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札记二则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feb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舟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的“峨冠”应该解释为戴着高高的帽子,作动词,读入声;《马说》“不以千里称也”的“以”应解释为凭借,整句话翻译为:不能够凭借日行千里的能力(或千里马的名义)而著称。
  【关键词】峨冠;以;札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人教版语文教材是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和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联合编写的,作为初中语文教育的核心参考书目,其准确性和权威性自不由分说。但正如董仲舒所云:“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故笔者不揣简陋,将备课中的具体疑惑提出来,供大家商榷,祈请指正。
  一、峨冠
  《核舟记》有句云:“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一词课下注释为:“高高的帽子”。按此说法,整句话就翻译为:“中间高高的帽子并且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将“冠”作为词用,将“峨冠”解释为“高高的帽子”明显不顺。古汉语中“冠”有动词和名词两用。做名词解的“冠”意为帽子,读作“官”。
  《说文》:“冠,弁冕之总名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怒发上冲冠”。《楚辞·渔父》:“吾闻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而做动词讲的“冠”意为戴(帽子),读与“罐”同。胡培翚《仪礼正义》:“冠者,加冠于首之名。”又《左思〈吴都赋〉》:“首冠灵山。”吕向注:“冠,犹戴也。”下面我们再来看与“峨冠”相关的文例:
  (1)及再往,则有道士峨冠耸立于云霭间。(《赤城志》卷三十八)(2)姑苏大府当四达之衢,峨冠来仕者骈倚而叠足。(《宫教集》卷六)(3)一神人峨冠持斧立于前请曰:“弟子雷神也。”(《夷坚丙志》卷十四)(4)诸儒峨冠每扪舌,四肢非骨宁自强。(陈造《次韵答陈梦锡十首》)(5)虽有峨冠大带之美。(《都官集》卷七)(6)西风吹露湿峨冠,迥立三山二水间。(《默堂集》卷七)(7)李候诸生秀峨冠论玄虚。(《北山小集》卷五)
  峨,也写作峩,本义为山之高,后引申为一般的高。以上文例中“峨冠”的用法大概可以分为两类。(1)至(4)中的“峨冠”当作动词讲,解为“戴着高高的帽子”;而(5)至(7)中的“峨冠”当作名词,意为“高高的帽子”。例(1)至(4)中句子的谓语动词分别是“耸立”“骈倚而叠足”“立”“扪舌”,而位于谓语前面的“峨冠”作为动词,充当整个句子的状语,用以修饰后面的谓语;例(5)至(7)中的句子谓语分别是“有”“湿”和“秀”,“峨冠”充当句子定语或宾语中心语。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的句式与例(1)至(4)极为相似。“为”在此为系动词,充当整句话的谓语。故“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就当解释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而“峨冠”中的“冠”也当作动词,读入声,也与一般的此类活用不同。
  二、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马说》云:“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书下注释为:“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并不认识这是千里马。”《教师教学用书》将整句翻译为:“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不管哪种翻译,都没有对句中的“以”字进行单独说明。我们搜罗各类参考书发现,关于此处虚词“以”的解释,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A.以,用,拿。
  B.以,因为。
  C.以,介词,凭借。
  三种用法在教材中都能找到相应的例句,如:
  (8)屠惧,投以骨。(蒲松龄《狼》)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10)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战国策·魏策四》)
  三例中的以字都作为介词,但语义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的参考书对于“以”字的解释分歧,让人莫衷一是。正式讨论这三种意见之前,我们先说说对“千里”这个词的理解。我们认为将其解释为“日行千里”或者“千里马”都是可行的,前者侧重于一种能力,后者讲的是身份,名号。如博尔特以跑得快著称,俾斯麦以“铁血宰相”著称。“千里”只是表示“所用之名义或资格”。
  再看看意见A。用作介词的“以”其实是由实义动词虚化而来,解释为“用、拿”的以,表示的是动作行为所依赖的工具或条件。又如“以大易小”“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皆是此类。如果将“用、拿”进行翻译,那么句义就变成了“这匹马不能拿千里来著称”。马自己不会拿“千里马”的名号来著称于世,而是人们授予它的,与文意不符。
  意見B解为“因为”,表示动作之所因。《汉书·刘向传》:“以,由也。”黄侃批云:“由者,因之借,以、由、因声转。”举例:
  (1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12)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此二例中的以都应该翻译为因为,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而若将《马说》例句翻译为“不能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语义虽讲得过去,但前后逻辑终觉未安。马不会因为行千里而称,而应该是凭借能行千里的能力著称。“因”本身就有凭借的意思,又如:
  (13)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三国志·诸葛亮传》)
  (14)未若柳絮因风起。(《世说新语·言语第四》)
  所以我们赞同意见C,原例句中的“以”用作介词,应该解释为“凭借”,用法相同的例子还有:
  (15)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例(10)、(15)中的以都解释为凭借,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再反观我们的例句,如果把“用以表示所用之名义或资格”代入,则文从字顺:因此虽然有名马,(和普通的马)一同死于槽枥之间,不能够凭借日行千里的能力(或千里马的名义)而著称。
  (编辑:张驰)
其他文献
【摘要】三年级学生已经进入抽象思维发展阶段,如果一个孩子能够用语言将思想表达清楚,抽象思维发展水平就会相对成熟。文字作为第二信号系统,是很好的思维的表征。而作文是用文字符号系统来表述的过程,所以才会用写作文的方式来强化发展抽象思维。作为初学写作的学生,作文不需要用高深的、复杂的词汇来表达,而是写想说的话。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就是帮助他们把活跃的、混乱的、模糊的思维清晰化的过程。  【关键词】自由表
【摘要】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集中体现在语言建构、思維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四个方面。本文从统编教材三年级习作赏析中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和写作特色三点,探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审美鉴赏力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习作赏析;语用;思维;审美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集中体现在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
经过一段歲月之后,再以旅行者的身份去拜访一个曾作为居民生活过的场所,是一件相当不错的事。在那里,你好几年的人生被切割下来,好好保存着,就像退潮后的沙滩上一串长长的脚印,十分清晰。  比如在那里发生的点点滴滴,在那里的所见所闻,当时流行的音乐,呼吸的空气,邂逅的人,交谈的话语。当然也可能有一些无趣的体验、悲哀的感受。然而开心的事情也好,不太圆满的事情也罢,一切都被时间这张柔软的纸包裹起来,和香包一起
我爸从法意瑞旅游回来,带了一箱子的巧克力和两条项链。他把项链摆在我面前。我逐一打开看,两条都是水晶十字架。一条粗放些,一条精细。我指着那条细巧的说我拿这条吧。  他说都是买给你的。因为不知道你会喜欢哪条,所以就都买了。  我爸向来笨拙又天真,买菜买水果总比别人贵,还是一堆烂的,却满心欢喜拎回来。他问我这项链国内买价格要翻倍了吧?我说那是当然。后来我偷偷上网查了下,买得比国内还贵了不少。他舒了口气,
1  奶奶名字叫瑞华,今年72岁,文化程度是小学毕业。从小到大,在我的世界里,“奶奶”是瑞华永恒的代号。我对“奶奶”之外的她没有好奇心,有时候甚至想不起来她的名字。很偶然的机会,我在奶奶床头柜第二层抽屉里的一堆针线下,发现了她的日记本。在这个日记本里,她是那样鲜活。  日记本里夹着许多封永远也不会寄出去的信。一些信是写给她的独子,也就是我爸的,有的在劝慰我爸别因为生意上的事忧心;有的是责怪儿子一直
【摘要】由于语文教师本身兼具的教育优势,使得他们相比其他学科教师而言在中学阶段更容易成为班主任人选。本文将就“如何将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班级管理巧妙结合起来”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班级管理;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中学生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在此阶段任职班主任的教师可说是任重道远。而语文教师又是班主任团体中的骨干。在此前提下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小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小学生活不像以前那样死读书,除了学习科学知识外,他们的业余生活以及摄取知识的方法也有很大变化,其中,学生社团就是一个重要组织。小学学生社团丰富多彩,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创新等,在小学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如何科学地组织和构建学生社团以及有效地评价学生社团,真正发挥小学社团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一块,其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重视阅读并对阅读做积极的强化非常必要。就阅读的具体分析来看,名著阅读是现阶段教学中阅读的重点,一方面是名著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思想理念,使学生的思维、视野得到开阔,另一方面是名著当中所蕴含的文化等内容是语文教学中需要强调和培养的。基于此,对名著阅读做重视,并强调名著阅读的有效性价值显著。本文以《朝花夕拾》为例对
【摘要】本文以经典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梳理单篇教学设计值得商榷的五大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注重用大观念整合教学内容,用大项目、大任务、大问题组织学习过程,唤醒学生内在品质的单元教学成为必然。笔者按崔允漷教授提出的学习方案模板围绕六大问题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单元设计,以探求自编单元教学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单元教学;单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所谓“共生教学”,就是建立在教与学的良好相处、和谐相长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为追求,基于开放型目标而开展的一种“本色化回归”课程活动形式。“共生”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学目标;既是一种课程形式,又是一种发展方向。究其本质而言,教师之“生”是基础,学生之“生”则是目的。只有把“教生”与“学生”相互渗透并有机融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赢得令人期待的教学相长效益和效应。“教妇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