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七八月份,高考成绩发布和各个大学录取情况,都会吸引全社会的目光,更有热心人通过各种方式发布各种口径的统计数字。课外补习机构也不会放过这个黄金时段进行紧锣密鼓的营销宣传。一些补习机构的“饥饿营销”策略,更是让学生家长焦虑不安。
在我所结识的朋友中,有些并非毕业于顶尖名校,甚至有的学历并不高,但他们在工作和事业中甚至在学术领域里都做出了不小贡献,生活也很美满。如果能用一个数字化概念表示一所学校的毕业生对社会的平均贡献,那么我可以肯定,他们的数字绝不在某些名校毕业生之下。当然,我也知道拿个体和群体来比较很不科学,个案不能说明普遍情况,更不能代替规律,但个案至少说明了可能性的存在。今天社会上也总有人喜欢把个案当作普遍情况或普遍规律来说事,比如炒作高考状元。曾有一位家长跟我说,他一定要送孩子进某某学校,因为那所学校出了高考状元。但我想问他,那个状元和你家孩子有什么关系?
今天家长焦虑是担心自己孩子掉队,担心自己孩子在人生跑道上从一开始就落后,就被人家的孩子甩在后面,担心自己孩子将来不能成功。其实,人生的成功有着不同的形式和含义,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标准和模式。成功并不意味着要成为首富,或荣获大奖,或成为名流。能依靠辛勤劳动摆脱贫困是成功,能不断学习变得学识渊博是成功,能在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建树是成功,能从精神平庸变得灵魂高贵是成功,能用自己的善行影响他人影响社会也是成功。对绝大多数人来讲,组成好家庭、教育好子女、工作顺利、生活幸福就是成功,因为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承担的最基本的责任,也是对社会应做的最起码的贡献。
学校教育能否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这个问题今天难有定论。中国有“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之说,其实都是“事后诸葛亮”。一个人离开学校几十年后的状况,我们可以从其学生时代的生活中找到痕迹;但从一个小学生当下的行为来预测其几十年后发生的事情,这恐怕就属于瞎猜了。人是一个“混沌系统”,在离开学校后几十年的生活中要受到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各种影响,这些影响都可能改变其生活轨迹。那是不是说学校教育不重要?当然不是!学校教育对人的一生很重要。学校应当给予人健康的身心、乐观的态度、求知的热情和进取的精神,给人以积极融入社会所必需的良好品质和能力。这些虽不能决定一个人将来做什么或做出什么,但决定了一个人的境界,影响了他或她人生的高度、豐度甚至长度。
个案不代表普遍情况,不能默认为规律,但它却关乎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命运。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蒋佩蓉女士曾转述了一个来自她朋友的令人扼腕的故事:
我曾嫉妒地宣称,我的大姐“令所有亚裔父母的梦想成真”。她一直成绩优异,五年级时还跳了级。她的SAT考了满分,又是校游泳队的主力,并能弹一手好钢琴,还是学生干部,于是便被哈佛大学提早录取。在重返哈佛读MBA之前,她在波士顿顾问集团获得了一个驻香港的职位。她拿着6位数的薪金,同一个博士谈婚论嫁,置办了家产,结了婚……婚后一个月,她自杀了,年仅30岁。暗中忍受了两年抑郁症的折磨后……在旧金山的新家,她死在了那里……在她的遗言中,她道了歉,并说爱每一个人……
30岁是人生的美好时段,30岁的时光不过是在人生跑道上刚刚跑过一两万米。她的前半程是精彩的,遗憾的是就此画了句号。这也许是她在前半程透支了太多体力、精力、心力的缘故,使得人生并不丰富,也不美满。我曾把人生比喻成马拉松,其实这个比喻并不恰当。人生是一场长跑,这场长跑不分快慢先后,抵达终点便是成功,而抵达终点的道路也不止一条。所以,在人生长跑的最初几百米几千米内,我们不必着急,不必焦虑,更不要轻言成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生命的节奏。我们过度的焦虑会扰乱他们,这不仅难以实现我们的期望,甚至可能酿成悲剧。
让孩子不输在30000米以后,让孩子在30000米以后还有充分的信心和充沛的体力,让孩子在人生跑道上跑得更长更远,我们应有必要而足够的淡定和耐心。
在我所结识的朋友中,有些并非毕业于顶尖名校,甚至有的学历并不高,但他们在工作和事业中甚至在学术领域里都做出了不小贡献,生活也很美满。如果能用一个数字化概念表示一所学校的毕业生对社会的平均贡献,那么我可以肯定,他们的数字绝不在某些名校毕业生之下。当然,我也知道拿个体和群体来比较很不科学,个案不能说明普遍情况,更不能代替规律,但个案至少说明了可能性的存在。今天社会上也总有人喜欢把个案当作普遍情况或普遍规律来说事,比如炒作高考状元。曾有一位家长跟我说,他一定要送孩子进某某学校,因为那所学校出了高考状元。但我想问他,那个状元和你家孩子有什么关系?
今天家长焦虑是担心自己孩子掉队,担心自己孩子在人生跑道上从一开始就落后,就被人家的孩子甩在后面,担心自己孩子将来不能成功。其实,人生的成功有着不同的形式和含义,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标准和模式。成功并不意味着要成为首富,或荣获大奖,或成为名流。能依靠辛勤劳动摆脱贫困是成功,能不断学习变得学识渊博是成功,能在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建树是成功,能从精神平庸变得灵魂高贵是成功,能用自己的善行影响他人影响社会也是成功。对绝大多数人来讲,组成好家庭、教育好子女、工作顺利、生活幸福就是成功,因为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承担的最基本的责任,也是对社会应做的最起码的贡献。
学校教育能否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这个问题今天难有定论。中国有“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之说,其实都是“事后诸葛亮”。一个人离开学校几十年后的状况,我们可以从其学生时代的生活中找到痕迹;但从一个小学生当下的行为来预测其几十年后发生的事情,这恐怕就属于瞎猜了。人是一个“混沌系统”,在离开学校后几十年的生活中要受到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各种影响,这些影响都可能改变其生活轨迹。那是不是说学校教育不重要?当然不是!学校教育对人的一生很重要。学校应当给予人健康的身心、乐观的态度、求知的热情和进取的精神,给人以积极融入社会所必需的良好品质和能力。这些虽不能决定一个人将来做什么或做出什么,但决定了一个人的境界,影响了他或她人生的高度、豐度甚至长度。
个案不代表普遍情况,不能默认为规律,但它却关乎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命运。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蒋佩蓉女士曾转述了一个来自她朋友的令人扼腕的故事:
我曾嫉妒地宣称,我的大姐“令所有亚裔父母的梦想成真”。她一直成绩优异,五年级时还跳了级。她的SAT考了满分,又是校游泳队的主力,并能弹一手好钢琴,还是学生干部,于是便被哈佛大学提早录取。在重返哈佛读MBA之前,她在波士顿顾问集团获得了一个驻香港的职位。她拿着6位数的薪金,同一个博士谈婚论嫁,置办了家产,结了婚……婚后一个月,她自杀了,年仅30岁。暗中忍受了两年抑郁症的折磨后……在旧金山的新家,她死在了那里……在她的遗言中,她道了歉,并说爱每一个人……
30岁是人生的美好时段,30岁的时光不过是在人生跑道上刚刚跑过一两万米。她的前半程是精彩的,遗憾的是就此画了句号。这也许是她在前半程透支了太多体力、精力、心力的缘故,使得人生并不丰富,也不美满。我曾把人生比喻成马拉松,其实这个比喻并不恰当。人生是一场长跑,这场长跑不分快慢先后,抵达终点便是成功,而抵达终点的道路也不止一条。所以,在人生长跑的最初几百米几千米内,我们不必着急,不必焦虑,更不要轻言成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生命的节奏。我们过度的焦虑会扰乱他们,这不仅难以实现我们的期望,甚至可能酿成悲剧。
让孩子不输在30000米以后,让孩子在30000米以后还有充分的信心和充沛的体力,让孩子在人生跑道上跑得更长更远,我们应有必要而足够的淡定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