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创新剪纸教学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e11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它没有消融在时代的长河中,而是以独树一帜的方式和美好祥和的寓意,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将传统文化及民间艺术融入到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中,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追求自我发展的真实心声。一把剪刀和一张红纸就可以创造出形式多样的形象,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本身就充满吸引力。那么,在美术课堂中,创造性地开展更具活力的剪纸教学,传承民间艺术,发展审美教育,促进学生美术实践创造能力,就成为广大教师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设境:给剪纸安一个家
  寓情于境,是小学阶段教学中的惯用手法。这主要是由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决定的,小学生的认知模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很难对抽象、高度概括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建构。因此,将教学内容放置在特定的、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容易激发他们对“剪纸”这类传统民间艺术的学习兴趣,以生活的角度拉近他们与“剪纸”的距离,为剪纸教学创设一个合情合理又趣味多样的学习氛围。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生活话题等形式,为有些陌生的剪纸教学安一个充满童真色彩的家。
  在小学三年级美术《剪纸》课上,为了轻松活泼地导入“剪纸”这个教学主题,利用儿歌《剪窗花》创设教学情境。在导入环节,首先播放《剪窗花》的动画视频,在朗朗上口的童谣中,学生很快就被跳跃的旋律带动起来,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拍起了节奏,有的学生则跟着歌谣唱了起来。在“窗花”这个最典型的剪纸形象中,学生很自然地将关注焦点放在剪纸上,通过欣赏与动手相结合的方式,向剪纸学习迈出第一步。
  通过歌谣情境的创设,剪纸教学的开展变得顺其自然,学生在欢快的、充满童真趣味的歌谣中,自然地走进民间艺术剪纸教学中,不仅有效地调动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促进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合作:给学习找一群伴
  剪纸这项民间艺术的学习与探究对于小学生而言,熟悉又陌生,在幼儿园阶段,不少学生就有动手剪纸的学习经验,但对“剪纸”本身却知之甚少。为了降低剪纸学习的难度,提高教学的探究性,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帮学生找一群伙伴,鼓励他们在互帮互助、各抒己见的过程中,开展剪纸探究活动。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尝试把学生的个体活动转变成小组的集体探究,以合作的力量激发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在教学三年级《剪纸》中“折剪技法”这一部分时,折剪是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重要表现方式,它以对折剪的方式,展现了魅力无穷的对称美,这个技法说起来抽象,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难理解。在示范后,鼓励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提示下,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尝试田字折、米字折、正反折等,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成员最先完成所有的折剪任务。
  在示范的引导下,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加入到小组探究活动中,有的小组步伐一致,先从一字折入手,互帮互助,直到每个成员都完成任务才进入下一个折剪的学习;有的小组则先各自探索,在探索后,分享各自的实践成果,展开交流活动,人人争当“小老师”。
  三、搭台:给作品设一个展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作品往往以“上交——教师评价——班级交流”的形式存在于课堂。剪纸作为手工艺术作品,形式多样,并不好统一上交、保存,另外,剪纸作品具有欣赏性与装饰性。那么,教师为什么不给学生们办个小展览,让这些凝聚着学生心思的作品最大限度地发挥光彩与用处呢?在作品的评价上,可以多加点新意,为小学生的个性展示提供多元舞台,从而深化他们对剪纸艺术的热爱。
  在三年级《剪纸》教学的创作活动中,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发布了一份“创意剪纸作品收集令”,在这份作品收集任务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画、剪、贴”三个步骤,完成一幅创意剪纸作品,作品主题围绕“我的家乡”展开。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展开探究活动,以投票或互评的方式,推选出两幅参赛作品,进入到班级最佳作品的角逐。从小组中脱颖而出的作品,展示在班级的学习园地,并注明设计意图,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公投,挑选出其中最富有创意、最具有美感的作品。
  总之,剪纸艺术是中华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在传承与应用过程中,它不仅沉淀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同时与时俱进,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剪纸教学,让厚重的传统民间艺术变得活泼一些,更加亲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加贴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让这小小的剪刀变得出奇,让这小小的红纸千奇百变。◆(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新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
其他文献
激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打造高效课堂。 Ac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and create an effective classroom.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建立需要一种载体。通过预习设计作业,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围绕预习作业检测提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以预习作业为载体进行导学的实践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产生了一些想法。  一、预习作业的设计:有效导学  预习作业要为教学做好一些基础准备,但又不仅仅是基础准备,它要全面针对教学目标,尤其是核心目
一、案例背景本案例选自苏科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电路初探》第三节第二课时。选用这个探究实验作为本案例的原因是利用好本案例可以成功转变学生“电流消耗模式”(部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当今是一个高科技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与帮助。正因如此,信息技术课程也越来越受重视。然而,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由于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本文从一节数学课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笔者一看教材编排体系、二探算法知识基础、三思算法思维跨度进行教学解读,解读学生的思维本质。 This article from a math class probl
期刊
“综合与实践”是数学新课程新增的一个领域,是一个值得认真研讨的内容。如何使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更有效,是当前值得探讨的课题。 “Synthesis and Practice ” is a new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一、出示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1)初步理解物质的量及单位——摩尔的含义,了解引入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必要性,懂得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2)在准确理解物质的量、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