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十分关键,并且其也能够与现阶段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需求相适应。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那么就需要教师能够准确的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并进行不断的研究,从而找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思路以及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主体性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45-02
1.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的素质教育工作对于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本身对于学生的培养都是有着目的性的,既要满足社会化的具体要求,也要实现人的个性化要求。教师所开展的各类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学生接受教育并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过程,那么也就更好的体现了主体性所带来的价值,在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理念中,这也是对现阶段教学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数学学习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受各类教学活动的一个最重要内容,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应充分的认识到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待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有效策略
2.1 应用分层次教学法进行教学
每一个学生他们都是有着各自的特点的,并且他们的基础素质以及学习能力都是有一定区别的,而如果教师仍然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那么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安排数学教学活动时,其应充分的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并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选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真正的贯彻好因材施教的理念。教师应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制定出一套能与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举例来说,教师进行分数相关知识的教学活动时,其就应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来設置不同的问题和要求,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一个箱子中有30个苹果,两个小朋友每个人拿走了4个苹果之后,箱子里还剩几个苹果?第二个问题是:箱子中还是有30个苹果,但是只知道最后箱子中剩下了10个苹果,而每个小朋友最多能拿走5个苹果,那么最少有几个小朋友来拿过苹果呢?第三个问题是:箱子中没有苹果,两个小朋友分别向箱子里放了10个苹果,另一个小朋友又拿走了2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只能拿2个苹果,那么还可以来几个小朋友拿走苹果呢?如果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那么就应先让他们解答前两个问题,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好,便可以让他们解决第三个问题。采用这种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充分的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保证了所安排的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2 打造更具实践性的教学形式
数学知识点往往都是较为抽象的,而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是有限的,要想掌握全部的知识点对他们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教师还应更好的引用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记忆那些抽象的知识点,这样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举例来说,进行正方体和长方体等知识点的教学工作时,教师便应突出知识点的实践性,上课之前提前准备好几张A4纸,这时学生是知道A4纸的形状是长方形的,而如果将几十张A4纸整齐的堆起来,再让学生思考并告诉他们这就是长方体,这就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了,更好的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2.3 采用情景教学法来引导和启发学生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时,应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各类知识点,采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融入到所建立的情境中,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举例来说,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来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索和学习,向学生提问:小明和小红一起去商店买东西,给出两个所买东西的价格,问学生两个人一共花了多少钱,小红比小明多花了多少钱等,这样学生就能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培养了学生利用现有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大大的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主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数学这门学科有着很强的规范性,并且有些知识点是非常抽象的,那么教师就应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出科学合理并且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洪亮.对有效培养学生数感的再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4.
[2]张春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主体性[J].才智,2014.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主体性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45-02
1.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的素质教育工作对于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本身对于学生的培养都是有着目的性的,既要满足社会化的具体要求,也要实现人的个性化要求。教师所开展的各类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学生接受教育并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过程,那么也就更好的体现了主体性所带来的价值,在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理念中,这也是对现阶段教学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数学学习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受各类教学活动的一个最重要内容,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应充分的认识到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待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有效策略
2.1 应用分层次教学法进行教学
每一个学生他们都是有着各自的特点的,并且他们的基础素质以及学习能力都是有一定区别的,而如果教师仍然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那么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安排数学教学活动时,其应充分的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并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选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真正的贯彻好因材施教的理念。教师应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制定出一套能与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举例来说,教师进行分数相关知识的教学活动时,其就应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来設置不同的问题和要求,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一个箱子中有30个苹果,两个小朋友每个人拿走了4个苹果之后,箱子里还剩几个苹果?第二个问题是:箱子中还是有30个苹果,但是只知道最后箱子中剩下了10个苹果,而每个小朋友最多能拿走5个苹果,那么最少有几个小朋友来拿过苹果呢?第三个问题是:箱子中没有苹果,两个小朋友分别向箱子里放了10个苹果,另一个小朋友又拿走了2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只能拿2个苹果,那么还可以来几个小朋友拿走苹果呢?如果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那么就应先让他们解答前两个问题,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好,便可以让他们解决第三个问题。采用这种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充分的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保证了所安排的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2 打造更具实践性的教学形式
数学知识点往往都是较为抽象的,而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是有限的,要想掌握全部的知识点对他们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教师还应更好的引用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记忆那些抽象的知识点,这样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举例来说,进行正方体和长方体等知识点的教学工作时,教师便应突出知识点的实践性,上课之前提前准备好几张A4纸,这时学生是知道A4纸的形状是长方形的,而如果将几十张A4纸整齐的堆起来,再让学生思考并告诉他们这就是长方体,这就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了,更好的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2.3 采用情景教学法来引导和启发学生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时,应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各类知识点,采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融入到所建立的情境中,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举例来说,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来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索和学习,向学生提问:小明和小红一起去商店买东西,给出两个所买东西的价格,问学生两个人一共花了多少钱,小红比小明多花了多少钱等,这样学生就能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培养了学生利用现有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大大的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主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数学这门学科有着很强的规范性,并且有些知识点是非常抽象的,那么教师就应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出科学合理并且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洪亮.对有效培养学生数感的再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4.
[2]张春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主体性[J].才智,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