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写作的活的源泉”,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写作公理。笔者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觉得中央电视台每年播放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就是一个灵动而富有生命力的源泉所在,值得好好开掘一番。
既称之为源泉,便道出了开掘的最大理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自2002年开播以来,至今已有八个年头。八十多篇颁奖词堪称语言的精华,值得揣摩借鉴;八十多个先进人物,每个人的背后都有动人的故事,值得学习颂扬。并且,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语言,必将层出不穷;浩气凛然、可歌可泣的故事定然永远延续。“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对学生来说也许称不上视觉大餐,但却是名副其实的精神大餐,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倡导新风正气的好素材。定期组织观看、写作,必能促进学生思想认识水平恒久稳定的提高。
开掘好《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这一写作源泉首先应拟好写作话题以诱引写作动机。通用话题拟题参考:“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2002年启动以来,一个个真实的人和动人的事,及其背后所包含的精神,让整个中国为之感动,让无数的观众记忆犹新。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这样说过:“面对一个又一个有故事的名字,你无法控制住自己作为一个聆听者的感情,而同时,作为一个主持人,又必须在公众的面前克制住自己的一些感情,否则,节目无法顺利地继续。于是,这种矛盾就会剧烈地撕扯你的内心。所以,每主持一次感动中国,都会有一种深深的伤了神的感觉,之后很久,都很难平复。”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我们的心再次为那一个个鲜活的名字和真实的故事而感动,无论是哪一位,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强烈撞击,让我们把这份强烈的感动凝固下来留给自己,把这份强烈的感动传给他人吧。要求:可表达自己观看颁奖典礼的感受,也可就特别感动你的某个人物或某个事迹表达感受。
其次,应对观后感的写作进行适当指导。关于观后感的基本写作技法无需赘言,想要提醒的是应当告知学生注意避免三个误区。1.观点不明。通篇只对人物的感人事迹进行概述,只穿插一两句抒写真情实感的话语。这样的文章显然不是观后感,而是重述故事,拾人牙慧。2.无标题或拟题不当。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多为内容松散,抓不住中心,如果观点明确、集中了,自然会找到好的文题。3.阐述观点脱离实际。“文章合为时而作”,尤其是写读后感、观后感之类的文章,更应注意思想性、启发性。提炼观点时要力求有针对性,要多联系生活实际,或针砭现实让人警醒,或剖析事实给人启迪。
开掘好“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这一写作源泉最为关键的是要引导学生提炼观点。比如,看到有关孟祥斌、武文斌以及长江大学三位献身的大学生的镜头时,我们常常会泪流满面,然而稍一反思你会发现,我们动容的不仅是英雄义无反顾、舍生取义的高贵人格,还有广大民众敬重英雄、自发送别英雄的庄重虔诚。由此,我们可以引申出这样的感点:良知和正义的种子其实一直深埋在广大民众的心里,广大民众对那些“因稀缺而变得珍贵”的东西一直在真诚地呼唤。我们有理由相信,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信仰从来没有缺失。我们在为英雄的陨落而感伤的同时,更应当为中华民族长存于民众之中的浩然正气而振奋。再如将李丽、吉吉、翟墨三个不同年度的感动人物放在一起我们会发现他们的事迹虽各不相同,但共同为我们揭示出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奥秘——热爱生活、坚定信念、顽强超越。不少同学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常常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束手无策,更有甚者竟能滋生悲观厌世的可怕念头。坚强的李丽,勇敢的吉吉,自信的翟墨让我们明白,生命无比珍贵,生活无限美好,我们应当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一切艰难困苦都会在乐观自信者的面前低下头来,坚强自信的我们也一定会让短暂的生命放射出异样的光彩。
引导学生提炼观点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是开掘深浅、成败的关键所在。教者在课堂上应讲究方法,避免“填鸭式”、灌输式,上述实例中的纵向比较法易让学生有新的发现,教者只是参与讨论并适时归纳,至于更有效、更实用的引导方法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究。
李智祥,教师,现居江苏兴化。
既称之为源泉,便道出了开掘的最大理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自2002年开播以来,至今已有八个年头。八十多篇颁奖词堪称语言的精华,值得揣摩借鉴;八十多个先进人物,每个人的背后都有动人的故事,值得学习颂扬。并且,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语言,必将层出不穷;浩气凛然、可歌可泣的故事定然永远延续。“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对学生来说也许称不上视觉大餐,但却是名副其实的精神大餐,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倡导新风正气的好素材。定期组织观看、写作,必能促进学生思想认识水平恒久稳定的提高。
开掘好《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这一写作源泉首先应拟好写作话题以诱引写作动机。通用话题拟题参考:“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2002年启动以来,一个个真实的人和动人的事,及其背后所包含的精神,让整个中国为之感动,让无数的观众记忆犹新。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这样说过:“面对一个又一个有故事的名字,你无法控制住自己作为一个聆听者的感情,而同时,作为一个主持人,又必须在公众的面前克制住自己的一些感情,否则,节目无法顺利地继续。于是,这种矛盾就会剧烈地撕扯你的内心。所以,每主持一次感动中国,都会有一种深深的伤了神的感觉,之后很久,都很难平复。”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我们的心再次为那一个个鲜活的名字和真实的故事而感动,无论是哪一位,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强烈撞击,让我们把这份强烈的感动凝固下来留给自己,把这份强烈的感动传给他人吧。要求:可表达自己观看颁奖典礼的感受,也可就特别感动你的某个人物或某个事迹表达感受。
其次,应对观后感的写作进行适当指导。关于观后感的基本写作技法无需赘言,想要提醒的是应当告知学生注意避免三个误区。1.观点不明。通篇只对人物的感人事迹进行概述,只穿插一两句抒写真情实感的话语。这样的文章显然不是观后感,而是重述故事,拾人牙慧。2.无标题或拟题不当。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多为内容松散,抓不住中心,如果观点明确、集中了,自然会找到好的文题。3.阐述观点脱离实际。“文章合为时而作”,尤其是写读后感、观后感之类的文章,更应注意思想性、启发性。提炼观点时要力求有针对性,要多联系生活实际,或针砭现实让人警醒,或剖析事实给人启迪。
开掘好“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这一写作源泉最为关键的是要引导学生提炼观点。比如,看到有关孟祥斌、武文斌以及长江大学三位献身的大学生的镜头时,我们常常会泪流满面,然而稍一反思你会发现,我们动容的不仅是英雄义无反顾、舍生取义的高贵人格,还有广大民众敬重英雄、自发送别英雄的庄重虔诚。由此,我们可以引申出这样的感点:良知和正义的种子其实一直深埋在广大民众的心里,广大民众对那些“因稀缺而变得珍贵”的东西一直在真诚地呼唤。我们有理由相信,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信仰从来没有缺失。我们在为英雄的陨落而感伤的同时,更应当为中华民族长存于民众之中的浩然正气而振奋。再如将李丽、吉吉、翟墨三个不同年度的感动人物放在一起我们会发现他们的事迹虽各不相同,但共同为我们揭示出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奥秘——热爱生活、坚定信念、顽强超越。不少同学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常常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束手无策,更有甚者竟能滋生悲观厌世的可怕念头。坚强的李丽,勇敢的吉吉,自信的翟墨让我们明白,生命无比珍贵,生活无限美好,我们应当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一切艰难困苦都会在乐观自信者的面前低下头来,坚强自信的我们也一定会让短暂的生命放射出异样的光彩。
引导学生提炼观点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是开掘深浅、成败的关键所在。教者在课堂上应讲究方法,避免“填鸭式”、灌输式,上述实例中的纵向比较法易让学生有新的发现,教者只是参与讨论并适时归纳,至于更有效、更实用的引导方法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究。
李智祥,教师,现居江苏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