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靡一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多地承载着并不属于语文本体类的范畴内容,使得语文阅读课堂没有了丝毫的空隙。教师在课堂中成为东张罗西忙碌的“大管家”,而学生则成为左赶右追的“野鸭子”。一时间,为语文减肥的呼吁不绝于耳,不少有识之士提出语文课堂不应该成为别人的跑马场,更不能肥了别人的园,荒了自己的田。于此,简约教学盛行,将语文阅读定位于“小语姓小”的立场上,实现了语文教学的再度飞跃。
一、兴趣激发:适切简洁,开门见山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传统教学中,十分重视阅读教学的导入开头,不少教师甚至将这一环节视为整节课效益高下的基石。尤其是在公开课教学竞赛中,教师总是在导入环节中煞费苦心,力求取得打造亮点、出其不意的效果。殊不知,在导入环节中如此浓墨重彩,不仅有喧宾夺主之嫌,更将课堂宝贵的四十分钟时间消耗不少,细算下来并不值得。
这里所言,并非是指课堂导入就不重要,事实上,重要的环节并非一定要花费最多的时间或者精力,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酌情对待。特别是要考量学生在学习文本之前已经处于怎样的能力状态,懂得什么,什么对于此时的学生而言是最重要的。只有理清了这些要素,导入的策略和内容才能彰显出其特有的价值与意义。一言以蔽之,即阅读教学的导入要真正做到真切自然,简洁明了,既耗时不多,同时也激在学生学习的起点上。
例如,我校一位教师在一次课堂教学竞赛中教学杜牧的古诗《江南春》采用这样的导入方法:教师率先出示了几句描写春天的诗句,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中畅谈每句诗中描写的春景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大的特色。接着,教师让学生寻找这三句古诗所存在的共同点。当学生洞察出这三句古诗都是描写春季景色的时候,教师顺势揭示今天要教学的内容,完成板书。整个导入只需花费两分钟的时间,可谓事半功倍。
二、教学内容:考量整合,删繁就简
一篇文章,尤其是高年级学习的文章,其篇幅较长,内涵较深,字里行间到处都蕴藏着丰富的教学价值点。如果将这些值得探究的教学内容一一在课堂中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品味揣摩,势必影响课程推进,更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面面俱到等于不到,直接制约着文本核心点的吸收与悦纳。
著名特教师于永正有过著名的“三不讲”:学生自己直接读懂的坚决不讲;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能够理解的坚决不讲;教师讲了之后学生仍旧不懂的坚决不讲。于老师的这个三不讲,为我们阅读教学整合内容,将教学的重心落实在学生学习的起点上指明了方向。
例如,在《永远的白衣天使》磨课过程中,第一次试教教师将文本中人物的对话语言、提示语中的动作与神态描写,逐一深挖,导致课堂重心不突出,密度很大。第二次试教时,教师将“叶欣是一台永远不知疲倦的机器”一句作为贯穿课堂始终的线索,整个课堂呈现出有条不紊、高效灵动的效果。
通过前后两次试教的对比,不难发现第一次试教课堂显得十分臃肿,课堂的结构与布局也显得局促与失妥。而第二次试教由于线索与纲领的支撑,学生的自主思维的空间明显拓展,对文本的多元化、个性化理解也就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示。
三、实施策略:简化归置,拓展空间
不妨先来看看一位教师在执教《天鹅的故事》时对“老天鹅率先破冰”的一段教学过程。自由阅读思考: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组织学生交流——再读课文,哪些句子让你深受感动?——你能想象老天鹅当时的心理活动吗?——激情朗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读?短短的一段话,教师引导学生数度徘徊在文本的世界中。表面看,这一段教学教师抽丝剥茧、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显得富有条理。细细思忖,其实更有重复拖沓之嫌,影响了课堂效益的提升。
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完全没有必要做过细的引导和帮扶,而是为学生设置具有一定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其中自主阅读探索,形成自己的认知和体验,使得整个课堂呈现出简约而不简单,一张一弛,适切有度的状态。
还是以刚才的案例来说,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在一度阅读之时,直接思考老天鹅率先破冰的画面,同时画出让你感动的关键字词,必要时让学生在放声朗读中聆听发自自己内心世界的声音,通过文字走进老天鹅,实现与其真正对话。在交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训练激情朗读,以期达到一种情感共鸣的效应。
“简约而不简单”这句广告词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语,将这句话应用于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就意味着教师一定要要采用简约的教学策略与方式,构建一种并不简单的教学效益,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一、兴趣激发:适切简洁,开门见山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传统教学中,十分重视阅读教学的导入开头,不少教师甚至将这一环节视为整节课效益高下的基石。尤其是在公开课教学竞赛中,教师总是在导入环节中煞费苦心,力求取得打造亮点、出其不意的效果。殊不知,在导入环节中如此浓墨重彩,不仅有喧宾夺主之嫌,更将课堂宝贵的四十分钟时间消耗不少,细算下来并不值得。
这里所言,并非是指课堂导入就不重要,事实上,重要的环节并非一定要花费最多的时间或者精力,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酌情对待。特别是要考量学生在学习文本之前已经处于怎样的能力状态,懂得什么,什么对于此时的学生而言是最重要的。只有理清了这些要素,导入的策略和内容才能彰显出其特有的价值与意义。一言以蔽之,即阅读教学的导入要真正做到真切自然,简洁明了,既耗时不多,同时也激在学生学习的起点上。
例如,我校一位教师在一次课堂教学竞赛中教学杜牧的古诗《江南春》采用这样的导入方法:教师率先出示了几句描写春天的诗句,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中畅谈每句诗中描写的春景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大的特色。接着,教师让学生寻找这三句古诗所存在的共同点。当学生洞察出这三句古诗都是描写春季景色的时候,教师顺势揭示今天要教学的内容,完成板书。整个导入只需花费两分钟的时间,可谓事半功倍。
二、教学内容:考量整合,删繁就简
一篇文章,尤其是高年级学习的文章,其篇幅较长,内涵较深,字里行间到处都蕴藏着丰富的教学价值点。如果将这些值得探究的教学内容一一在课堂中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品味揣摩,势必影响课程推进,更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面面俱到等于不到,直接制约着文本核心点的吸收与悦纳。
著名特教师于永正有过著名的“三不讲”:学生自己直接读懂的坚决不讲;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能够理解的坚决不讲;教师讲了之后学生仍旧不懂的坚决不讲。于老师的这个三不讲,为我们阅读教学整合内容,将教学的重心落实在学生学习的起点上指明了方向。
例如,在《永远的白衣天使》磨课过程中,第一次试教教师将文本中人物的对话语言、提示语中的动作与神态描写,逐一深挖,导致课堂重心不突出,密度很大。第二次试教时,教师将“叶欣是一台永远不知疲倦的机器”一句作为贯穿课堂始终的线索,整个课堂呈现出有条不紊、高效灵动的效果。
通过前后两次试教的对比,不难发现第一次试教课堂显得十分臃肿,课堂的结构与布局也显得局促与失妥。而第二次试教由于线索与纲领的支撑,学生的自主思维的空间明显拓展,对文本的多元化、个性化理解也就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示。
三、实施策略:简化归置,拓展空间
不妨先来看看一位教师在执教《天鹅的故事》时对“老天鹅率先破冰”的一段教学过程。自由阅读思考: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组织学生交流——再读课文,哪些句子让你深受感动?——你能想象老天鹅当时的心理活动吗?——激情朗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读?短短的一段话,教师引导学生数度徘徊在文本的世界中。表面看,这一段教学教师抽丝剥茧、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显得富有条理。细细思忖,其实更有重复拖沓之嫌,影响了课堂效益的提升。
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完全没有必要做过细的引导和帮扶,而是为学生设置具有一定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其中自主阅读探索,形成自己的认知和体验,使得整个课堂呈现出简约而不简单,一张一弛,适切有度的状态。
还是以刚才的案例来说,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在一度阅读之时,直接思考老天鹅率先破冰的画面,同时画出让你感动的关键字词,必要时让学生在放声朗读中聆听发自自己内心世界的声音,通过文字走进老天鹅,实现与其真正对话。在交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训练激情朗读,以期达到一种情感共鸣的效应。
“简约而不简单”这句广告词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语,将这句话应用于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就意味着教师一定要要采用简约的教学策略与方式,构建一种并不简单的教学效益,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