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在大班向家长开放了绘本阅读活动《1只小猪和100只狼》,故事讲述了1只小猪被100狼追捕、围困,当100只狼开始发威要吃掉小猪时,小猪出乎意料地应对,化险为夷。精湛的画面表现技巧,急剧转折的情节设置,富于童趣,而个性化的语言,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我将活动分成三大环节进行:第一环节:边声情并茂讲述故事边翻阅大书,并随机提问情节的发展;第二环节:以“猜一猜狼为什么把小猪放了”为话题进行讨论,让幼儿对故事情节展开大胆的猜想,提高其解读画面的能力;第三环节:创编故事“1只小猪战胜100只狼”。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纷纷涌向我展示的绘本,争着去看去翻,我随意问那些孩子:你们想自己看,还是想听老师讲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想要自己看!虽然这是部分幼儿的回答,但这个回答值得深思—— 既然孩子愿意自己看,为何活动中又听得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呢?
我想原因很简单,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有故事听总比没有故事听强,何况我的讲述确实生动。但如果有选择,孩子还是愿意自己看。绘本图文并茂,充满情趣,加上此时上课的大班幼儿不仅对画面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文字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力所而能及,所以他们愿意自己看。教师的讲解让孩子们已经没有了阅读的感觉。阅读,不管是文字还是影视,自己的感觉、领悟才是最重要的。
教师作为成人,和孩子看同一本绘本,思考角度肯定不会完全相同,理解肯定有深浅之别。有人看完绘本《1只小猪和100只狼》后写道:“作家完完全全展示出一种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原生态的生存智慧来。除了感受作者所传达的生存智慧外,也要仔细观察图画里的玄机,其中一页真的画了100只狼,每只狼的形象各有特点,跑起来的样子都不一样。作者在画风方面则沿袭了他一贯的富有力度、夸张、变形的画法,巧妙地运用黄绿、棕、白三种简单的色彩,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不是吗……”这是成人的视角,而孩子在意什么呢?和孩子们聊天我才发现,他们在意为什么100只狼都那么笨?为什么会上当?狼会追到小猪家来吗?……
很长时间以来,阅读活动停留于单纯的知识讲解:教师或以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幼儿;或用教参的答案固定了活动的方向,限制了幼儿的自由;或过分强调阅读技法,而忽视个体的情感体验;或以作者的感受来人为提升幼儿的觉悟,使得阅读这一本来丰富多彩的活动,由于不从接受者的角度引导幼儿阅读而造成了活动中的主体错位,使幼儿认为阅读似乎是应付教师的提问、琢磨作品的答案。教师喜欢自己讲,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能够真正理解与把握阅读的主体。我们应该相信幼儿,即使幼儿的理解不能达到我们所谓的深度,但是只要幼儿能够主动将自己投身于阅读之中,并能借助思维的努力得出属于自己的理解,我认为这也切近了阅读的本义。我们应该铭记美国著名女作家苏珊·桑塔格在著名论著《反对阐释》中的论述:“传统风格的阐释是固执而充满敬意的,它在字面意义之上建立起了另外一层意义。现代风格的阐释却是在挖掘,而一旦挖掘,就是在破坏。它在文本后面挖掘,以发现作为真实文本的潜文本。”“阐释是对艺术的报复。”“如果读内容过度强调引起了阐释的自大,那么对形式的更广泛、更透彻的描述将消除这种自大。”
由此看来,阅读的主动权应该在幼儿手中。那么,在幼儿活动中,教师究竟该如何摆正自己的“权位”呢?首先,我们应该努力“理解”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稚嫩。稚嫩的阅读经验是幼儿阅读成长的基石,所以我们要充分理解幼儿已有的阅读经验。其次,我们的理解要主动“让位”给幼儿的理解。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孩子,只会让孩子对绘本产生抵触和厌恶的情绪。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认真聆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想法,孩子的个性阅读才是健康的阅读。
爱读绘本,是孩子的天性。但如果我们本着深刻理解的目的,打着阅读指导的旗号,强制性侵入幼儿阅读,活活折断孩子自主阅读的嫩芽,那就真的可悲!桑塔格说过,去阐释,就是使世界贫瘠,使世界枯竭。而这个世界已足够贫瘠,足够枯竭了。我们应重在引领,要让孩子们的阅读首先满足孩子们而不是成人的感情需要。我们的任务是削弱内容,从而能够看到作品本身。换言之,应少去阐释,而去命名,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参考文献:
[1] 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译文随笔)[M].程 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2]徐雪珍,施为萍,马福生.幼儿阅读指导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
[3]康长运.幼儿图画故事阅读过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幼儿园)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纷纷涌向我展示的绘本,争着去看去翻,我随意问那些孩子:你们想自己看,还是想听老师讲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想要自己看!虽然这是部分幼儿的回答,但这个回答值得深思—— 既然孩子愿意自己看,为何活动中又听得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呢?
我想原因很简单,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有故事听总比没有故事听强,何况我的讲述确实生动。但如果有选择,孩子还是愿意自己看。绘本图文并茂,充满情趣,加上此时上课的大班幼儿不仅对画面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文字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力所而能及,所以他们愿意自己看。教师的讲解让孩子们已经没有了阅读的感觉。阅读,不管是文字还是影视,自己的感觉、领悟才是最重要的。
教师作为成人,和孩子看同一本绘本,思考角度肯定不会完全相同,理解肯定有深浅之别。有人看完绘本《1只小猪和100只狼》后写道:“作家完完全全展示出一种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原生态的生存智慧来。除了感受作者所传达的生存智慧外,也要仔细观察图画里的玄机,其中一页真的画了100只狼,每只狼的形象各有特点,跑起来的样子都不一样。作者在画风方面则沿袭了他一贯的富有力度、夸张、变形的画法,巧妙地运用黄绿、棕、白三种简单的色彩,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不是吗……”这是成人的视角,而孩子在意什么呢?和孩子们聊天我才发现,他们在意为什么100只狼都那么笨?为什么会上当?狼会追到小猪家来吗?……
很长时间以来,阅读活动停留于单纯的知识讲解:教师或以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幼儿;或用教参的答案固定了活动的方向,限制了幼儿的自由;或过分强调阅读技法,而忽视个体的情感体验;或以作者的感受来人为提升幼儿的觉悟,使得阅读这一本来丰富多彩的活动,由于不从接受者的角度引导幼儿阅读而造成了活动中的主体错位,使幼儿认为阅读似乎是应付教师的提问、琢磨作品的答案。教师喜欢自己讲,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能够真正理解与把握阅读的主体。我们应该相信幼儿,即使幼儿的理解不能达到我们所谓的深度,但是只要幼儿能够主动将自己投身于阅读之中,并能借助思维的努力得出属于自己的理解,我认为这也切近了阅读的本义。我们应该铭记美国著名女作家苏珊·桑塔格在著名论著《反对阐释》中的论述:“传统风格的阐释是固执而充满敬意的,它在字面意义之上建立起了另外一层意义。现代风格的阐释却是在挖掘,而一旦挖掘,就是在破坏。它在文本后面挖掘,以发现作为真实文本的潜文本。”“阐释是对艺术的报复。”“如果读内容过度强调引起了阐释的自大,那么对形式的更广泛、更透彻的描述将消除这种自大。”
由此看来,阅读的主动权应该在幼儿手中。那么,在幼儿活动中,教师究竟该如何摆正自己的“权位”呢?首先,我们应该努力“理解”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稚嫩。稚嫩的阅读经验是幼儿阅读成长的基石,所以我们要充分理解幼儿已有的阅读经验。其次,我们的理解要主动“让位”给幼儿的理解。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孩子,只会让孩子对绘本产生抵触和厌恶的情绪。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认真聆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想法,孩子的个性阅读才是健康的阅读。
爱读绘本,是孩子的天性。但如果我们本着深刻理解的目的,打着阅读指导的旗号,强制性侵入幼儿阅读,活活折断孩子自主阅读的嫩芽,那就真的可悲!桑塔格说过,去阐释,就是使世界贫瘠,使世界枯竭。而这个世界已足够贫瘠,足够枯竭了。我们应重在引领,要让孩子们的阅读首先满足孩子们而不是成人的感情需要。我们的任务是削弱内容,从而能够看到作品本身。换言之,应少去阐释,而去命名,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参考文献:
[1] 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译文随笔)[M].程 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2]徐雪珍,施为萍,马福生.幼儿阅读指导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
[3]康长运.幼儿图画故事阅读过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