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山东海,苍茫处走来[1],庚款兮学堂初设[2];外患内忧,动荡中崛起,国立者大学始成[3]。名师荟萃,俊采云集,引鸾凤于水木[4];今古贯通,理文渗透,汇中西以绝学[5]。狼烟四起,护精英暂临湘水偏居滇隅[6];联手三盟,处陋室相长教学不辍弦歌[7]。得复员师生重回故地[8],庆解放庠序又遇新生[9]。学科调整,工科雄峰凸起;基础加强,实践真刀真枪[10]。三支代表队引红专发展[11],健康工作五十载[12];两个车轮间推伟业前行[13],理想攀登三层楼[14]。动荡十年忧国是;改革卅载赋新篇。人才培养,教书服务管理[15],揽才俊而育也;科学研究,顶天立地树人[16],择高峰以攀之;社会服务,合作发展诚信,倾心智于民者[17];卓越追求[18],综合研究开放,树宏旨惟图哉[19]。赖师生共进员工携手,绘宏图鹏程万里;缘学子同心校友流芳,得众望蛮誉八方。百年星移斗转,情总牵水木柳荫[20]、荷塘月色;万枕梦寄魂萦,心独驻闻亭钟影、日晷针悬[21]。世纪沧桑,承载兴败荣辱,自强不息铭心骨;期颐壮志[22],追随人文日新[23],厚德载物报中华。
注释:
本篇以历史脉络为线,力图表述各个阶段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和成就,但又尽量避免谈及具体的人物、事件和成果,以防挂一漏万。最后用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结尾。
[1] 引自清华大学老校歌开头“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
[2] 清华大学初期是用美国退回的“庚子赔款”的多占部分建的“清华学堂”。
[3] 1928年成为国立清华大学。
[4] 水木即水木清华,指清华大学。
[5] 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中西融汇是清华大学的办学特色。
[6] 日本侵占华北,学校南迁至长沙,后到昆明。
[7]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组成的西南联大,虽条件简陋,却是教学相长,弦歌不辍,传为佳话。
[8] 抗日战争胜利后,清华大学从昆明回到北京清华园原址复员。
[9] 庠序即学校古称。
[10]学校重视基础理论,加强实践环节,提倡“真刀真枪”搞毕业设计,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1]科技、文体、辅导员3支代表队引导学生德智体又红又专全面发展。
[12]蒋南翔校长提出“争取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
[13]教师和职工是推动学校工作前进的两个车轮。
[14]思想上不断攀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三层楼。
[15]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要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16]科学研究是学校的两个中心之一,要“顶天,立地,树人”。
[17]这3句话表述了学校工作的“一二三”理念,一个根本—人才培养,两个中心—教育、科研,三项职能——教育、科 研、社会服务。
[18]“爱国奉献,追求卓越”是清华精神的集中体现。
[19]学校努力办成“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
[20]水木清华池边绿柳垂荫。
[21]日晷上“行胜于言”已成为学校和清华人的指南。
[22]期颐即百年。
[23]礼堂上悬挂有“人文日新”匾,即不断开拓创新。
(作者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张 雯]
注释:
本篇以历史脉络为线,力图表述各个阶段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和成就,但又尽量避免谈及具体的人物、事件和成果,以防挂一漏万。最后用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结尾。
[1] 引自清华大学老校歌开头“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
[2] 清华大学初期是用美国退回的“庚子赔款”的多占部分建的“清华学堂”。
[3] 1928年成为国立清华大学。
[4] 水木即水木清华,指清华大学。
[5] 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中西融汇是清华大学的办学特色。
[6] 日本侵占华北,学校南迁至长沙,后到昆明。
[7]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组成的西南联大,虽条件简陋,却是教学相长,弦歌不辍,传为佳话。
[8] 抗日战争胜利后,清华大学从昆明回到北京清华园原址复员。
[9] 庠序即学校古称。
[10]学校重视基础理论,加强实践环节,提倡“真刀真枪”搞毕业设计,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1]科技、文体、辅导员3支代表队引导学生德智体又红又专全面发展。
[12]蒋南翔校长提出“争取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
[13]教师和职工是推动学校工作前进的两个车轮。
[14]思想上不断攀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三层楼。
[15]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要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16]科学研究是学校的两个中心之一,要“顶天,立地,树人”。
[17]这3句话表述了学校工作的“一二三”理念,一个根本—人才培养,两个中心—教育、科研,三项职能——教育、科 研、社会服务。
[18]“爱国奉献,追求卓越”是清华精神的集中体现。
[19]学校努力办成“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
[20]水木清华池边绿柳垂荫。
[21]日晷上“行胜于言”已成为学校和清华人的指南。
[22]期颐即百年。
[23]礼堂上悬挂有“人文日新”匾,即不断开拓创新。
(作者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