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自从梁武帝萧衍立誓戒绝一切肉食,原本并未完全禁止肉食的寺院开始执行严格的素食戒律,而这种意味着积善断恶的修行方式,逐渐演变成一种别具风格的菜肴体系。在后人的完善和创新之下,素食日趋精美,口味和品质也不断提高。
如今,素食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宗教和信仰,人们热衷素食,是因为它的洁净素雅和精致细巧,在高热高脂的现代饮食中,素食显得质朴而健康。素食的制作很能考验厨师的水平,好的素食清淡而不寡味,同时摆在盘中也好似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是真正色香味形俱佳的美馔。尽管少了肉食这庞大的一支,丰富的蔬食种类仍旧赋予了不同素菜馆之间迥异的菜肴风格,也各自吸引着喜爱尝鲜的新客和热衷素食的回头客,成为沪上餐饮中的一道清丽风景。
传统素食很多都“素菜荤做”,唐朝人首创了这一方法。或许是弥补了素食在口感上的不足,自从有了素菜荤做,素食在民间便有了长足的发展。无关心诚不诚,我执拗地认为厨师把蔬食治理得面目全非,是为了掩盖茹素难免清苦的事实。而在“福和慧”,我从头至尾没有一点想念荤菜。
“福和慧”的素食是很大气的,它通常把食材的原貌呈现在你面前,通过合理的搭配和巧妙的摆盘做成一道养眼的菜肴同样的,菜名也十分质朴,几乎是主要食材的名称组合,你不需要猜下道菜里会吃到什么,只需要期待它的美味就行了。
餐前小食是“话梅汁沙冰水泡圣女果”,点缀着薄荷叶。细腻的冰沙一会儿就融化了,呷一口,冰冰凉凉酸酸甜甜,立马口中生津;嚼嚼薄荷叶,嘴巴里立即清新洁净起来,再加上一个嗷嗷待哺的胃,食欲已经完全准备好迎接美食了。
冷菜拼盘里包括三样小菜——一小块淋了酱汁的西瓜,一片杏鲍菇包裹着一截藕做成的“糖醋小排”,以及香菇和昆布组合起来的小食,似乎是从开胃菜到正菜的过渡,给人渐入佳境的感觉。凉爽的西瓜带着一点鲜味,外韧里脆的“糖醋小排”口感十分独特,香菇昆布酱汁浓郁,吃完后香菇的余味悠久不散,令人联想到品质上乘的花菇。
作为一家高档的素菜馆,菌菇是当仁不让的重要角色。纵观当晚的菜肴,用到菌菇的占到了一半以上,而且多为品质上乘的名贵菌菇。
如“山药核桃松茸汤”,送到每个人面前的汤用小灯盏煨着,除了菜名里的食材,还用到了黄耳和莲子,核桃是去了衣的。味道清淡,汤汁清爽透彻,却融合着一种温和的鲜味——这种来自于食材而非鲜味剂调制的味道,可见是炖足了功夫的。
“白灵菇素方春饼”,菜如其名,呈现在眼前的,自上而下依次是煎白灵菇、炸素方和一张春饼。取菜名者若非懒惰,就是有着极高的自信,否则怎能如此随心所欲。然而,油煎白灵菇充沛的香气瞬间就让我明白取名者理应自信,他只需要用食物来调动食客的五官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假借他物。观看《舌尖上的中国》时,“酥油煎松茸”的画面让我咽足了口水,此时我只想朵颐眼前的这道菜。将白灵菇和素方以及配料整个儿卷起来,一口咬下去,韧、脆、嫩交融,白灵菇嫩白如脂的内里渗透着汁液,素方则层层叠叠,每一层都薄如蝉翼。
接下来是“鸡枞菌山药”和“南瓜芋茸角”。前者是常见的白山药和罕见的紫山药,规整地躺在清亮的汁水里,鸡枞菌爽脆。南瓜芋蓉饺的特色在馅儿里,菌菇和芹菜、藕等杂素切成粒,包裹在芋头做的酥脆外壳之中,亭亭玉立在浅浅的南瓜糊里。
吃了许多菌菇菜,来一道“鸡头米炒豌”豆换换口味。“菠萝油条”则更像一件工艺品,油条外面裹着特制的芥末酱,内里夹着菠萝粒。相比于一般空而脆的油条,这道“菠萝油条”很厚实,混合着些许芥末的辛辣,咀嚼之间又有菠萝的鲜甜味,口感极富层次。
主食是“竹筒饭”。在竹筒里蒸熟的泰国香米,米饭香中透出竹子的清香,搭配米饭的是菌菇酱,拌入竹筒饭中真是鲜美无比。
每一道菜都显得精致细巧,一开始还思忖着这餐估计也就吃个七八分饱吧,没想到最后姑娘们都把竹筒饭让给了男士,只是尝尝菌菇酱的鲜美,再埋怨一番自己的小胃口。然而,再小的胃口也不能拒绝饭后甜点——盆栽,细碎的巧克力饼干和凉爽的西米露,一边欣赏这棵美丽的小植物,一边就把它装进了胃里。
如今,素食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宗教和信仰,人们热衷素食,是因为它的洁净素雅和精致细巧,在高热高脂的现代饮食中,素食显得质朴而健康。素食的制作很能考验厨师的水平,好的素食清淡而不寡味,同时摆在盘中也好似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是真正色香味形俱佳的美馔。尽管少了肉食这庞大的一支,丰富的蔬食种类仍旧赋予了不同素菜馆之间迥异的菜肴风格,也各自吸引着喜爱尝鲜的新客和热衷素食的回头客,成为沪上餐饮中的一道清丽风景。
传统素食很多都“素菜荤做”,唐朝人首创了这一方法。或许是弥补了素食在口感上的不足,自从有了素菜荤做,素食在民间便有了长足的发展。无关心诚不诚,我执拗地认为厨师把蔬食治理得面目全非,是为了掩盖茹素难免清苦的事实。而在“福和慧”,我从头至尾没有一点想念荤菜。
“福和慧”的素食是很大气的,它通常把食材的原貌呈现在你面前,通过合理的搭配和巧妙的摆盘做成一道养眼的菜肴同样的,菜名也十分质朴,几乎是主要食材的名称组合,你不需要猜下道菜里会吃到什么,只需要期待它的美味就行了。
餐前小食是“话梅汁沙冰水泡圣女果”,点缀着薄荷叶。细腻的冰沙一会儿就融化了,呷一口,冰冰凉凉酸酸甜甜,立马口中生津;嚼嚼薄荷叶,嘴巴里立即清新洁净起来,再加上一个嗷嗷待哺的胃,食欲已经完全准备好迎接美食了。
冷菜拼盘里包括三样小菜——一小块淋了酱汁的西瓜,一片杏鲍菇包裹着一截藕做成的“糖醋小排”,以及香菇和昆布组合起来的小食,似乎是从开胃菜到正菜的过渡,给人渐入佳境的感觉。凉爽的西瓜带着一点鲜味,外韧里脆的“糖醋小排”口感十分独特,香菇昆布酱汁浓郁,吃完后香菇的余味悠久不散,令人联想到品质上乘的花菇。
作为一家高档的素菜馆,菌菇是当仁不让的重要角色。纵观当晚的菜肴,用到菌菇的占到了一半以上,而且多为品质上乘的名贵菌菇。
如“山药核桃松茸汤”,送到每个人面前的汤用小灯盏煨着,除了菜名里的食材,还用到了黄耳和莲子,核桃是去了衣的。味道清淡,汤汁清爽透彻,却融合着一种温和的鲜味——这种来自于食材而非鲜味剂调制的味道,可见是炖足了功夫的。
“白灵菇素方春饼”,菜如其名,呈现在眼前的,自上而下依次是煎白灵菇、炸素方和一张春饼。取菜名者若非懒惰,就是有着极高的自信,否则怎能如此随心所欲。然而,油煎白灵菇充沛的香气瞬间就让我明白取名者理应自信,他只需要用食物来调动食客的五官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假借他物。观看《舌尖上的中国》时,“酥油煎松茸”的画面让我咽足了口水,此时我只想朵颐眼前的这道菜。将白灵菇和素方以及配料整个儿卷起来,一口咬下去,韧、脆、嫩交融,白灵菇嫩白如脂的内里渗透着汁液,素方则层层叠叠,每一层都薄如蝉翼。
接下来是“鸡枞菌山药”和“南瓜芋茸角”。前者是常见的白山药和罕见的紫山药,规整地躺在清亮的汁水里,鸡枞菌爽脆。南瓜芋蓉饺的特色在馅儿里,菌菇和芹菜、藕等杂素切成粒,包裹在芋头做的酥脆外壳之中,亭亭玉立在浅浅的南瓜糊里。
吃了许多菌菇菜,来一道“鸡头米炒豌”豆换换口味。“菠萝油条”则更像一件工艺品,油条外面裹着特制的芥末酱,内里夹着菠萝粒。相比于一般空而脆的油条,这道“菠萝油条”很厚实,混合着些许芥末的辛辣,咀嚼之间又有菠萝的鲜甜味,口感极富层次。
主食是“竹筒饭”。在竹筒里蒸熟的泰国香米,米饭香中透出竹子的清香,搭配米饭的是菌菇酱,拌入竹筒饭中真是鲜美无比。
每一道菜都显得精致细巧,一开始还思忖着这餐估计也就吃个七八分饱吧,没想到最后姑娘们都把竹筒饭让给了男士,只是尝尝菌菇酱的鲜美,再埋怨一番自己的小胃口。然而,再小的胃口也不能拒绝饭后甜点——盆栽,细碎的巧克力饼干和凉爽的西米露,一边欣赏这棵美丽的小植物,一边就把它装进了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