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自主权应该把握在谁手中?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2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在大班向家长开放了绘本阅读活动《1只小猪和100只狼》,故事讲述了1只小猪被100狼追捕、围困,当100只狼开始发威要吃掉小猪时,小猪出乎意料地应对,化险为夷。精湛的画面表现技巧,急剧转折的情节设置,富于童趣,而个性化的语言,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我将活动分成三大环节进行:第一环节:边声情并茂讲述故事边翻阅大书,并随机提问情节的发展;第二环节:以“猜一猜狼为什么把小猪放了”为话题进行讨论,让幼儿对故事情节展开大胆的猜想,提高其解读画面的能力;第三环节:创编故事“1只小猪战胜100只狼”。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纷纷涌向我展示的绘本,争着去看去翻,我随意问那些孩子:你们想自己看,还是想听老师讲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想要自己看!虽然这是部分幼儿的回答,但这个回答值得深思—— 既然孩子愿意自己看,为何活动中又听得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呢?
  我想原因很简单,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有故事听总比没有故事听强,何况我的讲述确实生动。但如果有选择,孩子还是愿意自己看。绘本图文并茂,充满情趣,加上此时上课的大班幼儿不仅对画面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文字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力所而能及,所以他们愿意自己看。教师的讲解让孩子们已经没有了阅读的感觉。阅读,不管是文字还是影视,自己的感觉、领悟才是最重要的。
  教师作为成人,和孩子看同一本绘本,思考角度肯定不会完全相同,理解肯定有深浅之别。有人看完绘本《1只小猪和100只狼》后写道:“作家完完全全展示出一种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原生态的生存智慧来。除了感受作者所传达的生存智慧外,也要仔细观察图画里的玄机,其中一页真的画了100只狼,每只狼的形象各有特点,跑起来的样子都不一样。作者在画风方面则沿袭了他一贯的富有力度、夸张、变形的画法,巧妙地运用黄绿、棕、白三种简单的色彩,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不是吗……”这是成人的视角,而孩子在意什么呢?和孩子们聊天我才发现,他们在意为什么100只狼都那么笨?为什么会上当?狼会追到小猪家来吗?……
  很长时间以来,阅读活动停留于单纯的知识讲解:教师或以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幼儿;或用教参的答案固定了活动的方向,限制了幼儿的自由;或过分强调阅读技法,而忽视个体的情感体验;或以作者的感受来人为提升幼儿的觉悟,使得阅读这一本来丰富多彩的活动,由于不从接受者的角度引导幼儿阅读而造成了活动中的主体错位,使幼儿认为阅读似乎是应付教师的提问、琢磨作品的答案。教师喜欢自己讲,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能够真正理解与把握阅读的主体。我们应该相信幼儿,即使幼儿的理解不能达到我们所谓的深度,但是只要幼儿能够主动将自己投身于阅读之中,并能借助思维的努力得出属于自己的理解,我认为这也切近了阅读的本义。我们应该铭记美国著名女作家苏珊·桑塔格在著名论著《反对阐释》中的论述:“传统风格的阐释是固执而充满敬意的,它在字面意义之上建立起了另外一层意义。现代风格的阐释却是在挖掘,而一旦挖掘,就是在破坏。它在文本后面挖掘,以发现作为真实文本的潜文本。”“阐释是对艺术的报复。”“如果读内容过度强调引起了阐释的自大,那么对形式的更广泛、更透彻的描述将消除这种自大。”
  由此看来,阅读的主动权应该在幼儿手中。那么,在幼儿活动中,教师究竟该如何摆正自己的“权位”呢?首先,我们应该努力“理解”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稚嫩。稚嫩的阅读经验是幼儿阅读成长的基石,所以我们要充分理解幼儿已有的阅读经验。其次,我们的理解要主动“让位”给幼儿的理解。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孩子,只会让孩子对绘本产生抵触和厌恶的情绪。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认真聆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想法,孩子的个性阅读才是健康的阅读。
  爱读绘本,是孩子的天性。但如果我们本着深刻理解的目的,打着阅读指导的旗号,强制性侵入幼儿阅读,活活折断孩子自主阅读的嫩芽,那就真的可悲!桑塔格说过,去阐释,就是使世界贫瘠,使世界枯竭。而这个世界已足够贫瘠,足够枯竭了。我们应重在引领,要让孩子们的阅读首先满足孩子们而不是成人的感情需要。我们的任务是削弱内容,从而能够看到作品本身。换言之,应少去阐释,而去命名,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参考文献:
  [1] 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译文随笔)[M].程 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2]徐雪珍,施为萍,马福生.幼儿阅读指导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
  [3]康长运.幼儿图画故事阅读过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幼儿园)
其他文献
2009年9月,笔者受国家汉办委派,赴美担任中文教师,同时任职于波特兰州立大学与一所公立中学,兼任俄勒冈大学中文领航项目的中文沉浸式教学(Chinese Immersion Program,指让母语非汉语的学生完全沉浸在中文环境中,直接运用目标语中文进行教学,而不以其母语作为中介语)工作。同时,因为参加美国第二语言教学研究和本土中文教师培训,有更多机会了解到美国大中小学的一些教学情况。两年的工作,
摘?要: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具有特殊性,如信息闭塞,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水平滞后,等等。对此,笔者由“巧做伯乐,雕琢学生心灵”着手,从“培养兴趣,关注学生心灵;时时留心,妙借生活素材;处处用心,发掘学生潜力;另类巧评,温暖学生心灵”四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
摘要: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的亮点,它的具体实施一直是语文老师们探索的热点。文章以人教版新课标为例,指出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从学生、教师、学科特点、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探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  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的亮点,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途径的多样性、过程的实践性、目标的综合性。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
现在中小学生害怕作文,厌恶作文以至拒绝作文,成了一个普遍的教育问题。美国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我们的学习者比我们的策略更重要,当学习者不想学习时,应该改变和抛弃的是策略,而不是学习者本身。”因此,认真研究中小学生作文的兴趣,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到底怎样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呢?    一、“发表”作文, “导向”激发    作文的导向是什么?根据人性的需要理论来回答,应该
摘要:译林牛津版教材将每个单元分成不同的板块,在教学实践中发现Task板块是教师容易忽视且感到较难把握的一个教学板块。笔者尝试用学习策略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首先通过对理论的解读肯定Task板块在教学中重要性;其次运用笔者对教材的理解分析Task板块的特点;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践提出WHS教学模式并就某一单元的Task为例进行教学展示,作为学习策略理论指导下对Task板块课型的初探。  关键词:Tas
如何对文本进行解读和感悟呢?对文本的解读与感悟从某种意义上就是面对文本时的“入”与“出”过程。“入”就是解读文本,就是走进文本,充分与文本 “对话”;“出”就是感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文本实现真正的参与、真情的体验、真切的感悟,完成对文本阅读的再创造。    一、解读文本,让“入”来得顺其自然  我们经常会听到语文教师这样说:“为什么别的老师能抓住重点,我却不能?我的课堂为什么显得那么零散?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做好学校德育工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当前,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的原因,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对策,是我们有效地开展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位德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现以案例对小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案例:学生心理亚健康表现情况  福建省长汀县城关南区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地处县城中心位置,
摘 要:在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之下,音乐课堂也有了较大改善,新《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关键词:音乐游戏;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游戏其实就是让学生在音乐艺术的氛围里能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音乐、去探索音乐中的奥秘。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游戏,经常性地组织一些音乐游戏,能让学生在接受音乐教
教师的文本解读水平,关乎学生学习的范畴、感悟的外延、收获的效度。如何立足文本、快速解读,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探索出以下几个解读文本的视角,便于一线教师操作。  1.读透教材  看扉页:翻开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教材的扉页,就会看到一句口号:走进《品德与生活》,学习、做事更快乐!品德与生活课程与孩子们“相约,牵着手儿同行在成长的道路上”。教学的最终目标和教师的最根本作用就是指导儿童的生活。这便
一、学校现有场地整体分布情况  300米运动场一片;操场北侧的运动器械区;北侧篮球场两片;前广场排球场两片;前广场一片;升旗广场一片;南楼银杏路;北楼文昌路。    二、学校场地体制资源  1.大课间活动场地区域分布  大课间活动区域分布:一、二年级在升旗广场组织跳绳、踢毽及跑操活动;三、四、五年级在运动场组织跑操及大型团体操活动;六年级在前广场组织空竹技能练习。  2.常规教学课场地区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