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套话作文”是2005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大组专家提出的一个新名词。随着大组专家对这类作文特点、危害的认识逐渐明晰,把关越来越严,打分也越来越低。而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许多中学教师和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对阅卷大组的这一评分标准不甚了解,有时还会指导学生刻苦模仿练习这类作文。为了让广大莘莘学子少走弯路,不失冤枉分,本文想就“套话作文”作点探讨。
从阅卷现场看,“套话作文”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题意的标签化。指的是许多考生为了用古人来骗取阅卷教师的好印象,不管是否契合命题要求,就将古代名人材料堆放到作文里,但又为了时时向阅卷教师表明自己是在扣着题意写,再将作文题目、材料含意当作标签简单、生硬地贴到作文中去。二是题材的熟烂化。指的是题材总是以屈原、陶渊明、苏轼、庄子、项羽、司马迁、嵇康、王维、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隐、陆游、李清照、曹雪芹等一些人们熟知的历史文化名人为主,没有什么个性色彩。不管考题涉及爱国主义还是环境保护,关怀底层大众还是建设精神文明,一概敷衍以这些古人材料。三是主题的平面化。指的是作文的主题具有假、大、空的特点,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做深入的挖掘。四是结构的模式化。指的是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总是把“开头入题 几个文化名人的例子 结尾点题”作为文章的基本写作套路。五是语言的浮华化。指的是考生为了炫耀文采,不管切合与否,都滥引古诗名句典故,盲目追求文化底蕴。六是自我的缺位化。指的是文中无“我”,文中不能写出考生自己个性化的认识、思考与感受。七是时代的缺失化。指的是由于考生在文中只是为了刻意写古人而去写古人,不能贯通古今,由古及今,古为今用,只是靠写经典文化来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文章也就缺失了现实意义和时代生气。
请看下面这篇文章:
感受乡村
那鲜花的盛开,只是为这月华的等待。
宁静的乡村给人以简单与快乐。简单的生活也能给人无尽的勇气,使生命鲜妍得成长。就像那鲜花,简单得独独为月华而开。
在岁月的长廊中踽踽前行,我看到了一个坚定的灵魂。昭君,她不为名利,为国出塞。她坚持不给毛延寿贿赂却落得如此悲凉。可是,她并不后悔,她像历代文人所坚持的那样,“富贵只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她追求的简单是灵魂的崇高与不休。让我们明白了简单的追求亦能赢得尊重而流传永久。
十娘,怒沉百宝箱,刹那芳华,顿然消逝,但精神的熠熠生辉却照耀千古。她对爱情的追求是如此简单,但李甲是诚然不懂得的,即使懂得也断然不会珍惜。
一个个坚毅的英雄使人顿悟也许简单也是一种精神的美。不追求繁芜与华丽,精神的洁净、自由、简单才是人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徜徉在乡村小道上,看着夕阳下发现生活就像那西天的云彩,纵然魅力,却终要褪去。
生命在他最狂妄的年龄却猛地夺去了他的双腿。史铁生也曾失望与沮丧,母亲的一次次呼唤终于唤醒了他沉睡的心灵。在与地坛的一次次谈话中,他明白了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不必急于求成。母亲的离世让他伤心,可他不再绝望,他拉着妹妹的手发誓要好好地活。他的青春已然逝去,但他不屈的灵魂与对生命坚毅简单的追求却迎来了他文学艺术的巅峰。
美丽的烟霞渐已散去,但在心中始终保有对美丽的简单追求。
生命沿江而下,传递了华夏五千年的辉煌,高尚不屈的灵魂永远印在华夏儿女的心中。滚滚流去的长江黄河见证了离世的盛衰,也将见证我们努力奋斗的未来。我们继承了先辈们的精神,简单的追求,不求闻达于后世,但求无愧于心。
我仍在小道上流连,西方的云彩全然褪去,只剩下湛蓝的夜幕,但我的心中充满光明与色彩……
这是去年我省的一篇考场作文,是一篇套话作文。这篇套话作文开头两段和结尾一段是符合题意的,但中间的几段却落入套话作文的窠臼中去了。中间所用的王昭君、杜十娘、史铁生等三个材料与本次作文的题意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关联,只是考生将平时准备好的、熟透了的材料生硬地拿来套用,且这几则材料在运用的结构上几乎是一样的,即材料加议论段。这篇作文的得分是25分。
请再看下面这篇文章:
心系祖国
离开了你,我心依旧属于你。不管我身处何方,心里依旧是对你的爱。
——题记
肝胆雄心——文天祥
军败被俘,文天祥被扣押,坐了三年的土牢。这几年里他用严辞抗拒了敌人一次次的让他归顺。有一次,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到狱中劝其投降,并封他为臣相。然而一心系着祖国的文天祥义不容辞回答道:“惟有以死报国,我终身无憾。”
在敌人的拷打面前,在面对死亡的面前,他依然心系祖国,那是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磨难不会让他忘记祖国,反而更扎实了他的爱国之根。
坚毅如刚——苏武
茫茫雪山中,他一呆就是十九年,手持汉廷符节,心里想念的都是自己的祖国。饥吞草毡,渴饮白雪,日日为伴的还有同样寂寞的牛羊。苏武是寂寞的,然而他又是不寂寞的。他坐在雪山上,心依着百姓,情牵着祖国。站在高高的雪山上,他眺望着故土,那时的心一定是暖暖的。
就如刘胡兰在敌人面前那样:“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由。”我想苏武也一定是这样的,面对匈奴的摧残依旧坚毅如刚,视死保卫自己的祖国。那只传递帛书的大雁就寄托了苏武的爱。
穿梭战场——卡帕
在1944年的夏天,在那场著名的诺曼底战役中。有一个人始终背着相机,穿梭于枪淋弹雨中。用生命换回了莱卡相机中那一张张战争的场面。他本可以安逸地在家中与亲人在一起,然而他义无反顾地奔赴战争第一线,因为他爱这个国家。虽然那些照片并不能改变什么,但它们足以给失去亲人的人一定的慰藉。
这个人就是——罗勃特·卡帕。人在第一线,心寄家乡,期待着战争结束,给家乡一片安宁。
爱祖国,爱人民,这是一种博爱。至高无上,令人感动不已。无论身处何方,依旧心系祖国。无论是否遍体鳞伤,对家乡的爱依旧甜蜜。想着祖国,那就是幸福。
这是今年我省的一篇考场作文,按阅卷要求,这也是一篇典型的套话作文,除了一个题记和一个两行的结尾,其余文字,基本上都是考前准备好的。但这位考生比较聪明,能够在这些文字中融入一些爱国主义的内容(但也不排除也是事先准备的)。不管怎样,这篇文章的最后得分是40分。阅卷大组今年对这类套话作文的评分标准是最高不超过40分;如果符合题意,语言比较流畅,思路清晰,可打在38-40分;表达能力较差的,也可打在36分以下。据阅卷大组专家介绍,明年将对这类套话作文采取更为严厉的打击力度。
那么,为何要对这类套话作文深恶痛绝,从严打击呢?
因为这类“套话作文”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类套话作文不利于阅卷公正,遴选考生。从考试的角度看,这样的套话作文也是一种投机取巧。因为这种作文“三段”中的人物传记性材料,完全可以事先准备,头尾在考场上再根据话题添加。阅卷教师难以辨别哪些是事先准备的,哪些是现场写的,很难真正检验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如果打了高分,显然就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公平。阅卷大组专家表示,决不让一篇好作文得到不公正的低分,也不让投机取巧的考生赚取不应该获得的高分。其次,套话作文违背素质教育规律。学校培养的应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此,作文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的社会现实生活,独立思考,抒写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培养发现实际问题、思考实际问题和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增强自己与时代、与社会、与现实、与生活真诚对话的能力,而不能让考生只是在文化的名目下堆砌材料夸夸其谈。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如果高中生只学写“套话作文”这样一种类型作文,势必会对他们的精神建构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假如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对着历史文化名人发一些大而无当的宏论,而不能或不愿关注身边之事,这和素质教育的宗旨岂不相违背?因此,从素质培养的角度讲,这样的写作风气应该受到抑制。
当然,阅卷大组指出“套话作文”的典型表现,并不意味着一旦使用了历史文化名人材料就一定是“套话作文”了。阅卷教师要根据作文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请看下面这篇考场作文:
祖国的根
是谁:深情呼唤着你?是母亲。
是谁:真切盼望着你?是故乡。
是谁,殷殷等待着你?是祖国。
从古到今,无论身处何方,游子心中牵挂惦念着的,只有永不变迁的祖国。祖国,就如一棵大树,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心中,怎么样也无法移植。
“壮士登高叫它作九州,英雄落难叫它作江湖。”
即使身处江湖之远,杜甫仍不忘所念社稷。即使自己已两鬓花白,居住着为秋风所破的茅屋,披着冷冰似铁的而衾,他心中所念的,仍然是那片土地,那片叫做祖国的土地。又如范仲淹,虽然心怀被贬的苦楚,仍然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慨,因为他们心中,有祖国。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余光中携着他的乡愁,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对面呼唤着,呼唤着自己的母亲,呼唤着自己的祖国。是什么力量,让他,让成千上万的海峡两岸瓣同胞们的心始终凝聚在一起?是祖国,那棵大树早已扎根在整片中华的土地上,那盘虬卧龙般的根密密地交织着,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都穿连在一起。而这棵树是多么的傲岸,任凭再大的狂风也吹不倒它。而我坚信,终有一天,这棵大树的根会绵延到海峡的对岸。
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一批批优秀的科学家不顾阻碍,冲破层层束缚,在祖国母亲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毅然决然地投入母亲的怀抱。如果没有他们,又怎么会有“两弹一星”的傲人成绩?又怎么能结束“洋油”时代?又怎么会有一座座雄伟的大桥横跨?
如今,他们从历史幽暗的一隅走出来,闪光的不仅是他们锦绣文章或事业成就,更是一份对祖国无限无私无悔的爱。这种爱,激励着每一位华夏儿女。奥运会的举办,汶川地震的救灾,航天梦的实现……在这种爱的鼓励下,我们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看似不可能的壮举,沸腾了中华的青春,磅礴了中华的生命!
今天的我们,正走在迈向美好明天的大道上,希望明天的我们,也能像在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的他们一样,用自己最炽热的心,诉说着一片绿叶对根的情意!
这篇文章也运用了历史文化材料,但是,这些材料和作文的整体都结合得比较理想,没有如上面否定的套话作文那样事先准备,考试的时候如膏药般一成不变地贴切到作文中去。所以,这样的作文不能误判为套话作文。这篇文章的最后得分是49分。
阅卷大组从2005年提出的“套话作文”这个新名词,并逐年加大打击力度,为何这类作文还是层出不穷呢?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受到考场高分作文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高考作文阅卷标准就是高中学生作文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什么样的考场作文可以得高分,教师自然就会指导学生去学写。前几年,这类专写历史人物且看起来很有文化底蕴的“套话作文”,在阅卷中,均得到了好分数,有的还被打到了55分以上,教师与学生趋之学之模仿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是这类“套话作文”容易学,可以考前准备,学生花费很小的精力,但能获得较好或者很好的分数。由于高考作文题目大都宽泛,可以多向立意,只要考前准备多个古人名人事例,烂熟于心,到了考场上改头换面,合理组装,开头入题,结尾点题,就能演化出一篇考场佳作来,无怪乎有中学名师说,只要考前准备好三篇作文,就能对付所有高考题目了。
三是有些中学教师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看不到这类作文给学生的发展带来的危害,认为对这类作文不该严打,而要宽容,不但不帮助学生进行修正,反而还鼓励、指导学生怎样调正写法,以逃避阅卷教师的严打;也有些中学教师还未完全了解阅卷大组的评分导向,因此不自觉地帮助学生误入了歧途。
从当下全国各省对“套话作文”一片喊打的现状看,我省作文阅卷大组返璞归真的评分导向,代表着一种高考阅卷的大趋势,其导向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是符合素质教育规律的,因而无疑是正确的。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完整把握作文阅卷大组的评分导向,正确制订作文备考策略。如何有效避免写作套话作文?笔者以为下面两点需要注意。
其一,从近几年看,考场高分作文已经不再是那种言必称屈宋李杜的文章,回归生活、生命、性灵的文章日渐受到重视。因此,要引导学生多写关注社会现实、关心身边生活、叙写真我体验、抒发真我情思、表达真我认识的“我手写我心”型的“真情作文”,让写作真正成为抒写自己真实体验、真实感悟、真实心灵的一种途径。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不管作文阅卷标准怎么变化,我们都能以不变应万变,稳坐钓鱼台。
其二,有些学生阅读面广,知识积淀丰厚,喜欢写“秋雨”式文化作文,这也无妨。但一定要提醒学生,如果非要在高考场上选择写这类作文,那么,为了避免被阅卷教师误判为“套话作文”,就要对“套话作文”这种模式化进行合理性修正和个性化改造,使之成为“合理的我的模式”。也就是说,必须将“套话作文”身上的题意的标签化、题材的烂熟化、结构的模式化、主题的平面化、自我的缺位化、时代的缺失化等几大“公共”特点改造掉!如事例改古人为今人,改名人为平民;中间三个事例改为两个事例,平行结构改为递进结构。把文章置于时代大背景下,渗透时代意识。让“我”走进文章,指点江山,激昂生气,等等。
当然,对“套话作文”也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笔者所谈,也只是一孔之见。消除“套话作文”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更新教育理念与指导写作实践方面双管齐下。■
从阅卷现场看,“套话作文”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题意的标签化。指的是许多考生为了用古人来骗取阅卷教师的好印象,不管是否契合命题要求,就将古代名人材料堆放到作文里,但又为了时时向阅卷教师表明自己是在扣着题意写,再将作文题目、材料含意当作标签简单、生硬地贴到作文中去。二是题材的熟烂化。指的是题材总是以屈原、陶渊明、苏轼、庄子、项羽、司马迁、嵇康、王维、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隐、陆游、李清照、曹雪芹等一些人们熟知的历史文化名人为主,没有什么个性色彩。不管考题涉及爱国主义还是环境保护,关怀底层大众还是建设精神文明,一概敷衍以这些古人材料。三是主题的平面化。指的是作文的主题具有假、大、空的特点,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做深入的挖掘。四是结构的模式化。指的是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总是把“开头入题 几个文化名人的例子 结尾点题”作为文章的基本写作套路。五是语言的浮华化。指的是考生为了炫耀文采,不管切合与否,都滥引古诗名句典故,盲目追求文化底蕴。六是自我的缺位化。指的是文中无“我”,文中不能写出考生自己个性化的认识、思考与感受。七是时代的缺失化。指的是由于考生在文中只是为了刻意写古人而去写古人,不能贯通古今,由古及今,古为今用,只是靠写经典文化来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文章也就缺失了现实意义和时代生气。
请看下面这篇文章:
感受乡村
那鲜花的盛开,只是为这月华的等待。
宁静的乡村给人以简单与快乐。简单的生活也能给人无尽的勇气,使生命鲜妍得成长。就像那鲜花,简单得独独为月华而开。
在岁月的长廊中踽踽前行,我看到了一个坚定的灵魂。昭君,她不为名利,为国出塞。她坚持不给毛延寿贿赂却落得如此悲凉。可是,她并不后悔,她像历代文人所坚持的那样,“富贵只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她追求的简单是灵魂的崇高与不休。让我们明白了简单的追求亦能赢得尊重而流传永久。
十娘,怒沉百宝箱,刹那芳华,顿然消逝,但精神的熠熠生辉却照耀千古。她对爱情的追求是如此简单,但李甲是诚然不懂得的,即使懂得也断然不会珍惜。
一个个坚毅的英雄使人顿悟也许简单也是一种精神的美。不追求繁芜与华丽,精神的洁净、自由、简单才是人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徜徉在乡村小道上,看着夕阳下发现生活就像那西天的云彩,纵然魅力,却终要褪去。
生命在他最狂妄的年龄却猛地夺去了他的双腿。史铁生也曾失望与沮丧,母亲的一次次呼唤终于唤醒了他沉睡的心灵。在与地坛的一次次谈话中,他明白了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不必急于求成。母亲的离世让他伤心,可他不再绝望,他拉着妹妹的手发誓要好好地活。他的青春已然逝去,但他不屈的灵魂与对生命坚毅简单的追求却迎来了他文学艺术的巅峰。
美丽的烟霞渐已散去,但在心中始终保有对美丽的简单追求。
生命沿江而下,传递了华夏五千年的辉煌,高尚不屈的灵魂永远印在华夏儿女的心中。滚滚流去的长江黄河见证了离世的盛衰,也将见证我们努力奋斗的未来。我们继承了先辈们的精神,简单的追求,不求闻达于后世,但求无愧于心。
我仍在小道上流连,西方的云彩全然褪去,只剩下湛蓝的夜幕,但我的心中充满光明与色彩……
这是去年我省的一篇考场作文,是一篇套话作文。这篇套话作文开头两段和结尾一段是符合题意的,但中间的几段却落入套话作文的窠臼中去了。中间所用的王昭君、杜十娘、史铁生等三个材料与本次作文的题意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关联,只是考生将平时准备好的、熟透了的材料生硬地拿来套用,且这几则材料在运用的结构上几乎是一样的,即材料加议论段。这篇作文的得分是25分。
请再看下面这篇文章:
心系祖国
离开了你,我心依旧属于你。不管我身处何方,心里依旧是对你的爱。
——题记
肝胆雄心——文天祥
军败被俘,文天祥被扣押,坐了三年的土牢。这几年里他用严辞抗拒了敌人一次次的让他归顺。有一次,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到狱中劝其投降,并封他为臣相。然而一心系着祖国的文天祥义不容辞回答道:“惟有以死报国,我终身无憾。”
在敌人的拷打面前,在面对死亡的面前,他依然心系祖国,那是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磨难不会让他忘记祖国,反而更扎实了他的爱国之根。
坚毅如刚——苏武
茫茫雪山中,他一呆就是十九年,手持汉廷符节,心里想念的都是自己的祖国。饥吞草毡,渴饮白雪,日日为伴的还有同样寂寞的牛羊。苏武是寂寞的,然而他又是不寂寞的。他坐在雪山上,心依着百姓,情牵着祖国。站在高高的雪山上,他眺望着故土,那时的心一定是暖暖的。
就如刘胡兰在敌人面前那样:“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由。”我想苏武也一定是这样的,面对匈奴的摧残依旧坚毅如刚,视死保卫自己的祖国。那只传递帛书的大雁就寄托了苏武的爱。
穿梭战场——卡帕
在1944年的夏天,在那场著名的诺曼底战役中。有一个人始终背着相机,穿梭于枪淋弹雨中。用生命换回了莱卡相机中那一张张战争的场面。他本可以安逸地在家中与亲人在一起,然而他义无反顾地奔赴战争第一线,因为他爱这个国家。虽然那些照片并不能改变什么,但它们足以给失去亲人的人一定的慰藉。
这个人就是——罗勃特·卡帕。人在第一线,心寄家乡,期待着战争结束,给家乡一片安宁。
爱祖国,爱人民,这是一种博爱。至高无上,令人感动不已。无论身处何方,依旧心系祖国。无论是否遍体鳞伤,对家乡的爱依旧甜蜜。想着祖国,那就是幸福。
这是今年我省的一篇考场作文,按阅卷要求,这也是一篇典型的套话作文,除了一个题记和一个两行的结尾,其余文字,基本上都是考前准备好的。但这位考生比较聪明,能够在这些文字中融入一些爱国主义的内容(但也不排除也是事先准备的)。不管怎样,这篇文章的最后得分是40分。阅卷大组今年对这类套话作文的评分标准是最高不超过40分;如果符合题意,语言比较流畅,思路清晰,可打在38-40分;表达能力较差的,也可打在36分以下。据阅卷大组专家介绍,明年将对这类套话作文采取更为严厉的打击力度。
那么,为何要对这类套话作文深恶痛绝,从严打击呢?
因为这类“套话作文”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类套话作文不利于阅卷公正,遴选考生。从考试的角度看,这样的套话作文也是一种投机取巧。因为这种作文“三段”中的人物传记性材料,完全可以事先准备,头尾在考场上再根据话题添加。阅卷教师难以辨别哪些是事先准备的,哪些是现场写的,很难真正检验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如果打了高分,显然就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公平。阅卷大组专家表示,决不让一篇好作文得到不公正的低分,也不让投机取巧的考生赚取不应该获得的高分。其次,套话作文违背素质教育规律。学校培养的应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此,作文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的社会现实生活,独立思考,抒写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培养发现实际问题、思考实际问题和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增强自己与时代、与社会、与现实、与生活真诚对话的能力,而不能让考生只是在文化的名目下堆砌材料夸夸其谈。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如果高中生只学写“套话作文”这样一种类型作文,势必会对他们的精神建构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假如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对着历史文化名人发一些大而无当的宏论,而不能或不愿关注身边之事,这和素质教育的宗旨岂不相违背?因此,从素质培养的角度讲,这样的写作风气应该受到抑制。
当然,阅卷大组指出“套话作文”的典型表现,并不意味着一旦使用了历史文化名人材料就一定是“套话作文”了。阅卷教师要根据作文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请看下面这篇考场作文:
祖国的根
是谁:深情呼唤着你?是母亲。
是谁:真切盼望着你?是故乡。
是谁,殷殷等待着你?是祖国。
从古到今,无论身处何方,游子心中牵挂惦念着的,只有永不变迁的祖国。祖国,就如一棵大树,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心中,怎么样也无法移植。
“壮士登高叫它作九州,英雄落难叫它作江湖。”
即使身处江湖之远,杜甫仍不忘所念社稷。即使自己已两鬓花白,居住着为秋风所破的茅屋,披着冷冰似铁的而衾,他心中所念的,仍然是那片土地,那片叫做祖国的土地。又如范仲淹,虽然心怀被贬的苦楚,仍然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慨,因为他们心中,有祖国。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余光中携着他的乡愁,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对面呼唤着,呼唤着自己的母亲,呼唤着自己的祖国。是什么力量,让他,让成千上万的海峡两岸瓣同胞们的心始终凝聚在一起?是祖国,那棵大树早已扎根在整片中华的土地上,那盘虬卧龙般的根密密地交织着,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都穿连在一起。而这棵树是多么的傲岸,任凭再大的狂风也吹不倒它。而我坚信,终有一天,这棵大树的根会绵延到海峡的对岸。
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一批批优秀的科学家不顾阻碍,冲破层层束缚,在祖国母亲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毅然决然地投入母亲的怀抱。如果没有他们,又怎么会有“两弹一星”的傲人成绩?又怎么能结束“洋油”时代?又怎么会有一座座雄伟的大桥横跨?
如今,他们从历史幽暗的一隅走出来,闪光的不仅是他们锦绣文章或事业成就,更是一份对祖国无限无私无悔的爱。这种爱,激励着每一位华夏儿女。奥运会的举办,汶川地震的救灾,航天梦的实现……在这种爱的鼓励下,我们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看似不可能的壮举,沸腾了中华的青春,磅礴了中华的生命!
今天的我们,正走在迈向美好明天的大道上,希望明天的我们,也能像在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的他们一样,用自己最炽热的心,诉说着一片绿叶对根的情意!
这篇文章也运用了历史文化材料,但是,这些材料和作文的整体都结合得比较理想,没有如上面否定的套话作文那样事先准备,考试的时候如膏药般一成不变地贴切到作文中去。所以,这样的作文不能误判为套话作文。这篇文章的最后得分是49分。
阅卷大组从2005年提出的“套话作文”这个新名词,并逐年加大打击力度,为何这类作文还是层出不穷呢?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受到考场高分作文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高考作文阅卷标准就是高中学生作文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什么样的考场作文可以得高分,教师自然就会指导学生去学写。前几年,这类专写历史人物且看起来很有文化底蕴的“套话作文”,在阅卷中,均得到了好分数,有的还被打到了55分以上,教师与学生趋之学之模仿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是这类“套话作文”容易学,可以考前准备,学生花费很小的精力,但能获得较好或者很好的分数。由于高考作文题目大都宽泛,可以多向立意,只要考前准备多个古人名人事例,烂熟于心,到了考场上改头换面,合理组装,开头入题,结尾点题,就能演化出一篇考场佳作来,无怪乎有中学名师说,只要考前准备好三篇作文,就能对付所有高考题目了。
三是有些中学教师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看不到这类作文给学生的发展带来的危害,认为对这类作文不该严打,而要宽容,不但不帮助学生进行修正,反而还鼓励、指导学生怎样调正写法,以逃避阅卷教师的严打;也有些中学教师还未完全了解阅卷大组的评分导向,因此不自觉地帮助学生误入了歧途。
从当下全国各省对“套话作文”一片喊打的现状看,我省作文阅卷大组返璞归真的评分导向,代表着一种高考阅卷的大趋势,其导向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是符合素质教育规律的,因而无疑是正确的。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完整把握作文阅卷大组的评分导向,正确制订作文备考策略。如何有效避免写作套话作文?笔者以为下面两点需要注意。
其一,从近几年看,考场高分作文已经不再是那种言必称屈宋李杜的文章,回归生活、生命、性灵的文章日渐受到重视。因此,要引导学生多写关注社会现实、关心身边生活、叙写真我体验、抒发真我情思、表达真我认识的“我手写我心”型的“真情作文”,让写作真正成为抒写自己真实体验、真实感悟、真实心灵的一种途径。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不管作文阅卷标准怎么变化,我们都能以不变应万变,稳坐钓鱼台。
其二,有些学生阅读面广,知识积淀丰厚,喜欢写“秋雨”式文化作文,这也无妨。但一定要提醒学生,如果非要在高考场上选择写这类作文,那么,为了避免被阅卷教师误判为“套话作文”,就要对“套话作文”这种模式化进行合理性修正和个性化改造,使之成为“合理的我的模式”。也就是说,必须将“套话作文”身上的题意的标签化、题材的烂熟化、结构的模式化、主题的平面化、自我的缺位化、时代的缺失化等几大“公共”特点改造掉!如事例改古人为今人,改名人为平民;中间三个事例改为两个事例,平行结构改为递进结构。把文章置于时代大背景下,渗透时代意识。让“我”走进文章,指点江山,激昂生气,等等。
当然,对“套话作文”也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笔者所谈,也只是一孔之见。消除“套话作文”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更新教育理念与指导写作实践方面双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