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带一路”是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倡议。其中高等教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地承担了重大的责任。“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创设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所以,地方高校应积极探索出适应加快国际化发展的路径。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地方高校;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88-02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合作逐渐加强,教育领域也参与其中。[1]全世界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一系列变革,但各国的变革形式和强度各不相同。“一带一路”是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倡议。高等教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发展“一带一路”急需人才,要求各类高校积极参与。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一带一路”,倡导“发挥区域优势影响力和我国特色,充分利用我国资源积极构建跨国平台。我们将采取各种措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广泛的国际合作,创建教育交流的机会。加快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很多大学的国际化发展緩慢,仍处于较低水平,所以,急需探索出适应加快我国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一、我国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现状
我国许多高校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很多高校积极探索促进国际化发展的方式,扩大合作范围,丰富合作内容,多元化合作对象。首先,国际交流学生从“输入到输出”到“输出到输入”两种方式,国际教学交流不仅仅是“聘用外语教师”,而是“派遣我国教师出国”。换句话说,它从“引入”的一种方式改变为增加“进出”的两种方式。为了扩大治校的国际视野,培养更多的国际教师,我国一些高校还对中青年教师实施国际培训,激励教师申请留学。国家基金委员会制定了一项计划,允许教师到国外学习最终获得一定学位或在国外接受国际培训,同时,实施“海外引进项目”,不断增加留学生的引进和海外教师的招聘。其次,为了加快国际化发展的步伐,一些地方高校发现有必要解决现实问题,否则研究人员所关注的问题将是无用的。地方大学在重点项目上取得了突破,实现了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深入合作。最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发现向国外高校学习可以获得很多的经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许多地方高校的选择,与欧美高校共同组织通识教育课程和核心课程,从而引进外国教科书、阅读材料和全新的教学方法等,通过积极参与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我国地方高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创设机遇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为我国高校加快国际化发展创设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平台。首先,为了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帮助海外学生入学交流,鼓励我国学生出国学习。如实施“丝绸之路”留学计划和“跨国培养”人才的联合培养计划都有利于加快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步伐。其次,“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长期、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举措,刺激国际上各政府意识到人力资源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最重要因素,无论是建设大量基础设施还是让许多企业“走出去”,都需要国际化人才。为了适应“一带一路”倡议,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相关领域扎实的专业背景,最重要的是具有实践技能的优秀毕业生。再次,我国大学将争取更多机会提高自身能力从而与世界级人才需求相匹配。三人行必有我师,只需将身边的人作为学习对象就可以,同样周边国家也可以成为我国的学习对象。最后,建立一个促进合作的跨国平台是有益的。建立跨国平台是为了帮助我国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知识、政策等,“一带一路”倡议也旨在缩小贫富差距,缩小我国东部、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总之,该倡议将推动我国高校向世界广泛学习。
三、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带来挑战
虽然许多高校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一些大学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一)传统的高等教育定位限制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地方高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大众认为高校必须服务于当地社会和当地经济,传统的高等教育定位会限制其发展。虽然这个相对狭隘的想法没有错,但可能会导致高校的潜力受到限制。高校遵循传统思维常常不强调在国际上创建新的学校或在国际层面培养学生,逐渐会产生一种低期望或低能力导致难以适应全球化的机制。
(二)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资源薄弱,跟不上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的脚步
我国地方高等教育并没有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展望及实施策略,均采取各自发展的路径,没有寻找教育合作的契合点。[2]我国许多地方高校的财政供给严重不足,只能勉强维持平均水平的月薪或奖金。没有足够的资金,现代教学基础设施或给予国际化人才良好的生活条件变得不切实际,很难实施更高水平的国际教育计划或提高其质量。如许多大学只有黑板或投影仪,而一些高中教室里已经有触摸屏;许多计算机实验室的计算机设备不足,许多教室没有配备空调。
(三)地方高校教师国际化水平较低
愈来愈多的大学重视招聘优秀教师,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招聘到优秀的教师,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著名大学发布非常有吸引力的招聘广告消息:高薪、高昂的安家费等,这表明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是确保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关键因素。如果教师没有扎实的学术背景,学生将很难不断地更新他们的知识储备。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其中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能力是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所需的新素养。[3]通常教师的国际性流动被认为是体现高校国际化水平等级的指标,我国地方教师的国际化流动较低,同时地方高校的外国教育专家或者说我国的教师在国外学习的整体水平普遍偏低。[4] (四)管理地方高校的体制机制与国际化标准不符
同国际、国内重点大学相比较,我国地方高校在很多方面缺少经验,管理体制机制与国际化标准不符。[5]我国许多高校缺乏应对学生、教师的基础设施或院系整体专业管理工作的国际业务规范,留下了诸如学术课程设计不合理、教学大纲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并且不恰当地管理学生身份、学业成绩或学期。这些问题限制了国际层面行政工作的发展,因而限制了大学的整体发展。
四、探索适应加快我国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的路径
地方大学必须通过利用文化、经济、政治和人口优势来获得特色发展。独有的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也是加快地方高校国际化的关键。地方高校应以特色发展和转型促进国际化发展。文化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地方大学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优势。通过发展文化品牌,将加强海峡两岸数千万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进一步推动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具有行业特色的大学应该认真研究和预测未来产业国际化的趋势以及学校国际化的目标和任务,抓住关键点。地方大学应该探索并形成一个国际化“独特、高水平、可持续”的发展。
(一)地方高校必须摆脱传统的定位,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校
加快地方高校的发展与国际接轨。我国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国际化发展,跳出舒适区,消除为地方经济和地方社会培养人才的传统思路。通过将“国际化”的概念与管理工作和教育过程相结合,将逐步形成国际视野和前景。然后,行政人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将遵循国际标准作为强制性规范。当然,大学和学院将建立一种国际组织文化,建立一个将学校和学科视为主体的国际机制将更容易,并要求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改革的各个方面。
(二)地方高校加强与地方发展的互动,得以获取更多的资源
具有行业特色的地方大学在推进国际化战略方面具有优势,但大学仍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建立共识。从学校内部,大学应加强政策和资金的协调和支持,还应加强各部委之间的整体协调,努力形成合理的工作模式。要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资金投入,积极鼓励重点项目的实施。高校还应增加外交专项资金。从外部来看,大学应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各方的支持,通过产学研合作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共同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大学可以通过建立国际咨询委员会等形式,邀请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实施国际化战略。我们应该加强与校友的联系,鼓励他们为学校的国际化做出贡献。
“改革开放”战略激励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寻求国际投资和机会,自动扩大国际化公司的数量。公司扩大制造规模,将为市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了从“改革开放”中受益,地方高校应与当地政府、公司、医院或其他学校展开密切合作,以获得更多的发展。地方高校应利用我国开放机会,加强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互动,拓宽国际发展空间。我国高校应立足于“家庭”,加强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互动,创新“学校到学校”“学校和企业”等国际合作模式,《教育行动》提出政府在大学、企业、非营利组织、医院和其他公共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合作,大学和企业等都将从中受益。
(三)地方高校开展国际双向教师互访,增加教师的国际化交流
教师的国际交流已从单向外语教师就业转变为双向教师互访。为了扩大国际办学规模,培养更多的国际化教师,大多数地方高校继续加强对国外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部分地方高校还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化培训项目,鼓励教师申请国家留学基金的海外学习项目,并努力争取国外知名学校学习或交流国际合作机会。同时不断加大对海外优秀教师的引进力度,带动地方高校教师国际化发展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钟秉林.教育国际化:中国高校机遇在哪里[J].亚太教育,2015(8):10.
[2]胡德鑫,石哲.“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度融合[J].高教探索,2018(7):13.
[3]甘晔,朱吉梅.地方高校国际化培养应用型人才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8(11):62.
[4]宋發富.“一带一路”视角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2):57.
[5]吴晓峰,唐敏.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视角谈地方高校国际化:以江苏大学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为例[J].科技展望,2016,26(10):324.
◎编辑 冯永霞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地方高校;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88-02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合作逐渐加强,教育领域也参与其中。[1]全世界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一系列变革,但各国的变革形式和强度各不相同。“一带一路”是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倡议。高等教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发展“一带一路”急需人才,要求各类高校积极参与。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一带一路”,倡导“发挥区域优势影响力和我国特色,充分利用我国资源积极构建跨国平台。我们将采取各种措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广泛的国际合作,创建教育交流的机会。加快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很多大学的国际化发展緩慢,仍处于较低水平,所以,急需探索出适应加快我国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一、我国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现状
我国许多高校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很多高校积极探索促进国际化发展的方式,扩大合作范围,丰富合作内容,多元化合作对象。首先,国际交流学生从“输入到输出”到“输出到输入”两种方式,国际教学交流不仅仅是“聘用外语教师”,而是“派遣我国教师出国”。换句话说,它从“引入”的一种方式改变为增加“进出”的两种方式。为了扩大治校的国际视野,培养更多的国际教师,我国一些高校还对中青年教师实施国际培训,激励教师申请留学。国家基金委员会制定了一项计划,允许教师到国外学习最终获得一定学位或在国外接受国际培训,同时,实施“海外引进项目”,不断增加留学生的引进和海外教师的招聘。其次,为了加快国际化发展的步伐,一些地方高校发现有必要解决现实问题,否则研究人员所关注的问题将是无用的。地方大学在重点项目上取得了突破,实现了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深入合作。最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发现向国外高校学习可以获得很多的经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许多地方高校的选择,与欧美高校共同组织通识教育课程和核心课程,从而引进外国教科书、阅读材料和全新的教学方法等,通过积极参与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我国地方高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创设机遇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为我国高校加快国际化发展创设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平台。首先,为了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帮助海外学生入学交流,鼓励我国学生出国学习。如实施“丝绸之路”留学计划和“跨国培养”人才的联合培养计划都有利于加快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步伐。其次,“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长期、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举措,刺激国际上各政府意识到人力资源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最重要因素,无论是建设大量基础设施还是让许多企业“走出去”,都需要国际化人才。为了适应“一带一路”倡议,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相关领域扎实的专业背景,最重要的是具有实践技能的优秀毕业生。再次,我国大学将争取更多机会提高自身能力从而与世界级人才需求相匹配。三人行必有我师,只需将身边的人作为学习对象就可以,同样周边国家也可以成为我国的学习对象。最后,建立一个促进合作的跨国平台是有益的。建立跨国平台是为了帮助我国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知识、政策等,“一带一路”倡议也旨在缩小贫富差距,缩小我国东部、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总之,该倡议将推动我国高校向世界广泛学习。
三、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带来挑战
虽然许多高校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一些大学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一)传统的高等教育定位限制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地方高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大众认为高校必须服务于当地社会和当地经济,传统的高等教育定位会限制其发展。虽然这个相对狭隘的想法没有错,但可能会导致高校的潜力受到限制。高校遵循传统思维常常不强调在国际上创建新的学校或在国际层面培养学生,逐渐会产生一种低期望或低能力导致难以适应全球化的机制。
(二)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资源薄弱,跟不上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的脚步
我国地方高等教育并没有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展望及实施策略,均采取各自发展的路径,没有寻找教育合作的契合点。[2]我国许多地方高校的财政供给严重不足,只能勉强维持平均水平的月薪或奖金。没有足够的资金,现代教学基础设施或给予国际化人才良好的生活条件变得不切实际,很难实施更高水平的国际教育计划或提高其质量。如许多大学只有黑板或投影仪,而一些高中教室里已经有触摸屏;许多计算机实验室的计算机设备不足,许多教室没有配备空调。
(三)地方高校教师国际化水平较低
愈来愈多的大学重视招聘优秀教师,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招聘到优秀的教师,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著名大学发布非常有吸引力的招聘广告消息:高薪、高昂的安家费等,这表明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是确保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关键因素。如果教师没有扎实的学术背景,学生将很难不断地更新他们的知识储备。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其中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能力是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所需的新素养。[3]通常教师的国际性流动被认为是体现高校国际化水平等级的指标,我国地方教师的国际化流动较低,同时地方高校的外国教育专家或者说我国的教师在国外学习的整体水平普遍偏低。[4] (四)管理地方高校的体制机制与国际化标准不符
同国际、国内重点大学相比较,我国地方高校在很多方面缺少经验,管理体制机制与国际化标准不符。[5]我国许多高校缺乏应对学生、教师的基础设施或院系整体专业管理工作的国际业务规范,留下了诸如学术课程设计不合理、教学大纲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并且不恰当地管理学生身份、学业成绩或学期。这些问题限制了国际层面行政工作的发展,因而限制了大学的整体发展。
四、探索适应加快我国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的路径
地方大学必须通过利用文化、经济、政治和人口优势来获得特色发展。独有的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也是加快地方高校国际化的关键。地方高校应以特色发展和转型促进国际化发展。文化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地方大学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优势。通过发展文化品牌,将加强海峡两岸数千万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进一步推动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具有行业特色的大学应该认真研究和预测未来产业国际化的趋势以及学校国际化的目标和任务,抓住关键点。地方大学应该探索并形成一个国际化“独特、高水平、可持续”的发展。
(一)地方高校必须摆脱传统的定位,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校
加快地方高校的发展与国际接轨。我国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国际化发展,跳出舒适区,消除为地方经济和地方社会培养人才的传统思路。通过将“国际化”的概念与管理工作和教育过程相结合,将逐步形成国际视野和前景。然后,行政人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将遵循国际标准作为强制性规范。当然,大学和学院将建立一种国际组织文化,建立一个将学校和学科视为主体的国际机制将更容易,并要求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改革的各个方面。
(二)地方高校加强与地方发展的互动,得以获取更多的资源
具有行业特色的地方大学在推进国际化战略方面具有优势,但大学仍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建立共识。从学校内部,大学应加强政策和资金的协调和支持,还应加强各部委之间的整体协调,努力形成合理的工作模式。要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资金投入,积极鼓励重点项目的实施。高校还应增加外交专项资金。从外部来看,大学应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各方的支持,通过产学研合作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共同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大学可以通过建立国际咨询委员会等形式,邀请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实施国际化战略。我们应该加强与校友的联系,鼓励他们为学校的国际化做出贡献。
“改革开放”战略激励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寻求国际投资和机会,自动扩大国际化公司的数量。公司扩大制造规模,将为市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了从“改革开放”中受益,地方高校应与当地政府、公司、医院或其他学校展开密切合作,以获得更多的发展。地方高校应利用我国开放机会,加强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互动,拓宽国际发展空间。我国高校应立足于“家庭”,加强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互动,创新“学校到学校”“学校和企业”等国际合作模式,《教育行动》提出政府在大学、企业、非营利组织、医院和其他公共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合作,大学和企业等都将从中受益。
(三)地方高校开展国际双向教师互访,增加教师的国际化交流
教师的国际交流已从单向外语教师就业转变为双向教师互访。为了扩大国际办学规模,培养更多的国际化教师,大多数地方高校继续加强对国外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部分地方高校还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化培训项目,鼓励教师申请国家留学基金的海外学习项目,并努力争取国外知名学校学习或交流国际合作机会。同时不断加大对海外优秀教师的引进力度,带动地方高校教师国际化发展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钟秉林.教育国际化:中国高校机遇在哪里[J].亚太教育,2015(8):10.
[2]胡德鑫,石哲.“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度融合[J].高教探索,2018(7):13.
[3]甘晔,朱吉梅.地方高校国际化培养应用型人才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8(11):62.
[4]宋發富.“一带一路”视角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2):57.
[5]吴晓峰,唐敏.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视角谈地方高校国际化:以江苏大学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为例[J].科技展望,2016,26(10):324.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