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管理要讲求艺术,包括用好班子,赢得人心,培养校风,做强主业;管理者要提高素养,包括理论素养,政治素养,责任感。
关键词:学校管理;讲求艺术;提高素养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9-0016-02
学校是个教书育人的地方,管理的中心议题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温家宝同志曾经说过:“要提倡教育家办学,即让懂教育、爱教育,掌握教育规律的人管理学校。”这就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管理者要懂政策,讲艺术,有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上水平,管理上档次,学校上台阶。
一、学校管理要讲求艺术
1.用好班子,是学校管理的组织保证。
为政之道,首在用人。所以选好人,用对人,关系着一个单位的盛衰荣辱。一部《三国》,就是一部人才战略学。曹操“惟才是举”,才能形成帐下谋士如云,战将千员的局面;刘备“求贤若渴”,才有“三顾茅庐”之千古美谈;孙权“得人者昌”,才有周郎“火烧赤壁”之不世奇功;唐太宗对魏征讲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在选人用人上,考验一把手的才智和胸怀,用对一个人,影响一大片;用错一个人,打击一大片。对那些政治坚定,清正廉洁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干部要格外留心;对那些不图虚名,不事张扬的干部格外留意。切实给想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激励。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其作用之重要不言而喻,要当好“班长”,不能搞家长制,不能自以为是,更不能自以为大,要做到“总揽不包揽,果断不武断,用人不疑人,放手不撒手,”从而使整个班子合心、合拍,合力。
2.赢得人心,是学校管理的思想基础。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这是文天祥《正气歌》的开篇语。一个干部,有正气才能走正道,走正道才是走大道,身正行端,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对群众要少一点霸气,多一点和气,更要注重关爱、尊重、欣赏和激励。鲁肃在劝导周瑜时有过一段著名的论述:“终极的霸术是仁术,自古仁术胜过霸术。仁者无敌,收拾人心要紧”。他这里强调的是“仁”,当然“信”也很重要,古代商鞅“徙木立信”成为取信经典,诚信是做人之本,信任是无价之宝。一个领导,只有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治校理政,要以人为本,教师为先,管校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清朝郑板桥有一首诗写得好:“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个封建士大夫尚能有此悯人心怀,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胡锦涛同志曾经说过,“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的分量,我们就在群众心中有多重的分量”。所以,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把教师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维护教师的利益高于一切,关心教师的疾苦重于一切,解决教师的困难先于一切。只有这样,教职员工才能干的顺心,舒心,有信心。
3.风清气正的校风,为学校管理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人们常把管理分为三个层次,一依靠人管人,即人治。二靠制度管人,即法制,但任何制度的执行效果都会打折扣,正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则无所得矣。”三靠文化管人。文化不是指教师文化层次的高低,它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一种力量,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一所学校要努力形成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良好校风,和“团结拼搏,争创一流”,“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比工作、比干劲、比奉献蔚然成风,“以人品立身,靠成绩说话”成为教职员工的工作准则和共同的价值取向,上下一条心,干群一股劲,在竞赛中前进,在竞争中成长。形成了先进者抢立潮头,居中者力争上游,落后者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这几年,我最看重的不是学校成绩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全体教职员工精神面貌发生的可喜变化,它必将成为学校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源泉。
4.做强主业,是学校管理的目标要求。
孩子是家庭最宝贵的财富,寄托着多少亲人的期盼和憧憬。“少年强则国家强,孩子行则家庭兴”。学生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要之举在于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现在“有学上”已基本解决,“上好学”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可以说,“抓质量就是抓人心。”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所以我们要聚精会神抓管理,一心一意谋发展,紧紧抓住教学管理这个中心环节不放。要老老实实做好主业,不要“东张西望”,更不要“左顾右盼”,抓住了教学成绩,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成绩是硬指标,来不得半点虚假,容不得半点浮夸,所以,我们要众志成城,激励发展意志,凝聚发展信心,用心、用脑、用力工作,干在每一天,干好每件事,努力创造无愧于盐山这块热土的一流业绩。
二、学校管理者要提高素养
1.勤学好思,增长本领是学校管理的理论保证。
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是孙权劝诫吕蒙读书时引用的一段话。吕蒙,东吴名将,出身寒微,学识浅薄,被讥为“吴下阿蒙”,后发愤苦读,遂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传世名典。毛主席在延安干部大会上也讲过:“在我们的队伍中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解决的根本途径就是学习”,从认识论上来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个干部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而理论上的清醒,来自于读书和学习,岂不闻思想的贫穷是最大的贫穷,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只有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才能思维活跃,思路清晰,思想深刻。
2.克勤克俭,克己奉公,是学校管理的政治保证。
勤政廉洁,干事干净,是治校理政的首要之道。马克思说过:“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邓小平同志也讲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组织上给我们提供了一方干事创业的平台,小舞台要有大作为,作为一个校长,要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一个干部,做人要有准则,做事要有原则,要信念不动摇,道德不滑坡,经常自我检查,自我纠偏,自我净化,要不断清扫思想上的灰尘,冲洗心灵上的污垢,发展是第一要务,廉政是第一保障,在廉政问题上,要少一点“亡羊补牢”,多一点“防患未然”。司马懿在听说诸葛亮睡眠欠佳时,让使者捎话“只有清心寡欲,才能高枕无忧”。这句话引申到我们为政为官上何尝不是如此,如果一个人想法过多,必为名缰利索所缚,心灵难得安宁。杜牧在《阿房宫赋》结尾处有几句警世之言:“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也就是说,我们往往是被自己打倒的。“是生存,还是毁灭,亦在一念之间”。作为一个干部,要常念组织重托,亲人嘱咐,常思成长历程,倍加珍惜来自不易的奋斗成果。只有敬畏历史,敬畏法律,敬畏群众,才能站得稳,行得远,从而做到安全从政,健康成长。
3.立足长远,善始善终,是学校管理的责任要求。
教育是一个漫长而优雅的过程,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要多做打基础,谋长远的事情,古人云:“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能目光短浅,搞短期行为,更不能“各领风骚三五年,哪管身后浪滔天”。
不论干什么事情,都要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毛主席在读明史《嘉靖传》时,对明世宗的评价旁批了四个大字“靡不有初”,这句话的原文来自《诗经》,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人们大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黄炎培先生在论述“周期率”时也讲过类似的话:“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或许那时艰难困苦,只能在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精神也渐渐放下。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惰性发作,有少数演变为多数,致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所以,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一以贯之,抓住新机遇,实现新发展。
让学生成人成才,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潜心研究教育规律,掌握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抓住教育管理的本质和关键,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教育人的积极性,追求卓越,让优秀成为习惯,创名校,育英才。
关键词:学校管理;讲求艺术;提高素养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9-0016-02
学校是个教书育人的地方,管理的中心议题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温家宝同志曾经说过:“要提倡教育家办学,即让懂教育、爱教育,掌握教育规律的人管理学校。”这就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管理者要懂政策,讲艺术,有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上水平,管理上档次,学校上台阶。
一、学校管理要讲求艺术
1.用好班子,是学校管理的组织保证。
为政之道,首在用人。所以选好人,用对人,关系着一个单位的盛衰荣辱。一部《三国》,就是一部人才战略学。曹操“惟才是举”,才能形成帐下谋士如云,战将千员的局面;刘备“求贤若渴”,才有“三顾茅庐”之千古美谈;孙权“得人者昌”,才有周郎“火烧赤壁”之不世奇功;唐太宗对魏征讲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在选人用人上,考验一把手的才智和胸怀,用对一个人,影响一大片;用错一个人,打击一大片。对那些政治坚定,清正廉洁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干部要格外留心;对那些不图虚名,不事张扬的干部格外留意。切实给想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激励。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其作用之重要不言而喻,要当好“班长”,不能搞家长制,不能自以为是,更不能自以为大,要做到“总揽不包揽,果断不武断,用人不疑人,放手不撒手,”从而使整个班子合心、合拍,合力。
2.赢得人心,是学校管理的思想基础。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这是文天祥《正气歌》的开篇语。一个干部,有正气才能走正道,走正道才是走大道,身正行端,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对群众要少一点霸气,多一点和气,更要注重关爱、尊重、欣赏和激励。鲁肃在劝导周瑜时有过一段著名的论述:“终极的霸术是仁术,自古仁术胜过霸术。仁者无敌,收拾人心要紧”。他这里强调的是“仁”,当然“信”也很重要,古代商鞅“徙木立信”成为取信经典,诚信是做人之本,信任是无价之宝。一个领导,只有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治校理政,要以人为本,教师为先,管校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清朝郑板桥有一首诗写得好:“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个封建士大夫尚能有此悯人心怀,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胡锦涛同志曾经说过,“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的分量,我们就在群众心中有多重的分量”。所以,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把教师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维护教师的利益高于一切,关心教师的疾苦重于一切,解决教师的困难先于一切。只有这样,教职员工才能干的顺心,舒心,有信心。
3.风清气正的校风,为学校管理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人们常把管理分为三个层次,一依靠人管人,即人治。二靠制度管人,即法制,但任何制度的执行效果都会打折扣,正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则无所得矣。”三靠文化管人。文化不是指教师文化层次的高低,它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一种力量,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一所学校要努力形成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良好校风,和“团结拼搏,争创一流”,“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比工作、比干劲、比奉献蔚然成风,“以人品立身,靠成绩说话”成为教职员工的工作准则和共同的价值取向,上下一条心,干群一股劲,在竞赛中前进,在竞争中成长。形成了先进者抢立潮头,居中者力争上游,落后者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这几年,我最看重的不是学校成绩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全体教职员工精神面貌发生的可喜变化,它必将成为学校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源泉。
4.做强主业,是学校管理的目标要求。
孩子是家庭最宝贵的财富,寄托着多少亲人的期盼和憧憬。“少年强则国家强,孩子行则家庭兴”。学生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要之举在于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现在“有学上”已基本解决,“上好学”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可以说,“抓质量就是抓人心。”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所以我们要聚精会神抓管理,一心一意谋发展,紧紧抓住教学管理这个中心环节不放。要老老实实做好主业,不要“东张西望”,更不要“左顾右盼”,抓住了教学成绩,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成绩是硬指标,来不得半点虚假,容不得半点浮夸,所以,我们要众志成城,激励发展意志,凝聚发展信心,用心、用脑、用力工作,干在每一天,干好每件事,努力创造无愧于盐山这块热土的一流业绩。
二、学校管理者要提高素养
1.勤学好思,增长本领是学校管理的理论保证。
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是孙权劝诫吕蒙读书时引用的一段话。吕蒙,东吴名将,出身寒微,学识浅薄,被讥为“吴下阿蒙”,后发愤苦读,遂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传世名典。毛主席在延安干部大会上也讲过:“在我们的队伍中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解决的根本途径就是学习”,从认识论上来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个干部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而理论上的清醒,来自于读书和学习,岂不闻思想的贫穷是最大的贫穷,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只有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才能思维活跃,思路清晰,思想深刻。
2.克勤克俭,克己奉公,是学校管理的政治保证。
勤政廉洁,干事干净,是治校理政的首要之道。马克思说过:“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邓小平同志也讲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组织上给我们提供了一方干事创业的平台,小舞台要有大作为,作为一个校长,要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一个干部,做人要有准则,做事要有原则,要信念不动摇,道德不滑坡,经常自我检查,自我纠偏,自我净化,要不断清扫思想上的灰尘,冲洗心灵上的污垢,发展是第一要务,廉政是第一保障,在廉政问题上,要少一点“亡羊补牢”,多一点“防患未然”。司马懿在听说诸葛亮睡眠欠佳时,让使者捎话“只有清心寡欲,才能高枕无忧”。这句话引申到我们为政为官上何尝不是如此,如果一个人想法过多,必为名缰利索所缚,心灵难得安宁。杜牧在《阿房宫赋》结尾处有几句警世之言:“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也就是说,我们往往是被自己打倒的。“是生存,还是毁灭,亦在一念之间”。作为一个干部,要常念组织重托,亲人嘱咐,常思成长历程,倍加珍惜来自不易的奋斗成果。只有敬畏历史,敬畏法律,敬畏群众,才能站得稳,行得远,从而做到安全从政,健康成长。
3.立足长远,善始善终,是学校管理的责任要求。
教育是一个漫长而优雅的过程,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要多做打基础,谋长远的事情,古人云:“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能目光短浅,搞短期行为,更不能“各领风骚三五年,哪管身后浪滔天”。
不论干什么事情,都要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毛主席在读明史《嘉靖传》时,对明世宗的评价旁批了四个大字“靡不有初”,这句话的原文来自《诗经》,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人们大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黄炎培先生在论述“周期率”时也讲过类似的话:“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或许那时艰难困苦,只能在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精神也渐渐放下。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惰性发作,有少数演变为多数,致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所以,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一以贯之,抓住新机遇,实现新发展。
让学生成人成才,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潜心研究教育规律,掌握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抓住教育管理的本质和关键,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教育人的积极性,追求卓越,让优秀成为习惯,创名校,育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