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数学理解的综合实践课表现性评价设计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4256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理解是学习者的必然追求,对数学理解的评价也应该是多维度、多视角的,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利用表现性评价,明确评价目标、设计表现性任务、制定评价标准,拓展评价主体,能更好地展现学生数学理解的水平。
  关键词 数学理解 表现性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 “大树有多高”
  理解是学习者的必然追求。数学理解,既包含“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化地理解知识”双重目标,也包括建构不断精细化、丰富化的知识结构和对知识灵活迁移的能力[1]。对数学理解的描绘应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经验、能力、心理种种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复杂结构图式,是由层次不同的各类序链所构成的序群综合体[2]。因此对数学理解的评价也应该是多维度、多视角的,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表现性评价则是“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或(与)结果做出判断”[3]。通过明确评价目标、设计表现性任务、制定评价标准、拓展评价主体,跳出了传统静态评价视域,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对技能的运用程度、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对数学活动经验的内化深度,能更好地展现数学理解的水平。
  “大树有多高”一课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结束后的一节综合实践课,通过主动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学数学、做数学、理解数学,与表现性评价“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这一特点有诸多相似之处。在课堂学习之后,结合实践活动,采用表现性评价,通过确定评价内容、设计评价任务、商讨评价标准、拓展评价主体,为学生提供彰显数学理解证据的机会。
  一、围绕理解目标,注重评价维度的综合性
  评价所要评的就是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评价目标必须与学习目标相匹配[4]。也就是说,数学理解目标与表现性评价的目标指向是一致的,表现性评价所评价的内容就是学生数学理解的全方面内容,其评价维度对应学生学习目标,都应该是全面的、综合的。结合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与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笔者对评价维度及其对应的理解目标进行了设定(见表1)。
  二、关注理解过程,凸显评价任务的针对性
  表现性评价既关乎学习,又为了学习,还可以作为学习本身,是多个表现性任务的合集。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的过程也就是一次学习的过程。美国教育学家斯蒂金斯认为表现性任务应具备以下特征:包含正确的内容,即目标相关或能够引发我们所期望的能力表现;有清晰、明确的说明,即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理解它确切的含义;具备在课堂上运用的可行性;公平而准确,即不存在家庭背景等方面的歧视[5]。
  因此,表现性任务可以看成是一种结构化的情境任务,结合学生课堂及实践中的理解过程(如图1),可以设计纸笔任务、展示任务、言语表达任务等表现性任务链,既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知识观点的理解性、逻辑推理的合理性,评价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活动操作的过程、情感态度的体现、发展创造的能力(见表2)。
  请用文字或式子表示测量大树有多高运用的数学知识,并简要回答你是如何运用的。 评价学生是否知道实际方法背后的正比例知识,能否用清晰的文字、数学关系式阐明观点。
  请写出你计算大树高度的过程,并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加以说明。 评价学生数学理解的程度,能否正确地推理并合理地解释。
  实践活动。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测量、计算,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评价标准评价每位成员活动、实践的能力。
  互相说一说对这次活动的看法和认识。选出你们小组表现最佳的成员,并说出你的理由。 采用小组成员互评,在互评及推优中体会合作的乐趣,展示自身的情感态度。
  请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也说一说自己遇到的困难,你发现自己有哪些不足?在生活中还可以怎样运用数学? 评价学生是否有正确的自我认知,洞察自身的优缺点及进一步发展创造的可能性。
  三、着眼理解层级,关注评价标准的发展性
  数学理解是一个不停生长、不断丰富的过程。从知识的表象理解到知识的灵活应用和发展创造,不同的学生处于不一样的理解层级上。结合众多专家的分析,理解层级可以分为表象性理解、阐明性理解、应用性理解、发展性理解。根据理解的层级,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公平、公开、科学的评价(见表3)。
  不同于传统评价方式的滞后性和保密性,表现性评价应遵循逆向设计的原则,制订于教学开始前。学生在学习和任务之前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将要完成的评价任务和相关的评价标准,使学生更清楚“去哪里”“怎么去”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诊断、自我发展和自我促进。学生通过学习评分规则能帮助自己认清自己的理解水平,觉察自己与更好标准之间的差距,反思自己的表现,促进自身成长,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这也是对自己数学理解的一种自知,对发展的一种自促。
  四、注重理解生长,拓展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在表现性评价中,评分标准不仅是由教师制定,用以评价学生,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制定、师生共同评价。通过师生共同商讨,制定出表现性任务的评价标准,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馈和监控。这样评分标准就起到了促进学生理解生长的作用。
  另一方面,评价的主体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身的自评和同组学生的互评。教师的评价应该是描述性的,通过描述学生的理解水平与评价标准之间的差距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水平的生长。学生的自评会把自己的成果与别人进行对比,找到与优秀成果间的差距,汲取他人成果中的有益部分,自觉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必然要对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评价目标有着更准确细致的理解,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是完善自己的过程。有时同伴的评价比起老师更容易被接受。师评、自评、互评的过程,是学生对数学理解不断生长的过程,是对自身的洞察和对他人的深入。
  表现性评价关注的不仅仅是最后的答案,同时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寻找正确答案的步骤或过程外显化。适时利用表现性评价,掌握学生数学理解的程度,可以使数学理解更加循证有据。
  参考文献
  [1] 匡金龙,包静娟.为理解而设计——促进小学生数学理解的教学策略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13.11(61):61-63 70.
  [2] 徐彥辉.数学理解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14.
  [3] 周文叶. 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3.
  [4] 王少非主编.课堂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5.
  [5] Richard,J.Stiggins. 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77-178.
  [责任编辑:陈国庆]
其他文献
摘要  城乡教育一体化不仅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的必要途径。随着我国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增大,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在此背景下,多数农村学校已大致完善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拥有足够的师资力量,但与城市学校相比,仍有着较大的差距,大部分地区以大规模撤并中小学的方式来解决偏远山区教育资源稀缺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农村学校的生命场域并没有得到很好强化。在信息技术
摘要  学科内课程整合是学科课程整合的形式之一。分析学科内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有助于提高课程整合的效益,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从重组式课程整合、关联式课程整合、管理式课程整合、制度与人才保障四个方面分析了学科内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为深化课程改革提供助力。  关键词  课程整合 实施策略 综合素养 整合效益  学科内课程整合的核心内容是整合课
摘 要  自主课堂是导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和学生合乎规律自我发展的途径,旨在通过教师启发式的教学自主和学生探究式的学习自主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一般发展与个性化发展。基于自主课堂开放、自主、个性、合作、生成与共享等特点,探寻其与学习共同体的内在契合性,继而从拥有共享愿景、拥有共同目标、具有民主平等特质、师生灵魂共契、教师专业共生等方面打造学习共同体,把学校与班级建构成自主合作、各美其美、美美与
摘要  逆商在中小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逆商的培养对提升中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当前对中小学生逆商培养的迫切需求,分析当今中小学生的逆商表现,探索中小学生的逆商培养策略,对于中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自我管理能力 逆商 逆商表现 逆商培养  逆商(Adversity Quotient)指的是人们在面对逆境或者挫折时所表
摘要  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既可充实农村教师队伍,也可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然而当前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任教却存在双重困境:一方面,从教师主体来看,受经济补偿难以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对农村交流任教存在认知局限、对农村任教职业发展的潜在隐忧等因素的影响,城镇骨干教师不愿到农村学校;另一面,从客观现实来看,受城镇学校对待教师交流上态度消极以及缺乏适应农村教学环境的专业能力的影响,城镇骨干教师不能
摘要  U-S(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研是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其深入开展须重视大学与中小学教师的知识互动,以生成实践性理论。大学与中小学教师的知识互动包括知识话语互动、知识思维互动与知识价值互动三种基本形式。促进大学与中小学教师的知识互动需要建构现代教育话语体系,促进知识话语的认知适应;转换研究范式,形成实践研究思维;运用公共理性,达成知识价值共识。  关键词  U-S合作教研 实践性理论
摘要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在不同课型中的表现有所差异。以小学英语课程中所涵盖的三种不同课型——对话课、单词句型课和阅读课作为观察对象,通过视频分析法,从陈述行为、呈示行为、对话行为、指导行为对不同课型中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内容、目标、方式、主体四个维度的定量分析,进一步统计、对比,得出不同课型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课型教学行为内容分布差异较大,不同课型均以呈示行为达成教学
摘要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展示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交流、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超越学科领域框架、形态独立的课程组织,与其他学科课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且不能相互替代。博物馆馆藏教育资源丰富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与形式,馆校双方如何加强合作,怎样充分开发、利用博物馆资源,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值得我们去探究。  关键词  
摘要  中学班主任往往因兼任本班任课教师而形成双重角色。通过分析双重角色的工作逻辑并探寻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发现,学生与双重角色之间的期待不同,双重角色职能存在差异且相互影响。班主任通过德育工作便于在教学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智育的发展;教学互动利于消解班主任威严、增进师生情感,为德育提供便利。双重角色加强了德育与智育的统一,然而双重角色也意味着双重压力,难以平衡二者时,不仅班主任容易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