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建档立卡;引导;集体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1—0035—01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呢。
一、为留守儿童“建档立卡”,做到心中有数
“建档立卡”能有效建立起班主任、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便于教师做好家校沟通,形成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家校教育网络。“建档立卡”内容包括儿童本人情况及家长情况,其中,前者包括留守儿童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家庭住址、班级、道德品行、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情况、是否住校、单亲外出还是双亲外出等,特别要注明有无自我封闭、性格孤僻、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等心理问题,以便班主任按计划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后者则包括家长姓名、务工地点、联系电话以及现监护人的姓名、与学生关系、职业、年龄、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
班主任对“档”和“卡”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家庭情况,认真分析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有无问题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采取的补救措施,然后再制订计划,并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适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卡”上记录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表现,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给家长,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并及时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
二、开展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增进师生情谊
在班级中,班主任可以开展“结对子”互助活动,和留守儿童形成“一助一”或“二助一”关系,学生利用下午放学时间或其它课余时间进行互助学习和沟通。坚持每天登記好留守儿童的各项情况,每周对留守儿童的各种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如发现帮助对象遇到了困难,要及时给予帮助、支持。此外,还可利用班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反馈一星期下来留守儿童的各种表现,表扬先进,指出不足,激励其改进。事实证明,通过“结对”帮扶活动,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谊,他们在活动中实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三、做好留守儿童的家访工作,关心落到实处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受到的教育对其心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致使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出现情感空白,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产生难以管教、打架、厌学、逃学等问题,部分儿童还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进而辍学,甚至走向犯罪等现象。鉴于此,班主任的家访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我们要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
班主任需要深入了解留守儿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首先,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及基本情况,争取做到深入留守儿童家庭,获取第一手教育资料,然后带着任务去和家长或监护人谈心,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应让家长明白,教育孩子不要只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不要过度溺爱孩子,也不能放任不管,要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了解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多和孩子沟通、交流。通过家访,班主任可以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的情况,若发现心理问题,便能通过家校配合,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从而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
四、认真上好心理健康课,坚持正面引导
心理健康课是学校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运用相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课程教育。其内容是,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小学由于师资条件有限,心理健康课程多由班主任兼任。由于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所以班主任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好心理健康课。为此,班主任必须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并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做孩子们的朋友,聆听他们的倾诉,尤其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抓住适当时机,对留守儿童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
五、鼓励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 ,感受集体温暖
每个班集体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与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密切相关,学生情感、意志和良好的品德行为也是在其积极参与活动中形成、巩固和发展的。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亲情的缺失让他们更加渴望友情,但同时又因为缺乏沟通,而产生胆怯等不良情绪,所以,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结合本班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编辑:蔡扬宗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1—0035—01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呢。
一、为留守儿童“建档立卡”,做到心中有数
“建档立卡”能有效建立起班主任、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便于教师做好家校沟通,形成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家校教育网络。“建档立卡”内容包括儿童本人情况及家长情况,其中,前者包括留守儿童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家庭住址、班级、道德品行、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情况、是否住校、单亲外出还是双亲外出等,特别要注明有无自我封闭、性格孤僻、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等心理问题,以便班主任按计划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后者则包括家长姓名、务工地点、联系电话以及现监护人的姓名、与学生关系、职业、年龄、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
班主任对“档”和“卡”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家庭情况,认真分析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有无问题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采取的补救措施,然后再制订计划,并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适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卡”上记录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表现,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给家长,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并及时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
二、开展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增进师生情谊
在班级中,班主任可以开展“结对子”互助活动,和留守儿童形成“一助一”或“二助一”关系,学生利用下午放学时间或其它课余时间进行互助学习和沟通。坚持每天登記好留守儿童的各项情况,每周对留守儿童的各种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如发现帮助对象遇到了困难,要及时给予帮助、支持。此外,还可利用班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反馈一星期下来留守儿童的各种表现,表扬先进,指出不足,激励其改进。事实证明,通过“结对”帮扶活动,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谊,他们在活动中实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三、做好留守儿童的家访工作,关心落到实处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受到的教育对其心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致使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出现情感空白,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产生难以管教、打架、厌学、逃学等问题,部分儿童还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进而辍学,甚至走向犯罪等现象。鉴于此,班主任的家访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我们要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
班主任需要深入了解留守儿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首先,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及基本情况,争取做到深入留守儿童家庭,获取第一手教育资料,然后带着任务去和家长或监护人谈心,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应让家长明白,教育孩子不要只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不要过度溺爱孩子,也不能放任不管,要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了解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多和孩子沟通、交流。通过家访,班主任可以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的情况,若发现心理问题,便能通过家校配合,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从而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
四、认真上好心理健康课,坚持正面引导
心理健康课是学校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运用相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课程教育。其内容是,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小学由于师资条件有限,心理健康课程多由班主任兼任。由于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所以班主任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好心理健康课。为此,班主任必须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并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做孩子们的朋友,聆听他们的倾诉,尤其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抓住适当时机,对留守儿童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
五、鼓励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 ,感受集体温暖
每个班集体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与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密切相关,学生情感、意志和良好的品德行为也是在其积极参与活动中形成、巩固和发展的。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亲情的缺失让他们更加渴望友情,但同时又因为缺乏沟通,而产生胆怯等不良情绪,所以,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结合本班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