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的课堂观察活动多元分析与改进研究

来源 :中国电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__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堂观察活动具有跨越时空、支持大规模协同等优势,已成为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活动.但是,其在应用中存在突出问题,如难以从大量非结构化的多源反馈数据中及时发现教师集体共识信息,难以精确诊断与改进教学问题,难以实现教师同伴之间互助学习.为解决上述问题,该研究依据观察学习理论与学习分析技术,构建了包含课堂观察活动全过程数据采集、多元分析、可视化反馈报告、社会知识网络自动推荐、精准改进等要素的课堂观察多元分析与改进模型,并开发了支撑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实现了对教师教学知识技能、观察参与行为与情感状态的及时诊断,能够推动课堂观察向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与精准改进转变,实现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协同发展.
其他文献
10月26日,“新时代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成协)会长高文兵,部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成人教育学会(协会)代表,中国成协副会长、监事、常务理事、理事出席会议.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本次会议采取现场会议、网络直播与网络通讯会议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
期刊
教育信息化治理是信息技术系统与教育治理系统实现融合后的系统形态,其实践过程是教育治理信息化.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教育治理系统与信息化系统逐步融合,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教育信息化治理体系,正朝着多元化、统合化、人本化方向发展,对治理体系研究提出新要求.同时,教育信息化治理特别是县域教育信息化治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统筹不足、效能不够等问题,也迫切要求着我们加强治理体系研究.为此,该文运用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视角对县域教育信息化治理体系进行了理论建构,通过分析和总结县域教育信息化治理的“五主体”、教育治理过程的“四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应用型高等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也使得部分应用型院校逐渐陷入办学困境.目前,我国应用型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政府、社会、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层面.为充分发挥政府、社会、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主体在应用型院校办学中的作用,协助应用型院校突破办学困境,还需给予应用型院校更多的自主办学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人才培养的调节、引导作用;深入研究社会优质资源参与应用型院校办学的途径与现状,为社会资源参与应用型院校办学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健全应用型
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以扎根中国本土的“三个课堂”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应用,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经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将微观与宏观二者结合,基于地域实际和个案分析,探索整体推进“三个课堂”应用的必备条件和运行机制,促进偏远地区发展公平优质教育的研究并不多见.该文着眼“三个课堂”应用全过程,聚焦重点环节和实施细节,总结开展“三个课堂”实践的共性问题并进行归因,探究“三个课堂”助力甘肃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深入分析天祝藏族自治县“三个课堂”应用实践典型案例,证明在贫
信息技术在给教学带来转型希望的同时,却常常使人忽视其潜藏的隐患.夸大的应用功能、单一的应用方式、智能接替教学活动和量化垄断教学评估,均反映出信息技术对知识教学的僭越,继而导致知识被技术异化、学生被技术拉偏、教师被技术取代的可能风险.知识的类型限度、信息技术的功能限度、师生的能力限度为信息化教学厘定适用范围.为防止知识教学被技术僭越,教育者应回归育人原点,重塑知识教学的“精神品格”;拓展应用方式,促进人技协同下的“和合共生”;匡正应用观念,寻求情境选择下的“技术具身”;锤炼应用能力,培育充满生命质感的“教学
实践共同体作为一种与正式的行政管理组织机制截然不同的非正式、开放性组织形态,在推动新时期区域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首先梳理了实践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及教师共同体的概念,以教育部2018和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为例,研究和总结了实践共同体本土实施在“问题导向-机制创新-模式探索-资源建设-教师成长-均衡发展”六个方面取得的系统成效;深入分析了实践共同体项目在“工作机制、运行机制、协同机制和参与机制”四个方面的机制创新;提出了实践共同体项目深入发展需要
碎片化时代不断发展的认知盈余给专业领域的知识学习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教师学习同样面临基于认知盈余的变革.认知盈余的发展对教师学习产生了巨大影响,如更新教师学习的知识基础,不断增强教师学习的自主性等.要实现认知盈余促进教师学习在数字时代的变革,需要促进教师认知盈余形成共享和分享,改进基于认知盈余的教师学习方法,同时要注重优化技术平台提升教师的学习体验.
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高阶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项目式学习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高阶能力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深受基础教育者的青睐.然而,项目式学习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项目设计形式单一、过程性数据的收集与评价时间成本高且滞后、缺乏有效评价等诸多问题.基于证据的教与学强调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要遵循已被证实的研究规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学习证据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建立联系;培养学生基于证据推理的能力,为解决当前项目式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同时,证据中心的设计理论是指导众多高阶能力测评设计的理论基
访谈者:Kelchtermans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您对个人解释框架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其中包括专业自我理解和主观教育理论.您能解释一下这个概念及其含义吗?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总体上对落实立德树人具有决定作用.聚焦到基础教育领域,在“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下,需要将立德树人的工作融入区域推进教育治理体系改革发展的进程,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制度体系建设作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工作主线,把握多元治理格局、弹性法治思维、行政行为转变三大行动逻辑,建立教育治理体系中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环节、治理结果四大要素的运作机制,推动教育治理方式的变革以及高质量育人成果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