶之叹,看似无奈,但更多的应是一种怀恋。“山药蛋派”这一称谓,确是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但集结在这一派下的作家都有着难能可贵的朴素而真诚的农民情结,这就超乎了一时一地,即使时至今日,也值得赞叹与推崇。他们没有发表过什么明确的创作宣言,但在写农民看得懂的书(不识字的也能听得懂)和出农民买得起的书上,却是有着惊人的一致。赵树理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文学只在极少数人中间转来转去,根本打不进农民中去。我父亲是农村知识分子,但他对这种宝贝一点也不感兴趣……我不想上文坛,只想把自己的作品挤进庙会上摆满《封神榜》《施公案》《三侠五义》《笑林广记》之类和两三个铜板一本的小唱本的小摊里去,一步一步去夺取那些封建小说、小唱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就是我的志愿。”如此清醒而自觉,这就使他们坚持民族化、大众化、通俗化的创作风格,深切关注农民命运和农村发展,在体验生活时从不走马观花或蜻蜓点水,而是努力成为“生活的主人”。而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尤其在描写人物、叙述事件时,都以农民直接的感受、印象和判断为基础,从而使作品中的人物与思想始终来自所处生活的底层。当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山药蛋派”的诸位作家在语言的运用上虽各具个性,但都有着流畅明快、幽默风趣的特点,“说书一般”,使广大农村读者如对兄弟、如对知心的好友,整个身心都被他们的作品吸引住了。孙谦在谈到赵树理的语言时曾说:“他没有用过脏的、下流话和骂人话,但却把那些剥削者、压迫者和旧道德的维护者描绘得惟妙惟肖,刻画得入骨三分。赵树理的语言极易上口,人人皆懂,诙谐成趣,准确生动。这种语言是纯金,是钻石,闪闪发光,铿锵作响……”所以,像《小二黑结婚》《吕梁英雄传》《三里湾》这类既深刻反映时代又影响深远的作品,显然都是创作者忠于生活而又对家乡父老的最真诚奉献。
  自然,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任何的文学流派也总有穷途末路的时候。应该说,上世纪四十年代是“山药蛋派”的辉煌时期,但解放后,一些作家的农民立场或民间意识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作品的影响力渐趋减小。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创作中,出自山西的一些青年作家在起初也大都以农村题材见长,如成一、韩石山、张石山等,一度被称为“小山药蛋派”。但也许是世易时移,他们的创作虽很见功力,可作品的影响或感召已明显不如前辈作家,于是,悄然改变或貌合神离也就成为大势所趋。久而久之,兴趣的转移,热忱的消歇,加之越来越多原本出身农民的作家不断地“洗脚上岸”,“山药蛋派”文学风光不再乃至日趋沉寂也就不难想见。与此类似的,就有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新时期以来四川在农村题材上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但自从领军人物周克芹英年早逝后,也是鲜有这一方面的大作。艾青有一句很有名的诗,那就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一片土地爱得深沉”,可像他那样对脚下的土地俯首向心的诗人或作家已经不多见了。单就“要出让农民买得起的书”这一点,如今的作家就已与当年的赵树理诸人大为不同。出身农民并以农村题材起家的贾平凹曾多次写到自己年少时喜爱看书,有时为了向人借书而不得不忍辱负重。但据报道,他于去年11月出版的总数21卷本的第三套文集,竟是创下了2980元的天价。正走在致富路上的农民兄弟估计是很难消受得起的。凡此种种,不断地两相背离,终究可哀的就想必不只是一个方面。
  胡正人虽已去,但言犹在耳,他曾谆谆告诫道:“写农村题材小说,自然要熟悉农村生活,熟悉农民,熟悉农村干部。同时还需了解农村政策,了解现行政策,过去的政策,并且还应当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些,想到以后的发展。因为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和干部,不能不受政策的影响,人物的命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与政策有关联。写农村题材小说也就必然要考虑农村政策问题。”如此金玉良言,倘铭记在心并勉力而行,或可继往开来。
其他文献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谈话类节目《风言锋语》联合上海文化出版社,再度推出系列丛书四本——《城市野心》《剩女无敌》《谁被收藏》《基因凶猛》。在书展上,主持人李蕾、嘉宾梁文道和姬十三围绕“媒介素养”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所谓媒介素养,一方面是公众对于媒介的认知,另一方面则是传媒工作者对职业的认识和所持的职业精神。李蕾、梁文道和姬十三谈锋所指,概及传媒工作者的专业态度,媒介与受众、媒介与传媒工作者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一座城市,外观挺括显示硬实力,内脏完好显示软实力,硬件软件俱佳,便可傲视群雄。然而,这还不够,还要加上梦实力。本期隆重推出的“梦实力”概念,不是基于玩名词的情趣,而是基于对城市未来的想象和期待。做梦的能力,做梦者的多寡,梦想的广度和深度,不但预示城市的活力,还预示城市的可爱指数、城市品质以及未来可能——这是由“魔术”话题所激发的思想火花,而火花溅落之处,应化为“梦之花”。    自从台湾魔术师刘谦
期刊
这一次从欧洲回来,距我上次去已经5年了,那时候李子云阿姨还健在,我特地送给她一种奥地利咖喱芥末混合味道的沙拉酱,她高兴地用来请人喝下午茶。如今她已在一年前远去了,但是我走在欧洲硌脚的石阶路上,依然时时地想起她。我最想告诉她,在欧洲,年轻的女孩子并不是唯一最靓丽的风景,因为她们同全世界是一样的,青春、活力,穿着混搭、时尚。而上了一定岁数的女人倒是各有各的景色,尤其与中国女人不同的是,老太太们不拒绝拐
期刊
一堆有些斑白的随意横躺的头发,一副老式的框架眼镜,一贯朴素的衣着,如月牙儿般的背配合着一根拗着造型的木拐杖,再见陈村,依然是这样的标志行头,留有上世纪八十年代知识青年的风格和印记。刚坐定,陈村立马从斜挎至腰间的灰色背包里拿出相机,开始了一圈“扫摄”,随后,即便是在当时气氛比较严肃的研讨会上,他也不时冒出“我是来‘打酱油’的”等经典网络语,旋即潮味十足。  待到与笔者私下聊天时,陈村更显幽默、诙谐,
期刊
编者按:  台湾有这么一所学校,学生年龄在15岁—18岁之间,每年三千多学生中,因违反校规校纪被校方开除的二三百人。学校没有工人,没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必要工种都由学生自己去做。学校实行学长制,三年级学生带一年级学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钟。学生见到老师七米外要敬礼。学生没有寒暑假作业,没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这就是台湾享誉30年以道德教育为本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在台湾各大报纸招聘广告上,经常出现“
期刊
不可否认,批评是一门衰老得很快的艺术和学问,这也就出现了所谓的“前日批评家”、“昨日批评家”、“今日批评家”的划分。今日批评家即70后、80后青年批评家已然成长为批评界中坚力量。为了聚集这些年轻的文学批评家,让他们更好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国现代文学馆、《南方文坛》杂志社联合主办了“今日批评家”论坛。近日,第二届论坛在上海举行,主题设为“批评的语境与伦理”。   论坛上,作为“昨日批
期刊
20世纪以来,科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类学、心理学、生物学、新物理学等无数新学科诞生,“知识爆炸”了,信息时代降临了,大众文化几乎覆盖了所有的领域,于是当今时代也就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知识分子异常活跃的时代。然而20世纪以来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在历史上命运异常曲折的时代,从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再到民族救亡运动,知识分子最后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在这一阶段里,知识分子又经历了“反
期刊
在上海艺联专程举行的 “玫瑰玫瑰我爱你·纪晓兰独唱音乐会”新闻发布会上,又见到了老牌歌手纪晓兰,这位曾以《远山的夕阳》等原创流行曲闻名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歌坛、并为百部影视剧演唱过主题歌的歌手,风采依旧,宝刀未老,将在人民大舞台献上一台独唱音乐会,把她近年的“老歌”演唱曲目悉数端出,接受检验。   与许多当年的上海歌手一样,纪晓兰曾以翻唱港台歌曲和内地的流行歌曲为主,颇有知名度。但对于一个歌星而言,
期刊
数月前,写过一篇《简缩,搞得脑萎缩》,专门说英语和汉语拼音字母的缩略。有文友说:写得有点意思,其实汉语的缩略比它历史悠久,你怎么不写?  凭我个人的感觉,汉语被大量缩略应该是新闻记者的功劳吧?因为一般来说一个新闻稿的标题超过10个字,就算冗长的了。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召开”,一共24个字,小小的窄窄的报纸怎么容得下?于是缩略一下,“七届人大隆重召开”,只有8个字。  
期刊
鲁迅的时代是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型的重要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国社会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制度、文化形态、价值观念,从物质到精神的全方位的大变革、大转换。鲁迅及其同时代人介入了这一现代性的文化转换过程当中,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对于这一文化大转型作出了积极的正面回应。他们在文化问题上的回应方式,至今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如何建立“现代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