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舆论与话语霸权的争夺战rn唐小兵:拙著《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以“星期论文”和“自由谈”为例》出版后,有些朋友认为我描述的现代中国的舆论有很强的价值偏向,比较偏向于“星
【机 构】
: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同济大学历史研究所;华东师大思勉高研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舆论与话语霸权的争夺战rn唐小兵:拙著《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以“星期论文”和“自由谈”为例》出版后,有些朋友认为我描述的现代中国的舆论有很强的价值偏向,比较偏向于“星期论文”那样理性的、以学院为基础的,然后以学术共同体为依托的公开表达,对于南方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所代表的这样一种激进的舆论形式缺乏“同情的理解”.这种批评,以及当下公共舆论发展的态势,让我重新思考胡适、傅斯年代表的这样一种精英主义的舆论形式在当下中国遭逢的困境,而公共舆论与政治实践的关系问题也浮出水面.
其他文献
想象是人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在言语的调节下,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结合和改造而产生新表象的心理过程。其显著特点是:自由、开放、跳跃、多向、生动、形象、夸张等。它使思维如行云流水,可以天马行空、恣意汪洋,可以超越时空、任意组合,因而能产生许多新奇独特的想法。作为发明创造的基础,想象力被认为是21世纪竞争力的一种。由于青少年时期是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想象力的开发与训练越来越受到中小学重视。 开发想
日本是个教育很发达的国家,教师专业化水准很高,尤其是教师自觉自发的教育使命感很值得关注。本文希望从社会文化背景、社会身份和业余时间安排三个方面来理解日本中小学教师使命感的形成,以求对我国教师发展有所启示。 一、日本教师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 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植在教师内心对社会和学生发展的关心,并表现为为了实现学生的真正成长而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和责任。它首先与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有关。
学校形象是校风、教风、学风的集中体现,是学校文化和学校精神的结晶,是学生、家长及社会公众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某个学校经过主观努力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形象特征、个性特点所持的整体看法、最终印象和综合评价。它由学校外显特征和潜在特征两方面构成。外显特征主要是指学校名称、规模、广告、包装、升学等;潜在特征主要是指学校文化方面的东西,如教职员工的积极价值观和理念,人文环境,师生的创新和开拓精神,教育服务
一、“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 的背景 在对本地学校教育的调研中发现,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新课改落实和深化的主要问题。从整体上看,以知识传授灌输为主要价值取向的课堂还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课堂上教师讲授占用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太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差,思维训练与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无效教学环节在课堂上大量存在,用无意义的“假问题”进行课堂提
一、准教师凭实力单向择校:瑞安市的改革实践rn在计划经济时代,教师上岗是由教育局统一分配,师范毕业生往往回户籍所在地,这种分配形式的最大缺点是不管个人的意向、特点,往
读书时候,我便尤其钟情于语词委婉、表达含蓄的宋词,长短错落的字里行间,那遮掩不住的别绪闲愁,千丝万缕地萦绕我花季雨季潮湿的心情,一时间便恍如纤手泛舟的女子,缓缓划桨进入宋词的意境里。于是,赏花时,我仿佛看到李后主“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去国憾恨;听雨时,我仿佛闻见李易安“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身世之慨。在这个人心浮躁的年代,无可否认吟诵宋词曾给我们的心灵一份超然的慰藉,但,读她,谁曾求甚
上个学期我们学了一篇有趣的说明文,题目为《人活着多么美好》。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字说明以及对比、举例使读者了解了人体器官的奇异功能和人具有超凡的创造力,从而感受到人的伟大之处。 在自由朗读了课文,讨论梳理了课文内容的发展脉络之后,教学很快就进行到了深化理解、感悟升华阶段。 当读到课文的最后一段话:“这是生命源头真实的流淌,世界上再没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了……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奇迹,最大的幸福。”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烂漫季节,带着一群十六七岁的聋哑孩子去春游。虽然听不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但一路上比比划划,把大自然赐予的美妙尽收眼底,我知道孩子们很知足,笑意写满了他们的脸庞。 在一景色绝佳处,孩子们提议来个合影,我连忙请来其他年级的老师为我们拍下这美好的瞬间。集体照拍完,一个平时我颇喜欢,也颇调皮灵活的女孩打着手势说要和我单独合影,我欣然应允,女孩轻轻靠在我身边站下,此时的她已满脸通红,一份
现代社会立足于有序的管理,依赖于制度化的运作。而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却表现出较低的制度化水平。一方面,在职教师不能经常地、自觉地进行流动;另一方面,教师流动的基本走向为,由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由农村流向城市,由西部流向东部,由非重点学校流向重点学校……导致我国校际间师资配置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一现象背后折射的深层原因实质上是一种制度贫困。中小学教师流动制度化程度较低的现状要求我国必须加快教育制度创新
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的价值主流,同时也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以人为本,学校管理也不例外。学校管理就是对学校的人、财、物的管理,最关键就是对人——教师的管理,“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的根本”等都说明教师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在以人为本的背景下,中学校长首先必须做好教师这篇文章!为此,相应出现了制度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