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自主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华亭一中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6]GHBZ074。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078-02
党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作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主阵地,需要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德育模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学生即将步入大学深造或融入社会,所以在高中阶段开展自主德育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我校德育实践,从“课程育人”、“文化塑魂”、“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论述对普通高中自主德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课程育人
(一)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指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自己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由于校本课程能够在现有条件下依靠学校自己的力量开发出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课程,可以大大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由此也体现出校本课程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我校结合学生实际,通过使用自编的校本教材进行学生德育教育。并通过知识竞赛、辩论赛、问卷调查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践行,提高自主德育效率。
1.学习以“双十习惯”为核心内容的《养成教育》校本教材。
(1)十种思想行为习惯。注重仪容仪表的习惯;讲究文明礼貌的习惯;文明交往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讲究公德的习惯;勤整内务的习惯;讲求效率的习惯;乐于吃苦的习惯;心态积极的习惯;树立理想的习惯。
(2)十种学习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阅读的习惯;记笔记的习惯;预习的习惯;按时作业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单元小结的习惯;规范考试的习惯。
2.学习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人文修养》校本教材。
当前社会独生子女比较多,爷爷奶奶父母围着孩子转,不少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这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为此,我校重新选编了以《弟子规》《三字经》《孝经》以及“诸子百家”等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人文修养》校本教材。通过国学经典和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品质教育与理想教育。
3.学习以“励志教育”为中心内容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校本教材。
励志,即是唤醒一个人的内在创造力。唯有从内心深处展开的力量,用心灵体验总结出的精华,才是一个人真正获得尊严和自信的途径。高中学生,尤其上了高三,需要进行连续而恰当的阶段性励志教育,才能不断激励學生克服困难,勇攀高峰,创造奇迹。
(二)学科德育。
“教育性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因此,他强调教育与教学的统一,并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1. 要育分,更要育人。《管子》云:“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中教师在教学上直接面对高考升学压力,致使有的教师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而轻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因此影响了学校整体德育成效,导致学校教学秩序混乱,最终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2.《学记》云:“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喜欢自己老师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效果优良的“教”与“学”。反之,由于师生之间在情感和思想上缺乏沟通,最终使实际的教学效果也受到一定影响。教师要进一步反思自己的工作职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文化塑魂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文化的价值旨归。文化育人的本质就在于以人类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导引,教化人走向道德、理性、真善美,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学校作为优秀文化的传承地,理应充分挖掘文化育人资源,以文化育人为抓手,不断创新德育模式,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以制度文化为本
1.学生会自主管理
学生会是学生自主管理的全校性组织,是有效开展学生自主管理的生力军。与此同时,建立各年级学生分会,由学校政教处和年级团委指导培训,按照学校管理制度和教育宗旨开展工作。
2.班级自主管理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最小单位,班级管理在学校管理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自主管理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意识,把班集体的建设当做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成长的过程。
(1)班级理念文化。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智慧,确定班级名称、班级精神、班级口号、班训、班牌、班旗等,以此加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丰富班级文化内涵。
(2)值周班长制度。每一周安排两名班干部进行值周,并依次轮换,具体负责班级各方面的事务,将学生表现通过每日晨会及时反馈,把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重要事件写入《班级日志》,每周分析总结,通报反馈,通过这些方式来帮助全体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共同提高。
(二)以活动文化为魂
1.举办“经典诵读”活动。中华经典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瑰宝。诵读经典,可以陶冶性情,增加智慧;可以涵养鉴赏,进行审美体验。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性格品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主要靠耳濡目染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培养。因此,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激发学生进行自我完善,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2..举办“校园艺术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第一项重要内容便是“人文底蕴”,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通过举办校园“艺术节”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不仅可以为师生提供愉悦身心的机会,更是提升学校审美教育的大舞台。
3.举办“校园科技节”。通过举办“校园科技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理解、运用科技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给了其他学生学习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达到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三、社会实践
1.开展学生军训系列德育活动。在军训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以及意志品质教育。通过走出校园的拉练活动和参观当地“三线文化”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感恩教育。举办一次“今天我当家”的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并将过程性资料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保存下来,装入学生《成长记录册》。利用学生周末期间,帮助父母洗衣服,为父母做一顿香喷喷的饭菜,给父母洗一次脚。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体验父母的辛苦,增进与父母的情感,感受孝顺父母的幸福。
3.远足活动。举办“振奋精神,迎战高考”的50华里远足活动。以活动为载体,用活动带德育,用德育促智育。践行“流汗不流泪,掉皮不掉队”的远足精神,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敢于挑战、勇于向前的良好品质。
4.举行“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暨成人礼”活动。本活动由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家长给学生佩戴象征“成人”的绶带,并进行贴心交流,互传信件,既是励志教育,又是感恩教育,通过这样的活动,点燃高三学子的学习激情,坚定学生顽强的意志,师生携手,家校合力,冲刺高考,赢得成功。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078-02
党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作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主阵地,需要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德育模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学生即将步入大学深造或融入社会,所以在高中阶段开展自主德育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我校德育实践,从“课程育人”、“文化塑魂”、“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论述对普通高中自主德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课程育人
(一)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指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自己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由于校本课程能够在现有条件下依靠学校自己的力量开发出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课程,可以大大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由此也体现出校本课程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我校结合学生实际,通过使用自编的校本教材进行学生德育教育。并通过知识竞赛、辩论赛、问卷调查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践行,提高自主德育效率。
1.学习以“双十习惯”为核心内容的《养成教育》校本教材。
(1)十种思想行为习惯。注重仪容仪表的习惯;讲究文明礼貌的习惯;文明交往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讲究公德的习惯;勤整内务的习惯;讲求效率的习惯;乐于吃苦的习惯;心态积极的习惯;树立理想的习惯。
(2)十种学习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阅读的习惯;记笔记的习惯;预习的习惯;按时作业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单元小结的习惯;规范考试的习惯。
2.学习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人文修养》校本教材。
当前社会独生子女比较多,爷爷奶奶父母围着孩子转,不少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这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为此,我校重新选编了以《弟子规》《三字经》《孝经》以及“诸子百家”等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人文修养》校本教材。通过国学经典和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品质教育与理想教育。
3.学习以“励志教育”为中心内容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校本教材。
励志,即是唤醒一个人的内在创造力。唯有从内心深处展开的力量,用心灵体验总结出的精华,才是一个人真正获得尊严和自信的途径。高中学生,尤其上了高三,需要进行连续而恰当的阶段性励志教育,才能不断激励學生克服困难,勇攀高峰,创造奇迹。
(二)学科德育。
“教育性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因此,他强调教育与教学的统一,并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1. 要育分,更要育人。《管子》云:“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中教师在教学上直接面对高考升学压力,致使有的教师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而轻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因此影响了学校整体德育成效,导致学校教学秩序混乱,最终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2.《学记》云:“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喜欢自己老师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效果优良的“教”与“学”。反之,由于师生之间在情感和思想上缺乏沟通,最终使实际的教学效果也受到一定影响。教师要进一步反思自己的工作职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文化塑魂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文化的价值旨归。文化育人的本质就在于以人类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导引,教化人走向道德、理性、真善美,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学校作为优秀文化的传承地,理应充分挖掘文化育人资源,以文化育人为抓手,不断创新德育模式,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以制度文化为本
1.学生会自主管理
学生会是学生自主管理的全校性组织,是有效开展学生自主管理的生力军。与此同时,建立各年级学生分会,由学校政教处和年级团委指导培训,按照学校管理制度和教育宗旨开展工作。
2.班级自主管理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最小单位,班级管理在学校管理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自主管理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意识,把班集体的建设当做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成长的过程。
(1)班级理念文化。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智慧,确定班级名称、班级精神、班级口号、班训、班牌、班旗等,以此加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丰富班级文化内涵。
(2)值周班长制度。每一周安排两名班干部进行值周,并依次轮换,具体负责班级各方面的事务,将学生表现通过每日晨会及时反馈,把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重要事件写入《班级日志》,每周分析总结,通报反馈,通过这些方式来帮助全体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共同提高。
(二)以活动文化为魂
1.举办“经典诵读”活动。中华经典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瑰宝。诵读经典,可以陶冶性情,增加智慧;可以涵养鉴赏,进行审美体验。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性格品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主要靠耳濡目染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培养。因此,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激发学生进行自我完善,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2..举办“校园艺术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第一项重要内容便是“人文底蕴”,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通过举办校园“艺术节”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不仅可以为师生提供愉悦身心的机会,更是提升学校审美教育的大舞台。
3.举办“校园科技节”。通过举办“校园科技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理解、运用科技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给了其他学生学习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达到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三、社会实践
1.开展学生军训系列德育活动。在军训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以及意志品质教育。通过走出校园的拉练活动和参观当地“三线文化”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感恩教育。举办一次“今天我当家”的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并将过程性资料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保存下来,装入学生《成长记录册》。利用学生周末期间,帮助父母洗衣服,为父母做一顿香喷喷的饭菜,给父母洗一次脚。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体验父母的辛苦,增进与父母的情感,感受孝顺父母的幸福。
3.远足活动。举办“振奋精神,迎战高考”的50华里远足活动。以活动为载体,用活动带德育,用德育促智育。践行“流汗不流泪,掉皮不掉队”的远足精神,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敢于挑战、勇于向前的良好品质。
4.举行“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暨成人礼”活动。本活动由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家长给学生佩戴象征“成人”的绶带,并进行贴心交流,互传信件,既是励志教育,又是感恩教育,通过这样的活动,点燃高三学子的学习激情,坚定学生顽强的意志,师生携手,家校合力,冲刺高考,赢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