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几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建议,对完善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会计核算;学校;财务管理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实行财政分配、单位包干、分散核算的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这种制度的弊端逐步凸显,为了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了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会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势在必行。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定义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政府在财政部门单设会计核算中心,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同级机关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以会计核算中心为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工作和实行会计监督,是会计委派制改革中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一种形式。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成效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在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为进一步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了基础,会计集中核算的作用逐渐得到显现。
(一)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纳入会计中心统一核算,会计中心通过公开招考会计人员的形式,面向社会招考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人员充实到中心各核算部,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二)财政资金的调度趋于合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支出单位的财政资金集中在会计中心的统一账户上,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从根本上改变以前财政资金管理分散,各支出部门和单位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杜绝了预算执行中克扣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现象,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保证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三)加强了会计监督,减少了单位财务支出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纳入会计中心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所有支出都通过会计中心一个账户进出,进行会计统一核算,会计中心有权对各单位的支出事项和凭证进行合理性、合法性审查,对不符合政策、法规规定的支出和凭证可以要求有关单位纠正或补办手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单位在国家资金使用上的随意性,给贪污犯罪和挥霍浪费行为亮起了红灯。
(四)促进了财政预算制度改革
会计中心接受支付申请的依据是单位的预算指标,没有预算指标或超预算指标的支付申请,会计中心有权予以拒绝,所有开支在单位审核的基础上再经会计中心审核入账,从而起到强化部门预算约束的作用,保证了各项开支符合会计制度和部门预算的要求。而政府采购资金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支付,资金直达供应商,减少了中间环节,杜绝了回扣等问题,加快了资金周转,既保证了专款专用,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在“收支两条线”管理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撤消了所有银行账户,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罚没收入均可通过核算中心收入账户直达财政非税收专户,避免了单位的坐收坐支截留使用现象,真正实现了收缴分离、罚缴分离。
三、会计集中核算的局限性分析
会计集中核算是加强财务、财政资金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在初始阶段,必然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和不够完善的地方。通过几年运行的情况来看,部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首先,对统管单位来讲,忽视会计工作,财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对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统管单位来说,原来的会计机构撤销后财务人员进行了重新安置,每个单位都只配备一名报账员,报账员只需把支出的发票集中后到核算中心报回现金即可,手续是否齐全、合法等事项交由会计核算中心审核,认为单位不需再进行核算,核算工作完全依靠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因此对单位资金的使用合理性和合法性监督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对报账员素质要求不向对原来的财务人员那样严格。
其次,会计监督职能缺失,会计信息质量难以提高。就会计中心而言,难以对统管单位实施全过程的会计监督,对会计事项的真实性难以进行监督,单位报账时,会计中心只能根据票据来判断,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不管反应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无法审核发票反映内容会计事项的真实性,会计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实现。表现在支出的合理性难以控制,发票的真实性难以把握,收入游离于会计中心统管账的体外,加之会计中心只是强调财政资金规范运作,而忽略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在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上,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结果造成会计信息质量难以提高。
再次,财政部门由于长期重视财政资金分配过程,轻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在会计集中核算后,过分依赖会计中心,导致财政管理弱化,监督力度不够。对资金使用效益缺乏问责制,比如对国家助学金管理,只要求各预算单位按时足额的发放,而没有对学生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四、会计集中核算局限性成因分析
(一)认识上的偏离
会计集中核算推行前,单位支出实行领导“一支笔”报销,集中核算后,单位领导签了字还须中心记会计、总会计审核后才能报销。有少部分单位领导对本单位财务支出接受会计中心的制约和监督产生抵触情绪,有意放松甚至放弃财务管理。一方面有些单位领导认为报账会计是打打杂、跑跑腿的,有无资格证、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报账会计随意任命,导致报账会计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单位会计机构撤消后,有些单位对报账会计的待遇地位不予肯定,报账会计的工作积极性自然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模式上的缺陷
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中心一人管多个单位的账,大厅式的工作模式,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单位报账时,会计中心只能根据票据来判断,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会计中心整天忙于报账、结账、记账,无法顾及发票内容的真实性,会计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式实现。
(三)分账管理上的单一性
会计中心监督的重点应是单位的财务收支,而目前会计中心仅仅管了支出,对各单位的收入监管尚未真正介入。中心的汇缴账户只对单位存入资金进行汇缴,而对单位的实际收入情况并未起到真正的监督。会计中心监督成了“监管支出不监管收入”的“跛脚”监督。同时,会计中心目前只具备核算功能,而财产清查由单位实施,特别是固定资产,会计中心只核算一级总账科目,明细账仍由单位报账会计登记,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有些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账没有如实登记,账实不符,家底不清,账外资产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致使中心的账与单位实物不符。
(四)会计中心与财政部门对接上的缺口
专项资金是专门用于指定项目的资金,专项经费拨入时,有些单位混淆不清,会计中心又不得了解,造成单位挤占挪用,专项经费核算失真。财政部门重分配轻使用的陈旧管理理念,对有些专项资金管理不够严格,跟踪问效流于形式,使得会计中心在专项资金监管中难以控制。会计中心主要负责大量的会计核算,并未直接参与财政部门内部职能机构工作,使会计中心没有能力和条件代替财政部门实施财政监督。而财政部门认为预算单位统进了会计中心,以为“一统就灵”,放松了财政监管,形成了新的监管死角。
五、会计集中核算学校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认识,重视财务管理,加强报账员队伍建设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并不改变核算单位的会计主体责任,并不减少各单位的的财务管理职能,而随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并不改变单位会计责任主体,并不减少各部门的财务职能。而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财政改革政策的出台,部门财务管理的职能还需进一步加强。因此,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学校更应重视财务管理,加强报账工作,提高报账员整体素质是强化财务管理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应切实抓好报账会计的培训和教育,开展时间短、收效高、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和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加强《会计法》等国家各项财政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报账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法律知识。培养其爱岗敬业,坚持准则,客观公正,使其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二)完善财产管理制度
学校的固定资产是单位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由于资产的使用是一种消耗而不是经营行为,因此决定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安全和完整,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和有效利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财务部门要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使会计中心能够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健会固定资产账务审核制度,严格规范预固定资产核算。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账实相符是非常严重的一个环节,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健会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入账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管账与实物一致;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从总务科和财务管理中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固定资产进行专门的核算和管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单位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严格固定资产清查制度,通过定期全面清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定期和财政部门、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务核对,做到实相符。
(三)规范收入管理制度
学校学费、住宿费收入是学校预算外收入的主要来源,预算外收入在学校总收入中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加强对收费工作的管理已势在必行。首先,在人员方面,加强对收费人员业务素质教育和政治、法纪教育,增强其工作的责任感,提高服务意识。其次,在技术管理方面,尽快建立收费管理系统,对学生缴费工作做到留有痕迹的修改,一方面便于及时清理、统计学生缴费情况,清查未缴费学生情况;另一方面便于掌握收入和汇缴情况,以便进行监督。
(四)对项目收支进行专项管理
对项目收入和支出在单位另行建管理,及时和中心核对收支情况,确保收支的真实性,数据的准确性,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总之,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不仅仅是预算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改进,而且是对传统方法从观念到内容的根本改革,打破了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财政资金分配管理格局,也是落实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工作。会计核算中心作为预算执行机构的地位,以预算执行为主要任务,转变工作职能,理顺内外关系,尽快向规范的国库集中收付制过度。与此同时,积极推进预算编制改革,推行部门预算的细化预算,为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实施打下基础,形成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分离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
参考文献:
1、孟菊香.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探索[J].财会通讯,2006(6).
2、胡颖.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J].会计之友,2008(10).
3、梁虹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8(9).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地区卫生学校)
关键词:会计核算;学校;财务管理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实行财政分配、单位包干、分散核算的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这种制度的弊端逐步凸显,为了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了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会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势在必行。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定义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政府在财政部门单设会计核算中心,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同级机关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以会计核算中心为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工作和实行会计监督,是会计委派制改革中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一种形式。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成效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在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为进一步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了基础,会计集中核算的作用逐渐得到显现。
(一)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纳入会计中心统一核算,会计中心通过公开招考会计人员的形式,面向社会招考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人员充实到中心各核算部,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二)财政资金的调度趋于合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支出单位的财政资金集中在会计中心的统一账户上,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从根本上改变以前财政资金管理分散,各支出部门和单位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杜绝了预算执行中克扣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现象,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保证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三)加强了会计监督,减少了单位财务支出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纳入会计中心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所有支出都通过会计中心一个账户进出,进行会计统一核算,会计中心有权对各单位的支出事项和凭证进行合理性、合法性审查,对不符合政策、法规规定的支出和凭证可以要求有关单位纠正或补办手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单位在国家资金使用上的随意性,给贪污犯罪和挥霍浪费行为亮起了红灯。
(四)促进了财政预算制度改革
会计中心接受支付申请的依据是单位的预算指标,没有预算指标或超预算指标的支付申请,会计中心有权予以拒绝,所有开支在单位审核的基础上再经会计中心审核入账,从而起到强化部门预算约束的作用,保证了各项开支符合会计制度和部门预算的要求。而政府采购资金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支付,资金直达供应商,减少了中间环节,杜绝了回扣等问题,加快了资金周转,既保证了专款专用,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在“收支两条线”管理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撤消了所有银行账户,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罚没收入均可通过核算中心收入账户直达财政非税收专户,避免了单位的坐收坐支截留使用现象,真正实现了收缴分离、罚缴分离。
三、会计集中核算的局限性分析
会计集中核算是加强财务、财政资金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在初始阶段,必然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和不够完善的地方。通过几年运行的情况来看,部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首先,对统管单位来讲,忽视会计工作,财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对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统管单位来说,原来的会计机构撤销后财务人员进行了重新安置,每个单位都只配备一名报账员,报账员只需把支出的发票集中后到核算中心报回现金即可,手续是否齐全、合法等事项交由会计核算中心审核,认为单位不需再进行核算,核算工作完全依靠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因此对单位资金的使用合理性和合法性监督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对报账员素质要求不向对原来的财务人员那样严格。
其次,会计监督职能缺失,会计信息质量难以提高。就会计中心而言,难以对统管单位实施全过程的会计监督,对会计事项的真实性难以进行监督,单位报账时,会计中心只能根据票据来判断,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不管反应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无法审核发票反映内容会计事项的真实性,会计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实现。表现在支出的合理性难以控制,发票的真实性难以把握,收入游离于会计中心统管账的体外,加之会计中心只是强调财政资金规范运作,而忽略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在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上,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结果造成会计信息质量难以提高。
再次,财政部门由于长期重视财政资金分配过程,轻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在会计集中核算后,过分依赖会计中心,导致财政管理弱化,监督力度不够。对资金使用效益缺乏问责制,比如对国家助学金管理,只要求各预算单位按时足额的发放,而没有对学生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四、会计集中核算局限性成因分析
(一)认识上的偏离
会计集中核算推行前,单位支出实行领导“一支笔”报销,集中核算后,单位领导签了字还须中心记会计、总会计审核后才能报销。有少部分单位领导对本单位财务支出接受会计中心的制约和监督产生抵触情绪,有意放松甚至放弃财务管理。一方面有些单位领导认为报账会计是打打杂、跑跑腿的,有无资格证、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报账会计随意任命,导致报账会计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单位会计机构撤消后,有些单位对报账会计的待遇地位不予肯定,报账会计的工作积极性自然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模式上的缺陷
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中心一人管多个单位的账,大厅式的工作模式,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单位报账时,会计中心只能根据票据来判断,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会计中心整天忙于报账、结账、记账,无法顾及发票内容的真实性,会计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式实现。
(三)分账管理上的单一性
会计中心监督的重点应是单位的财务收支,而目前会计中心仅仅管了支出,对各单位的收入监管尚未真正介入。中心的汇缴账户只对单位存入资金进行汇缴,而对单位的实际收入情况并未起到真正的监督。会计中心监督成了“监管支出不监管收入”的“跛脚”监督。同时,会计中心目前只具备核算功能,而财产清查由单位实施,特别是固定资产,会计中心只核算一级总账科目,明细账仍由单位报账会计登记,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有些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账没有如实登记,账实不符,家底不清,账外资产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致使中心的账与单位实物不符。
(四)会计中心与财政部门对接上的缺口
专项资金是专门用于指定项目的资金,专项经费拨入时,有些单位混淆不清,会计中心又不得了解,造成单位挤占挪用,专项经费核算失真。财政部门重分配轻使用的陈旧管理理念,对有些专项资金管理不够严格,跟踪问效流于形式,使得会计中心在专项资金监管中难以控制。会计中心主要负责大量的会计核算,并未直接参与财政部门内部职能机构工作,使会计中心没有能力和条件代替财政部门实施财政监督。而财政部门认为预算单位统进了会计中心,以为“一统就灵”,放松了财政监管,形成了新的监管死角。
五、会计集中核算学校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认识,重视财务管理,加强报账员队伍建设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并不改变核算单位的会计主体责任,并不减少各单位的的财务管理职能,而随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并不改变单位会计责任主体,并不减少各部门的财务职能。而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财政改革政策的出台,部门财务管理的职能还需进一步加强。因此,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学校更应重视财务管理,加强报账工作,提高报账员整体素质是强化财务管理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应切实抓好报账会计的培训和教育,开展时间短、收效高、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和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加强《会计法》等国家各项财政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报账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法律知识。培养其爱岗敬业,坚持准则,客观公正,使其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二)完善财产管理制度
学校的固定资产是单位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由于资产的使用是一种消耗而不是经营行为,因此决定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安全和完整,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和有效利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财务部门要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使会计中心能够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健会固定资产账务审核制度,严格规范预固定资产核算。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账实相符是非常严重的一个环节,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健会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入账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管账与实物一致;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从总务科和财务管理中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固定资产进行专门的核算和管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单位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严格固定资产清查制度,通过定期全面清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定期和财政部门、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务核对,做到实相符。
(三)规范收入管理制度
学校学费、住宿费收入是学校预算外收入的主要来源,预算外收入在学校总收入中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加强对收费工作的管理已势在必行。首先,在人员方面,加强对收费人员业务素质教育和政治、法纪教育,增强其工作的责任感,提高服务意识。其次,在技术管理方面,尽快建立收费管理系统,对学生缴费工作做到留有痕迹的修改,一方面便于及时清理、统计学生缴费情况,清查未缴费学生情况;另一方面便于掌握收入和汇缴情况,以便进行监督。
(四)对项目收支进行专项管理
对项目收入和支出在单位另行建管理,及时和中心核对收支情况,确保收支的真实性,数据的准确性,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总之,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不仅仅是预算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改进,而且是对传统方法从观念到内容的根本改革,打破了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财政资金分配管理格局,也是落实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工作。会计核算中心作为预算执行机构的地位,以预算执行为主要任务,转变工作职能,理顺内外关系,尽快向规范的国库集中收付制过度。与此同时,积极推进预算编制改革,推行部门预算的细化预算,为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实施打下基础,形成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分离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
参考文献:
1、孟菊香.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探索[J].财会通讯,2006(6).
2、胡颖.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J].会计之友,2008(10).
3、梁虹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8(9).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地区卫生学校)