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和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离不开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领导者作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带头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管理者和组织者的双重角色,更要带头学习科学知识,带头弘扬科学精神,带头运用科学方法,从以下七个方面提高科技意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其含义包括: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党必须增强科技意识,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科学技术切实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在国际经济激烈竞争的大潮中,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高度关注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纷纷加大投入,以期保持其经济强国地位。对此,现代领导者必须有高度清醒的认识,切实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使之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意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现代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这已经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滞后因素。现代领导者一定要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把经济发展的视点从只关注物的资源的开发,转向人的资源与物的资源的共同开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需要从四个方面下工夫:一要正确对待知识分子,让“臭老九”的帽子永远成为历史。二要积极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合适的环境和条件,不仅要用感情、待遇留人,更要用事业、发展留人。三要尊重人才的劳动和创造,一定要打破以往“吃大锅饭”的做法,真正做到绩效优先、优劳优酬,对取得重大成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不仅要提供崇高的政治待遇,而且要提供丰厚的物质待遇。四要特别重视选拔培养优秀年轻人才,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氛围。
优先发展科技与教育事业的意识。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面对当前国际国内新的形势,我国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已经和正在日益显露出来。为此,必须认真落实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将其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同志的这些教导应该成为现代领导者的内心共识和实际行动。
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其价值最终要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来体现。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的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80%~90%,而我国只有20%左右。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科技与经济相脱节,高新技术研究成果难以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和经济形成难以结合的“两张皮”。我们的不少科技人员普遍重视科研成果论文的发表或获奖,忽视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导致相当多的科研成果只能作为展品、礼品、样品被束之高阁。因此,现代领导者一定要树立科技成果转化意识,为科技成果更多、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多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领导者作为组织者和推动者的职能。
发展高科技的意识。改革开放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有生命力和活力的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高科技,要坚持两条方针。一是始终突出自主创新。高新技术很难依靠引进和转移获得,特别是最新的高新技术。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减少对技术引进的依赖,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二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同美国一样,公然把全面领先当作战略目标,追求所有的高精尖技术,不是我国国力所能支持得了的。因此,我们必须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总的原则是紧密结合国家发展的目标,选择一批有基础有优势,国力可以保证,并能跃居世界前沿,一旦突破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课题,统一部署,精心组织,集中力量,重点攻克。比如,目前我国重点把信息、生物技术、航空航天、能源和材料等方面确定为优先发展的主要领域。
科学决策的意识。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也是衡量一个领导者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标志。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领导活动的成败,甚至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在知识经济时代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必须实现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的转变,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现代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务必以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决策实践,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发挥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功能的意识。我国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小科学”的层面上,即仅仅把科学理解为自然科学,或把科学简单地等同于技术。而科学的真正内涵,应该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内的“大科学”;科学的功能,也不应该片面体现在它的“工具”价值上,它还有着十分重要的精神价值。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使科学真正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造福。首先,要破除“科学万能”论,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功能和价值,尤其是对于科学不能采取急功近利的态度,不能仅仅在物质层面上采用功利主义的态度。其次,要正确看待科学的内涵,坚持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要弘扬科学精神,提高识别伪科学的能力。这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需要在全民中提倡科学的思维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肃的工作作风。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编校:杨彩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其含义包括: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党必须增强科技意识,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科学技术切实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在国际经济激烈竞争的大潮中,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高度关注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纷纷加大投入,以期保持其经济强国地位。对此,现代领导者必须有高度清醒的认识,切实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使之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意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现代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这已经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滞后因素。现代领导者一定要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把经济发展的视点从只关注物的资源的开发,转向人的资源与物的资源的共同开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需要从四个方面下工夫:一要正确对待知识分子,让“臭老九”的帽子永远成为历史。二要积极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合适的环境和条件,不仅要用感情、待遇留人,更要用事业、发展留人。三要尊重人才的劳动和创造,一定要打破以往“吃大锅饭”的做法,真正做到绩效优先、优劳优酬,对取得重大成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不仅要提供崇高的政治待遇,而且要提供丰厚的物质待遇。四要特别重视选拔培养优秀年轻人才,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氛围。
优先发展科技与教育事业的意识。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面对当前国际国内新的形势,我国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已经和正在日益显露出来。为此,必须认真落实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将其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同志的这些教导应该成为现代领导者的内心共识和实际行动。
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其价值最终要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来体现。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的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80%~90%,而我国只有20%左右。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科技与经济相脱节,高新技术研究成果难以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和经济形成难以结合的“两张皮”。我们的不少科技人员普遍重视科研成果论文的发表或获奖,忽视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导致相当多的科研成果只能作为展品、礼品、样品被束之高阁。因此,现代领导者一定要树立科技成果转化意识,为科技成果更多、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多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领导者作为组织者和推动者的职能。
发展高科技的意识。改革开放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有生命力和活力的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高科技,要坚持两条方针。一是始终突出自主创新。高新技术很难依靠引进和转移获得,特别是最新的高新技术。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减少对技术引进的依赖,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二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同美国一样,公然把全面领先当作战略目标,追求所有的高精尖技术,不是我国国力所能支持得了的。因此,我们必须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总的原则是紧密结合国家发展的目标,选择一批有基础有优势,国力可以保证,并能跃居世界前沿,一旦突破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课题,统一部署,精心组织,集中力量,重点攻克。比如,目前我国重点把信息、生物技术、航空航天、能源和材料等方面确定为优先发展的主要领域。
科学决策的意识。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也是衡量一个领导者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标志。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领导活动的成败,甚至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在知识经济时代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必须实现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的转变,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现代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务必以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决策实践,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发挥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功能的意识。我国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小科学”的层面上,即仅仅把科学理解为自然科学,或把科学简单地等同于技术。而科学的真正内涵,应该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内的“大科学”;科学的功能,也不应该片面体现在它的“工具”价值上,它还有着十分重要的精神价值。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使科学真正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造福。首先,要破除“科学万能”论,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功能和价值,尤其是对于科学不能采取急功近利的态度,不能仅仅在物质层面上采用功利主义的态度。其次,要正确看待科学的内涵,坚持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要弘扬科学精神,提高识别伪科学的能力。这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需要在全民中提倡科学的思维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肃的工作作风。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