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必读经典

来源 :译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7844412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往往为哪部小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而争论不休,而《卡拉马佐夫兄弟》无疑是入选次数最多的一部。这部小说很复杂吗?没错,在这个关于谋杀和欲望的纵横交错的故事中,有许多线索和微妙的联系,但是……它其实就是一个有关谋杀和欲望的故事。当人们在惊叹陀思妥耶夫斯基如何把哲学主题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出来时,他们常常忘记了小说本身的趣味。

《特辖军的一天》(弗拉基米尔·索罗金)Day of the Oprichnik


  《罪与罚》对俄罗斯社会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剖析,揭示了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另一部传世经典,再次展现了作者的文学天赋。小说讲述了一名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的穷大学生,仅仅因为相信宿命而犯下谋杀罪,后又由于愧疚和悔恨而慢慢变疯的故事。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自己的敏锐观察,挖掘出俄罗斯人凶残本性的由来。一个多世纪后,这部小说仍给人以强烈震撼。

《苏哈诺夫的梦幻生活》(奥尔加·格鲁辛)The Dream Life of Sukhanov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的這段开篇语总是让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托尔斯泰这部讲述三对年轻人在爱情与政治上陷入纠葛的小说历久弥新,永不过时。这一部分归因于小说反映社会变迁的普遍主题,另一部分则归因于小说对人物内心的精准把握。不管哪一部分原因吸引了你,这部内容深邃、语言精妙的小说都值得我们认真研读。

《夜深时分》(柳德米拉·彼得鲁舍夫斯卡娅)The Time: Night


  《夜深时分》是一部杰出的黑色幽默作品,深刻揭示了后苏联时期莫斯科底层民众生活的困苦和无助。安娜·安德里阿诺夫娜没有稳定的工作,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命运拼死抗争,但打架斗殴的儿子、私生活混乱的女儿、身患重疾的母亲,都让她身心疲惫,无力回天。安娜死后,她在每天夜深人静时写的日记被发现,她的心路历程展现在读者眼前。

《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War and Peace


  如果你认为俄罗斯文学都是19世纪的经典模式,那你的视界就太狭隘了。在托尔斯泰娅史诗般的科幻小说《斯莱尼克斯》中,“核爆炸”摧毁了地球的生态系统,莫斯科成了一片荒原,少数幸存者开始变异,而老人则不再衰老,只有他们还记得爆炸之前的世界,不停地哀叹逝去的文明。这是一部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作品,不仅阐明了俄罗斯人如何展望未来,也反映了他们如何看待现在。

《伊凡·伊里奇之死》(列夫·托尔斯泰)The Death of Ivan Ilyich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如果你想了解俄罗斯文化,《死魂灵》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小说讲的是沙皇时代晚期,假扮成官员的乞乞科夫到处招摇撞骗,想通过从地主那里低价收购的已经死去但尚未注销户口的农奴(俄国的地主将农奴称作“魂灵”)来套取大笔押金的故事。果戈理在一系列黑色幽默的场景中勾画了俄国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动,敏锐地预感到了俄国农奴制必然走向终结的命运。

《大师和玛格丽特》(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The Master and Margarita


  像许多俄罗斯文学作品一样,屠格涅夫的这部小说关注的是俄罗斯时代的变迁,以及父亲和儿子之间日益扩大的代际鸿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个新兴的平民知识分子阶层开始在俄国出现。他们具有强烈的革新精神,崇尚自然和科学,与传统道德和宗教思想格格不入。小说通过两代人之间的冲突来彰显两个阶层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和碰撞,并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引入了虚无主义的概念。

《叶甫盖尼·奥涅金》(亚历山大·普希金)Eugene Onegin


  与大多数帝国一样,俄罗斯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但俄罗斯文学主要来自占人口比例最大的俄罗斯民族。仅就这一点来说,这部获得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史诗般的作品也应该成为我们的必读书。小说讲述的是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后来的革命中,浴血奋战,英勇抗争的故事,肖洛霍夫“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

《奧勃洛莫夫》(伊万·冈察洛夫)Oblomov


  这本书的基本情节想必每个人都有所了解,即使在今天,它仍然经常被视为色情小说,至少是一部道德沦丧的作品。小说讲述了患有恋童癖的中年男子亨伯特迷恋上了女房东12岁的女儿洛丽塔而无法自拔,做出种种离经叛道、违背伦常举动的故事,显示了俄罗斯人对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看法。因为小说中的故事很容易被想象在现实中发生,所以它既让一些人产生共鸣,又激怒了不少人。

《万尼亚舅舅》(安东·契诃夫)Uncle Vanya


  站在今天的高度来回望历史,我们可以发现,1905年俄国革命虽未取得成功,但它确实迫使沙皇在几个问题上做出了妥协,从而加速了帝国从衰弱走向灭亡的进程。作为坚定的革命支持派,高尔基将笔触伸向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虽然他并不清楚革命将把俄罗斯引向何方——因为那个时候谁也无法预测未来。小说取材于1902年高尔基的家乡诺夫戈罗德附近的索尔莫夫镇的“五一”游行。

《日瓦戈医生》(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Doctor Zhivago

其他文献
我们在清理外公的房子。他前一天去世了,妈妈想要对这栋破败不堪的房子来一次大扫除。房子年久失修,墙上的油漆斑驳脱落,地板也腐烂得不成样子了。  “这样做不好吧。”我有点不安地冲着后门说。  “没什么不好的。”妈妈大步流星地从我旁边走过去,手里拎着两个装满清洁工具的塑料桶。  “外公会不高兴的,他最讨厌别人乱闯他的私人空间了。”我走进房间,记忆如潮水般涌上来。记不清有多少个折磨人的星期天,我们围坐在外
奥利弗·斯特拉顿小姐初次套上两只不同颜色的长袜——一只棕色带绿,另一只锈红色——纯系偶然,因为当时她是在冬天朦胧晨光中仓促着装。但等到天色亮到能看清物体时,她才蓦然发现,这双颜色不一的长筒袜醒目甚至抢眼到何等离奇的地步。它们或能成为一个理由,她想,促使男人越发频繁、仔细,或许赏识有加地打量自己的两条腿。她的腿不太好看,但凡能多做点什么令其改观,心里便觉得好受些。  她的脸酷似一块相当粗糙的淡黄色法
感恩节后的第一天,黑色星期五,亚内尔前脚刚迈进当铺,身后的门就砰的一声关上了。看到当铺老板乔治把双手举向天花板,他马上意识到自己遇到麻烦了。他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乔治不是在换头上的灯泡。如果眼前发生的一切果真如他所判断的那样,那么劫匪一定不会对像他这样的窃贼网开一面。想到这,他立即向后退了一大步,右手伸到背后去抓门把手。  可惜已经来不及了,刚才门上的铃铛声已经惊动了劫匪。站在当铺老板一侧的年轻人马
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热浪翻滚,热得人们浑身发软。六岁的我一边哭着一边赤脚追赶着母亲:“妈妈!我也要一起去!”尽管我拼尽全力,但还是追不上。突然,脚下的石头一绊,我摔倒在地,大声地呼喊:“妈妈,妈——妈,妈——妈——”  我从噩梦中惊醒,噌地一下坐了起来,心脏还在剧烈跳动,全身大汗淋漓。也许是大声呼喊的原因,喉咙里火烧火燎,疼痛难忍。我爬出被窝,拿杯子接了水,一边咕咚咕咚地喝,一边苦
“先生,您的卡忘记带走了。”珍妮特追到大门口,四处张望,可是卡片的主人已经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了。  她只好无奈地走回银行,坐到自己的位于柜台后面的座位上。  这时,一名年轻的帅哥走了进来。  珍妮特脸上的微笑吸引了他。他走到珍妮特的柜台前说:“我想办理记忆提取业务。”  “很高兴能为您办理此项业务,先生。”  “提取之后,我想关闭账户。”  “哦,这是我最不愿意听到的,”珍妮特说,“是我们的服
莲花被崇为君子,自古以来,为我国人民所喜爱。“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莲花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莲花效应——莲的超强“自清洁”功能  莲花通常扎根于肮脏不堪的水底淤泥里,但是它却能保持自身的清洁。究竟莲有什么神奇的“魔力”,让自己生于淤泥,却又如此纯洁呢?  荷叶叶面上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纳米和微米级的超微
第一部分 新苏联人第一章1936年,苏联阿塞拜疆  骡子的脾气上来了,喉底鼓动着沉沉的声响。趁它还没叫唤起来,阿列克谢赶紧从地上跃起,顺着它的鼻子、耳朵捋着。它要是发出震耳欲聋的嘶叫声,就会把他们所有人都毁了。终于,骡子在沙子里来回蹭着前蹄,消停下来,不作声了。若是一头骡子恼了,只要让它想点别的,很快它就会忘得一干二净。真的不能逆着它的性子硬来。当然,别人肯定会抽打这些牲畜,但话又说回来,人就是喜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法便可以将创新此特点充分体现出来,特别是对小学美术教学来说,教师在教学中能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和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常言道:“艺术源于生活。”只有教师积极给予学生引导,让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美术知识,才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激活学生的美术思维,加深学生对美术魅力的感受,发现生活中的美。对此,本文主要对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
初唐大臣李纲一向以正直闻名,见到什么不合规矩的事,老爷子马上就会胡子一捋,气呼呼地站出来,口诛笔伐,毫不留情。大家都认为,这老爷子难缠,得离远一点儿。李渊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才是忠贞之人。因此,当李渊起兵造反,一路高唱凯歌进入长安的时候,首先做的,就是到处寻找李纲。  不久,唐高祖李渊就下了一道旨,任命李纲担任太子詹事,不干别的,专门负责教导太子。唐高祖想来是认为有了李纲的监督,太子就能学有所进
普希金故居博物馆  亚历山大·普希金故居博物馆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诗人最后的创作生涯而建的。博物馆坐落在这座老宅邸的底层,1836年9月,普希金和家人在此定居。1837年2月8日,他在与丹特斯的决斗中不幸受伤,两日后在这套公寓里去世。在20世纪20年代,这套公寓被指定为博物馆,每年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普希金逝世纪念活动。故居是根据朱可夫斯基的方案和历史资料重新修建的,隶属于普希金国家博物馆,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