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高校历经多年探索,已形成多种典型的创业实践教育模式,但当前我国高校创业实践教育仍然存在创业实践活动形式化、创业实践活动覆盖面有限、创业实践平台不足、创业配套措施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创业教育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模式研究,为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拓宽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研究
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两会”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指出:“国家的繁荣在于人民创造力的发挥,经济的活力也来自就业、创业和消费的多样性。” 2015年10月,李克强总理专门对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創新创业大赛做重要批示:高校大学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生力军。各地要贯彻落实国家规划要求,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完善创业创新培养体系与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作为高校,有义务帮助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也有必要深化创新创业模式改革,切实为社会培育各行业的创业者。
创业教育可被理解成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一种产品,而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主要基于两个因素:一是目标市场的需求和学校定位;二是学校本身的资源、能力。就高校目标市场而言,主要对象就是学生和外部经济市场,因此,高校在制定创业教育理念和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这两者的需求。就学生而言,创业教育绝不仅是简单的开公司,创业的本质是创业精神的体现,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和灵魂,因此创业教育的内涵应加以深化,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就从国内外创业教育谈起,深入剖析我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多模式的创业实践活动路径。
一、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组织模式
(1)商学院/管理学院模式
商学院/管理学院模式作为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注重运用专有是商业管理方式,主要将创业教育融入现有的管理学课程,采取传统“教与学”的模式,通过创业中心实践教授创业过程。如哈佛大学商学院就是最早开设教育课程的机构,他强调申请者的创业特质,通过实施相关课程与活动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磁石模式”也是通过整合资源和技术,吸引全校范围内有着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实现创业教育的全覆盖。
(2)创业学院模式
创业学院模式是设计独立、专门的创业学院,负责管理、统筹创业教育的组织模式。在该模式下,创业学科得以更好的发展,创业教育能够系统化、专业化的实施。如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创业学院就是最早的创业学院之一,且围绕“想象——相信——创造”之主旨,基于“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创业潜力”之基本信念,通过科研、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来实现作为生活哲学的创业教育。
(3)团队学园模式
团队学园是以团队为创业实践共同体,以项目的形式进行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模式。芬兰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商学院就是一个这样的典型学园。学园采用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所认定的质量体系来确保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方法是个人自评、教练评价、团队成员评价相结合,教练根据这些评价结果决定最后的成绩,学生和团队的意见占了很大比重。
(4)跨学科项目模式
跨学科项目模式指的是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必修模块,在全校各个学院内跨学科推行,在爱尔兰唐道克理工学院,就是通过校园创业加速项目,在全校5个院系的12个学科中,无论是培训项目、进修项目,还是学位课程,都包含创业教育模块。
(5)模拟公司模式
基于模拟公司实践教学技术平台进行创业实训是创业教育的独特模式之一。该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德国,创业实训模拟公司是一套专业的系统的数字化软件,从公司注册到企业经营均与现实相同,只有产品交易和货币支付是虚拟的。通过虚拟公司让学生能够理解真实的经济环境下的业务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模拟公司还为其提供必需的创业或工作技能和知识指导,培养创业意识。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历程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才竞争也日益激烈。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适应社会需求,创业教育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和改革的重点方向。相对于国际经验,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独特的背景下,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特点。
(1)高校自主探索阶段。该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一些层次比较高的学校及时制定了创业教育计划实施方案,通过创业计划大赛、科技创新活动等形式在小范围内摸索前进。这一阶段的起点可以说是1998 年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清华创业计划”大赛,1999 年后更改为“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这一大赛对我国早期创业实践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据此全国创业大赛,创业活动拉开帷幕。一些高校还把创业课程安排到教学计划中。如“科技企业”、“创业教育”等课程作为某些高校的必修课。
(2)试点高校探索阶段。为了使创业教育有特色、有代表性,教育部确定了9所大学作为创业实践教育试点高校,在政策的引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长期实践,2002 年4 月,选取了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 9 所高校作为创业实践教育试点院校,并引导这些高校探索创业实践教育方式,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创业实践教育。在这一阶段里,许多国内高校开始尝试多样化的创业实践教育活动,主要是鼓励学生自发建立创业实践团体,包括创业社团、暑期实践、家教服务中心以及跳蚤市场等;2008 年,我国试点高校扩充为 30 个,进一步扩大了创业实践教育的探索范围;2015 年,我国进入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阶段,使得高校创业实践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铺开。
(3)多种模式发展阶段。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一些创业实践教育模式与平台。一方面,一些高校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适应自身发展的创业实践教育模式,如清华大学的“深度聚焦教育模式”、中国人民大学的“多课堂结合教育模式”、黑龙江大学的“实体体验教育模式”、温州大学的“岗位创业教育模式”、宁波大学的“宁波帮”创业文化节等;另一方面,许多高校根据自身基础条件搭建创业实践教育平台,如建立创业模拟实验室、创业实训基地、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以及大学科技园等平台,为学生实践创业提供机会。如义务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基于义务小商品城的货源优势,就如何在淘宝网上开店实现就业和创业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提出了“创新培养模式批量生产创业人才”的理念和思路。此外,社会企业也开始积极参与到高校创业实践教育中,通过建立校企合作、产学研基地等方式,共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我校创业实践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及存在问题
我校结合河南省相关就业政策和自身办学特色,在实践中借鉴兄弟高校的一些创业教育经验及时归纳总结。一方面积极引导一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宣讲了解创业政策;另一方面积极探试我校的创业环境,摸索一个稳定的适合我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策略。在具体的实施中,摸索探究,构建一套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现行的创业教育模式主要有:
(1)创业理论教育全覆盖
我校招生就业处成立的有就业创业课程教研室,主要承担全校本专科在校生的课程教学任务,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在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的培育能力,更加重视应用到实践活动的活力提升,再对一些有创業梦想的大学生进行分类培养,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结合市场需求,让学生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在理论的熏陶下,全面提升我校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培育能力,为构建创业实践教育模式打下基础。
(2)创业实践教育广开展
我校创业实践教育主要集中在招生就业处、校团委、大学生科技园等组织实施的各项比赛,也包括各个学院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自己谋划的各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实践机遇,帮助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真正做到有组织可寻,有导师指导,有资源共享的大环境建设,为找寻创业实践活动有效载体上多试验,多整合,真正探索创业实践活动模式。
虽然经过全校学生全覆盖式的课程设计和理论教学,广开展的各项创新创业大赛,但仍然存在师资力量薄弱、部分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实践活动形式单一等较为普遍且突出的问题。
一是高校创业教育意识淡薄。我国高校教育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再加上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对创业意识的认知还不够深刻,还需要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同时,在一些政策理解上还不够透彻,支持力度还不够大。因此,我校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业务人员认识水平,支持创业教育。大学生中也要多动员,对创业精神进行熏陶,形成全校范围内的创业精神培育的共识。
二是高校创业教育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尽管我校开设了《大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但整体还没有形成全套的创业教育体系。而且,大部分创业课程主讲人为各学院团总支书记和思想政治辅导员,虽说有很强的学生管理和活动开展能力,但自身的创业意识还不清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创业课是一门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极高。我校主要加强对授课人创业教育理念的植入培养,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多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认识,并取得相应职业技能证书;要求教师多聆听公司、企业的讲座报告会,汲取实践养分,提升创业教育质量。
三是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单一。现行最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开设一门或两门就业创业必修课,再通过公共选修课增设几门创业课,联合各部门开展创业大赛等比赛,也不注重对各个专业学生的分类指导,只是统一培养,一味比赛,扼杀了一部分有创业想法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式发法过于单一,虽说比赛效果不错,也能遴选到个别优质的孵化项目,但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创业环境培育,创新意识培育,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只是流于形式,严重阻碍了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和教育。
四、我校创业实践活动模式构建
(1)“一体两翼”模式
“一体两翼”模式是以我校大学生科技园为“一体”,以创业理论课全覆盖和重点创业团队具体孵化为“两翼”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我校今年刚被教育部授予了“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我校的“3A支点众创空间”,是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校师生创新创业的新型服务孵化平台,刚刚获批了“国家级众创空间”。“3A支点众创空间”结合各学院学生专业特点,依托众创空间双创孵化载体,在实现创业理论课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孵化了各类大学生创业企业,并累计获得各类扶持资金120余万元,辅导创业团队参加“中国创翼”、“互联网+”和“创青春”等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1200多项各类省级以上奖励,还获得了“生物有机肥”、“超微型Web服务器”、“舞蹈和工业机器人”、“农用无人植保机”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各项成绩的取得真正体现了我校的赛创融合,鼓励实践的创业教育理念。
(2)“双元复合”模式
“双元复合”模式主要指地校合作,校企合作两种创业实践活动载体建设。
加强地校合作模式,立足地域文化,加强地方政府、高校的联动性,不仅能让高校的创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与政策导向保持一致,还能在政策保障,基金扶持上提供一定的支持,提供科研孵化平台,更能很好的帮助高校形成创业教育的优势。我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特色,设置人才培养方向,设立带有区域特色的创业课程与实践活动,实现高校的创业教育“本土化”。如:设计学院的“设计鹿邑”等活动,它就是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成立了创意孵化公司,在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时候结合地方政府,深入各县市开展“标记设计”、“墙绘”、“美丽城市”等实践活动,深入各级政府的一致好评,现如今已经完成了九个县市的主题设计活动。创业教育与地区特色相结合,紧密联系宏观社会、经济背景的动态,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将理论和管理区分开,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为今后走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校企合作模式,即高校和企业协作进行创业教育的组织实施。创业教育无论是师资还是课程都少不了企业的力量。在师资方面,高校可邀请地方成功企业家做学校兼职创客教师,为学生提供使用的创业指导,在优秀企业家、管理学家和高校学生间搭建平台。在课程方面,企业可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训平台,让学生在创业的环境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吸取经验。如:我校很多工科学院就让专业课老师走进企业进行实验活动,在帮助企业做好日常仪器维护的同时,做好自身的实践能力提升,更有效的对创业学生团队进行实验指导;同时,还能邀请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和成功企业家来校进行理论宣讲,让学生利用企业提供的创业实训平台,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吸取实践教训,主动提升创新创业技能,为真正走入社会,步入创业实际做足功课。 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仅仅依靠高校的资源和力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应联系地方政府、企业,整合社会多方资源,同时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各界力量的合理配置,优势互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速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3)“模拟平台”模式
创业教育的实施要求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搭建联系二者的实践平台是促进创业教育顺利进行的影响因素之一。基于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理念,高校除了制定创业教育课程,还需重视对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品格的培养。通过“模拟平台”,真正搭建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创业教育深入实践的仿真平台,主要通过整合各方有效资源,开展第二课堂创业实践活动,启发、引导、挖掘大学生创业潜能。如: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等个别学院构建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贸易仿真交易平台”等,都是依靠网络,依托实际,搭建的模拟实践平台,全真实体的创业模拟区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经验,从实践中学习解决管理、财务、运营等问题,更为规范化的框架实践创业过程中所能遇到的基础问题,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创业项目还能进行分层次的实训指导,降低学生创业风险,增加成功概率,真正孵化出优质的创新创业项目;在模拟实施阶段后期,还会遴选出优质项目进入校创业园进行实战模拟,在相应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真正实现项目落地,孵化成型,为我校创业学子打通一条科学化发展的良性路径,为我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贡献智慧。
为了更好的探索出一条适合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本文主要做的是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及实践活动创新载体研究,通过对不同专业学生特点的把握,以“全面覆盖,重点孵化”为基本操作理念,在全面铺开创新创业课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之各部门各类创新创业比赛的组织中,形成各具特点、特色鲜明的创业实践模式,打造一个全方面、全覆盖、全参与的创业思维培育格局,让全校大学生都能具有创业资源共享的机会,增加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有着重要作用,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为实现创新创业型国家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创业知识、丰富的创业实践和熟练的创业技能的大学生创业人才提供助力。
总而言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国家调整经济结构、落实创新驱动发展以及实现创新创业促进就业的重要战略措施,它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动态的系统教育工程。因此,它需要地方政府、高校、社会等多方资源的共同努力,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密切配合,灵活運用互联网技术,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氛围与创业环境,协同发展、实践育人、多措并举,加强实训,才能形成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为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障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8年度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JYB2018308
项目名称:《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模式研究——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
作者简介:
曾振华(1984.10-),男,汉族,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研究
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两会”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指出:“国家的繁荣在于人民创造力的发挥,经济的活力也来自就业、创业和消费的多样性。” 2015年10月,李克强总理专门对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創新创业大赛做重要批示:高校大学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生力军。各地要贯彻落实国家规划要求,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完善创业创新培养体系与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作为高校,有义务帮助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也有必要深化创新创业模式改革,切实为社会培育各行业的创业者。
创业教育可被理解成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一种产品,而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主要基于两个因素:一是目标市场的需求和学校定位;二是学校本身的资源、能力。就高校目标市场而言,主要对象就是学生和外部经济市场,因此,高校在制定创业教育理念和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这两者的需求。就学生而言,创业教育绝不仅是简单的开公司,创业的本质是创业精神的体现,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和灵魂,因此创业教育的内涵应加以深化,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就从国内外创业教育谈起,深入剖析我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多模式的创业实践活动路径。
一、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组织模式
(1)商学院/管理学院模式
商学院/管理学院模式作为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注重运用专有是商业管理方式,主要将创业教育融入现有的管理学课程,采取传统“教与学”的模式,通过创业中心实践教授创业过程。如哈佛大学商学院就是最早开设教育课程的机构,他强调申请者的创业特质,通过实施相关课程与活动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磁石模式”也是通过整合资源和技术,吸引全校范围内有着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实现创业教育的全覆盖。
(2)创业学院模式
创业学院模式是设计独立、专门的创业学院,负责管理、统筹创业教育的组织模式。在该模式下,创业学科得以更好的发展,创业教育能够系统化、专业化的实施。如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创业学院就是最早的创业学院之一,且围绕“想象——相信——创造”之主旨,基于“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创业潜力”之基本信念,通过科研、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来实现作为生活哲学的创业教育。
(3)团队学园模式
团队学园是以团队为创业实践共同体,以项目的形式进行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模式。芬兰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商学院就是一个这样的典型学园。学园采用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所认定的质量体系来确保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方法是个人自评、教练评价、团队成员评价相结合,教练根据这些评价结果决定最后的成绩,学生和团队的意见占了很大比重。
(4)跨学科项目模式
跨学科项目模式指的是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必修模块,在全校各个学院内跨学科推行,在爱尔兰唐道克理工学院,就是通过校园创业加速项目,在全校5个院系的12个学科中,无论是培训项目、进修项目,还是学位课程,都包含创业教育模块。
(5)模拟公司模式
基于模拟公司实践教学技术平台进行创业实训是创业教育的独特模式之一。该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德国,创业实训模拟公司是一套专业的系统的数字化软件,从公司注册到企业经营均与现实相同,只有产品交易和货币支付是虚拟的。通过虚拟公司让学生能够理解真实的经济环境下的业务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模拟公司还为其提供必需的创业或工作技能和知识指导,培养创业意识。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历程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才竞争也日益激烈。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适应社会需求,创业教育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和改革的重点方向。相对于国际经验,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独特的背景下,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特点。
(1)高校自主探索阶段。该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一些层次比较高的学校及时制定了创业教育计划实施方案,通过创业计划大赛、科技创新活动等形式在小范围内摸索前进。这一阶段的起点可以说是1998 年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清华创业计划”大赛,1999 年后更改为“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这一大赛对我国早期创业实践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据此全国创业大赛,创业活动拉开帷幕。一些高校还把创业课程安排到教学计划中。如“科技企业”、“创业教育”等课程作为某些高校的必修课。
(2)试点高校探索阶段。为了使创业教育有特色、有代表性,教育部确定了9所大学作为创业实践教育试点高校,在政策的引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长期实践,2002 年4 月,选取了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 9 所高校作为创业实践教育试点院校,并引导这些高校探索创业实践教育方式,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创业实践教育。在这一阶段里,许多国内高校开始尝试多样化的创业实践教育活动,主要是鼓励学生自发建立创业实践团体,包括创业社团、暑期实践、家教服务中心以及跳蚤市场等;2008 年,我国试点高校扩充为 30 个,进一步扩大了创业实践教育的探索范围;2015 年,我国进入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阶段,使得高校创业实践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铺开。
(3)多种模式发展阶段。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一些创业实践教育模式与平台。一方面,一些高校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适应自身发展的创业实践教育模式,如清华大学的“深度聚焦教育模式”、中国人民大学的“多课堂结合教育模式”、黑龙江大学的“实体体验教育模式”、温州大学的“岗位创业教育模式”、宁波大学的“宁波帮”创业文化节等;另一方面,许多高校根据自身基础条件搭建创业实践教育平台,如建立创业模拟实验室、创业实训基地、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以及大学科技园等平台,为学生实践创业提供机会。如义务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基于义务小商品城的货源优势,就如何在淘宝网上开店实现就业和创业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提出了“创新培养模式批量生产创业人才”的理念和思路。此外,社会企业也开始积极参与到高校创业实践教育中,通过建立校企合作、产学研基地等方式,共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我校创业实践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及存在问题
我校结合河南省相关就业政策和自身办学特色,在实践中借鉴兄弟高校的一些创业教育经验及时归纳总结。一方面积极引导一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宣讲了解创业政策;另一方面积极探试我校的创业环境,摸索一个稳定的适合我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策略。在具体的实施中,摸索探究,构建一套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现行的创业教育模式主要有:
(1)创业理论教育全覆盖
我校招生就业处成立的有就业创业课程教研室,主要承担全校本专科在校生的课程教学任务,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在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的培育能力,更加重视应用到实践活动的活力提升,再对一些有创業梦想的大学生进行分类培养,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结合市场需求,让学生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在理论的熏陶下,全面提升我校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培育能力,为构建创业实践教育模式打下基础。
(2)创业实践教育广开展
我校创业实践教育主要集中在招生就业处、校团委、大学生科技园等组织实施的各项比赛,也包括各个学院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自己谋划的各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实践机遇,帮助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真正做到有组织可寻,有导师指导,有资源共享的大环境建设,为找寻创业实践活动有效载体上多试验,多整合,真正探索创业实践活动模式。
虽然经过全校学生全覆盖式的课程设计和理论教学,广开展的各项创新创业大赛,但仍然存在师资力量薄弱、部分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实践活动形式单一等较为普遍且突出的问题。
一是高校创业教育意识淡薄。我国高校教育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再加上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对创业意识的认知还不够深刻,还需要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同时,在一些政策理解上还不够透彻,支持力度还不够大。因此,我校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业务人员认识水平,支持创业教育。大学生中也要多动员,对创业精神进行熏陶,形成全校范围内的创业精神培育的共识。
二是高校创业教育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尽管我校开设了《大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但整体还没有形成全套的创业教育体系。而且,大部分创业课程主讲人为各学院团总支书记和思想政治辅导员,虽说有很强的学生管理和活动开展能力,但自身的创业意识还不清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创业课是一门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极高。我校主要加强对授课人创业教育理念的植入培养,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多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认识,并取得相应职业技能证书;要求教师多聆听公司、企业的讲座报告会,汲取实践养分,提升创业教育质量。
三是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单一。现行最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开设一门或两门就业创业必修课,再通过公共选修课增设几门创业课,联合各部门开展创业大赛等比赛,也不注重对各个专业学生的分类指导,只是统一培养,一味比赛,扼杀了一部分有创业想法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式发法过于单一,虽说比赛效果不错,也能遴选到个别优质的孵化项目,但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创业环境培育,创新意识培育,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只是流于形式,严重阻碍了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和教育。
四、我校创业实践活动模式构建
(1)“一体两翼”模式
“一体两翼”模式是以我校大学生科技园为“一体”,以创业理论课全覆盖和重点创业团队具体孵化为“两翼”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我校今年刚被教育部授予了“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我校的“3A支点众创空间”,是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校师生创新创业的新型服务孵化平台,刚刚获批了“国家级众创空间”。“3A支点众创空间”结合各学院学生专业特点,依托众创空间双创孵化载体,在实现创业理论课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孵化了各类大学生创业企业,并累计获得各类扶持资金120余万元,辅导创业团队参加“中国创翼”、“互联网+”和“创青春”等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1200多项各类省级以上奖励,还获得了“生物有机肥”、“超微型Web服务器”、“舞蹈和工业机器人”、“农用无人植保机”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各项成绩的取得真正体现了我校的赛创融合,鼓励实践的创业教育理念。
(2)“双元复合”模式
“双元复合”模式主要指地校合作,校企合作两种创业实践活动载体建设。
加强地校合作模式,立足地域文化,加强地方政府、高校的联动性,不仅能让高校的创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与政策导向保持一致,还能在政策保障,基金扶持上提供一定的支持,提供科研孵化平台,更能很好的帮助高校形成创业教育的优势。我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特色,设置人才培养方向,设立带有区域特色的创业课程与实践活动,实现高校的创业教育“本土化”。如:设计学院的“设计鹿邑”等活动,它就是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成立了创意孵化公司,在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时候结合地方政府,深入各县市开展“标记设计”、“墙绘”、“美丽城市”等实践活动,深入各级政府的一致好评,现如今已经完成了九个县市的主题设计活动。创业教育与地区特色相结合,紧密联系宏观社会、经济背景的动态,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将理论和管理区分开,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为今后走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校企合作模式,即高校和企业协作进行创业教育的组织实施。创业教育无论是师资还是课程都少不了企业的力量。在师资方面,高校可邀请地方成功企业家做学校兼职创客教师,为学生提供使用的创业指导,在优秀企业家、管理学家和高校学生间搭建平台。在课程方面,企业可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训平台,让学生在创业的环境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吸取经验。如:我校很多工科学院就让专业课老师走进企业进行实验活动,在帮助企业做好日常仪器维护的同时,做好自身的实践能力提升,更有效的对创业学生团队进行实验指导;同时,还能邀请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和成功企业家来校进行理论宣讲,让学生利用企业提供的创业实训平台,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吸取实践教训,主动提升创新创业技能,为真正走入社会,步入创业实际做足功课。 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仅仅依靠高校的资源和力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应联系地方政府、企业,整合社会多方资源,同时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各界力量的合理配置,优势互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速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3)“模拟平台”模式
创业教育的实施要求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搭建联系二者的实践平台是促进创业教育顺利进行的影响因素之一。基于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理念,高校除了制定创业教育课程,还需重视对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品格的培养。通过“模拟平台”,真正搭建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创业教育深入实践的仿真平台,主要通过整合各方有效资源,开展第二课堂创业实践活动,启发、引导、挖掘大学生创业潜能。如: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等个别学院构建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贸易仿真交易平台”等,都是依靠网络,依托实际,搭建的模拟实践平台,全真实体的创业模拟区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经验,从实践中学习解决管理、财务、运营等问题,更为规范化的框架实践创业过程中所能遇到的基础问题,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创业项目还能进行分层次的实训指导,降低学生创业风险,增加成功概率,真正孵化出优质的创新创业项目;在模拟实施阶段后期,还会遴选出优质项目进入校创业园进行实战模拟,在相应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真正实现项目落地,孵化成型,为我校创业学子打通一条科学化发展的良性路径,为我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贡献智慧。
为了更好的探索出一条适合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本文主要做的是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及实践活动创新载体研究,通过对不同专业学生特点的把握,以“全面覆盖,重点孵化”为基本操作理念,在全面铺开创新创业课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之各部门各类创新创业比赛的组织中,形成各具特点、特色鲜明的创业实践模式,打造一个全方面、全覆盖、全参与的创业思维培育格局,让全校大学生都能具有创业资源共享的机会,增加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有着重要作用,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为实现创新创业型国家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创业知识、丰富的创业实践和熟练的创业技能的大学生创业人才提供助力。
总而言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国家调整经济结构、落实创新驱动发展以及实现创新创业促进就业的重要战略措施,它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动态的系统教育工程。因此,它需要地方政府、高校、社会等多方资源的共同努力,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密切配合,灵活運用互联网技术,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氛围与创业环境,协同发展、实践育人、多措并举,加强实训,才能形成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为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障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8年度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JYB2018308
项目名称:《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模式研究——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
作者简介:
曾振华(1984.10-),男,汉族,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