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作文课,笔者对所教的初一学生用了这样一道作文题: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在弟子群里散步的老师,他不是在传授他的智慧,而是在传授他的忠信与仁慈,还有他的生活态度和为人之道”。同学们在与众多老师的交往中,是否也曾经感受过老师守信、慈爱、正直、无私的品质,快乐幽默的工作态度和谦和、宽容、耐心、热情待人的为人之道呢?
请以“老师教会我”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说句心里话,批改这样的作文,应该是一种小小的幸福。每个批改作文的老师或多或少都能在作文中找到自己或同事的影子,紧张的工作多少也能增添一点乐趣,何况还有溢美之词。喜不自禁的是,学生们构思的独特与语言的优雅,想象的丰富与场景的美感,都让笔者徜徉在快乐的体验中。但一个同学的作文让笔者感到意外:他在班里平时成绩挺好却只得了70分。他写他与班上一同学闹矛盾,老师总护着那同学,让自己忍让,他不服,但又不敢当面顶撞老师,所以对老师就怨恨起来。直到有一天在街上看到老师被一骑车的老人撞伤,而老师却没追究老人的责任,反而劝慰老人,他由此感受到老师的宽容,也由此理解了老师,并从此和同学友好起来。但是,作为老师不能不警觉起来,并做出了以下三点总结。
第一,怨恨:出现认识层面的偏差。
在将学生的这篇作文在班级里读过之后,笔者并没有点名,而是和同学们开玩笑说:“我知道作文里写的是我,可能我平常处理事情让同学不满意,以至于必须得受这样的体罚才能平了同学心头的怨恨。如果我们同学真的懂得与人相处,懂得宽容了,真的懂事了,宗老师真被撞一下也愿意。”学生们议论纷纷,想知道谁写的,小张展耷拉着脑袋,欲言又止。“我说谁写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从作文中反思一下,比如,如何待人,如何做人,思考一下,这篇作文为什么只得了70分?”
一同学立刻站起来说:“这篇作文一看就知道编的。哪有那么巧的事啊!”学生们说什么的都有,主要是围绕老师被撞以后的神情动作描写以及“我”——小作者的心理和动作方面出现的漏洞。笔者知道,这是怨恨的情愫在作祟,导致了认识上的偏差。
第二,“唯分数论”:催生虚情假意的作文。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不少学校、家长、老师和学生都对考试成绩看得很重。因此,分数就成了学生素质能力重要的衡量标准。在此影响下,一些学生为了得到高分或少失分,不惜弄虚作假,写出虚情假意的作文。这次作文教学经历引起笔者的思考:分数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者说,用以评价学生的分数,是否能够真正体现学生所学,是否能够真正体现三维目标的达成,是否是学生一生发展所必须?作文虚假的故事抑或虚高的分数会把学生引向何处?
《教育就是唤醒》这样说:“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教育就应该开发学生的潜能。然而可惜的是,当前的教育大多盯在考试分数上。未能唤醒孩子,就意味着孩子的强势智慧受到了忽略,意味着教育者的眼光仍未超越世俗的评价标准。可以说,这样的教育是短视的、失败的和不负责任的……”事实上,教育工作者是“在学生心尖上行走”的人,稍有不慎,便会摧残一颗心灵,伤害一个生命。学生的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随意的谎话,一个异样的表情,一丝不屑的态度等,都是对教育教学行为的反馈。因此,在“唯分数论”的背景下,往往会催生虚情假意的作文。
第三,和谐真诚:扣住语文课堂的命脉。
课堂需要和谐。李镇西老师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肖家芸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活力在和谐之中。”古语云:“家和万事兴。”笔者认为,师生和谐“教学兴”。教学的鲜活之气,来自于师生互动,共同创造。笔者在教学中虽然收获了很多,也得到了不少学生的爱戴,但由于对少数个人性格、家庭背景、学业成绩等方面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教育的疏忽,导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了心灵的距离。作文指导和评讲课堂被所谓的优等生抢走了风头,教师也陶醉在热热闹闹的课堂气氛当中。那些同学相对地被冷落,成为在教室一隅“哭泣的羔羊”,自尊心受到打击,当然没有了写作的心境和兴趣,当然写不出美文。
著名语文特级老师黄厚江说:“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和谐。是人与人的和谐,是相关内容和语文的和谐。一切恰到好处,一切浑然天成,一切顺其自然;应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都没有,是为至境。”在我们强调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观念时,和谐真诚的作文教学课堂又是多么需要师生之间的和谐与真诚啊!
综上所述,教育是文明传承的主渠道,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道德继承、文化袭承、历史传承主要靠教育来实现,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和对教育目的的理解与教育方法的实施无不影响着受教育者。“小胜靠力,中胜靠智,大胜靠德”,再次面对“老师教会我”这样的作文题,笔者在反思:像我这样的一个偏心、功利的“宗妈妈”能教给我的孩子们什么?答案不言自明。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宜城中学(212028)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在弟子群里散步的老师,他不是在传授他的智慧,而是在传授他的忠信与仁慈,还有他的生活态度和为人之道”。同学们在与众多老师的交往中,是否也曾经感受过老师守信、慈爱、正直、无私的品质,快乐幽默的工作态度和谦和、宽容、耐心、热情待人的为人之道呢?
请以“老师教会我”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说句心里话,批改这样的作文,应该是一种小小的幸福。每个批改作文的老师或多或少都能在作文中找到自己或同事的影子,紧张的工作多少也能增添一点乐趣,何况还有溢美之词。喜不自禁的是,学生们构思的独特与语言的优雅,想象的丰富与场景的美感,都让笔者徜徉在快乐的体验中。但一个同学的作文让笔者感到意外:他在班里平时成绩挺好却只得了70分。他写他与班上一同学闹矛盾,老师总护着那同学,让自己忍让,他不服,但又不敢当面顶撞老师,所以对老师就怨恨起来。直到有一天在街上看到老师被一骑车的老人撞伤,而老师却没追究老人的责任,反而劝慰老人,他由此感受到老师的宽容,也由此理解了老师,并从此和同学友好起来。但是,作为老师不能不警觉起来,并做出了以下三点总结。
第一,怨恨:出现认识层面的偏差。
在将学生的这篇作文在班级里读过之后,笔者并没有点名,而是和同学们开玩笑说:“我知道作文里写的是我,可能我平常处理事情让同学不满意,以至于必须得受这样的体罚才能平了同学心头的怨恨。如果我们同学真的懂得与人相处,懂得宽容了,真的懂事了,宗老师真被撞一下也愿意。”学生们议论纷纷,想知道谁写的,小张展耷拉着脑袋,欲言又止。“我说谁写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从作文中反思一下,比如,如何待人,如何做人,思考一下,这篇作文为什么只得了70分?”
一同学立刻站起来说:“这篇作文一看就知道编的。哪有那么巧的事啊!”学生们说什么的都有,主要是围绕老师被撞以后的神情动作描写以及“我”——小作者的心理和动作方面出现的漏洞。笔者知道,这是怨恨的情愫在作祟,导致了认识上的偏差。
第二,“唯分数论”:催生虚情假意的作文。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不少学校、家长、老师和学生都对考试成绩看得很重。因此,分数就成了学生素质能力重要的衡量标准。在此影响下,一些学生为了得到高分或少失分,不惜弄虚作假,写出虚情假意的作文。这次作文教学经历引起笔者的思考:分数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者说,用以评价学生的分数,是否能够真正体现学生所学,是否能够真正体现三维目标的达成,是否是学生一生发展所必须?作文虚假的故事抑或虚高的分数会把学生引向何处?
《教育就是唤醒》这样说:“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教育就应该开发学生的潜能。然而可惜的是,当前的教育大多盯在考试分数上。未能唤醒孩子,就意味着孩子的强势智慧受到了忽略,意味着教育者的眼光仍未超越世俗的评价标准。可以说,这样的教育是短视的、失败的和不负责任的……”事实上,教育工作者是“在学生心尖上行走”的人,稍有不慎,便会摧残一颗心灵,伤害一个生命。学生的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随意的谎话,一个异样的表情,一丝不屑的态度等,都是对教育教学行为的反馈。因此,在“唯分数论”的背景下,往往会催生虚情假意的作文。
第三,和谐真诚:扣住语文课堂的命脉。
课堂需要和谐。李镇西老师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肖家芸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活力在和谐之中。”古语云:“家和万事兴。”笔者认为,师生和谐“教学兴”。教学的鲜活之气,来自于师生互动,共同创造。笔者在教学中虽然收获了很多,也得到了不少学生的爱戴,但由于对少数个人性格、家庭背景、学业成绩等方面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教育的疏忽,导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了心灵的距离。作文指导和评讲课堂被所谓的优等生抢走了风头,教师也陶醉在热热闹闹的课堂气氛当中。那些同学相对地被冷落,成为在教室一隅“哭泣的羔羊”,自尊心受到打击,当然没有了写作的心境和兴趣,当然写不出美文。
著名语文特级老师黄厚江说:“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和谐。是人与人的和谐,是相关内容和语文的和谐。一切恰到好处,一切浑然天成,一切顺其自然;应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都没有,是为至境。”在我们强调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观念时,和谐真诚的作文教学课堂又是多么需要师生之间的和谐与真诚啊!
综上所述,教育是文明传承的主渠道,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道德继承、文化袭承、历史传承主要靠教育来实现,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和对教育目的的理解与教育方法的实施无不影响着受教育者。“小胜靠力,中胜靠智,大胜靠德”,再次面对“老师教会我”这样的作文题,笔者在反思:像我这样的一个偏心、功利的“宗妈妈”能教给我的孩子们什么?答案不言自明。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宜城中学(21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