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预习”之帆提课堂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_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预习就是那把“刀”,磨得锋不锋利,直接影响了教师的课堂效率。如何磨好预习的“刀”,则需要教师在预习上下足功夫,重视预习,思考预习,反思预习,让预习的形式变得多样化,吸引学生的兴趣,才能让课堂的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文章通过分析预习存在的多种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并讲解多种预习方式,旨在丰富教师的预习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
  关键词:预习多样化;提高兴趣;有效落实;小学语文
  
  一、 课前预习现状问题分析
  (一)预习内容笼统宽泛,学生不知从何入手
  纵观现在的语文教学,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老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总是在黑板上简单地写上“预习××课”,只写了预习的篇目,却没有对预习的内容做出明确的要求,如课文该如何去读,批注该怎么做,预习提纲该如何完成等,以至于学生对于预习该读什么,圈什么,写什么,做什么都不清楚,甚至一部分的学生对预习的理解还停留在熟读几遍课文就算预习了,可想而知,这样的预习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二)预习作业形式单调枯燥,学生完成兴致不高
  有些老师虽然会对预习的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预习的作业形式却总是停留在千篇一律的“读、标、圈、画”(读课本,标生字,圈生词,画喜欢的句子),对所有课文实行“一刀切”,没有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进行改变,布置的预习作业总是局限于单调枯燥的文字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对完成预习作业的兴致不高,容易出现应付式预习情况。
  (三)教师检查落实不到位,部分学生偷工减料
  很多教师花了大量的精力在课堂上的教学上和课后作业的辅导上,却忽略了课前预习的检查,对课前布置的预习作业不够重视,没有及时检查预习作业或者检查落实不到位。由于教师的不重视,导致学生也不重视预习,甚至部分学生存在着侥幸的心理,认为老师没有检查预习作业,预习作业便可写可不写。
  (四)家长思想不重视,家庭监督力度不足
  家长思想上不重视预习作业,在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时,都忽略了预习作业的检查,不把预习当作重要作业,认为预习作业无须检查,把重点放在了检查孩子的其他作业上。家庭的监督不足,也间接导致了学生预习作业的完成成效不高。
  二、 课前预习方式的改变
  要怎样才能改变预习作业存在的问题呢?除了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预习,落实检查学生的每一次预习情况,同时最重要的是要改变单调枯燥的预习形式,让预习变得多样化,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让学生爱上“预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预习问题。经过平时的教学研究,我认为可以用多样化的预习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具体如下:
  (一)图画式——借助图画,提高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绘画类型的作业是较为感兴趣的,对文字类的作业则是较为排斥的。而平时的预习作业大多为单调枯燥的文字形式,因而导致学生对预习作业的完成兴致不高。既然学生喜欢绘画,那为何不把绘画融入语文的预习作业中呢,让学生画一幅有趣的预习作业呢?
  如在教学《登鹳雀楼》一课时,诗中描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在指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情感前,教师可以先布置学生绘画出古诗中描写的景象,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先自主预习,去发现古诗当中描写的美景。这样,学生在完成绘画作业时,就会主动去寻找到古诗当中描写到的景象“太阳、山、黄河、海”,这比教师直接教学学生古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效果来得更好些。
  同时在绘画的同时,学生需要构思每一个景物的位置,如完成《登鹳雀楼》的绘画作业时,学生需要思考太阳应该是东升呢,还是西落呢?是在山前,还是山后呢?通过这样一幅简单的图画,学生对古诗就有了更深地理解,我们的预习目的也就达到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上课前,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选,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
  (二)搜集式——借助收集,解决难点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借助一些知识,如名人轶事、历史知识、百科常识等来更好地理解课文。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总是采用直接讲授的方式,告知学生这些知识点。但如若让学生自行搜索查找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其效果一定会比教师直接讲授更好。因为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对文章的人物、时代背景、内容有更贴切的感受,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如在教学《朱德的扁担》这一课时,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28年,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下山挑粮的动人故事。但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甚少,对文章的理解较有难度。在预习作业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搜集资料,既可以借助网络、报纸、图书等,亦可以问问身边的长辈,搜集有关朱德同志的资料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当时环境的恶劣,战争的残酷,进而体会到朱德同志作为一名领导人,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还坚持和战士们一起上山挑粮的优秀品质,学生在查找资料中,自然而然会对文章内容有更多的触动。而在课堂上,教师则可以先让学生做“小小讲解员”,通过播放视频或者图片等方式,为大家讲解自己所查找到的资料,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来可以检查学生是否做好了预习作业。
  (三)体验式——借助体验,提高感悟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语文课堂应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教师不能脱离了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要在课堂上时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语文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懂得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教师也要讓学生联系实际,把生活实践融入预习作业中去。
  如教学《影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拍照自己看到的不同影子,然后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生活中所看到的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注意在不同时间段,影子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开,不仅观察自己的影子,还要观察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影子,以及大自然中各种景象的影子,说说他们又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为什么影子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与什么原理有关,启发学生去探究。这样,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影子的存在以及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而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所拍摄到的影子的照片,并且说说是什么时间段拍摄的,比比谁找的影子最全,最奇特。   (四)质疑式——借助提问,解决疑问
  古人云:“学贵有疑”,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懂得提出问题的学习能力。只有让学生充分去思考,遇到疑惑的地方,大胆提问,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有质的飞跃。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可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如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针对课文中的内容提出疑问,在课堂上提出来,和其他学生一起共同解决。如学生可以提“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它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它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最后怎么样了?”学生既可以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若四人小组无法解决的,则由全班一起探讨,也可以采用“我问你答”的方式,一个学生考另一个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在学生提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避免提过于简单的问题。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如果是课文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就可以通过预习,自己解决疑问。如若是对课文中某一部分的知识点有疑惑的,则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来。这样通过提问来过关落实预习情况,从而激励学生更好地去完成预习作业。
  三、 课前预习的有效落实
  预习从来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分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无用功,教师若没有把预习落实到位,预习的成效就是微乎其微的,笔者认为预习作业可以从这几方面去有效地落实。
  (一)建立奖励机制
  教师对学生的奖励是使学生坚持每天预习的动力之一,尤其是低段的学生,更是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教师可以在班级建立预习奖励机制,每周展示优秀的预习作业,可以是图片、文字、小视频等多种方式,对预习作业完成得比较好的同学进行奖励,激发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作业的动力。同时鼓励其他同学向优秀的同学学习,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作业。
  (二)生成评价标准
  预习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除了要师生评价外,还要采用生生评价。課堂上,教师由于面对学生数较多,无法一一对其预习作业进行具体评价,可以利用小组评价来完善。在每节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评价表,对小组内的预习作业进行评价,最后统计反馈给小组长,每节课评出“最佳”预习作业。有些学生很重视同学给自己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时在生生评价中,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点,也可以看到别人的闪光点,更能督促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提高预习作业的质量。
  (三)家校共同督促
  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校的共同配合,因而要利用好家校的平台,让家长在家里对孩子的预习作业进行有效的督促。有些家长可能认为预习作业并不那么重要,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应改变家长的这种错误的想法,强调预习作业关乎着孩子课堂听课效率的高低,关乎着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家长加强对孩子预习作业的督促,避免孩子养成拖欠预习作业的习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把预习切实地落实到位,学生的课堂效率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预习,从行动上落实预习,从方式上改善预习,结合家校的配合,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让我们扬起“预习”这片帆,带领学生更好地驶向学习的海洋。
  参考文献:
  [1]林丽萍.预习——小学语文能力导向教学的助推器[J].黑河教育,2016(10):41-42.
  [2]贺红平.如何布置小学语文预习作业[J].教育论坛,2017(50):27.
  [3]蒋凌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谈小学语文预习的指导[J].语文知识,2017(7):36-37.
  作者简介:
  林淑静,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观音山音乐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类比不仅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也是一种探索解题思路、猜测问题答案或结论的有效方法。文章探究了关于线段和角的知识在应用(或方法)上的类比,通过类比,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两个相似体系间的内在联系,降低问题的解决难度,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优化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逐渐形成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类比;线段;角;数学核心素养  类比的思想方法是最通俗易懂且最便于应用的数
摘 要: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观念的提出,初中的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存在缺陷,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专家学者提出了教师需要提供有效的语文课程教学以达到加强初中语言教育的效果。要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施“高效课堂”的建设。在文章中将研究初中语文教育中如何创建有效语文课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摘 要:新课改推广以来,已较大改变了我国的传统教育现状,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更是迫切希望紧跟教改形势,改变教育观念,通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研究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快乐课堂”“开放课堂”“高效课堂”。本文提出了构建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教学方法,对如何构建快乐、开放、高效的课堂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一、 密切师生
摘 要: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所关注的,教会学生选用数字化工具,迁移已有的知识,与时俱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字化工具;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信息社会下,多媒体技术、互联网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学生的学习环境已然不同,工具与资源越来越数字化。新时代的学生学习环境充满着数字化工具与资源,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学生对于数字化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是受学校、家庭、社会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共同结果,这
摘 要:幼儿在生活当中非常愿意和大自然亲近,与此同时,大自然当中的万事万物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些创作材料。在幼儿园当中,也有许多的花草树木,应该促使幼儿去积极探索,必须做好充分地引导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以及艺术创作能力。  关键词:自然材料;艺术创想;具体措施  自然材料主要有:树枝、花茎、树叶等;自然生存环境类如:沙子、泥土、水、石子等;动物类有小昆虫等,这些自然材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该学科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抽象能力有一定要求。要求是固定的,而人的才能却不尽相同。两者矛盾使得学困生的存在成为必然。一旦教师未对学困的转化引起重视,学困生成绩难以提升,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甚至是放弃。因此,教师需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有效地因材施教,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文章就学困生的概述以及特点进行阐述,分析数学学困生学习的原因,提出转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拓展课程已经进入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乐高机器人课程以角落课程的形式走进校园,在当前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和实践基础上,不断挖掘乐高课程的教育价值和教育特色。乐高课程不仅帮助学生研究机器人设计制作的相关原理和基础知识,也能够让学生在玩耍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与协作能力等,是集趣味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新型高效课程,需要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持续
摘 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了当代教育教学的主题,新课改以后,我们一直在倡导要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便能够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让学生渐渐成长为智力与品德全面发展的、国家与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不但是在成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下,对于学生的教育与德育仍然呈现不平衡的状态,且有越来越倾向治理教学的趋势,文章结合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探讨初
摘要:随着“立德树人”口号的提出,“全学科育人”思想也成为主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肩负起实施德育教育的时代使命,全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其中,语文课程本身就同时具备人文性、工具性的教育作用,本身便蕴藏着丰富的文明成果、人文智慧,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而在诵读活动中,学生也能受到思想熏陶、美学启发,可以同时整合智育与德育活动,让学生真正实现健康成长。文章将客观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通过诵读活
摘 要:小学语文课的宗旨是学生可以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自身的语言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从而使小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得到综合性的提升与发展。而基于深度學习的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将这宗旨完美的体现出来,深度学习主要强调的是小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与运用,充分地发挥了语文的工具性;而且深度学习对于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与思维能力有很重要的影响,可以实现语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