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多媒体设备在大学课堂中的使用,在文学课程辅助教学中采用电影教学已成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在授课过程中将红色经典作品的讲授与电影放映结合起来,经实践证明,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红色经典电影 大学课堂 《青春之歌》 教学意义
在大学文学类课程教学中,由于多媒体设备被大量采用,所以在学生的辅助教学中播放各类影片就成为不少教师首选的教学形式。这与当代大学生的特殊成长经历有关,他们中的许多人自小就能够接触到电视、电影这些媒介形式,也习惯了通过观看的方式来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及作品意义等。针对他们的这种特性。教师也要相应地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想从红色经典影片电影教学的方法人手,探讨其在大学课堂中的教学意义。
一、红色经典作品传统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红色经典作品大多反映我党我军在革命历史进程中历经挫折和苦难,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政权的故事,由于大多数作品以小说的形式出现,因此又被称为“革命历史小说”,其中优秀的代表作有《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这些小说曾经在20世纪50、60年代掀起了写作与阅读的高潮,因而也成为当代文学历史上特殊的文学类型。黄子平曾经对这类作品的特征有准确的描述:“他们承担了将刚刚过去的‘革命历史’经典化的功能,讲述革命的起源神话,英雄传奇和终极承诺,以此维系当代国人的大希望与大恐惧,证明当代现实的合理性,通过全国范围内的讲述与阅读实践建构国人在这革命所建立的新秩序中的主体意识。”由于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使红色经典小说在现实中面临年轻一代有接受隔阂、无法理解作品的创作意义,所以不愿自觉阅读的情况。尤其在高校文学课教学中,这样的境况更是日趋严重。如何讲好这些作品,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这些作品的时代魅力,并进而在当今时代中挖掘其进步意义,是教学当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如何利用各类教学手法讲授红色经典作品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学习触发点,在辅助教学中放映由文本改编的电影,使学生在声、影的感官体会中接受作品,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改变目前的教学困境,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
不过,电影放映不能变成教学的主要手段,也不能简单地只是让学生观看电影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因为对于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进行一部作品或一类作品的学习必须要深入到作品本身,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创作意义。因此,笔者认为,采用以下方式教学,并加入电影放映,教学效果会更好:
首先,在进行红色经典作品的讲述时。必须让学生综合了解,明确红色经典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写作形态、代表作品等,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并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这样才能完成文学史课程在知识点传授上的任务。
其次,在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作中挑选一些较有特色的作品着力介绍,因为红色经典作品数量较多,想要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必须进行精挑细讲,使学生了解同一类作品的多样化面貌。如《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作品主要以“传奇性”为主,有许多民间传说的成分,介绍时则主要从人物传奇的方面进行讲述。同时,《林海雪原》中杨子荣智取威虎山,舌战小炉匠等场景都是相当有趣味性的,能够让学生产生阅读和学习的热情;而《保卫延安》、《红日》等作品则偏重历史性,在宏大的战争场面中着力塑造英雄人物,因此对学生进行讲述时必须要加入革命历史的知识。让他们了解战役发生的原因、过程及结果,并让他们熟悉我党我军的优秀指挥官及领导人的卓越战争才能《青春之歌》的创作与前两类作品稍有差别,作品更多关注个人在时代感召下的成长经历,因为作品以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为全篇的线索,讲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历程,对于现在的学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在选讲时作为重点篇目。同时进行电影的辅助教学。事实证明,运用了不同的讲授方式后,学生不再感觉这类作品有时代隔阂,甚至产生了深入阅读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辅助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电影放映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使学生看到一些图片,但还是无法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另外,由于这一时期的红色经典作品大都是长篇小说,即使给学生布置了阅读任务,大部分的同学还是不会自觉地进行阅读,因此,电影放映的辅助教学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这里以《青春之歌》的电影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巧妙利用这一教学手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一个时代的经典都是那个时代的精神的流露,带着特定的时代烙印的《青春之歌》,它本身就有着丰富的精神底蕴,因而在进行放映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及理解这种精神内涵。笔者在挑选电影版本时,选择了由小说作者杨沫自己任编剧进行拍摄的电影,而谢芳扮演的林道静、秦怡扮演的林红、于是之扮演的余永泽等角色都能代表那一时期较强的演员阵容,学生在观看时也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流行时尚”。
电影《青春之歌》从林道静海边自杀、余永泽尾随相救的场景开始,首先描绘了林道静为了躲避家庭包办婚姻的罪恶,独自寻求理想生活之路,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到处碰壁,以致产生轻生的念头。观看至此,笔者要求学生思考当时的社会环境带给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压力的原因,进而理解作品描写的社会背景,并引导学生猜测林道静未来的命运。接下来,林道静因为在课堂上传播爱国主义思想被开除,到北平希望靠自己的能力活下去却始终找不到工作,余永泽感情的表白适时而来,于是两人结合,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生活。然而,余永泽老家佃户在除夕风雪之夜上门寻求帮助,余永泽冷语相待,林道静慷慨相助,两人在思想上的冲突初露端倪。其后,卢嘉川的出现,带来林道静对目前生活状态的思考,大量书籍的阅读使林道静渴望加入先进组织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林、余两人最终因为对生活的目标追寻不同而分道扬镳。此后,卢嘉川被捕入狱英勇就义,林道静为躲避国民党追捕到乡下教书,而这一经历使她贴近了农民生活,在日记中由衷地感慨:“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在未观看影片之前,同学们只是抽象地理解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发动农民才能胜利。在电影放映中,他们真实地看到了农民的贫苦生活和地主的残酷欺压。应该说,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人都很难体会过去时代的贫苦生活,因此也无法从本质上理解中国革命的必要性,通过在影片观看过程中的适当引导,同学们都有一些感触,这对于他们理解现实生活意义,努力学习,以便将来投身国家建设都有一定的作用。
影片的高潮部分是林道静回到北平,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得到共产党员林红的帮助,真正从思想上净化了自己。出狱后,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当中,影片也在林道静组织学生游行示威的场景中结束。
放映结束后,笔者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让同学们进一步反思林道静的成长经历是否具有现实意义,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反思自我的信仰问题。而革命历史小说的特殊表现形式也随着电影的放映,使同学们印象深刻,同时乐于接受。
除了在思想、艺术特色上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外,笔者发现,引导同学们关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也是放映《青春之歌》的意外收获。例如,在影片中,对于正面形象的人物多次给予正面镜头并且着力美化,而对于反面人物则刻意丑化在演员的扮相上也有很大的差别。这一方面使同学们深刻理解了革命历史作品中“我军、敌军对阵”的特点,也使同学们认识到当今电影已经基本摆脱这种模式,更多以情节动人,也不再刻意区分敌我。
四、教学意义
应该说,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目前教育改革的趋势,教师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这一高科技的手段,将使学生更加专心于课堂教学过程。另外,在文学类课程教学中结合电影教学,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在讲授“红色经典”作品的过程中,选取电影《青春之歌》,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革命年代的复杂性,也能够让同学们在今天这个时代激发起爱国热情,思考自己的人生与信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这一次教学实践的成功也让笔者在教育探索的路上更增信心。
[关键词]红色经典电影 大学课堂 《青春之歌》 教学意义
在大学文学类课程教学中,由于多媒体设备被大量采用,所以在学生的辅助教学中播放各类影片就成为不少教师首选的教学形式。这与当代大学生的特殊成长经历有关,他们中的许多人自小就能够接触到电视、电影这些媒介形式,也习惯了通过观看的方式来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及作品意义等。针对他们的这种特性。教师也要相应地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想从红色经典影片电影教学的方法人手,探讨其在大学课堂中的教学意义。
一、红色经典作品传统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红色经典作品大多反映我党我军在革命历史进程中历经挫折和苦难,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政权的故事,由于大多数作品以小说的形式出现,因此又被称为“革命历史小说”,其中优秀的代表作有《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这些小说曾经在20世纪50、60年代掀起了写作与阅读的高潮,因而也成为当代文学历史上特殊的文学类型。黄子平曾经对这类作品的特征有准确的描述:“他们承担了将刚刚过去的‘革命历史’经典化的功能,讲述革命的起源神话,英雄传奇和终极承诺,以此维系当代国人的大希望与大恐惧,证明当代现实的合理性,通过全国范围内的讲述与阅读实践建构国人在这革命所建立的新秩序中的主体意识。”由于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使红色经典小说在现实中面临年轻一代有接受隔阂、无法理解作品的创作意义,所以不愿自觉阅读的情况。尤其在高校文学课教学中,这样的境况更是日趋严重。如何讲好这些作品,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这些作品的时代魅力,并进而在当今时代中挖掘其进步意义,是教学当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如何利用各类教学手法讲授红色经典作品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学习触发点,在辅助教学中放映由文本改编的电影,使学生在声、影的感官体会中接受作品,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改变目前的教学困境,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
不过,电影放映不能变成教学的主要手段,也不能简单地只是让学生观看电影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因为对于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进行一部作品或一类作品的学习必须要深入到作品本身,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创作意义。因此,笔者认为,采用以下方式教学,并加入电影放映,教学效果会更好:
首先,在进行红色经典作品的讲述时。必须让学生综合了解,明确红色经典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写作形态、代表作品等,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并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这样才能完成文学史课程在知识点传授上的任务。
其次,在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作中挑选一些较有特色的作品着力介绍,因为红色经典作品数量较多,想要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必须进行精挑细讲,使学生了解同一类作品的多样化面貌。如《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作品主要以“传奇性”为主,有许多民间传说的成分,介绍时则主要从人物传奇的方面进行讲述。同时,《林海雪原》中杨子荣智取威虎山,舌战小炉匠等场景都是相当有趣味性的,能够让学生产生阅读和学习的热情;而《保卫延安》、《红日》等作品则偏重历史性,在宏大的战争场面中着力塑造英雄人物,因此对学生进行讲述时必须要加入革命历史的知识。让他们了解战役发生的原因、过程及结果,并让他们熟悉我党我军的优秀指挥官及领导人的卓越战争才能《青春之歌》的创作与前两类作品稍有差别,作品更多关注个人在时代感召下的成长经历,因为作品以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为全篇的线索,讲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历程,对于现在的学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在选讲时作为重点篇目。同时进行电影的辅助教学。事实证明,运用了不同的讲授方式后,学生不再感觉这类作品有时代隔阂,甚至产生了深入阅读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辅助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电影放映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使学生看到一些图片,但还是无法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另外,由于这一时期的红色经典作品大都是长篇小说,即使给学生布置了阅读任务,大部分的同学还是不会自觉地进行阅读,因此,电影放映的辅助教学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这里以《青春之歌》的电影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巧妙利用这一教学手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一个时代的经典都是那个时代的精神的流露,带着特定的时代烙印的《青春之歌》,它本身就有着丰富的精神底蕴,因而在进行放映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及理解这种精神内涵。笔者在挑选电影版本时,选择了由小说作者杨沫自己任编剧进行拍摄的电影,而谢芳扮演的林道静、秦怡扮演的林红、于是之扮演的余永泽等角色都能代表那一时期较强的演员阵容,学生在观看时也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流行时尚”。
电影《青春之歌》从林道静海边自杀、余永泽尾随相救的场景开始,首先描绘了林道静为了躲避家庭包办婚姻的罪恶,独自寻求理想生活之路,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到处碰壁,以致产生轻生的念头。观看至此,笔者要求学生思考当时的社会环境带给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压力的原因,进而理解作品描写的社会背景,并引导学生猜测林道静未来的命运。接下来,林道静因为在课堂上传播爱国主义思想被开除,到北平希望靠自己的能力活下去却始终找不到工作,余永泽感情的表白适时而来,于是两人结合,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生活。然而,余永泽老家佃户在除夕风雪之夜上门寻求帮助,余永泽冷语相待,林道静慷慨相助,两人在思想上的冲突初露端倪。其后,卢嘉川的出现,带来林道静对目前生活状态的思考,大量书籍的阅读使林道静渴望加入先进组织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林、余两人最终因为对生活的目标追寻不同而分道扬镳。此后,卢嘉川被捕入狱英勇就义,林道静为躲避国民党追捕到乡下教书,而这一经历使她贴近了农民生活,在日记中由衷地感慨:“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在未观看影片之前,同学们只是抽象地理解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发动农民才能胜利。在电影放映中,他们真实地看到了农民的贫苦生活和地主的残酷欺压。应该说,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人都很难体会过去时代的贫苦生活,因此也无法从本质上理解中国革命的必要性,通过在影片观看过程中的适当引导,同学们都有一些感触,这对于他们理解现实生活意义,努力学习,以便将来投身国家建设都有一定的作用。
影片的高潮部分是林道静回到北平,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得到共产党员林红的帮助,真正从思想上净化了自己。出狱后,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当中,影片也在林道静组织学生游行示威的场景中结束。
放映结束后,笔者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让同学们进一步反思林道静的成长经历是否具有现实意义,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反思自我的信仰问题。而革命历史小说的特殊表现形式也随着电影的放映,使同学们印象深刻,同时乐于接受。
除了在思想、艺术特色上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外,笔者发现,引导同学们关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也是放映《青春之歌》的意外收获。例如,在影片中,对于正面形象的人物多次给予正面镜头并且着力美化,而对于反面人物则刻意丑化在演员的扮相上也有很大的差别。这一方面使同学们深刻理解了革命历史作品中“我军、敌军对阵”的特点,也使同学们认识到当今电影已经基本摆脱这种模式,更多以情节动人,也不再刻意区分敌我。
四、教学意义
应该说,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目前教育改革的趋势,教师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这一高科技的手段,将使学生更加专心于课堂教学过程。另外,在文学类课程教学中结合电影教学,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在讲授“红色经典”作品的过程中,选取电影《青春之歌》,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革命年代的复杂性,也能够让同学们在今天这个时代激发起爱国热情,思考自己的人生与信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这一次教学实践的成功也让笔者在教育探索的路上更增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