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企业搞策划,策划人的任务是什么?简言之,就是为企业当一回虚拟的“影子”老板。
由于策划人是“影子”老板,因而他只有策划权而无决策权,决策权仍在企业真正的老板手中。这就决定了策划人和企业老板之间的关系:策划人是为企业服务的,策划案必须为老板所认可;然而,为企业老板所认可决不是投其所好,而应该是弥补老板思路之不足或纠正老板思路之谬误,这才是策划人对企业负责、对老板负责的正确态度。
有不少企业老板认为,请策划人为企业发展、营销、品牌、广告等进行策划都是一次性的,一旦策划案被认可采纳,则企业与策划人的合作关系即告结束。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不完全的认识。企业与策划人的关系,应该像企业与常年受聘的法律顾问一样,策划人应常年关注企业运营中内外关系的变化,适时地、不断地提出新的策划议案,为企业老板提供决策的依据。不断应变的创新,这就是策划的灵魂。下面,以我为浙江雁荡山机床实业公司5年的策划实践来说明这个问题。
擂台赛
1995年5月,经一位专家介绍,名不见经传的浙江雁荡山机床实业公司邀请我前去采访。这是一家民营企业,1994年企业重新登记,注册资金仅60万元,厂房破旧,设备老化,年产销带锯床30余台。到厂乍一看颇使我失望,但老板却对他们研制的带锯床津津乐道,尤其对他们的实用新型专利“自动跟踪锯切和过载保护装置”非常自得。我一连三天采访,不时要求开动机床给我看,我终于不得不对这位老板刮目相看。他的这项专利的特殊高明之处,就在于解决了高速锯切时对锯条的保护,使其不断齿、不断带。这在当时可不是件小事。国家主管部门从1987年提出推广带锯床,淘汰锯床,将近八年,就是推而不广。问题的症结不是带锯床太贵——每台4025型号的设备只需大约5万元左右,而是耗费带锯条惊人。河南一家用户一天最多报废17根锯条,价值5000多元。用户买得起锯床,买不起锯条! 把这个根本问题吃透了,我才真正了解了实用新型专利的重大意义。于是,我在机电日报上发表了通讯《浙江出了个带锯王》。
这本是一次普通的采访。文章发表后,引来成百家用户到浙江雁荡山机床实业公司咨询、订货,采访也算完成任务。谁知同年9月上旬,风云突变,“一五”期间,前苏联援建的、我国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一家锯床生产企业在机电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锯业王》的通讯,其目的不言自明,就是以“中国”之王压倒“浙江”之王。我认真研究了这篇文章,发现所谓中国之王,完全是以建厂历史、宏大规模、先进设备、引进技术、聘请洋专家在打造声势,而对带锯条的断齿断带问题却只字不提。就此,我再次向雁荡山公司老板核实了其带锯床性能,并问他:“你们敢不敢和他们比试比试?”就这样,我应雁荡山公司的要求,策划了“举办带锯床擂台赛的倡议”,提出,用同型号带锯床、带锯条和圆钢棒材,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比一比谁家锯切质量高、生产效率高、锯条消耗低、锯切成本低。倡议书在机电日报刊登后,得到原机电部主管副部长的高度评价,国内30个同行厂家和日、美、德、韩等外国同行著名厂家前来咨询,但无一家报名迎战。当年,雁荡山公司带锯床销量比上半年猛增两倍以上。
广告战
1996年春节刚过,带锯床销售旺季即已到来。这时,机电日报刊出日本一家带锯床名牌企业的广告,自称是“世界的xxx”。原来日商不愿在产品性能和价格上与雁荡山机床公司竞争,而要通过广告来压垮你。对此,我建议雁荡山公司老板以同样的版面在机电日报上作广告,并策划广告定位为“向世界同行挑战的雁荡山”,主打广告语为:“高效率的大力神,带锯条的保护神”。为了尊重先来后到的原则,与报社协商,决定在日商广告刊登次日,在机电日报同版、同位置刊登。
为了使这场竞争结果公开化,1996年4月在中国国际机床博览会上,我为雁荡山公司策划了一项活动:邀请十余家首都报刊综合版和产业报的记者,参观并实测参展的中外带锯床的切削效果,并与雁荡山公司的产品进行对比。“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结果,雁荡山公司的带锯床要比其它厂商产品平均切效率高40%至60%。每日从开馆到闭馆,始终不停机、不断带。而其它厂商的带锯床有的硬开快车,造成“闷车”。或断齿、断带,或只切两片摆摆样子,借口是:“不愿浪费钢材”。
博览会上的策划,通过媒体的报道,使雁荡山公司名声大噪。那家打广告战的日商与我联系:“新闻报道是客观公正的,你们是否也可到我们在贵国的合资企业去采访?”我先去参观。他们的加工设备、加工工艺,确实使我很开眼界,但由于他们不掌握克服断齿断带的专利技术,使其切削效率低于雁荡山公司40%。最后,他们的工程师也只得承认这个事实。又过了一年,那位日商老板对我说,他们的带锯床生产已转回国内,而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只保留了带锯条的生产。
大收购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民营独资企业向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改制,热火朝天。恰好在1997年春,我为雁荡山公司老板策划了一次股份大收购活动。
事情的起因是,经过1995年向同行企业提出的擂台赛和1996年与世界著名厂家日商的广告战,以及配合这两次策划开展的活动,不但使雁荡山公司的形象和品牌得到极大的提升,而且使其产销、利税都翻了好几倍。岂知,雁荡山公司老板在京看望我时却有些愁眉不展,并很深沉地问我:“带锯床的市场寿命大约还有多少年?”根据我掌握的情况,我非常肯定而乐观地回答:“带锯床的推广方兴未艾,其市场寿命保守估计也在10年以上。因此,要对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产品由小型向大型化发展,由卧式向立式发展,同时还要开发新技术……”不等我说完,那位老板就叫苦不迭地说:“哪里来那么多资金?”此言颇使我惊讶:企业一年有好几百万元利润,用来搞技改,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对这样一个小企业来说,绰绰有余,怎么没钱呢?那位老板说:“我们这个企业是六位股东合股建立的。这些股东原来都是当地农民,他们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只有把钱拿到自己手里才算是自己的,所以每年分红都是分光吃净,哪还有钱搞技改?”听此言后,我经过思考,当即建议他收购其它股东股份,并提出只要对方要价不超过其股值的50%,亏本也要收购。
经过半年的运作,这位老板通过收购,掌握了雁荡山公司的绝大部分股份。通过系列策划,雁荡山机床实业公司走上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比翼齐飞的坦途。
作者简介
葛运池:高级记者, 原中国机电日报副总编辑,曾参与策划“评论产品质量和服务活动”、“带锯床国际擂台赛活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知识竞赛”等活动。1997年因病提前退休以后,应邀担任中视龙之杰广告公司高级营销顾问,策划了房地产、北京名都园的平面、电视广告的创意,以及华润大厦、海龙大厦、南方高科、湘泉酒鬼等广告策划。
由于策划人是“影子”老板,因而他只有策划权而无决策权,决策权仍在企业真正的老板手中。这就决定了策划人和企业老板之间的关系:策划人是为企业服务的,策划案必须为老板所认可;然而,为企业老板所认可决不是投其所好,而应该是弥补老板思路之不足或纠正老板思路之谬误,这才是策划人对企业负责、对老板负责的正确态度。
有不少企业老板认为,请策划人为企业发展、营销、品牌、广告等进行策划都是一次性的,一旦策划案被认可采纳,则企业与策划人的合作关系即告结束。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不完全的认识。企业与策划人的关系,应该像企业与常年受聘的法律顾问一样,策划人应常年关注企业运营中内外关系的变化,适时地、不断地提出新的策划议案,为企业老板提供决策的依据。不断应变的创新,这就是策划的灵魂。下面,以我为浙江雁荡山机床实业公司5年的策划实践来说明这个问题。
擂台赛
1995年5月,经一位专家介绍,名不见经传的浙江雁荡山机床实业公司邀请我前去采访。这是一家民营企业,1994年企业重新登记,注册资金仅60万元,厂房破旧,设备老化,年产销带锯床30余台。到厂乍一看颇使我失望,但老板却对他们研制的带锯床津津乐道,尤其对他们的实用新型专利“自动跟踪锯切和过载保护装置”非常自得。我一连三天采访,不时要求开动机床给我看,我终于不得不对这位老板刮目相看。他的这项专利的特殊高明之处,就在于解决了高速锯切时对锯条的保护,使其不断齿、不断带。这在当时可不是件小事。国家主管部门从1987年提出推广带锯床,淘汰锯床,将近八年,就是推而不广。问题的症结不是带锯床太贵——每台4025型号的设备只需大约5万元左右,而是耗费带锯条惊人。河南一家用户一天最多报废17根锯条,价值5000多元。用户买得起锯床,买不起锯条! 把这个根本问题吃透了,我才真正了解了实用新型专利的重大意义。于是,我在机电日报上发表了通讯《浙江出了个带锯王》。
这本是一次普通的采访。文章发表后,引来成百家用户到浙江雁荡山机床实业公司咨询、订货,采访也算完成任务。谁知同年9月上旬,风云突变,“一五”期间,前苏联援建的、我国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一家锯床生产企业在机电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锯业王》的通讯,其目的不言自明,就是以“中国”之王压倒“浙江”之王。我认真研究了这篇文章,发现所谓中国之王,完全是以建厂历史、宏大规模、先进设备、引进技术、聘请洋专家在打造声势,而对带锯条的断齿断带问题却只字不提。就此,我再次向雁荡山公司老板核实了其带锯床性能,并问他:“你们敢不敢和他们比试比试?”就这样,我应雁荡山公司的要求,策划了“举办带锯床擂台赛的倡议”,提出,用同型号带锯床、带锯条和圆钢棒材,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比一比谁家锯切质量高、生产效率高、锯条消耗低、锯切成本低。倡议书在机电日报刊登后,得到原机电部主管副部长的高度评价,国内30个同行厂家和日、美、德、韩等外国同行著名厂家前来咨询,但无一家报名迎战。当年,雁荡山公司带锯床销量比上半年猛增两倍以上。
广告战
1996年春节刚过,带锯床销售旺季即已到来。这时,机电日报刊出日本一家带锯床名牌企业的广告,自称是“世界的xxx”。原来日商不愿在产品性能和价格上与雁荡山机床公司竞争,而要通过广告来压垮你。对此,我建议雁荡山公司老板以同样的版面在机电日报上作广告,并策划广告定位为“向世界同行挑战的雁荡山”,主打广告语为:“高效率的大力神,带锯条的保护神”。为了尊重先来后到的原则,与报社协商,决定在日商广告刊登次日,在机电日报同版、同位置刊登。
为了使这场竞争结果公开化,1996年4月在中国国际机床博览会上,我为雁荡山公司策划了一项活动:邀请十余家首都报刊综合版和产业报的记者,参观并实测参展的中外带锯床的切削效果,并与雁荡山公司的产品进行对比。“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结果,雁荡山公司的带锯床要比其它厂商产品平均切效率高40%至60%。每日从开馆到闭馆,始终不停机、不断带。而其它厂商的带锯床有的硬开快车,造成“闷车”。或断齿、断带,或只切两片摆摆样子,借口是:“不愿浪费钢材”。
博览会上的策划,通过媒体的报道,使雁荡山公司名声大噪。那家打广告战的日商与我联系:“新闻报道是客观公正的,你们是否也可到我们在贵国的合资企业去采访?”我先去参观。他们的加工设备、加工工艺,确实使我很开眼界,但由于他们不掌握克服断齿断带的专利技术,使其切削效率低于雁荡山公司40%。最后,他们的工程师也只得承认这个事实。又过了一年,那位日商老板对我说,他们的带锯床生产已转回国内,而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只保留了带锯条的生产。
大收购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民营独资企业向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改制,热火朝天。恰好在1997年春,我为雁荡山公司老板策划了一次股份大收购活动。
事情的起因是,经过1995年向同行企业提出的擂台赛和1996年与世界著名厂家日商的广告战,以及配合这两次策划开展的活动,不但使雁荡山公司的形象和品牌得到极大的提升,而且使其产销、利税都翻了好几倍。岂知,雁荡山公司老板在京看望我时却有些愁眉不展,并很深沉地问我:“带锯床的市场寿命大约还有多少年?”根据我掌握的情况,我非常肯定而乐观地回答:“带锯床的推广方兴未艾,其市场寿命保守估计也在10年以上。因此,要对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产品由小型向大型化发展,由卧式向立式发展,同时还要开发新技术……”不等我说完,那位老板就叫苦不迭地说:“哪里来那么多资金?”此言颇使我惊讶:企业一年有好几百万元利润,用来搞技改,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对这样一个小企业来说,绰绰有余,怎么没钱呢?那位老板说:“我们这个企业是六位股东合股建立的。这些股东原来都是当地农民,他们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只有把钱拿到自己手里才算是自己的,所以每年分红都是分光吃净,哪还有钱搞技改?”听此言后,我经过思考,当即建议他收购其它股东股份,并提出只要对方要价不超过其股值的50%,亏本也要收购。
经过半年的运作,这位老板通过收购,掌握了雁荡山公司的绝大部分股份。通过系列策划,雁荡山机床实业公司走上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比翼齐飞的坦途。
作者简介
葛运池:高级记者, 原中国机电日报副总编辑,曾参与策划“评论产品质量和服务活动”、“带锯床国际擂台赛活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知识竞赛”等活动。1997年因病提前退休以后,应邀担任中视龙之杰广告公司高级营销顾问,策划了房地产、北京名都园的平面、电视广告的创意,以及华润大厦、海龙大厦、南方高科、湘泉酒鬼等广告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