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现象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sr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80后”作为新起的群体逐渐登上社会大舞台,反映这个群体的作品越来越多,《奋斗》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奋斗》无论是从人物形象塑造看还是从社会现实意义上看,都是一部相当成功的作品。它塑造了多位“80后”的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表现这个社会主流群体的生活,不仅给这个群体以深刻的教育,也呼吁社会对这个特殊群体的特殊理解。
  [关键词]《奋斗》“80后” 形象 意义
  
  所谓“80后”,早先是指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作家群体,后来该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年人的统称。各种关于描写“80后”的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如《梦里花落知多少》、《北京娃娃》、《樱桃之运》等多部作品。这些作品都以早熟而敏感的笔法描写了作为新人类的一代人在理想、情感、社会、家庭、欲望、成人世界之间奔突、呼告、甚至绝望的历程,也都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80后”这一群体的生活特征和社会形态。
  在众多作品中《奋斗》更是2007年推出的又一部反映“80后”群体生活现象的力作。这部作品推出后在社会上反响很大。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独生子女,生长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富裕的时代,他们没有二十世纪的困难和匮乏的深刻记忆,却有一种新的全球性视野和更加重视自我感受与人类的普遍价值的新意识。作品描写了一群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毕业生(陆涛、夏琳等人),他们为了理想、爱情、事业、家庭而奋斗,这些经历不仅仅表现了这一代人的成熟过程。也折射出了这个时代的很多显而易见却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奋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简析
  
  (一)完美主义的代表
  1 陆涛——极端理想型
  陆涛是作品中的男主人公之一,他是“80后”中完美主义者的典型,从爱情到事业,无一不反映出这种完美主义者的特点。
  在事业方面,他经历了毕业后就失业,到第一次达到事业的巅峰(得到两千万),再到“田园牧歌”的血本无归,最后身无分文地追随夏琳去了法国。事业上的起起伏伏完全是由于他的完美主义情结。毕业后就失业是因为他总是对自己找到的工作不满足,总是认为会有发展前景更好的工作在等着自己,所以他总在用完美的视角挑剔着工作。终于凭借他的实力在顶级的设计公司COOPER当上了设计师。这期间为了支付他的开销,他的女朋友不得不到夜总会走台。事业的巅峰——两千万,是他用自己独特的设计和完美的自信换来的,追求完美的他在递交设计图稿后,又在居民的搬迁、楼盘改造施工和销售方面都做了细致入微的部署,使整个工程在运行上都达到了完美,最终使选择他的远大房地产公司得到了最大利润,他自己也从中赚得两千万。“田园牧歌”本是~个可以将他的事业再次推向高峰的项目,但由于他的任性和一意孤行,不仅仅使自己血本无归,也让投资商破产。他在为米莱的父亲米立熊设计“田园牧歌”时,仅仅为追求自己认为完美的设计随意将预算增加两千万,他任性地说“我个人可以出一千八百万,我就差两百万,我要这个设计,这个设计非常漂亮。”
  在爱情方面,他依然秉持着追求完美的态度。在遇到贫穷、漂亮又独立的夏琳之后,他毅然放弃了愿意为他付出一切的富家女米莱,只因为夏琳能够给它真正的、完美的爱情享受。但也是由于完美情结作祟,他接受不了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没有自己事业做背景的婚姻,他拒绝了夏琳提出的所谓的“虚无”的婚姻。然而在他达到事业的第一次巅峰——赚取了两千万的时候,在他认为一切都达到了所谓的“完美”之时,夏琳却拒绝了他的求婚去了法国,因为冷静的夏琳发觉陆涛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因为完美而迷失了自我。
  陆涛为了完成梦想不惜一切并不是他的错误,只是他对于完美的追求达到了一种极致,使他受到了挫败。他从不考虑别人的处境,更不知自己的“完美”是要靠别人买单。完美,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假想,是促进古往今来世界上许多人的源源动力。完美固然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一种圣洁,但一个总是追求完美的完美主义者,便会对很多事物感到不满,会认为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瑕疵。当完美主义转换成了一种无穷的压力,它不再是圣洁的女神,而已经变成了一个暗血的魔鬼、一个心灵的刽子手。它会用贪婪的牙齿,一点一点地啃食你的心灵、斧削你的斗志。完美主义者心中有一个不灭的目标——追求完美。这个意念索绕在他们的心头,促使他们一生中都为此奋斗不息。
  2 夏琳——智慧拼搏型
  夏琳是一个智慧拼搏型完美者的代表。她天赋异禀,既漂亮、独立又自强、有主见。她总是在不停地拼搏,“我存在故我拼搏”成了她的人生信条。
  在事业方面,夏琳努力学习、积极表现,大学毕业的时候为自己争取了去时尚之都——法国深造的机会。即使在放弃了这次机会后,她依然不失自我地拼搏着、努力着。她去过夜总会走台,在形象公司做过企宣,也在广告公司做过广告业务员。虽然每份工作都没有达到夏琳理想的完美,但她依然不解地努力着,最后她还是选择去法国,因为那里能为自己的理想做奋斗。
  在爱情方面,她敢爱敢恨,并没有因为对事业的追求而放弃感情的色彩。她接受了与陆涛之间的一见钟情,并为了维系这份爱而不惜背叛自己最好的朋友、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更甘愿放弃去法国发展自己的机会。她认为只要两个人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她对陆涛说“如果你一辈子努力,即使穷困我也爱你。”但在一段生活之后,她发现了自己的感情生出了依赖的萌芽,她告诉陆涛说“我只能自己去创造机会,我的机会不在你身上,而在我自己身上,我想我明白了,别人再大的事也是别人的,自己再小的事也是自己的,请不要难过陆涛,我必须把你当作别人之后,我才会努力我才会对自己满意。”最后,一段离合之后,她重新开始了对理想的追求。
  夏琳好拼好胜的性格源于她的家庭背景,她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甚至可以说是贫困的家庭,就是这样的环境培养了她从小自强的性格,因为她不靠自己争取就什么也得不到。她不愿意让任何人因为任何事情瞧不起自己,更不允许自己有依靠别人的心态。事事都求做得最好。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用先富带动后富”,在这样的政策驱动下,就必然存在许多经济相对困难的家庭。这些家庭中的女孩通常依赖性比较强,但“80后”这一群体中的女孩,她们有知识、有理想,她们不是只要事业不要爱情的“铁女人”,她们会在为自己梦想付出自己的行动的同时坚守自己的爱情。
  3 米莱——爱情至上型
  米莱是作品中的二号女主角,但她的风头却大大盖过了一号女主角夏琳。米莱是一个绝对的“情痴”,她对爱情的痴狂达到了一种极致,但这种极致并没有使这个人物虚化,反而让她的形象升华得更加真实、更加感人。
  米莱是一个富家女,吃穿住用从不用 发愁,甚至可以挥金如土,但她身上却没有任何富家千金的刁蛮、任性、高傲,而她更多拥有的是天真、痴情、宽容。这些都体现在她对陆涛曲折的爱情经历和“一根筋”上。她天真地以为爱情是生命中的一切。与陆涛相恋时。就一门心思对陆涛好,因为她觉得只要对陆涛好,陆涛就会一辈子爱她,永远也不会离开她。当陆涛与夏琳一见钟情背叛她时,她去了美国,但还是禁不住对陆涛的思念偷偷跑回国。在后来的商战中和日常生活中,她仍然给予陆涛最大的帮助,将自己能够付出的全都默默地给了陆涛,因为她仍然深深地爱着陆涛,她说:“在美国的时候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如果你(陆涛)还在这个世上存在着,那么这个世界无论什么样,对我都是有意义的,但如果你不在了,这个世界有多么好,它在我眼里也只是一片荒漠。”但她始终无法得到陆涛的那份真爱,更无法摆脱自己对陆涛的那份爱。在一番幻想得到却什么都没有的挣扎之后,米莱终于明白了这是一份永远都没有结果的爱,但她仍然不后悔爱过陆涛,仍然是像她对陆涛说的那样“我就是喜欢为你做各种事情。我好像一直等着为你做各种事情。”
  像“米莱”这样的爱情至上者在“80后”中很普遍。家资的富足让这些人不需要为任何事情发愁,他们的思想都比较单纯,对事业也没有太多的追求,只有感情的世界才是对她们最重要的。他们可以为爱情放弃任何事情,将自己的爱情当作一生事业而奋斗。
  (二)现实主义的代表
  1 向南——安于现状的白领族
  向南是“80后”中安于现状的小白领形象的典型。大学毕业后他靠父亲托人介绍有了一份很普通的白领工作。一份稳定处于中流水平的收入,一套分期付款的房子,一个属于自己的二手奥托小轿车,和一个还拿得出手的“老婆”,这些他非常知足。
  在事业上。向南并不想如陆涛那样不惜一切追求完美,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也心甘情愿:也不想如华子一样为赚钱在三百六十行里天天折腾,也许吃了上顿没下顿,也许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他只想每天朝九晚五地上班,按月领工资就可以了。向南认为“生活只要让我不饿肚子。那就是好生活”。
  在爱情上,安于现状的向南追求一步到位的婚姻,他没有经过恋爱的考验,只是单纯因为杨晓芸的可爱而结婚,因为杨晓芸的不满足而离婚,又因为自己突然间的责任感放弃真正爱自己的瑶瑶而和杨晓芸复婚!安于现状使他成为一个甘心听从杨晓芸命令(哨子)的男人,他的奋斗目标就是尽力满足自己的爱人杨晓芸的需求,做到“我就是你的钱包,我就是你的生活舒适的工具,为了你的幸福,我时刻准备着为杨晓芸服务”。
  在向南一类人的生活中,一切都是平淡无奇,没有太大的波澜。因为他们很容易满足,很多奇迹不会在他们中产生,但他们同样也很快乐,正所谓“知足者常乐”。
  2 杨晓芸——爱慕虚荣的矫情者
  杨晓芸是“80后”白领中爱慕虚荣的典型。爱慕虚荣虽是她的缺点,但这个人物形象同样鲜活、真实。在事业上,她没有夏琳的进取心,但她也想要富足的生活,于是就将这份责任压给了自己的丈夫。在爱情上,她没有米莱的执着,她总认为自己只应该享受别人为了爱而给她的好,她总是习惯对比夏琳,自己少得到了多少。偏巧命运的捉弄,和她相伴一生的是安于现状的向南,这使她不断羡慕别人,不断埋怨,向南的好也都变得一文不值。当华子的理发店开业,大家相聚在一起,向南和华子彼此攀比调侃时,杨晓芸恨恨地说“真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啊,破铁破碗的还比呢,……向南我跟了你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赶紧奋斗,咸鱼翻身了再吹。”
  杨晓芸没有夏琳漂亮也没有米莱富有,她的光芒似乎都被别人遮蔽了。于是她开始扮演一种她认为会被别人欣赏的人。她的矫情就是她演戏的筹码,比如她明明爱向南却又从不表现出来,总觉得如果表现出来就“丢了份”,因为向南不够她想象中的那么优秀,在矫情的扮演之下,向南对她说:“你一直在我面前表演你有多可爱……你叫我一直在付出,我离开你,你很不开心。因为你还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观众去欣赏你的可爱……”
  杨晓芸是“80后”群体中喜欢盲目追从别人步伐的代表,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总是无法正确认识自身地位及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他们喜欢盲目追从,羡慕别人,却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更看不到自己拥有些什么,只会一味埋怨。
  
  二《奋斗》中折射出的现实意义
  
  (一)“80后”群体的学业问题和就业问题
  《奋斗》的一开始就有一个很低沉的起调——高强之死。高强努力学习,终于不辜负家人的期望。考进了大学,但最终由于自己在考试中作弊而没有取得大学学位证。在激烈的内心斗争下,加之父母的责备,他不堪重负,跳下楼去。这个开头可能很低沉,但也的确发人深思,“80后”群体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
  中国1 977年才恢复高考制度。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人才奇缺。对稍有文化的人,政府都会任之重之。这就导致了“80后”这一群体的教育工作受到了相当大的重视,甚至有很多人背负的是上一辈人的上学梦。虽然“80后”的人生于安乐之中,没有经历旧中国黑白分明的时代,也没有经历过动荡激昂的红朝岁月,但他们却一直在为一个无形的学业奋斗着。
  “80后”读书时是上学人最多的时候,平均每个学校每届都有十个以上的班级并且大部分班级都存在着人数超标的问题。这些“80后”的人,从一跨入校门的那一天开始就面临着众多的竞争,面临着来自上一辈、学校、社会及自身等各方面的压力。据悉北京大学最新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每5个人中就有1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专家分析指出,学习压力过大、早恋等都导致中学生考虑以自杀来终结生命。上一辈人总是固执地认为上了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殊不知这无形中已经加剧了“80后”这个群体的竞争,也使大学生养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导致了“大学毕业就失业”的现象。
  (二)“80后”群体面临的住房问题
  作品中关于房地产的炒作占了故事情节的主线。陆涛从离开大学后就跟着生父徐志森一直忙碌于房地产事业,他的养父陆亚迅作为规划局的职工也对房地产的事情了如指掌:米莱的父亲米立熊也放弃了自己的所有产业投身于房地产中,导致了最后家产的败落。这一切,不仅仅使读者了解了房地产的基本运作,更揭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中国房地产热的社会现实。
  房产问题和人生的发展、个人的生活、未来事业的基点都是连在一起的。中国近几年有一股炒房热,使得房价居高不下。甚至有的楼盘12.2万元/平方米只是中等价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住房问题被列为人民群众当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受到了空前重视。令人吃惊的是,买房问 题如今已经扩展到了尚处在“孩子辈”的“80后”的大学生群体中!没有父母的积蓄就买不起房子,社会也没有能力消化这一代人,“80后”要完全靠自己的实力来生存,他们大部分都是普通白领,父母也不是富裕的人,这对“80后”群体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天价的房子他们无权奢望,即使选择了分期付款得到了房子,却使他们在青春最美好的时候背负了一大笔债务。
  (三)“80后”群体的婚姻观
  作品中的三位男主角都经历过婚姻的问题,陆涛在一无所有的时候不愿意娶夏琳,在他想娶夏琳的时候,她却早已离开他。华子想在结婚前给露露更多,可露露想要的远不是他所能给的。只有向南和杨晓芸闪电般结了婚,又闪电般离了婚,最后又经历了复婚。处在结婚年龄的他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反映了“80后”群体的婚姻观。
  据报道,“‘80后’刚刚步入适婚年龄没几年,离婚故事就开始陆续上演。……他们结婚的目的单纯许多——双方以彼此是否适合在一起共同生活为最基本的准则,合,则生活在一起:不合,则毫不犹豫分开。”然而“80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独生子女往往比较任性,生活中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别人围着自己转”,这样从小就“独”惯了的人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没有最基本的容忍、体谅,使一个家庭中出现了两个“领导”,互相都不认同对方的意见、为生活琐事发生争执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最终导致夫妻感情的破裂,引发的“婚姻死亡”现象也就越来越多了。
  当今社会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物质时代。人们对金钱物质的态度变得相当现实,这种对物质的现实已经潜移默化地渗入到了“80后”的婚姻生活中。从“无产”到“有产”,物质婚姻,成为婚姻里最最敏感的神经。有一部分“80后”的人认为事业要比爱情重要,没有物质做基础的婚姻是不牢固的婚姻,相当于在沙漠上建房子。可他们忘记了爱情如果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婚姻是毫无幸福可言的。金钱和物质都是身外之物,惟有爱人才能与我们走到生命的终点,惟有爱人的支撑陪伴,我们才能共度命运中的湍流险滩。充满真爱和信任才是真正的爱情,远离物质与做作,幸福的婚姻才会更加稳固坚贞。
  综上,《奋斗》这部文学作品无论是从人物形象塑造看还是从社会现实意义上看,都是一部相当成功的作品。它塑造了多位“80后”的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表现这个社会主流群体的生活,不仅给这个群体以深刻的教育,也呼吁社会对这个特殊群体的特殊理解。
其他文献
摘要: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是指站在电影观赏者的角度,电影作品作为电影接受的客体所包蕴的,可供接受者了解、阐释、学习、借鉴的文化价值。换一个角度讲,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也可以指电影观赏者从电影作品中所能够了解到和阐释出的文化价值。本文通过解读影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来分析电影作品文化价值的特殊性,即无主题的电影作品和后现代主义的联系。  关键词:电影作品 后现代 文化观念    如果观众简单从片
[摘要]在《傲慢与偏见》与《简·爱》中,一方面,面对经济上的不自由,大多数英国女性在婚姻面前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有着独立人格的女性主人公伊丽莎白与简·爱却凭借自己的独特个性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收获建立在男女平等基础上的美满婚姻。她们对当代婚姻观以及女性价值观的树立有重要影响。《简·爱》在强调女性自强独立方面比《傲慢与偏见》更胜一筹。至此,女人步入社会,接触社会,预示着女性解放之路的进一步延展。 
[摘要]校园Dv反映了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自我认知。本文通过分析校园Dv发展趋势创作动机由自发转向自觉;题材选择由校内转向校外;表现手法由粗糙转向精致,展开对外因社会环境和内因思想状况的分析,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一个中心”——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着力“两个引导”——引导大学生和谐成长、引导校固文化氛围,落实中央16号文“四项教育”。  [关键词]校园DV 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合拍片《面纱》揭开爱情这层纱,表现的是中西方文化由于差异而产生的摩擦和冲突,而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最终将归于文化的融合。  [关键词] 文化差异 文化冲突 文化融合    一、电影《面纱》中的文化冲突    中美合拍的好莱坞电影《面纱》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爱情救赎的故事,红杏出墙的妻子吉蒂在丈夫费恩的胁迫下远赴霍乱疫区,在两个人的冷战中,吉蒂逐渐被费恩的崇高品德所感染,真正爱上了他,但此时,
努力去干    好的开始就是少说废话,切实开始去干。  ——沃尔特迪斯尼  一旦你有一个好想法,一种可以让你与全世界去分享的迫不及待的表达出来的想法,其他的所有都应该物归原处,对不对?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并不是所有的都在魔幻王国里面。一个好的想法以及一个好的剧本——或者说事实上的任何的剧本——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相比来说,一种要比另一种容易完成。你可以拿起今天的材料,然后找到许多的可以拍成好的电
[摘要]随着多媒体设备在大学课堂中的使用,在文学课程辅助教学中采用电影教学已成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在授课过程中将红色经典作品的讲授与电影放映结合起来,经实践证明,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红色经典电影 大学课堂 《青春之歌》 教学意义    在大学文学类课程教学中,由于多媒体设备被大量采用,所以在学生的辅助教学中播放各类影片就成为不少教师首选的教学形式。这与当代大学生的特殊成长经历
智能手机经过近几年充足的发展与竞争,国产乃至国际手机品牌的手机使用性能大幅提升,硬件配置越来越高,也出现了同质化现象。与其他厂商相比,努比亚寻求在视觉浏览体验上的创新,开发出全球首款无边框手机,视觉效果非常出色,FiT边缘触控技术也颇具新意。加上一直比较擅长的配备1600万像素摄像头的多种照相功能,使nubia Z9成为一款旗舰级别的高性能手机。  努比亚(nubia)是国产手机里比较高端的品牌,
[摘要]本文以影片《通天塔》为例,读解影片所反映的主题,即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冲突与隔膜。该片以全球化的视野和老到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人与人问之关联的脆弱性,展示了种族和文化间的隔膜和不信任,直击人性中的无知、冷漠和自以为是。文章认为,文化的固执与偏见,以及人们内心的歧视和隔膜才真正是人类孤独无助之源。影片直指人类生存的现状,关注人类对沟通的渴望,呼吁文化与个体之间的理解与宽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具有全
摘要 冯小刚导演的贺岁力作《集结号》一反传统国产战争片的程式化模式,更多地关注生命的价值,以人为本,因而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赢。解构主义是法国思想家德里达的代表性理论,从这一角度审视这部作品可以挖掘其许多成功之处。  关键词 《集结号》 生命价值 解构主义    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  ——《集结号》    一、引言    2007年1 2月,由冯小刚导演的贺岁力作《集结号》自上映以来,实
制作后效果“调整画笔”面板控件功能介绍与设置  從工具栏中选择“调整画笔”工具。图像调整选项栏自动切换成“调整画笔”面板选项。  单击所有控件滑块的加号“ ”或减号“-”图标可增加或减少效果的预设量,并将其他控件滑块重置为零;单击多次可选择更强的调整,在加号“ ”或减号“-”图标上单击或双击即为“新建”调整预设。“调整画笔”应用人像局部精细调整高级使用技法  “调整画笔”应用人像局部精细调整,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