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生活,有些经验早已抛之脑后,有些则印象深刻,甚至能影响一生。艺术家创作的作品,都是艺术家生活经验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本文通过唐志冈的作品以及蒙克、凡高等,分析特殊的客观生活经验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例探讨特殊客观生活经验对于创作主体本身在艺术创作中选定题材、内容和形式风格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唐志冈;艺术家;生活经验;艺术创作
生活体验可分为自发体验和自觉体验两种。自发体验是无意识中形成的体验,是在生活中自然积淀下来的经验和心理,如童年时代的记忆和平时并非有意为了创作而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而生活经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准备阶段,客观生活经验是激发艺术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那些印象格外深刻的客观生活经验甚至能影响到艺术家医生。客观生活经验对艺术创作的选材、内容以及形式风格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客观生活经验对艺术创作题材的影响
高尔基说:“主题是由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艺术家在创作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艺术想象,都是要以丰富的生活经验即诸多的形象做艺术思维和想象的材料的。那么在选择表现题材是很多情况下都会选择在脑中留下的记忆最深刻的生活经验。在经过人脑将记忆形象分解之后又将相关部分重新组合成一个客观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却又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的一种新的形象。
如同唐志冈的《中国童话》是一个具有强烈自传色彩的系列,童话不言而喻是小孩子心中的那份美好。童话被每个有过童年的人所理解,它是美好的追忆,是与现实相反的情感的寄托。在童话前加上中国二字,就变成了中国语境下所特有的一种被称之为童话的“童话”。似乎不仅仅是一种“美好”,同时又暗示更为深层的意蕴。但事实上,任何一个忠实于自己心灵和童年记忆的艺术家,其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自传性”的。在“中国童话”系列作品中,我们能看到:画面上的小孩子们穿的很正经的中山装围坐在桌子旁,正正经经地开起会来。儿童表情严肃而幽默,背景在处理上也完全概括为大片红布围绕的主席台,简单而刺眼,充满不容否定的权威感。这样权威的画面中却出现了儿童本该有的玩具,还有各种不同的狗。让人联想到孩子们的“会”可能还在于钟爱的玩具游戏,可瞬间就被移到了正式的会场上。这些应该是大人才做的事在他的画面中变成了小孩子专属的模仿游戏,动作、表情的模仿,有模有样,引来观者的会心一笑。
似乎这样的模仿,对于任何一个有过童年的人来说都不陌生。然后唐志冈为什么会把这样的一种游戏式的模仿呈现在画面上,并不是他在感叹童年的消逝。我们可以从他的特殊客观生活经验找到答案。在唐志冈相关的文字中我了解到,他刚满五岁就被父亲因为工作繁忙从云南省军区幼儿园接出来,送到距昆明六十公里的昆明劳改农场,与在农场当管教干部的母亲一起生活。从1965年到1974年近十年的时间,唐志冈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基本是在劳改农场度过的。当时的昆明电力供给不足,一到晚上,除了会议室,农场的灯会全部熄灭。大人们在台上争论不休的时候,小孩子就在桌底下玩耍。据唐志冈说,如果父亲在会上被指责,他的儿子也会在桌子下面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童年和少年期间如此离奇的客观生活经历几乎占据了艺术家成长的大部分重要阶段,自然也给艺术家的创作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唐志冈当前的这些开会题材的作品很明显是上一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每晚八点钟以后到军区大礼堂开会的童年特殊经历的一种巧妙的反应。童年生活中那些难以忘怀的特殊生活经验对艺术创作内容影响深远,张晓刚的代表作《血缘:大家庭》就是一个例子,形式风格上温文尔雅并带有一种伤感怀旧的抒情文人气质。而唐志冈的《中国童话》看上去更多的是具有以后总邪性的,诡异癫狂的“顽童”心态。他以儿童的活泼、轻快的形象承载他对他周围事物个人视角和极其自我的表现。艺术家客观的生活经验对创作题材的影响也就显而易见了。
二、客观生活经验对艺术创作内容的影响
创作主体的创作题材既定后,内容便显得尤为重要,创作主体选择什么样的创作内容,如何去表现都会影响画面的感染力。创作主体特殊的客观生活经验往往早在童年时期就在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而这样的印象往往会成为艺术创作的内容,创作主体这样的安排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情感的表达。如陆庆龙的油画作品《工闲时分》中我们看到一群正在休息的农民兄弟,他们的脸上留下了这岁月的痕迹,正如陆庆龙说的那样“黑里透着红”,他们的眼神忧郁而又充满渴望,他们的双手粗糙而大,他们的衣着朴质。这样的内容都是在陆庆龙童年记忆的显现。那些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印象,自然地成为了他作品内容的表现对象。陆庆龙写道:“每当我拿起画笔,储存在我脑海里的那些鲜活的面孔以及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情景和状态,就很自然成为我热衷的表现对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像蒙克、夏加尔、达利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在他们童年留下的那些特殊的客观生活经验几乎都能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读到。可以说他们的作品带有很强的自传性。这些都可以充分说明,客观生活经验特别是童年时留在脑海里的那部分,对于创作主体的艺术创作内容切实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艺术创作的内容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自身客观经验及情感的实现和保存。
三、客观生活经验对艺术创作形式风格的影响
在我们所能接触得到的艺术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客观生活经验对于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形式风格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那种来自间接通道的体验,它要比那些未经身心颤栗的所谓的经验要深刻感人得多。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不仅与其所反映的情感内容有关,同时还同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风格有关。而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风格又受限于艺术家特异的客观生活经验。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像蒙克、凡高、夏加尔那样的艺术家往往会比普通的画家更能找到高度紧张而又真挚动人的视觉效果。如,在梵高画中,我们看到是哪些不安定的东西,似乎很难找到和平之处,一切知觉物似乎都不驯顺,在扭动着、挣扎着,这种极为特殊的表现形式和特殊的艺术风格都是来自画家的特殊生活经验和极度不安的灵魂深处。又如,在蒙克的笔下,少女几乎都成了不具备生命感的人形,而在《呐喊》里,那个仿佛受到死神煎熬的桥上的人差不多难以分辨是男是女,这些都表明这是创作主体的身心的客观特殊经验的反映。不难发现,蒙克作品中的令人灵魂发生震撼和颤抖的感染力正是和他的特殊生活经历纠合在一起。蒙克成年之后放弃了当技师的志愿而捡起画笔,更为重要的恐怕还是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不寻常的外来刺激,幼年丧母和不久失去姐姐的沉重打击,给画家的童年深深地蒙上孤僻、多疑、恐惧的神经症的阴影。正是这一点使他有了一种把自己苦恼和当时欧洲的兴衰结合在一起的举动。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家自身的特殊客观生活经验对于艺术创作形式风格有着极度的影响。
总结
人的一生有着各种各样的经历,其中有些经历印象格外深刻,甚至能够影响一生。对于画家来说,生活是画画中最宽泛的题材,倘若狭义的理解生活,体现在绘画中的就是具体的形象和具体的事物。广义上讲,凡是经过画家创作之后的作品,都是画家生活经验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在我们所知的中西方历代画家的名画中,之所以生命力旺盛得以流芳百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品中有意无意地流露着艺术家客观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这是艺术家真实的自我经验情感的具体表现和艺术作品得以流芳百世的本质内涵。
关键词:唐志冈;艺术家;生活经验;艺术创作
生活体验可分为自发体验和自觉体验两种。自发体验是无意识中形成的体验,是在生活中自然积淀下来的经验和心理,如童年时代的记忆和平时并非有意为了创作而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而生活经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准备阶段,客观生活经验是激发艺术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那些印象格外深刻的客观生活经验甚至能影响到艺术家医生。客观生活经验对艺术创作的选材、内容以及形式风格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客观生活经验对艺术创作题材的影响
高尔基说:“主题是由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艺术家在创作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艺术想象,都是要以丰富的生活经验即诸多的形象做艺术思维和想象的材料的。那么在选择表现题材是很多情况下都会选择在脑中留下的记忆最深刻的生活经验。在经过人脑将记忆形象分解之后又将相关部分重新组合成一个客观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却又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的一种新的形象。
如同唐志冈的《中国童话》是一个具有强烈自传色彩的系列,童话不言而喻是小孩子心中的那份美好。童话被每个有过童年的人所理解,它是美好的追忆,是与现实相反的情感的寄托。在童话前加上中国二字,就变成了中国语境下所特有的一种被称之为童话的“童话”。似乎不仅仅是一种“美好”,同时又暗示更为深层的意蕴。但事实上,任何一个忠实于自己心灵和童年记忆的艺术家,其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自传性”的。在“中国童话”系列作品中,我们能看到:画面上的小孩子们穿的很正经的中山装围坐在桌子旁,正正经经地开起会来。儿童表情严肃而幽默,背景在处理上也完全概括为大片红布围绕的主席台,简单而刺眼,充满不容否定的权威感。这样权威的画面中却出现了儿童本该有的玩具,还有各种不同的狗。让人联想到孩子们的“会”可能还在于钟爱的玩具游戏,可瞬间就被移到了正式的会场上。这些应该是大人才做的事在他的画面中变成了小孩子专属的模仿游戏,动作、表情的模仿,有模有样,引来观者的会心一笑。
似乎这样的模仿,对于任何一个有过童年的人来说都不陌生。然后唐志冈为什么会把这样的一种游戏式的模仿呈现在画面上,并不是他在感叹童年的消逝。我们可以从他的特殊客观生活经验找到答案。在唐志冈相关的文字中我了解到,他刚满五岁就被父亲因为工作繁忙从云南省军区幼儿园接出来,送到距昆明六十公里的昆明劳改农场,与在农场当管教干部的母亲一起生活。从1965年到1974年近十年的时间,唐志冈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基本是在劳改农场度过的。当时的昆明电力供给不足,一到晚上,除了会议室,农场的灯会全部熄灭。大人们在台上争论不休的时候,小孩子就在桌底下玩耍。据唐志冈说,如果父亲在会上被指责,他的儿子也会在桌子下面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童年和少年期间如此离奇的客观生活经历几乎占据了艺术家成长的大部分重要阶段,自然也给艺术家的创作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唐志冈当前的这些开会题材的作品很明显是上一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每晚八点钟以后到军区大礼堂开会的童年特殊经历的一种巧妙的反应。童年生活中那些难以忘怀的特殊生活经验对艺术创作内容影响深远,张晓刚的代表作《血缘:大家庭》就是一个例子,形式风格上温文尔雅并带有一种伤感怀旧的抒情文人气质。而唐志冈的《中国童话》看上去更多的是具有以后总邪性的,诡异癫狂的“顽童”心态。他以儿童的活泼、轻快的形象承载他对他周围事物个人视角和极其自我的表现。艺术家客观的生活经验对创作题材的影响也就显而易见了。
二、客观生活经验对艺术创作内容的影响
创作主体的创作题材既定后,内容便显得尤为重要,创作主体选择什么样的创作内容,如何去表现都会影响画面的感染力。创作主体特殊的客观生活经验往往早在童年时期就在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而这样的印象往往会成为艺术创作的内容,创作主体这样的安排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情感的表达。如陆庆龙的油画作品《工闲时分》中我们看到一群正在休息的农民兄弟,他们的脸上留下了这岁月的痕迹,正如陆庆龙说的那样“黑里透着红”,他们的眼神忧郁而又充满渴望,他们的双手粗糙而大,他们的衣着朴质。这样的内容都是在陆庆龙童年记忆的显现。那些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印象,自然地成为了他作品内容的表现对象。陆庆龙写道:“每当我拿起画笔,储存在我脑海里的那些鲜活的面孔以及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情景和状态,就很自然成为我热衷的表现对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像蒙克、夏加尔、达利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在他们童年留下的那些特殊的客观生活经验几乎都能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读到。可以说他们的作品带有很强的自传性。这些都可以充分说明,客观生活经验特别是童年时留在脑海里的那部分,对于创作主体的艺术创作内容切实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艺术创作的内容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自身客观经验及情感的实现和保存。
三、客观生活经验对艺术创作形式风格的影响
在我们所能接触得到的艺术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客观生活经验对于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形式风格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那种来自间接通道的体验,它要比那些未经身心颤栗的所谓的经验要深刻感人得多。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不仅与其所反映的情感内容有关,同时还同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风格有关。而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风格又受限于艺术家特异的客观生活经验。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像蒙克、凡高、夏加尔那样的艺术家往往会比普通的画家更能找到高度紧张而又真挚动人的视觉效果。如,在梵高画中,我们看到是哪些不安定的东西,似乎很难找到和平之处,一切知觉物似乎都不驯顺,在扭动着、挣扎着,这种极为特殊的表现形式和特殊的艺术风格都是来自画家的特殊生活经验和极度不安的灵魂深处。又如,在蒙克的笔下,少女几乎都成了不具备生命感的人形,而在《呐喊》里,那个仿佛受到死神煎熬的桥上的人差不多难以分辨是男是女,这些都表明这是创作主体的身心的客观特殊经验的反映。不难发现,蒙克作品中的令人灵魂发生震撼和颤抖的感染力正是和他的特殊生活经历纠合在一起。蒙克成年之后放弃了当技师的志愿而捡起画笔,更为重要的恐怕还是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不寻常的外来刺激,幼年丧母和不久失去姐姐的沉重打击,给画家的童年深深地蒙上孤僻、多疑、恐惧的神经症的阴影。正是这一点使他有了一种把自己苦恼和当时欧洲的兴衰结合在一起的举动。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家自身的特殊客观生活经验对于艺术创作形式风格有着极度的影响。
总结
人的一生有着各种各样的经历,其中有些经历印象格外深刻,甚至能够影响一生。对于画家来说,生活是画画中最宽泛的题材,倘若狭义的理解生活,体现在绘画中的就是具体的形象和具体的事物。广义上讲,凡是经过画家创作之后的作品,都是画家生活经验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在我们所知的中西方历代画家的名画中,之所以生命力旺盛得以流芳百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品中有意无意地流露着艺术家客观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这是艺术家真实的自我经验情感的具体表现和艺术作品得以流芳百世的本质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