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想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认真地设计导语。导语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与整个教学内容密不可分。一个好的导语可以使教材中看似独立的篇章有机地联结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又是组织教学的科学而巧妙的手段。它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导语运用得当,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又使教师讲课水到渠成,轻松自如,事半功倍;反之,学生就会兴味索然,精力涣散,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导语的优化设计,让政治课导语充满魅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那么,如何设计好政治课的导语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经过概括和总结,以为,要设计好政治课的导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语言运用要幽默风趣
幽默的语言是一个教师内在智慧的外在表现。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容易缩短师生的距离,营造出良好的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关系变得亲近、自然、和谐,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一节内容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给大家提个要求,除了认真听讲以外,大家都不能动。”很多学生立即屏住呼吸,两臂下垂,我接着说:“看起来大家都达到了要求。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一节课讲完,没有一个同学能真正做到,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血液在流动,你的大脑在转动,你的心脏在跳动,这是绝对的,老师也做不到。”这样导入新课,立刻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为这堂课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二、透视热点,激发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不联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僵化的教条。因此,在政治课导语中,我们用好现时生活中的“热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我在给学生讲“三个代表”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的时候,没有直接讲教学的内容,而是给学生放了一个“3.14拉萨事件”的视频短片,学生看完这个短片以后,反应特别强烈,我就实时地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非常自然地引入到当今时代恐怖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恐怖活动,是当今时代国际局势的一大特点。这样导入,及时反映社会的热点问题,贴近社会,洋溢着时代魅力,既有利于处理好教材事例的滞后性问题,又能处理好理论的现实性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探究社会热点问题的兴趣。
三、利用情境,即兴发挥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并无一定之规。按照事先备课的内容有条不紊地讲课,固然没什么不妥,但即兴发挥有时候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给学生讲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个问题的时候,正值我国先进战机歼十列装我国空军。我将这一消息转述给了学生,又将歼十的性能和苏27以及美国的F16做了一个对比,学生听完以后非常兴奋,这一节课的效果自然非常好。如果按照原有的教学设计,未必就能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可以依据教学的情景和教学的内容即兴发挥,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样的即兴发挥既体现了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又体现了教师极强的应变能力。
四、精心设疑,激发求知
“疑之始,思之端也。”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精心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比如,我在给学生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时候,我是这样来设计导语的,先给学生讲述十七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皇宫里宣讲哲学的故事,然后提出疑问:“莱布尼茨首先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时又说,世界上没有两片不同的树叶,这样的说法,难道不矛盾吗?究竟为什么,同学们能给一个正确的答案吗?”学生思考一会后,我又接着说:“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这样的一段导语,它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能认真地听老师的讲解。因此,安排这样的疑问式导语,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认真思考的同时,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总想破解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的导语设计,使得整个教学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五、温习旧知识,启发新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通过回顾前面所讲的旧知识,然后过渡到即将学习的新的知识上来。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理论之间,特别是同一本教材各章节之间,始终存在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因此,安排这样的导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始终保持与旧知识的联系,使得学生对新的知识不感到陌生,新旧知识之间连接的比较顺畅和自然。例如,我在讲劳动力成为商品这一内容时,我就采用了这样的导语方式:“同学们,我们在上一讲里,给大家讲了什么是商品,以及商品的二因素。他们都是普通的商品,我们已经知道了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属性,那么什么叫劳动力,劳动力也能成为商品吗?如果能,它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又是什么呢?以上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的导语,从旧的知识,一步步推进到新的知识,学生容易接受,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也便于教师突破教材的难度。
总之,思想政治课的导语是多样的,其作用也不一样,因此,在设计导语的过程中,应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具体运用。提高教学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导语设计的根本宗旨,切不可为求新求异而求新求异,舍本逐末。
一、语言运用要幽默风趣
幽默的语言是一个教师内在智慧的外在表现。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容易缩短师生的距离,营造出良好的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关系变得亲近、自然、和谐,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一节内容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给大家提个要求,除了认真听讲以外,大家都不能动。”很多学生立即屏住呼吸,两臂下垂,我接着说:“看起来大家都达到了要求。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一节课讲完,没有一个同学能真正做到,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血液在流动,你的大脑在转动,你的心脏在跳动,这是绝对的,老师也做不到。”这样导入新课,立刻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为这堂课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二、透视热点,激发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不联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僵化的教条。因此,在政治课导语中,我们用好现时生活中的“热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我在给学生讲“三个代表”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的时候,没有直接讲教学的内容,而是给学生放了一个“3.14拉萨事件”的视频短片,学生看完这个短片以后,反应特别强烈,我就实时地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非常自然地引入到当今时代恐怖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恐怖活动,是当今时代国际局势的一大特点。这样导入,及时反映社会的热点问题,贴近社会,洋溢着时代魅力,既有利于处理好教材事例的滞后性问题,又能处理好理论的现实性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探究社会热点问题的兴趣。
三、利用情境,即兴发挥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并无一定之规。按照事先备课的内容有条不紊地讲课,固然没什么不妥,但即兴发挥有时候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给学生讲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个问题的时候,正值我国先进战机歼十列装我国空军。我将这一消息转述给了学生,又将歼十的性能和苏27以及美国的F16做了一个对比,学生听完以后非常兴奋,这一节课的效果自然非常好。如果按照原有的教学设计,未必就能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可以依据教学的情景和教学的内容即兴发挥,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样的即兴发挥既体现了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又体现了教师极强的应变能力。
四、精心设疑,激发求知
“疑之始,思之端也。”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精心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比如,我在给学生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时候,我是这样来设计导语的,先给学生讲述十七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皇宫里宣讲哲学的故事,然后提出疑问:“莱布尼茨首先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时又说,世界上没有两片不同的树叶,这样的说法,难道不矛盾吗?究竟为什么,同学们能给一个正确的答案吗?”学生思考一会后,我又接着说:“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这样的一段导语,它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能认真地听老师的讲解。因此,安排这样的疑问式导语,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认真思考的同时,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总想破解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的导语设计,使得整个教学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五、温习旧知识,启发新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通过回顾前面所讲的旧知识,然后过渡到即将学习的新的知识上来。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理论之间,特别是同一本教材各章节之间,始终存在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因此,安排这样的导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始终保持与旧知识的联系,使得学生对新的知识不感到陌生,新旧知识之间连接的比较顺畅和自然。例如,我在讲劳动力成为商品这一内容时,我就采用了这样的导语方式:“同学们,我们在上一讲里,给大家讲了什么是商品,以及商品的二因素。他们都是普通的商品,我们已经知道了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属性,那么什么叫劳动力,劳动力也能成为商品吗?如果能,它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又是什么呢?以上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的导语,从旧的知识,一步步推进到新的知识,学生容易接受,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也便于教师突破教材的难度。
总之,思想政治课的导语是多样的,其作用也不一样,因此,在设计导语的过程中,应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具体运用。提高教学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导语设计的根本宗旨,切不可为求新求异而求新求异,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