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痛即胃脘部(上腹部近心窝处)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多由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痉挛、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疾病引起。
实用“效穴”,止一痛效果好
中医认为,疼痛的发生或由于脏腑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或由于脏腑经络失养,“不荣则痛”。而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通过刺激腧穴可使气血畅通而疼痛自止。胃痛发作时,不妨试试按揉腧穴来缓解“燃眉之痛”。
内关穴:位于用力握拳时手臂内侧两条明显肌腱的中间,腕横纹上2寸处。内关穴为心包经的络穴,刺激该穴有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能有效缓解胃痛、胸痛、心痛、呕吐、呃逆等症状。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近第二掌骨的中点处。刺激合谷穴能治疗胃痛、腹痛、便秘等胃肠道疾病。
梁丘穴:位于大腿前侧,髌骨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刺激梁丘穴能治疗胃部急性疼痛。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膝盖凹陷处)下3寸处。为胃经的合穴,主治胃痛、呕吐等。
手部与足部“胃区”:根据生物全息理论,刺激手部与足部对应的胃部反应区域,能治療胃部疾病。
耳穴胃、脾、交感、皮质下:根据生物全息理论,刺激耳部对应的胃部反应区域,能调治胃部疾病。
以上穴位用手指点按或按摩棒按压均可,应由轻到重,循序渐进。一般按揉5~15分钟后,疼痛即可缓解。
“老胃病”防痛有道
对于“老胃病”患者来说,一要建立规律的饮食习惯,定量饮食(每餐七八分饱即可),不偏食,不过食油炸辛辣食物,注意饮食卫生,戒烟限酒;二要保持乐观情绪,如果因压力大或情绪不畅导致胃痛时发时止,伴恶心、吞酸口苦、疼痛牵连至两胁等症状的,要注意疏解情绪、缓解压力,可配合按压肝经的太冲穴,并点按肝、胆等耳穴。
“老胃病”患者平时可经常揉按足三里、阴陵泉等穴,预防胃痛的反复发作。一般每日按揉1次,每次按揉10~15分钟,每分钟按揉60次左右,以局部感到压痛(能耐受)为宜。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盖下胫骨内侧凹陷中,刺激该穴有健运脾胃、渗湿的作用。如果是怕冷、喜饮热水、口淡不渴的寒性胃痛,可以配合艾灸或热敷胃脘部,并温服姜糖水。
实用“效穴”,止一痛效果好
中医认为,疼痛的发生或由于脏腑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或由于脏腑经络失养,“不荣则痛”。而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通过刺激腧穴可使气血畅通而疼痛自止。胃痛发作时,不妨试试按揉腧穴来缓解“燃眉之痛”。
内关穴:位于用力握拳时手臂内侧两条明显肌腱的中间,腕横纹上2寸处。内关穴为心包经的络穴,刺激该穴有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能有效缓解胃痛、胸痛、心痛、呕吐、呃逆等症状。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近第二掌骨的中点处。刺激合谷穴能治疗胃痛、腹痛、便秘等胃肠道疾病。
梁丘穴:位于大腿前侧,髌骨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刺激梁丘穴能治疗胃部急性疼痛。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膝盖凹陷处)下3寸处。为胃经的合穴,主治胃痛、呕吐等。
手部与足部“胃区”:根据生物全息理论,刺激手部与足部对应的胃部反应区域,能治療胃部疾病。
耳穴胃、脾、交感、皮质下:根据生物全息理论,刺激耳部对应的胃部反应区域,能调治胃部疾病。
以上穴位用手指点按或按摩棒按压均可,应由轻到重,循序渐进。一般按揉5~15分钟后,疼痛即可缓解。
“老胃病”防痛有道
对于“老胃病”患者来说,一要建立规律的饮食习惯,定量饮食(每餐七八分饱即可),不偏食,不过食油炸辛辣食物,注意饮食卫生,戒烟限酒;二要保持乐观情绪,如果因压力大或情绪不畅导致胃痛时发时止,伴恶心、吞酸口苦、疼痛牵连至两胁等症状的,要注意疏解情绪、缓解压力,可配合按压肝经的太冲穴,并点按肝、胆等耳穴。
“老胃病”患者平时可经常揉按足三里、阴陵泉等穴,预防胃痛的反复发作。一般每日按揉1次,每次按揉10~15分钟,每分钟按揉60次左右,以局部感到压痛(能耐受)为宜。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盖下胫骨内侧凹陷中,刺激该穴有健运脾胃、渗湿的作用。如果是怕冷、喜饮热水、口淡不渴的寒性胃痛,可以配合艾灸或热敷胃脘部,并温服姜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