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在各个试点院校的推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结合教学改革的目标,在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课程设置及师资建设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随着2004年教育部公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1](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标志着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各试点院校开始实施。《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三个要求包括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并以定性和定量的描述,体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但就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而言,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各试点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积极、全面地推进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工作。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为他们今后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娴熟地运用英语进行有效地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思想和学习目的过于狭隘
目前,大多数高校英语的教学指导思想还停留在不断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巩固基础语法,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推行单纯的理论学习的基础阶段。相当一部分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英语学习,除了能拼写一些英语单词,读懂一些浅显的文章,会做一些语法选择题外,其它能力却十分欠缺。学习了多年,结果学到的是听不懂、说不出、写不好的“哑巴”英语。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如:近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开始成为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的重要衡量标准,结果很多高校把四、六级和学位挂钩,使得师生不得不跟着四、六级的指挥棒走,导致许多高校出现了过度看重结果而忽略学生自身实际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恶性循环。
2.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保守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英语教学仍沿用“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至始至终滔滔不绝地灌输知识,学生没有自我选择的余地,被迫按照教师的要求记笔记、储存课本知识,几乎没有机会提出问题、表达思想。师生难以互动,无法进行有效交流,课堂气氛呆板,易产生疲劳感。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有限的时空和资源决定了师生双方可接触的信息是有限的,并严重阻碍了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
3.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其观念必须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不但要有过硬的语言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和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如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这样才能充分将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而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师普遍存在职称、年龄和性别等方面的不合理分布,加之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因而,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合理化建设问题亟需解决。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及相关措施
新的《课程要求》明确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注重和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进一步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意味着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效地推行。
1.转变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大多还停留在“黑板+教材+笔记”的阶段,教师过分强调英语词汇和语法的讲解,忽视了课堂互动和师生交流,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难以提高,“哑巴”英语的现象层出不穷,加之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这种狭隘的学习目的,导致了学习态度的“实用主义”——考什么、读什么,不考的就不学。事实上,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狭隘的教学思想及学习目的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更违背了《课程要求》中所要求的处理好听、说、读、写、译相互的关系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的目标。因此,高校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打破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切实联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妥善处理好传授知识和提高素质的关系,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优良的应用语言环境,倡导“民主、互动、探索式和多媒体辅助”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高校英语教师的角色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2.完善现有的教学手段及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建设
《课程要求》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单向式课堂教学。要不断完善现有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可借助语音实验室、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创设各种情境,利用图、文、声、像并茂的丰富资料资源,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是学习信息快速、准确输入的保障,可将英语学习由一个呆板机械的过程转变为一个自我调节、自我欣赏、自我检验提高的过程,并能逐步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目前,高校英语的教学课程单一,只注重精读、泛读。口语、听力课程相对较少,这种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较差。为适应和达到《课程要求》的目标,需要我们逐步调整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推出语言技能类、语言文化类课程供学生学习。同时,应增设英语选修课,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特殊兴趣的学生、有就业和继续学习需要的学生各取所需。这样既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类似母语的习得环境下全面接触英语、消除英语表达的盲点,同时又满足了社会对既精通专业又能全方位把英语作为一种娴熟交流工具的人才需求。
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教师。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行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教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很多教师几乎抽不出时间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这些都妨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师资培训刻不容缓。各高校必须加大在岗教师的培训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外出进修的机会,让教师在学习和研究中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总之,师资队伍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瓶颈,所以我们丝毫不能懈怠。
三.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下,不断创新摸索,找到更多切实、有效地改革方案,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大学英语教学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大学教学.2004(1).
作者简介
邵洁:(1975.6—)女,研究生(教育管理碩士),讲师,现任教于扬州职业大学,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随着2004年教育部公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1](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标志着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各试点院校开始实施。《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三个要求包括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并以定性和定量的描述,体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但就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而言,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各试点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积极、全面地推进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工作。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为他们今后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娴熟地运用英语进行有效地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思想和学习目的过于狭隘
目前,大多数高校英语的教学指导思想还停留在不断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巩固基础语法,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推行单纯的理论学习的基础阶段。相当一部分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英语学习,除了能拼写一些英语单词,读懂一些浅显的文章,会做一些语法选择题外,其它能力却十分欠缺。学习了多年,结果学到的是听不懂、说不出、写不好的“哑巴”英语。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如:近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开始成为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的重要衡量标准,结果很多高校把四、六级和学位挂钩,使得师生不得不跟着四、六级的指挥棒走,导致许多高校出现了过度看重结果而忽略学生自身实际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恶性循环。
2.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保守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英语教学仍沿用“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至始至终滔滔不绝地灌输知识,学生没有自我选择的余地,被迫按照教师的要求记笔记、储存课本知识,几乎没有机会提出问题、表达思想。师生难以互动,无法进行有效交流,课堂气氛呆板,易产生疲劳感。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有限的时空和资源决定了师生双方可接触的信息是有限的,并严重阻碍了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
3.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其观念必须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不但要有过硬的语言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和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如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这样才能充分将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而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师普遍存在职称、年龄和性别等方面的不合理分布,加之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因而,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合理化建设问题亟需解决。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及相关措施
新的《课程要求》明确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注重和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进一步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意味着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效地推行。
1.转变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大多还停留在“黑板+教材+笔记”的阶段,教师过分强调英语词汇和语法的讲解,忽视了课堂互动和师生交流,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难以提高,“哑巴”英语的现象层出不穷,加之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这种狭隘的学习目的,导致了学习态度的“实用主义”——考什么、读什么,不考的就不学。事实上,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狭隘的教学思想及学习目的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更违背了《课程要求》中所要求的处理好听、说、读、写、译相互的关系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的目标。因此,高校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打破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切实联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妥善处理好传授知识和提高素质的关系,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优良的应用语言环境,倡导“民主、互动、探索式和多媒体辅助”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高校英语教师的角色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2.完善现有的教学手段及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建设
《课程要求》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单向式课堂教学。要不断完善现有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可借助语音实验室、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创设各种情境,利用图、文、声、像并茂的丰富资料资源,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是学习信息快速、准确输入的保障,可将英语学习由一个呆板机械的过程转变为一个自我调节、自我欣赏、自我检验提高的过程,并能逐步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目前,高校英语的教学课程单一,只注重精读、泛读。口语、听力课程相对较少,这种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较差。为适应和达到《课程要求》的目标,需要我们逐步调整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推出语言技能类、语言文化类课程供学生学习。同时,应增设英语选修课,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特殊兴趣的学生、有就业和继续学习需要的学生各取所需。这样既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类似母语的习得环境下全面接触英语、消除英语表达的盲点,同时又满足了社会对既精通专业又能全方位把英语作为一种娴熟交流工具的人才需求。
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教师。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行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教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很多教师几乎抽不出时间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这些都妨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师资培训刻不容缓。各高校必须加大在岗教师的培训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外出进修的机会,让教师在学习和研究中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总之,师资队伍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瓶颈,所以我们丝毫不能懈怠。
三.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下,不断创新摸索,找到更多切实、有效地改革方案,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大学英语教学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大学教学.2004(1).
作者简介
邵洁:(1975.6—)女,研究生(教育管理碩士),讲师,现任教于扬州职业大学,研究方向: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