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简称CAI)给教育带来了新的革命.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为教师,什么时候需要运用多媒体,怎样利用多媒体传播教育信息,这就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科学安排教学过程,即多媒体怎么应用,应用其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应从哪些方面来恰到好处地考虑设计:
一、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考虑
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多媒体手段助数学课堂教学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进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如一个苹果)、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由平均分成 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在教学重点处考虑
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教学中也是如此,在教学重点处,如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 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一课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这一教学手段解决了“纸上谈兵”的问题,化静为动,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向左移,小数与原来相比是缩小;向右移,是扩大”的实质,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三、在教学关键处考虑
在教学关键处,借助电教手段,通过电教媒体的参与,把一本由枯燥的文字表达形式的书本教材变成了文图、声形并茂的活教材,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节时,在实物投影仪上引入一些实物模型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有关圆柱、圆锥的现实原型,使其建立直观表象,感性认识. 在具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入其相关概念. 这种通过原型进入有关概念的教学比直接运用模型教学更有益于学生形成和理解准确的有关立体图形的概念. 继而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展开、旋转、分解等动作,使学生能够形象清晰地将各概念联系在一起. 尤其是对于“侧面展开的长等于底面圆周长”这一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学生看清楚了,自然也能想明白,能够充分理解这一转化过程.
四、在学生思维转折处考虑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认为半圆周长. 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字的影响. 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 此刻,展示半圆图,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并伴以 “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五、在学生思维困惑处考虑
教师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这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呈现“切割”、“ 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發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的确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 教师既要认识到其所具有的潜在优势,也切忌成为多媒体的“奴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走进“花明”的春天.
一、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考虑
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多媒体手段助数学课堂教学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进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如一个苹果)、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由平均分成 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在教学重点处考虑
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教学中也是如此,在教学重点处,如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 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一课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这一教学手段解决了“纸上谈兵”的问题,化静为动,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向左移,小数与原来相比是缩小;向右移,是扩大”的实质,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三、在教学关键处考虑
在教学关键处,借助电教手段,通过电教媒体的参与,把一本由枯燥的文字表达形式的书本教材变成了文图、声形并茂的活教材,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节时,在实物投影仪上引入一些实物模型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有关圆柱、圆锥的现实原型,使其建立直观表象,感性认识. 在具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入其相关概念. 这种通过原型进入有关概念的教学比直接运用模型教学更有益于学生形成和理解准确的有关立体图形的概念. 继而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展开、旋转、分解等动作,使学生能够形象清晰地将各概念联系在一起. 尤其是对于“侧面展开的长等于底面圆周长”这一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学生看清楚了,自然也能想明白,能够充分理解这一转化过程.
四、在学生思维转折处考虑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认为半圆周长. 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字的影响. 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 此刻,展示半圆图,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并伴以 “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五、在学生思维困惑处考虑
教师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这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呈现“切割”、“ 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發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的确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 教师既要认识到其所具有的潜在优势,也切忌成为多媒体的“奴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走进“花明”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