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虹
军委总政治部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主任
采访时间
2012年8月
彭彬
军委总政治部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画家
采访时间
2012年8月
军博作为建国的十大建筑,组织和陈列都很好,军博筹备期间馆长有担当,一边盖大楼,一边内部陈列、设计、创作,当时也是政治需要,风风火火的。开馆时《人民日报》专门登消息介绍这批革命历史主题画。
请您二位谈谈那一段辉煌的历史,特别是军博在组织和创作革命题材主题性油画方面具有相当的经验,如50年代的“马训班”和六七十年代的创作运动,对于我们今天建国美术史具有指向性意义。
高虹:
我参加训练班的学习觉得很庆幸,很好的老师给我们做指导,遇到这么多有才能的同学互相观摩促进,这种历史机遇,早也没有晚也没有。美院院长、老师、教职员工,对我们班的学习都给予了热心的关怀、积极地帮助。我当时29岁,已经工作好多年了,在班里算是比较中间的年龄,像靳尚谊、任梦璋等等是比我小的,秦征、伍德祖、冯法祀先生就比我要大。冯先生年龄跟马老师相近,他是作为油画家、教育家通过马训班的学习在油画艺术上做研究。
参加马训班学习之前,我刚被派到外地去,文化部给我个任务说有新兵入伍,要我去采访,画一些新兵入伍的作品。3天之后我收到回京电报,他们说情况变了,又有任务,苏联来了个油画专家在美院办油画训练班,文化部让部队派你和何孔德两个人去考,结果考上了。马老师提倡首先要抓大关系,简单的几笔样子就出来了,大效果好。1954年在北京展览馆举行了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展览,正是中苏关系最密切的时候,那次展览对我们中国美术界影响很大,直接反映生活,和我们当时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要求一样。当时的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是以广大的劳动群众为主角,首先被他们理解、欣赏,表达他们的劳动热情,劳动成果,对他们有鼓舞作用,这就正好一致了。马老师讲的东西和我们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们就很乐意听他的课,正好加深我们的理解,视野就变得更广阔,这与中国的国情、民情都是相吻合的。
那时候北平也好,杭州、上海也好,很多老画家都是从法国、比利时或者日本学习回来,但是他们的画跟群众见面的机会比较少,影响也不大。新中国成立之后,经济、文化都蓬勃地开展起来,那时就派出留学生学习,像李天祥、林岗、邓澍等。派留学生出去好是好,但还是有限,那为什么不请一个老师在国内培养?也可以培养师资,我们那时很希望能展开这样的局面。
马老师办训练班的时候,美协说西方人早丢掉的东西就是写实主义,我们捡起来了,这是一条;另外一个学院派关起门来画人体,这在我们的时代是个特殊情况。油画需要比其他的画种要求得更具体、更踏实,事实证明,马训班的学习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对中国油画确实是有促进、推动的作用,影响很大。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959年建馆的时候和1957年建军30周年的时候,曾经组织一些创作,如《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毛主席在文家市》,《转战陕北》、彭彬的《娄山关》、《海岛之春》,莫朴的《遵义会议》等,1957年为了筹建军博而画的。“遵义会议”题材画了几次,但是都没有超过这个,都达不到莫朴作品高度,为什么画几次,1957年反右把它划成右派了,作品不能用了,这以后再组织画。经典之作就像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被改来改去。莫朴是我老师,我那时候参加新四军,他在鹿邑任教的时候我才13岁。他的社会经历和艺术修养,都是后人达不到的。
1957年全军美展,由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文化部和全国美协三家单位,在劳动文化宫举办,是中国美术一个更大的开始性的战略,为什么这样讲呢?为了纪念毛主席文艺座谈会讲话,我们建立新中国之后把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作为主要方针,在这样情况下艺术家、美术创作和广大人民一起,过去留法的、留日的教授以前画些静物啊、风景啊、肖像啊不同,这是国家支持投入很大的资金、精力来支持,解放军总政治部投入经费,而全国美协发动全国的画家,是新中国美术发展方向,过去没有这么做过。当然徐悲鸿先生画过历史画,像《田横五百士》,基本上是个人画,很少国家投入,也没有大的收藏和社会影响,有的不知道。但这件事是新中国后文化事业发展的象征,美术事业对劳动人民思想的激发、教育,说实在话,美术行业发展,这也不是任何作者都需要画的,却是非常必要的,艺术教育功能不可缺失,特别是历史画的教育功能。国家文化和民族团结的凝聚力,认识过去,激励现在,展望未来,这是非常严肃的重要内容。
军博作为建国的十大建筑,组织和陈列都很好,军博筹备期间馆长有担当,一边盖大楼,一边内部陈列、设计、创作,当时也是政治需要,风风火火的。开馆时《人民日报》专门登消息介绍这批革命历史主题画。
彭先生您和高虹先生一起合作多幅经典主题性油画,请您谈一下。
彭彬:
我跟高虹原来是总政文化部创作室的成员, 1951年我们到中央美院学习。高虹是1951年从中南军区调到报社,后来1953年同时毕业,然后去抗美援朝了,再回来之后军博成立总政工作室,调进来。1957年反右党委解散了,有的画家回南京,或者回广州。我回广州军区了,我原来是广州军区来的。1959年又调来北京住在国防政治学院,我和高虹又在一起了。还有何孔德,当时军队想保他,但地方还是把他打成右派,所以他参加画的画就不能用他的名字签名,后来我也打成右派又把我的名字也去掉了。那时创作任务很重,大家集中一起合作搞,如1957年大别山题材的,1962年何孔德、郑洪流的广州起义题材的,画贺龙题材的,黄河水浪打浪、毛泽东的井冈山等,其中表现上甘岭战役题材的是四川美专的,他们有一批画画的人就参军,参军的部队就抗美援朝了。
高虹:
何孔德是“马训班”的学员,他工作很诚恳,说话滔滔不绝。后来他去当志愿军,又得图写和画画,又要他到文家市学习,刚开始是炮兵。画文家市时,我盼望着到新疆去一趟,体验体验生活,观察他们当时的民情历史创作,后来我和何孔德、韩可去了,为什么让韩可去,因为他会照相,要画速写还拍很多照片。 彭彬:
我在家勾素描小稿子,我们到湖南浏阳考察了之后,回来画文家市。所以这张画的创作过程,是比较好的。当时领导我们馆的是老红军,对古文知识,对历史看得很多,对博物馆组织创作很重视。
从50年代起我跟高虹两个人始终是没有分开。我们是老兵了,从十二三岁就参加革命,高虹是八路军我是新四军,1953年总政成立了一个美术工作室。肖华主任到南征军区政治学院,就看他们一些画(作品),部队的画室以绘画作品来教育部队,现在这批部队保送去的毕业了,到八一厂,成立一个美术工作室。第一次组织是铁道邀请到朝鲜画铁道军区任务。画了不久,1954年审批要整编,这个单位成立没几个月就给取消了。然后到文艺社。1959年全军办馆,军博创作室当时成立之后,从各大单位,美术爱好,文字撰写,摄影,包括解说员等,各军区要抽取点资源,等到正式开口了,这个院长就留校在军事博物馆做影视创作。到后来,文革之后又成立一个团队,创作室这时候又赶紧组织一些美术创作。1957年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在北京劳动文化宫举行,具有重大的开拓性历史意义。一是我们建立新中国了之后,把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由总政治部来筹划筹资,给作者提供生活路费自费自发,和文化部组织策划的革命历史画主题创作是一致的。历史画就是作为教育作用的,在各国历史中,我们讲革命的时候,这是国家文化民族的团聚的凝聚力的认识过程,你就想象咱们未来就是非常严肃的重要的一个意义。
关于军事战斗场景的画《攻占一江山》,我要特别说一下,我当时随军跟着登陆艇一起跳下海,在一起冲上去,那是1955年解放三山岛,是蒋介石在山东最后的一个据点,靠近大陆最近的一个岛屿,当时毛泽东准备要解放台湾嘛,先打的一江山,我以创作员身份参加了这个战斗,张爱萍总指挥,我和他说我要参加这个战斗,因为抗日时候我和他就认识,这是第一次我解放军路海空联合作战,先飞机轰炸,接着利用苏联给我们的4个护卫舰,然后一两百条登陆艇分四路攻击,一开始我在指挥部旁边写生,后来我要求参加,他说行吗?然后就不管我了,一会海岸炮弹就打,那时侯感觉军事指挥的权威,一会儿飞机出动旧炸一江山,我们观战,张将军说登陆艇出动,我就背着画板从山上冲下,在一个师指挥船上我就跳上去了,也没有感到恐惧,海战那时没有前方后方的,大家一起冲上去。敌方上面的地堡火力迎头打靶似的,我参军这么久第一次看到我们战士牺牲的场面。我跟着突击队往上走,半路上连长就急红眼了,不怕死,不到1个小时就上去了。地堡里还在打,我们战士用火焰喷射器往口里塞。打完之后我就在现场写生,这是真实的,新华社记者在现场给我照了一些照片,1957年这幅画被军博收藏了。然后我也调到军博来了,后来跟高虹、何孔德一起。画得好不好是技术上的,但是要现实的实践。炮击金门的时候我也在现场,那时侯已经勾稿子了。《海岛之春》创作时我在福建的海岛,浙江的海岛去写生,织网、军民合作啊,什么都有。在文革时候他们要我交代这张画的目的是什么?那时海防,他们说海岛上有桃花吗?我说海岛上到处是桃花非常漂亮。他们说你的这幅画前方表现的谁?我说是台湾啊,他们说你这个是盼望蒋介石反攻大陆,另外是美化海岛,海岛那么艰苦怎么有这样的场面,还有你画上面解放军和女民兵在一起你什么意思?你这是腐蚀解放军,要我检讨,说你不承认就不能解放你。
“文革”期间创作是否就停止了呢?
彭彬:
“文革”当中,在军博内的人民群众自己动手搞了一个“毛泽东思想万岁馆”,展览当时很轰动。
那这个展览完了以后,作品就放在军博了?
彭彬:
不是放在军博,因为从画本身也许不一定有关系,但是对于这个革命历史画的命运还是要了解一下它的背景,比如刚才高虹讲的,就是莫仆他们画得那个画(《遵义会议》),为什么改来改去,就作者打成右派了,我们这个画就不行了,然后找另外一个人再画一张。那么越画越差,最后又反过来,“文化大革命”完了之后,莫仆那画就又出来了,就乱糟糟的,有这样一个情况。
高虹:
“文化大革命”以前领导说了算。
彭彬:
“文革”我又一次打成右派,我只能在监狱里勾稿子,出来之后就赶快就画《你办事我放心》,全国美展就用这个,结果全国美展全国轰动,这张画就作为年画,因为当时实际上跟宣传画一样,因为这个画是作为一个历史。实际上我是在1975年专门到长征路上写生,我从乌江一直到四渡赤水这一段。为了画这张画,我专门到遵义会议举办的地方,画完回来画书面稿。画好之后给当时的领导,党委审查后再定。今天很感慨,在美术园地当中,革命历史画是一朵花,一个品种,它必须要有。
我们是革命老兵了,一直忠心耿耿为国家,为党为军队在那里画。他(高虹)一张画也没卖过,我也一张画没卖过。别人问我说你为什么不去卖画,你卖画不是什么都有了吗?不是一张画能卖都上千万、上百万吗?我画的这些革命历史题材,画的领袖像毛泽东,如果作为商品在那些有钱人那去增值,我觉得不合适。我说我把毛泽东(画) 作为商品卖掉干什么呢,我们画的题材都是为了人民服务,我们这些画,就是为我们这个党、这个军队、这个国家而服务的。
军委总政治部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主任
采访时间
2012年8月
彭彬
军委总政治部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画家
采访时间
2012年8月
军博作为建国的十大建筑,组织和陈列都很好,军博筹备期间馆长有担当,一边盖大楼,一边内部陈列、设计、创作,当时也是政治需要,风风火火的。开馆时《人民日报》专门登消息介绍这批革命历史主题画。
请您二位谈谈那一段辉煌的历史,特别是军博在组织和创作革命题材主题性油画方面具有相当的经验,如50年代的“马训班”和六七十年代的创作运动,对于我们今天建国美术史具有指向性意义。
高虹:
我参加训练班的学习觉得很庆幸,很好的老师给我们做指导,遇到这么多有才能的同学互相观摩促进,这种历史机遇,早也没有晚也没有。美院院长、老师、教职员工,对我们班的学习都给予了热心的关怀、积极地帮助。我当时29岁,已经工作好多年了,在班里算是比较中间的年龄,像靳尚谊、任梦璋等等是比我小的,秦征、伍德祖、冯法祀先生就比我要大。冯先生年龄跟马老师相近,他是作为油画家、教育家通过马训班的学习在油画艺术上做研究。
参加马训班学习之前,我刚被派到外地去,文化部给我个任务说有新兵入伍,要我去采访,画一些新兵入伍的作品。3天之后我收到回京电报,他们说情况变了,又有任务,苏联来了个油画专家在美院办油画训练班,文化部让部队派你和何孔德两个人去考,结果考上了。马老师提倡首先要抓大关系,简单的几笔样子就出来了,大效果好。1954年在北京展览馆举行了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展览,正是中苏关系最密切的时候,那次展览对我们中国美术界影响很大,直接反映生活,和我们当时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要求一样。当时的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是以广大的劳动群众为主角,首先被他们理解、欣赏,表达他们的劳动热情,劳动成果,对他们有鼓舞作用,这就正好一致了。马老师讲的东西和我们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们就很乐意听他的课,正好加深我们的理解,视野就变得更广阔,这与中国的国情、民情都是相吻合的。
那时候北平也好,杭州、上海也好,很多老画家都是从法国、比利时或者日本学习回来,但是他们的画跟群众见面的机会比较少,影响也不大。新中国成立之后,经济、文化都蓬勃地开展起来,那时就派出留学生学习,像李天祥、林岗、邓澍等。派留学生出去好是好,但还是有限,那为什么不请一个老师在国内培养?也可以培养师资,我们那时很希望能展开这样的局面。
马老师办训练班的时候,美协说西方人早丢掉的东西就是写实主义,我们捡起来了,这是一条;另外一个学院派关起门来画人体,这在我们的时代是个特殊情况。油画需要比其他的画种要求得更具体、更踏实,事实证明,马训班的学习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对中国油画确实是有促进、推动的作用,影响很大。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959年建馆的时候和1957年建军30周年的时候,曾经组织一些创作,如《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毛主席在文家市》,《转战陕北》、彭彬的《娄山关》、《海岛之春》,莫朴的《遵义会议》等,1957年为了筹建军博而画的。“遵义会议”题材画了几次,但是都没有超过这个,都达不到莫朴作品高度,为什么画几次,1957年反右把它划成右派了,作品不能用了,这以后再组织画。经典之作就像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被改来改去。莫朴是我老师,我那时候参加新四军,他在鹿邑任教的时候我才13岁。他的社会经历和艺术修养,都是后人达不到的。
1957年全军美展,由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文化部和全国美协三家单位,在劳动文化宫举办,是中国美术一个更大的开始性的战略,为什么这样讲呢?为了纪念毛主席文艺座谈会讲话,我们建立新中国之后把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作为主要方针,在这样情况下艺术家、美术创作和广大人民一起,过去留法的、留日的教授以前画些静物啊、风景啊、肖像啊不同,这是国家支持投入很大的资金、精力来支持,解放军总政治部投入经费,而全国美协发动全国的画家,是新中国美术发展方向,过去没有这么做过。当然徐悲鸿先生画过历史画,像《田横五百士》,基本上是个人画,很少国家投入,也没有大的收藏和社会影响,有的不知道。但这件事是新中国后文化事业发展的象征,美术事业对劳动人民思想的激发、教育,说实在话,美术行业发展,这也不是任何作者都需要画的,却是非常必要的,艺术教育功能不可缺失,特别是历史画的教育功能。国家文化和民族团结的凝聚力,认识过去,激励现在,展望未来,这是非常严肃的重要内容。
军博作为建国的十大建筑,组织和陈列都很好,军博筹备期间馆长有担当,一边盖大楼,一边内部陈列、设计、创作,当时也是政治需要,风风火火的。开馆时《人民日报》专门登消息介绍这批革命历史主题画。
彭先生您和高虹先生一起合作多幅经典主题性油画,请您谈一下。
彭彬:
我跟高虹原来是总政文化部创作室的成员, 1951年我们到中央美院学习。高虹是1951年从中南军区调到报社,后来1953年同时毕业,然后去抗美援朝了,再回来之后军博成立总政工作室,调进来。1957年反右党委解散了,有的画家回南京,或者回广州。我回广州军区了,我原来是广州军区来的。1959年又调来北京住在国防政治学院,我和高虹又在一起了。还有何孔德,当时军队想保他,但地方还是把他打成右派,所以他参加画的画就不能用他的名字签名,后来我也打成右派又把我的名字也去掉了。那时创作任务很重,大家集中一起合作搞,如1957年大别山题材的,1962年何孔德、郑洪流的广州起义题材的,画贺龙题材的,黄河水浪打浪、毛泽东的井冈山等,其中表现上甘岭战役题材的是四川美专的,他们有一批画画的人就参军,参军的部队就抗美援朝了。
高虹:
何孔德是“马训班”的学员,他工作很诚恳,说话滔滔不绝。后来他去当志愿军,又得图写和画画,又要他到文家市学习,刚开始是炮兵。画文家市时,我盼望着到新疆去一趟,体验体验生活,观察他们当时的民情历史创作,后来我和何孔德、韩可去了,为什么让韩可去,因为他会照相,要画速写还拍很多照片。 彭彬:
我在家勾素描小稿子,我们到湖南浏阳考察了之后,回来画文家市。所以这张画的创作过程,是比较好的。当时领导我们馆的是老红军,对古文知识,对历史看得很多,对博物馆组织创作很重视。
从50年代起我跟高虹两个人始终是没有分开。我们是老兵了,从十二三岁就参加革命,高虹是八路军我是新四军,1953年总政成立了一个美术工作室。肖华主任到南征军区政治学院,就看他们一些画(作品),部队的画室以绘画作品来教育部队,现在这批部队保送去的毕业了,到八一厂,成立一个美术工作室。第一次组织是铁道邀请到朝鲜画铁道军区任务。画了不久,1954年审批要整编,这个单位成立没几个月就给取消了。然后到文艺社。1959年全军办馆,军博创作室当时成立之后,从各大单位,美术爱好,文字撰写,摄影,包括解说员等,各军区要抽取点资源,等到正式开口了,这个院长就留校在军事博物馆做影视创作。到后来,文革之后又成立一个团队,创作室这时候又赶紧组织一些美术创作。1957年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在北京劳动文化宫举行,具有重大的开拓性历史意义。一是我们建立新中国了之后,把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由总政治部来筹划筹资,给作者提供生活路费自费自发,和文化部组织策划的革命历史画主题创作是一致的。历史画就是作为教育作用的,在各国历史中,我们讲革命的时候,这是国家文化民族的团聚的凝聚力的认识过程,你就想象咱们未来就是非常严肃的重要的一个意义。
关于军事战斗场景的画《攻占一江山》,我要特别说一下,我当时随军跟着登陆艇一起跳下海,在一起冲上去,那是1955年解放三山岛,是蒋介石在山东最后的一个据点,靠近大陆最近的一个岛屿,当时毛泽东准备要解放台湾嘛,先打的一江山,我以创作员身份参加了这个战斗,张爱萍总指挥,我和他说我要参加这个战斗,因为抗日时候我和他就认识,这是第一次我解放军路海空联合作战,先飞机轰炸,接着利用苏联给我们的4个护卫舰,然后一两百条登陆艇分四路攻击,一开始我在指挥部旁边写生,后来我要求参加,他说行吗?然后就不管我了,一会海岸炮弹就打,那时侯感觉军事指挥的权威,一会儿飞机出动旧炸一江山,我们观战,张将军说登陆艇出动,我就背着画板从山上冲下,在一个师指挥船上我就跳上去了,也没有感到恐惧,海战那时没有前方后方的,大家一起冲上去。敌方上面的地堡火力迎头打靶似的,我参军这么久第一次看到我们战士牺牲的场面。我跟着突击队往上走,半路上连长就急红眼了,不怕死,不到1个小时就上去了。地堡里还在打,我们战士用火焰喷射器往口里塞。打完之后我就在现场写生,这是真实的,新华社记者在现场给我照了一些照片,1957年这幅画被军博收藏了。然后我也调到军博来了,后来跟高虹、何孔德一起。画得好不好是技术上的,但是要现实的实践。炮击金门的时候我也在现场,那时侯已经勾稿子了。《海岛之春》创作时我在福建的海岛,浙江的海岛去写生,织网、军民合作啊,什么都有。在文革时候他们要我交代这张画的目的是什么?那时海防,他们说海岛上有桃花吗?我说海岛上到处是桃花非常漂亮。他们说你的这幅画前方表现的谁?我说是台湾啊,他们说你这个是盼望蒋介石反攻大陆,另外是美化海岛,海岛那么艰苦怎么有这样的场面,还有你画上面解放军和女民兵在一起你什么意思?你这是腐蚀解放军,要我检讨,说你不承认就不能解放你。
“文革”期间创作是否就停止了呢?
彭彬:
“文革”当中,在军博内的人民群众自己动手搞了一个“毛泽东思想万岁馆”,展览当时很轰动。
那这个展览完了以后,作品就放在军博了?
彭彬:
不是放在军博,因为从画本身也许不一定有关系,但是对于这个革命历史画的命运还是要了解一下它的背景,比如刚才高虹讲的,就是莫仆他们画得那个画(《遵义会议》),为什么改来改去,就作者打成右派了,我们这个画就不行了,然后找另外一个人再画一张。那么越画越差,最后又反过来,“文化大革命”完了之后,莫仆那画就又出来了,就乱糟糟的,有这样一个情况。
高虹:
“文化大革命”以前领导说了算。
彭彬:
“文革”我又一次打成右派,我只能在监狱里勾稿子,出来之后就赶快就画《你办事我放心》,全国美展就用这个,结果全国美展全国轰动,这张画就作为年画,因为当时实际上跟宣传画一样,因为这个画是作为一个历史。实际上我是在1975年专门到长征路上写生,我从乌江一直到四渡赤水这一段。为了画这张画,我专门到遵义会议举办的地方,画完回来画书面稿。画好之后给当时的领导,党委审查后再定。今天很感慨,在美术园地当中,革命历史画是一朵花,一个品种,它必须要有。
我们是革命老兵了,一直忠心耿耿为国家,为党为军队在那里画。他(高虹)一张画也没卖过,我也一张画没卖过。别人问我说你为什么不去卖画,你卖画不是什么都有了吗?不是一张画能卖都上千万、上百万吗?我画的这些革命历史题材,画的领袖像毛泽东,如果作为商品在那些有钱人那去增值,我觉得不合适。我说我把毛泽东(画) 作为商品卖掉干什么呢,我们画的题材都是为了人民服务,我们这些画,就是为我们这个党、这个军队、这个国家而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