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概述
辽宁沿海经济带拥有沿海大陆岸线2 290公里,占全国的1/8,宜港岸线1 000多公里,其中深水岸线400多公里,由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的21个市区和12个沿海县市组成。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在辽宁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逐步发展壮大的同时,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在就业、资源调动、技术转移、产业结构方面等,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辽宁沿海经济带已初步形成以造船产业、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冶金产业、食品加工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目前已形成了大连、锦州、盘锦、葫芦岛船舶修造基地及大连、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船舶配套产业基地,辽宁拥有各类船舶工业园区6个,拥有各类船舶工业企业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的有56家。全球最大的船舶上层建筑企业东方精工、世界第二大船用柴油发动机生产企业斗山发动机,以及主要从事船舶修造业务的大洋商船等船舶配套企业相继落户大连。被中国国内同业誉为“修船航母”的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总部也移师大连。大连船舶重工造船、中远船务修船业务位居全国第一。沿海经济带的造船工业无论在生产能力、规模还是生产技术实力上都已跻身世界制造业第一方阵。
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材料和有机材料精细化工产业群初步建成。大连积极推进百万吨乙烯、百万吨化纤原料项目,新建具有世界级规模的千万吨炼油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盘锦建成我国最大的重交沥青、环烷基润滑油生产基地和我国重要的化肥、聚烯烃、炼化生产基地,加快建设46万吨乙烯扩建项目;营口在仙人岛建设大型石化产业积聚区;锦州湾建成国家级炼化生产基地和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冶金产业以鞍钢鲅鱼圈新区、五矿营口中板为龙头,重点发展宽厚板、冷(热)轧薄板、不锈钢板带、船用板等,延伸钢铁深加工产业链,加快建设营口精品钢材区。大连、丹东、锦州、葫芦岛利用港口优势,承接钢铁工业的转移,在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登沙河临港工业区、西海国际工业园区、丹东临港经济区发展钢铁精深加工,建设精品钢材工业区。营口正在重点建设千万吨级钢铁产业基地。
大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软件产品出口基地初具规模。锦州光伏产业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目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园内的华昌光伏200MW太阳能电池项目、台湾金色能源200MW薄膜电池项目、博阳光伏300MW电池、500MW组件、200MW切片等项目的厂房部分已经封顶。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园重点推进10个项目,总投资95.33亿元,竣工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26.89亿元。
依托营口青花集团、营口金龙集团等重点骨干企业,在巩固发展高档镁砖和高档不定型耐火材料等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镁质化工材料,加快金属镁特别是镁合金定型产品的开发生产,提高镁制品深加工比重和综合利用率,形成产品总量有效控制及镁质耐火材料和镁质化工材料、镁合金材料及其深加工产品共同发展的格局。整合行业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家镁质材料产业基地。
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等地的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发展迅速,优质大米、优质水果、蔬菜和花卉远销海内外,优质特色农业生产、出口和加工基地,海、淡水渔业及海珍产品养殖加工和海洋生物制药,绿色生态养殖基地、禽、蛋、肉、奶加工基地初具规模。
大连大孤山半岛、大连长兴岛、丹东鸭绿江、锦州渤海、葫芦岛临港和营口口岸6个重点物流产业园区发展迅速,通过滨海旅游、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打造了一批精品旅游线路。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集聚的程度不高,集聚效应不够明显
近年来,沿海经济带的投资增长速度较快,规模较大的投资项目纷纷启动,对于产业的集群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各地区部分优势产业规模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但是盈利能力增长速度缓慢,反映出集群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方面作用不够明显。沿海经济带工业劳动生产率只有锦州、营口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他四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沿海经济区的投资增长速度较快,而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显著地慢于投资的增长,在某种意义上反映出经济发展方式没有转变到“内涵”的方式,投资效率比较低。有的产业集群内部关联度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滞后,集群的专业化、特色化水平不高,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制约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比较突出。
(二)产业链较短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尚属起步阶段,集群内各企业协作关系不够紧密,企业间配套分工体系尚未形成,存在产业链缺位或产业链较短等问题。以石化工业为例,锦州、盘锦、大连、葫芦岛等市石油化工产业基础雄厚,规模较大的企业多为以炼油为主的企业,投资少、工艺简单、见效快,附加值低,石油深加工企业少。尽管也有一些较大规模的石化产品下游产业如实德塑材、盛道彩印、固特异轮胎,但是目前都是“孤岛”运行,资源、产品无法贯通,基本上各自都作为一个产业链存在于同一城市中。
(三)辽宁城市间工业内部结构相似性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形成了以资源开发为主的产业格局,导致城市间产业结构趋同,互补性差,如大连与锦州、葫芦岛;丹东与沈阳;葫芦岛与锦州、抚顺;锦州与抚顺;鞍山与本溪、朝阳之间;抚顺与大连;葫芦岛与锦州;阜新与铁岭;辽阳与营口;沈阳与丹东、大连之间,其相似性较高,从而竞争比较严重,地域间的协作性差。在这样的背景下,地区行政壁垒的影响难以逾越。受行政区划影响,受利益的驱动,区内争项目、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的现象时有发生,阻碍了沿海经济带对东北腹地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地区所有制理念阻碍了东北腹地部分企业向沿海经济带部分或整体迁移的现实可能性。在辽宁腹地,存在某些需要大量原料和产品批量大的企业,如钢铁、石化、重型装备、粮油加工等安置在港口附近有利于节省成本。对辽宁沿海经济带而言,有效吸引腹地优势产业中适宜临海布局的产业或产业链条中的某些环节到沿海地区来发展,是尽快形成沿海经济带形象和实力的一种重要来源。但是由于所有制理念的限制,使这些企业不能更好地发展,削弱了沿海经济带对东北腹地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沿海经济带城市规模不够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辽宁沿海经济带对东北腹地经济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但是城市间的差异比较大,大连的经济规模比较大,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与影响也比较明显,而丹东、营口、锦州、葫芦岛、盘锦等地区,城市经济规模相对较小,沿海港口和沿海通道建设还没有完善,这使沿海经济带的交通不能承载经济带与东北腹地经济互动合作的需求,影响了沿海与腹地间贸易互动和商品往来的速度和规模,同时,以港口为平台服务东北的现代物流基地也有待完善,导致沿海经济带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另外,软环境建设不完善也是阻碍沿海经济带对东北腹地经济辐射带动不足的一个因素。尤其是近年来的金融环境,各类信用标准反映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及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的洽谈、推介等都不能有效完成。国家给予的贷款不能完全落实到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建设状况等等,都可以说明软环境建设的不完善阻碍了经济带对腹地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辽宁沿海城市群经济区的合作共赢意识薄弱
辽宁沿海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大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城市。虽然属于同一个省级行政区,但沿海经济带七个城市的经济运行仍带有明显的行政区经济利益特征,各城市在生产和建设上都想建立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体系。为此,这些城市忽视各自比较优势,在各个领域开展了激烈的竞争。在辽宁沿海地区,各城市之间港口重复布局,影响了整体联动效应的发挥;由于受地方或部门利益驱动,区域内各层面的开发区陷入了招商引资的“倾销式”竞争中;外贸产品出口竞相压价,导致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人为阻挠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有些地方对异地投资企业实行双重征税政策,严重影响优势企业的跨地区迁移、兼并、重组。各城市之间的盲目竞争和无序竞争,已经严重影响城市群的整体经济利益。
作者简介:王仕刚(1970-),男,辽宁大连人,助理研究员,从事区域经济和投资研究。
(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责任编辑:张娟)
辽宁沿海经济带拥有沿海大陆岸线2 290公里,占全国的1/8,宜港岸线1 000多公里,其中深水岸线400多公里,由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的21个市区和12个沿海县市组成。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在辽宁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逐步发展壮大的同时,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在就业、资源调动、技术转移、产业结构方面等,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辽宁沿海经济带已初步形成以造船产业、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冶金产业、食品加工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目前已形成了大连、锦州、盘锦、葫芦岛船舶修造基地及大连、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船舶配套产业基地,辽宁拥有各类船舶工业园区6个,拥有各类船舶工业企业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的有56家。全球最大的船舶上层建筑企业东方精工、世界第二大船用柴油发动机生产企业斗山发动机,以及主要从事船舶修造业务的大洋商船等船舶配套企业相继落户大连。被中国国内同业誉为“修船航母”的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总部也移师大连。大连船舶重工造船、中远船务修船业务位居全国第一。沿海经济带的造船工业无论在生产能力、规模还是生产技术实力上都已跻身世界制造业第一方阵。
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材料和有机材料精细化工产业群初步建成。大连积极推进百万吨乙烯、百万吨化纤原料项目,新建具有世界级规模的千万吨炼油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盘锦建成我国最大的重交沥青、环烷基润滑油生产基地和我国重要的化肥、聚烯烃、炼化生产基地,加快建设46万吨乙烯扩建项目;营口在仙人岛建设大型石化产业积聚区;锦州湾建成国家级炼化生产基地和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冶金产业以鞍钢鲅鱼圈新区、五矿营口中板为龙头,重点发展宽厚板、冷(热)轧薄板、不锈钢板带、船用板等,延伸钢铁深加工产业链,加快建设营口精品钢材区。大连、丹东、锦州、葫芦岛利用港口优势,承接钢铁工业的转移,在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登沙河临港工业区、西海国际工业园区、丹东临港经济区发展钢铁精深加工,建设精品钢材工业区。营口正在重点建设千万吨级钢铁产业基地。
大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软件产品出口基地初具规模。锦州光伏产业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目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园内的华昌光伏200MW太阳能电池项目、台湾金色能源200MW薄膜电池项目、博阳光伏300MW电池、500MW组件、200MW切片等项目的厂房部分已经封顶。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园重点推进10个项目,总投资95.33亿元,竣工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26.89亿元。
依托营口青花集团、营口金龙集团等重点骨干企业,在巩固发展高档镁砖和高档不定型耐火材料等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镁质化工材料,加快金属镁特别是镁合金定型产品的开发生产,提高镁制品深加工比重和综合利用率,形成产品总量有效控制及镁质耐火材料和镁质化工材料、镁合金材料及其深加工产品共同发展的格局。整合行业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家镁质材料产业基地。
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等地的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发展迅速,优质大米、优质水果、蔬菜和花卉远销海内外,优质特色农业生产、出口和加工基地,海、淡水渔业及海珍产品养殖加工和海洋生物制药,绿色生态养殖基地、禽、蛋、肉、奶加工基地初具规模。
大连大孤山半岛、大连长兴岛、丹东鸭绿江、锦州渤海、葫芦岛临港和营口口岸6个重点物流产业园区发展迅速,通过滨海旅游、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打造了一批精品旅游线路。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集聚的程度不高,集聚效应不够明显
近年来,沿海经济带的投资增长速度较快,规模较大的投资项目纷纷启动,对于产业的集群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各地区部分优势产业规模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但是盈利能力增长速度缓慢,反映出集群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方面作用不够明显。沿海经济带工业劳动生产率只有锦州、营口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他四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沿海经济区的投资增长速度较快,而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显著地慢于投资的增长,在某种意义上反映出经济发展方式没有转变到“内涵”的方式,投资效率比较低。有的产业集群内部关联度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滞后,集群的专业化、特色化水平不高,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制约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比较突出。
(二)产业链较短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尚属起步阶段,集群内各企业协作关系不够紧密,企业间配套分工体系尚未形成,存在产业链缺位或产业链较短等问题。以石化工业为例,锦州、盘锦、大连、葫芦岛等市石油化工产业基础雄厚,规模较大的企业多为以炼油为主的企业,投资少、工艺简单、见效快,附加值低,石油深加工企业少。尽管也有一些较大规模的石化产品下游产业如实德塑材、盛道彩印、固特异轮胎,但是目前都是“孤岛”运行,资源、产品无法贯通,基本上各自都作为一个产业链存在于同一城市中。
(三)辽宁城市间工业内部结构相似性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形成了以资源开发为主的产业格局,导致城市间产业结构趋同,互补性差,如大连与锦州、葫芦岛;丹东与沈阳;葫芦岛与锦州、抚顺;锦州与抚顺;鞍山与本溪、朝阳之间;抚顺与大连;葫芦岛与锦州;阜新与铁岭;辽阳与营口;沈阳与丹东、大连之间,其相似性较高,从而竞争比较严重,地域间的协作性差。在这样的背景下,地区行政壁垒的影响难以逾越。受行政区划影响,受利益的驱动,区内争项目、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的现象时有发生,阻碍了沿海经济带对东北腹地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地区所有制理念阻碍了东北腹地部分企业向沿海经济带部分或整体迁移的现实可能性。在辽宁腹地,存在某些需要大量原料和产品批量大的企业,如钢铁、石化、重型装备、粮油加工等安置在港口附近有利于节省成本。对辽宁沿海经济带而言,有效吸引腹地优势产业中适宜临海布局的产业或产业链条中的某些环节到沿海地区来发展,是尽快形成沿海经济带形象和实力的一种重要来源。但是由于所有制理念的限制,使这些企业不能更好地发展,削弱了沿海经济带对东北腹地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沿海经济带城市规模不够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辽宁沿海经济带对东北腹地经济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但是城市间的差异比较大,大连的经济规模比较大,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与影响也比较明显,而丹东、营口、锦州、葫芦岛、盘锦等地区,城市经济规模相对较小,沿海港口和沿海通道建设还没有完善,这使沿海经济带的交通不能承载经济带与东北腹地经济互动合作的需求,影响了沿海与腹地间贸易互动和商品往来的速度和规模,同时,以港口为平台服务东北的现代物流基地也有待完善,导致沿海经济带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另外,软环境建设不完善也是阻碍沿海经济带对东北腹地经济辐射带动不足的一个因素。尤其是近年来的金融环境,各类信用标准反映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及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的洽谈、推介等都不能有效完成。国家给予的贷款不能完全落实到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建设状况等等,都可以说明软环境建设的不完善阻碍了经济带对腹地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辽宁沿海城市群经济区的合作共赢意识薄弱
辽宁沿海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大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城市。虽然属于同一个省级行政区,但沿海经济带七个城市的经济运行仍带有明显的行政区经济利益特征,各城市在生产和建设上都想建立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体系。为此,这些城市忽视各自比较优势,在各个领域开展了激烈的竞争。在辽宁沿海地区,各城市之间港口重复布局,影响了整体联动效应的发挥;由于受地方或部门利益驱动,区域内各层面的开发区陷入了招商引资的“倾销式”竞争中;外贸产品出口竞相压价,导致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人为阻挠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有些地方对异地投资企业实行双重征税政策,严重影响优势企业的跨地区迁移、兼并、重组。各城市之间的盲目竞争和无序竞争,已经严重影响城市群的整体经济利益。
作者简介:王仕刚(1970-),男,辽宁大连人,助理研究员,从事区域经济和投资研究。
(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责任编辑: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